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类 > 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

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

  生态安全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不同空间,时间和不同的层次下,生态安全正在不断走进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集成路径 》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工业化的进程迅速提升,乡镇工业园区不断涌现,招商引资、集团化扩展、民营企业、私营经济等不同经济实体的落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起到议事日程,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项措施落实十分必要。针对仪征市实际,近期开展了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集成路径的调研探讨活动。

  1基本概况

  仪征市地处宁、镇、扬几何三角中心,宁启铁路、江六高速、宁通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扬州文昌公路西延,333省道、长江黄金水道等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改革开放以来,仪征经济突飞猛进,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亿元,区域经济形成了沿江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区、化学工业园、船船制造工业园等一大批经济实体正在蓬勃发展,上海大众30万辆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城乡居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全市拥有耕地面积75多万亩,人口60多万,粮食产量31万多吨,年产秸秆30万吨左右;新建规模养殖场46家,年产生畜禽粪便17.62万吨,年生猪出栏量4万头。随着工矿企业的数量增多、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带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逐渐加大。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农业种植不够重视,农田有机肥料缺乏,水稻、小麦种植大部分施用化肥,加之农田植物发病率时有发生,病虫害危害加大,如水稻生长从秧苗到收割,要治病虫2-3次,有的田块病虫害防治5次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二是养殖场规模加大。

  发展规模化养殖,养鸡、养鸭、养鹅、养猪等规模新增量逐渐加大,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养殖带来粪水较多,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三是农业废弃物逐年增多。目前,农业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等三大类,而农作物秸秆难以处置,主要是夏季麦秸秆由于收割时间紧、赶季节、忙插秧,秸秆难以收集,出现少数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大量秸秆切割粉碎还田。秋季稻秸秆面积大、收集时间长,也容易就地焚烧,或者放置沟渠,造成水体污染,大部分被用于切割粉碎还田。四是少数工矿企业排污不达标。有些工矿企业只重视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乱排乱放,可能造成农产品产地土壤不同程度污染。

  2主要措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采取的必然措施,是一种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针对上述情况,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考核机制。

  2.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由农业植保部门总负责,制定年初规划目标,在农业种植方面采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广泛动员农户农田种植多施用有机肥料、复合肥,少施用化肥,控制在用肥量的30%以下。少使用农药,使用一些农作物残留量少、对人体健康无妨碍的环保类生物农药,特别提出水稻生长全过程使用农药不得超过3次。

  2.2规模畜禽场推行环保养殖。

  针对规模养殖场,特别是饲养生猪,从源头抓起。一是抓好环保准入。在新建养殖场时,就实行环境评价机制,对养殖规模、地址、可能影响周边环境等进行环境评估,做好环评工作,只有通过环境综合评估,才能有新建养殖场的可能。二是抓好治理工程。新建养殖场必须配套与养殖场规模相适应的种植土地来吸纳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建设废弃物沼气治理工程、干清堆积场,畜禽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进入农田、生态园作为肥料。

  三是抓好后续管理。新建养殖场需要配套相应的种植面积,吸纳治理过的养殖废弃物如:沼液、沼渣。或与养殖场周边农户、蔬菜种植园区、花木场、茶叶园等单位,签订用肥合同,养殖场还需登记肥料运输销售量的记录。四是抓好农业减排。按照上级文件规定认真抓好养殖场减排工作。首先,签订减排合同。

  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减排量,主动深入到规模养殖场,调查养殖规模,年存栏、出栏,废弃物处置采取措施,和养殖场主要负责人签订减排合同,明确提出养殖场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减排工作。其次,督查减排措施。养殖场建立雨污分流系统,污水进入厌氧发酵池处理;畜禽干清粪搭棚收集堆放场,及时清运销售。再次,深入田头调研。按照养殖场提供的养殖废弃物销售渠道,及时走访农户、生态园,深入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核实畜禽粪便使用量,吸纳土地量,了解使用养殖场肥料后农作物的长势情况、病虫害抑制以及增产结果。

  2.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增加效益。

  仪征市水稻种植面积38.5万亩,产生秸秆21.175万吨,小麦种植面积28.4万亩,产生秸秆9.94万吨。全年秸秆产生量31.1175万吨。面对农业生产大量的秸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一是环保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工作。市里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实行任务承包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环保部门每年稻麦收割季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工作,和乡镇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状,实行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在乡村拉宣传横幅,刷写宣传标语,开动循环宣传车,鼓励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项秸秆禁烧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好处。二是农业部门负责秸秆综合利用。统一思想,秸秆禁烧工作重点要坚持“以堵为疏”的原则,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文章求突破,市农委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基础工作。一抓机械化插秧。抓好秸秆还田机械化插秧,明确乡镇每年购买插秧机数量,督查商品秧培育数量,满足机械插秧需求,列入农业考核指标,重点督查,提倡“百、千、万”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二抓秸秆机械化还田。每年收割季节组织秸秆禁烧小分队,日夜巡视。全力打造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力度,凡是在仪征区域稻麦收割机械必须安装秸秆切碎装置,边收割边将秸秆切碎,留高茬控制在15公分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秸秆机械化还田量70-80%以上。年初制定秸秆机械化面积,按照还田面积实行一定经济补助。三抓农田深翻。要求农机手购买10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农田作业深耕挖耕,尽可能将秸秆进行深埋,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推进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措施。

  大力推进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创造经济价值。①秸秆固化。积极发展秸秆固化技术,在扬州鼎盛炭业、扬州金鼎秸秆固化等地,利用固化机械加工成型燃料棒,年收集加工消耗秸秆3000多吨,其中扬州鼎盛炭业生产的秸秆成型燃料棒还远销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发达国家,用于家庭壁炉取暖,为国家创造了外汇。②食用菌基料。结合我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利用秸秆作基料培植食用菌,在月塘镇天润吴记高效农业生态园、刘集镇君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城镇三茅翔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地大力推进秸秆基料,年消耗秸秆约3000吨左右,近两年月塘镇金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结合做康能公司冬虫夏草生产的基料试验,生产的食用菌基料远销上海、苏州以及本地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碧阳菌业。

  ③秸秆饲料化。秸秆含有大量的粗纤维物质,粉碎后和玉米、豆粕混合作为生猪饲料,营养丰富,促进生猪生长,改变生猪肉质。在扬州市港湾养殖场生猪养殖中,每天每头生猪消耗秸秆加工的饲料2-3公斤,生猪肯吃肯睡肯长肉,生猪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④秸秆能源化。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星级庄台打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全市已经新建集中小区48处,集中居住人口3.5万人,占农村人口10%,新型农民集中小区的涌现,开展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提供清洁能源十分必要,改变传统用能习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⑤秸秆收集的方法。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是秸秆难以收集,人工费用高,机械化作业不适用。发展经纪人队伍,秸秆利用主体,将秸秆收集事宜,交有1个或几个人负责,这些人员,组织拖拉机运输队伍,动员10-30人,到农户或种粮大户地头,打捆,有的用草绳,有的用无纺布边角料布条,每人每天打捆150-160个,重量在15斤左右,农田在2亩地,一般工作时间早晨8:00到晚上6:00,轮留做饭,大约一小时,同时负责搬运上拖拉机,每个平均价格0.8元,拖拉机运输每次运费20元,但是柴油费用由秸秆收集主体负担。同时,拖拉机采用自动卸货装置,拖拉机手负责把草堆积好。拖拉机运输秸秆重量在0.8-1.0吨左右。

  收集秸秆每吨260元左右,但是有一点,现在秸秆提倡机械化全量还田,每个村要利用片长负责的生产队,再通过生产队队长向各家各户宣传秸秆有人收集,在收割季节不要切割秸秆。秋季要收集秸秆大约35-40天,收入每人每天200元,总收入在7000-8000元。四是扎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调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工矿企业、一般农区等重金属污染防治调查工作,①研究部署。传达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调查方案,讲解表格填写注意事项,实际调查技术路线与操作步骤等,明确时间节点,工作做细做实,数字填写有根有据。

  ②狠抓落实。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乡镇对重点区域重点把关,指导调查,做到数据填报正确、坐标定位准确无误,按照要求拍摄采样照片,注明时间、地点。③查阅资料。根据省市要求,确保数字提供准确性、完整性,先后走访市农委、市统计局、市国土局等相关单位科室,翻阅资料,全面掌握仪征国土面积、粮食生产、耕地面积、产业布局、区域经济等相关指标,作为调查依据。

  3体会和认识

  我们始终认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是矛盾的统一体,相辅相成,决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保持经济增长,在今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要抓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宣传,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要广泛宣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是造福子孙后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建设养殖、生产企业必须提供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报告和建立“三同时制度”,要做到养殖场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时刻不忘,真正做到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两个不误。二是强化联动,形成协调一致的氛围。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大家共同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保护环境的意识才能增强。

  在以后的农业减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项工作中,农委、发改、国土,统计、环保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及早谋划、相互配合,按照各自职责,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强化培训,形成技术支撑的氛围。要加大培训力度,举办相应技术培训班、业务辅导班,将环保知识、农业减排知识、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纳入培训范围,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支撑力度,在项目落户的同时要做好前期调研,从源头抓起,对环境有危害的,即使经济附加值再高也不能建设。要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工作经费。

  4对策和思考

  新的时期,围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减排、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项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使命,我们要增强顺应新常态的新要求,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克难攻坚的责任意识,抓牢抓实。

  4.1加强领导,突出宣传,营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各级领导要大力宣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全面动员社会参与,公众支持,编印宣传小册子,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处,利用墙报横幅、宣传车、报刊、新闻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2加强引领,制定标准,科学编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标。

  建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示范点,树立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明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减排、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农业废弃物治理排放等各项指标。各地按照标准执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用于指导各行业开展防治工作。

  4.3加强管理,突出重点,狠抓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实施。

  要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利益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来思考,要加强重点区域、关键部位的环境保护的检测和监测,发挥行政调控职能作用。参与重大项目落户的前期调研,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要适时做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4.4加大投入,突出质量,顺利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本着先治理后生产的原则,如:畜禽养殖场,在发展养殖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治理养殖环境,要增强治污投入,建造科学治污工程,落实减排措施。要提高治污工程质量,对国家投资新建的项目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即工程管理法人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建设内容合同制、建设工程监理制等,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公开、公正、公平,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常态化、处理效果高效化。

  4.5加大创新,突出效果,确保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增强创新意识,紧跟时代脉搏,增大科技含量,注重管理效果。一是坚持学习。要组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做到走出去、学回来、用起来,把先进的技术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信心和决心。二是坚持创新。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联合科研单位,运用科技成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含量。三是坚持效果。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是关系到农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所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抓好工程项目运行管理效果十分必要,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建立目标考核制,实行绩效挂钩,和利益相结合;建立奖惩制度,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减排工作不力、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完善等相关工作,必须限令整改,不达标准坚决停产、关闭。

  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 生态农业思想下农业生态论文 》

  一、马克思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人来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首先应该满足吃喝等基本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便从农业生态文明的文化维度体现出对农作物、食品和人们身体健康等问题的关注,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主要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食品的污染以及掺假两个角度展开的。马克思认为“爱尔兰人……只知道吃马铃薯,而且是腐烂的马铃薯,变坏的马铃薯。”这使得马铃薯病变,食品污染,造成了19世纪的爱尔兰饥荒。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资本家们贪婪的本性,他们给工人吃的都是最廉价、质量最差的食物,“蔬菜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往往已经半腐烂了。”深刻揭露了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以致于马克思说“引起其他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不如说是在于饮食方面。”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分析了食品掺假行为,咖啡粉、咖啡豆、糖、茶叶、胡椒、葡萄酒等商品被肆意掺假,不仅使资本家发家致富是建立在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假冒产品的隐蔽性更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持久伤害。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时,主要是从城市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分析的,这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当时主要出现的城市,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密不可分。虽然在农村并不明显,但他们却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污染向农村的转移,这一点已经被今天的现实所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因为农村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而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正是构建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城乡对立对农业生态的破坏,并提出了超越城乡对立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本主义城乡对立有直接的关系。在这里,马克思通过其“新陈代谢”理论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展开了对由资本主义城乡对立引起的农业生态破坏的批判。马克思超越生理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新陈代谢”的含义,将其认为是自然和社会之间通过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由于资本家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异化,致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新陈代谢断裂”,即“在相互依赖的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挽回的断裂,导致土壤再生产的必需条件持续被切断,进而打破了新陈代谢的循环。”

  马克思分析了这种断裂的具体表现,城市中由于生产和消费周期的缩短而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垃圾,而农村却资源紧缺,甚至还要接受城市里工业污染的侵蚀,进而造成了城乡对立的局面,其后果一方面是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工人贫困,更重要的是掠夺了土壤肥力,使土地日益贫瘠,加速了土地资源的枯竭,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恩格斯也从资源浪费现象入手,分析了城乡之间的对立和隔绝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生态破坏现象。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入手,认为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作为完整的新陈代谢循环的一部分,需要返还于土壤,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外,他们着重从社会角度,即超越城乡对立的角度来提出解决方案,城乡之间需要更多的互动,城市突破土地限制,而农村则分担城市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压力,以达到较高层次的融合,才能逐步修复“新陈代谢断裂”链条,促使生态环境好转。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开展城镇化进程,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弊端等原因,由农村土地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新陈代谢断裂”现象仍比较突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可以为当前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提供有益指导。

  (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生态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了农业生态存在的诸多问题后,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也把这一观点带入到农业生态领域。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应该采用现代农业方法取代或者改进传统的农业生产,“现代农业方法”正是指的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给排水、灌溉、土壤及肥料处理等,如此一来,农业生产发展了,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得到改善。面对日益贫瘠的土地,马克思认为:“同样的肥力能被利用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农业中化学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农业机械的发展。”更是直接指出了利用化学或者机械技术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的现实途径,“有的土地被看做坏地,……一旦发现克服这些障碍的手段,就变成好地了。”在这里,“克服障碍的手段”正是指的农业科技手段。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农业发展中科学技术作用的重视,蕴含了其农业生态的思想。因为这里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包含着生态技术,在利用其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不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且还要谋求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便更好地造福人类。在那个农业生态并不受关注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能提出契合于当代“生态农业”的观点,足见其思想的前瞻性。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人的生理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科学的改良和加工后,再次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发挥其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观点同时蕴含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思想,构成了今天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科技化和农业生态化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变革社会制度是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如前所述,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分析了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业大生产对生态文明的严重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根源。恩格斯指出,资本家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赚取更多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农业资本家也毫不例外,他们只会考虑价值增殖而不可能考虑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马克思也从看到了资本家贪婪的本性,认为他们的眼里只有利润,丝毫无视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他以森林为例,产业的发展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而对森林的养护和生产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私有财产和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藐视和实际的贬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都是马克思对由资本家本性带来的生态破坏的无情批判。农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物质资料,具有可持续性,这就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的剥削本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统一,从根本上看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类才成为自然界自觉的真正的主人,“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间矛盾得到解决的生态文明社会。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生态思想散见于与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对这些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对于我们今天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危机,构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现实意义

  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曲折性以及受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甚至造成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怪圈。广大农村亦不例外,村庄环境脏、乱、差,环保基础设施不到位,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土壤污染进而引发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饮用水安全无法保证,固体废弃物乱排乱放,化肥农药污染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在拷问着农村的生态环境,既危害农民健康,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构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生态思想能够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指导。

  (一)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力度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造成的,人的各种活动造成了土地污染、食品污染、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所以其解决归根结底也要靠人。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业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不够,并多局限于意识形态领域,且受宣传方式以及农民本身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宣传工作不能走过场,更不能强制,而是应发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核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功效,为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性作用。从宣传对象来看,要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基础,以基层农村干部为关键,以各行各业劳动者为辅助,使全体人民都认识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宣传内容来看,要结合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这一特点,将理论、方针、政策通俗化,特别要注重宣传农业生态新技术,同时通过树立典型案例,激发农民建设良好生态家园的积极性;从宣传手段来看,应注重利用各种新媒介,如村村通电视、广播、横幅、宣传单、农家书屋、农村文化舞台、文化大院、文化墙等各种载体,循序渐进,以保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大力发展农村环保技术和农业生态技术,以科技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生态观中蕴含了科技思想,启示我们应注重利用科学技术的积极影响,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首先,从微观角度,应大力发展农村环保技术,城市环境保护中已经广泛采用科技最新成果,但广大农村在这一方面仍很薄弱。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注重科技的运用,比如资源合理开发、降低能耗、污染治理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应引进成本低廉、操作性强、简单实用的技术,以沼气为例,其优点不言而喻,但在农村并没有广泛普及,究其原因,一是成本较高,二是现有沼气技术含量不高,易坏且难以维修,因而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具体来看,要结合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加快推广环保新技术,如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经济施肥技术、侧膜栽培技术、适时揭膜技术、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绿色饲料添加技术等,以科技带来农村环境的好转。其次,从宏观角度,应注重开发农业生态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粗放式经营增长方式的传统农业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这不符合马克思的农业生态思想,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处理好技术、效率和环境间的关系,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延长产业链条,依托科技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根据马克思的农业生态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断裂”,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至今为止我国城乡间仍没有形成一种均衡的良性循环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任重而道远。从2003年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到2012年明确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不断深入,具体来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完善,首先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完善农村交通、电力、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为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硬件保证;其次是以土地、户籍等为突破口,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和身份“瓶颈”,探索以“土地流转”为主题的土地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土地的流动和人的流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最后是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贯穿于其中,以“人”的城镇化带动农村城镇化,实现在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乡一体化,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统一。

有关农业生态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农业生态研究小论文范文

2.农业生态学术论文范文

3.农业生态学年论文范文

4.农业建设研究论文范文

5.农业建设学术论文范文

6.农业建设研究学士论文范文

171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