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类 > 农业技术的推广论文

农业技术的推广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农业技术的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的推广论文篇1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建议

  摘要:概述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总结近年来汉源县农技推广的内容及成效,剖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对策

  一、汉源县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四川雅安市汉源县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开发农业和9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取得一定成效。一直致力于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着力建设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的 “五有”乡镇的农技推广体系。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情况

  1.县乡两级推广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情况

  汉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根据自身的职能设置农技、植保、果树、蔬菜、土肥等13个事业机构。全县40个乡镇设置了40个农业服务中心。县乡两级职能根据所属管辖范围,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所辖范围内的农业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全县和乡镇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宣传、培训、推广,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2.县乡两级推广人员的编制及现有人员情况

  乡镇级推广人员编制,1993年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经过全县各乡镇按系数测定,报县编委批准211个编制。1996年机构改革,批准40个乡镇农技、农经站编制为211个,其中农技123个,农经88个。2003年机构改革,将全县40个乡镇农技站和40个乡镇农经站合并成40个农业服务中心,职能也随之合并,汉源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编制137个。

  3.县乡两级推广人员业务建设情况

  据统计,2010年汉源县级农技推广事业人员为65人,其中已聘任的研究员4人,占在岗人员的6.1%;高级农艺师22人,占在岗人员的33.8%;中级师16人,占在岗人数的24.6%;初级职称14人,占在岗人员的21.5%;无职称的9人,占在岗人员的13.8%。

  从学历情况看,县级推广人数65人中,本科学历40人,占在岗人员的61.5%,专科学历的13人,占在岗人员的20%,中专学历的5人,占7.6%,中专以下学历的7人,占10.7%。

  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相对合理,有利于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建设情况

  1.乡镇推广机构实行的管理体制

  1993年以来,汉源县对乡镇农技站、农经站的管理实行是以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辅的管理方针。推广机构负责人任命,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年终考核,由县农业局负责,办公用房等大型固定资产由乡镇政府管理使用,所有权归县农业局。推广机构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公条件由乡镇人民政府提供。

  2.人员聘用制、推广责任制、工作考评制及多元推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1993年以来,汉源县对乡镇推广机构的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签订聘任的任务合同书。2004年起,实行全员聘用制,聘期为5年,任期届满后或年终考核后不合格的,不予晋升,不予聘任。对县乡两级推广人员,实行县级站股室对其进行逐行打分,对乡镇级的年终考核优秀指标单独考核测评。并实行农业推广责任制到乡镇,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宣传、试验示范以及重大项目的实施,实行站长负责制。制度建设相对完善。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1.资金来源

  县乡两级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全县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属财政全额拨款,每月按国家政策规定全部兑现。二是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局按县级机关和乡镇标准分别按人头拨付到县农业局和40个乡镇政府。三是项目经费由国家和省、市、县直接按项目实施经费拨付到位,并进行专款专用。

  2.工作条件保障

  县级推广机构的办公用房、仪器设备等由县政府组织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939万元,正在组织实施建设中,预计2012年底能全面竣工。全县4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计划18个乡镇新建,每个乡镇计划新建250㎡办公用房,投资46万元;配备设备仪器19台(套),投资10万元;每个乡镇总投资56万元,18个乡镇共投资991万元。其余22个乡镇,只有待重建的18个乡镇竣工,等待乡政府机构改革后再决定是否新建还是修复。

  二、近年汉源县农业科技推广情况及成效

  (一)近年汉源农业科技推广情况

  1.在宣传方面

  一是利用有线电视和宣传车在重要集镇进行宣传。二是组建了农业执法大队。对全县农业种植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每年不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对严重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有关规定的必须严重查处。

  2.在技术推广方面

  结合汉源县的实际,开展水稻旱育抛秧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肥团育苗技术、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良种三级繁育体系、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水果高枝换头和套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

  据调查,1993年以来,每年组织县、乡镇、村、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人数达10万余人次,农业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每年印发各种技术宣传资料达15万余份。

  (二)汉源县农业科技推广成效

  1.果树产业方面

  汉源县依据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先后建成了优质金花梨、甜樱桃、晚熟黄果柑和伏季水果四大特色生产基地,其中汉源樱桃基地面积达2.95万亩,投产面积0.7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第一。对加快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2010年,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3.3万亩,生产优质水果18.9万吨,产值达到2.33亿元,农民从水果中获取的纯收入为800元。

  2.蔬菜产业方面

  通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汉源蔬菜已形成了“高、中、低”,“早、中、晚”的生产格局,河谷坝区早淡蔬菜、低中山区秋延蔬菜、中高山区反季节蔬菜“竞相争艳”,特别是汉源蒜薹,以其早、脆、嫩、香远近闻名,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汉源县被列为四川省蔬菜产业十强县;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基地县”和“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据调查,2010年,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已达11.15万亩,总产量12.37万吨,总收入2.61亿元,占全县农村和农业经济总收入的12.98%和30.33%,蔬菜产业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890元以上,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01%。   3.马铃薯产业方面

  马铃薯是我县中高山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历来是周边区县和川西坝子商品马铃薯和种薯供给县,2005年,我县被列为“四川省马铃薯优势产区”和“四川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调查,全县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4万亩,其中脱毒薯推广面积6.5万亩,总产量达到26万余吨。通过湖北援建全县建成了年生产原种600万粒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同时在全县建成了1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高产示范片亩产达 2500公斤,最高达410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25%,因此全县马铃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993年来,在省、市、县科技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已取得了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成果102余项,其中:农业部科技成果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市级科技奖58项,县级科技成果奖29项。

  三、汉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缺乏, 推广队伍不整齐。2010年编制为137个,实有人数50人,比1993年实有人数少34人,少68%,比2000年少63人,减少126%,比2006年减少20人,少40%。汉源县40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缺乏农技人员,27个乡镇缺乏农经人员,11个乡镇双缺(缺乏农经、农技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近几年的削减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农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现代产业化发展。

  二是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农民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关键,农民接受新科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汉源县位于四川西南地区,属少数民族。农民素质较低,市场意识差,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使许多科技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方面没有专项经费,每年只靠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来支撑。这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不深入。农技推广长期徘徊在传统农业技术层面,手段落后,创新不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营运能力

  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县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经费的投入;县级农业部门应加强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采取产业办班、集中调训和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将农业技术推广参加继续教育等知识更新培训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聘任、晋职、职(执)业资格注册的依据之一。

  (二)增强财政保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市、县两级政府应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一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提高乡镇农技站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积极争取落实业务推广经费,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实现长期、固定的预算。三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经费的投入。

  (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

  应对新形势,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充分利用汉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依靠科技,实施标准化栽培,搞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试推广,探索优化作物间、套、轮作模式和其它高效栽培技术,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辐射带动为依托,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加快汉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四川省的特色区域经济区之一。着力发展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并实行县级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农业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顺利推进农技推广工作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汉源县属边远山区农业大县,农民的认知能力和新科技的接受能力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施的深度。因此,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培训的管理,加大乡镇农技推广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张明学.曾都区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8(1).

  2.宋启道等.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1).

  3.谢正升.关于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 (21).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论文

354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