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类 > 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

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业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是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欢迎浏览。

  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篇一

  《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开发思路 》

  1农业旅游

  (1)欧洲是世界农业旅游的起源地,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成熟期,农业旅游已具相当规模。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农业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2005年北京韩河村等203个单位成为我国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主要是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是传统的类型。二是参与型。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尤其是秋季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盛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三是度假型。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租农家房,耕农家地,吃农家饭,摘农家菜”,体验“农家乐”的休闲度假旅游。

  (3)《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4)为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新动能,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2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11月启动建设,2015年2月16日成功创建“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中资中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位于资中县银山镇、明心寺镇、公民镇,向东南至市中区史家镇、永安镇等镇,形成“一轴一心五区五带”空间结构,规划面积约1.2万亩。园区由平安寨综合体、内江市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绿之源生态农业公司等14家业主构成,园区集资中血橙、资中黑猪、精智能蔬菜大棚、特色鲜花展示为一体,突出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示范,现代农业产业集聚与展示、农民以农富农示范与促进三大功能,成为川东南现代创新农业示范聚集地。由此可见,农业园区已具备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第六产业”复合型旅游基地的良好基础。

  3内江园区农业旅游开发设想

  (1)园区吸引客流量的关键在于一期项目的30亩特色玫瑰区,因此可在一期项目的玫瑰示范区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玫瑰主题公园风格,由政府引导,加大专项财政资金投入,扩大玫瑰基地范围,完善配套设施,实施景观改造,最终打造西南片区最大的玫瑰新品种引进筛选及观光性主题公园。

  (2)园区周边缺少可独立承担接待游客的餐饮住宿个体户,因此可选择该基地辐射周边20~30户位置优越的农户,利用现有宅基地升级改造,打造成具有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休闲农家乐。

  (3)依托园区内入孵企业及重点农业科技企业40余户,同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流动博士站、重点实验室等,通过整合各入驻单位、企业拥有的培训资源,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的培训与推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

  (4)依托园区生猪健康养殖及综合加工技术集成示范等产业链项目,通过以传统内江黑猪为养殖对象的“黑溜宝”品牌打造中国黑猪之乡;依托引进种植优质葡萄、食用菌、特色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采摘为一体的采摘乐园。农业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将旅游农业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在园区开设农家乐、蔬果采摘、精品垂钓、主题公园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休闲观光区将成为农业园区新兴主导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当地知名品牌,创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

  综上所述,通过逐步整合入孵企业资源,采取由政府引导+园区企业+农户的开发模式,不仅能明确规划园区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还能使园区入孵企业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突出发展本区特色,避免园区内的重复建设,也能增加本区域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农产品深加工、餐饮、休闲观光、科普示范、生态养生等活动为一体的品牌生态农业旅游园区。

  4园区农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启动时间较短,实质上园区内大部分入孵企业还处于建设初期,成效不明显。建设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园区建设资金到位不理想,园区管理机构和人员还有待完善,园区科技支撑力量较薄弱,园区发展所需的人才还较为缺乏等,这些问题均对打造园区内的旅游农业有一定影响。

  5几点建议

  (1)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启动核心区主干道路、农田水利、农田林网、水电配套设施、灌排系统等基础设施施工项目建设。

  (2)设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将科技、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涉农资金打捆使用,进一步向园区倾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3)建立园区网络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搭建园区劳务供求、种子种苗、金融保险、专家指导的供需平台,广泛传播农产品品牌信息。

  (4)强化人才队伍保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政府出台鼓励措施,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为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2

  [2]周小琴,查金祥.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建园模式与运行机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6-39

  作者:刘序

  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篇二

  《 农业科技推广农药减量思考 》

  摘要:随着传统农业(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向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快速推进,蔬菜产业已成为区域性(县域)农业生产者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区域性蔬菜生产者现代农业科技素质,推广良好农业规范技术措施,在田间生产领域树立科学、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促进区域性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前提,也是减使农药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农药减量;途径;对策

  澄江县地处滇中腹地,属于典型的农业生产小县,耕地总面积9.6263万亩,由于区域内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交通运输便利等客观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者农业种植经济收入欲愿的增强,201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67万亩,占耕地总面部的58.9%,全年蔬菜复种(产出)面积为20.29万亩次,总收入达7.88亿元占第一产业总收入的50.67%,蔬菜生产已成为县区农业经济持续增收的引擎器。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促使周年持续生产、坝区蔬菜复种指数为4~6茬,有利于病、虫的发生为害,同时次生病、虫害演变成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在生产中表现出:发生种类多、危害大、为害重的严峻趋势。

  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蔬菜生产专业知识背景,田间生产管理技术的主要获取渠道为: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者间相互交流及自我经验,从而促使生产者盲目、泛滥、超剂量、高强度(高频率)使用化学农药投入量,加剧了蔬菜商品潜在风险的突发性及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社会消费群体越来越高度关注生自身消费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对生产者、生产企业及国家职能部门最强烈的诉求,因而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因此,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完善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生产者的农业科技素质,从田间生产着手改变产业生产现状,树立:生产—市场—消费相互促进的市场经济理念,科学、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是区域性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生产者经济持续增收的关键。

  1构建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蔬菜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短、经济收益高、因而在具有水利、气候、交通、农耕种植水平高的各生产区域(县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名附其实的农业经济引擎器。区域(县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调控及创新能力的驱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化能力,土地流转在区域内大规模的推行难以进行。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10~15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模式仍以家庭单元生产为主。生产区域内人多地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耕地资源稀缺,土地复种指数高,全年持续循环生产,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加剧。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几乎缺乏生产专业知识背景,自我田间生产管理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生产资料经销商,缺乏自我判断的决策能力,迫切需要生产者主动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科级知识及生产管理各项技能。因此,构建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维护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增收,以生产者为主体,需求为目标,把现代产业生产知识(信息)、技术技能、科技成果通过试验、示范、引导、咨询等方式,传授给参与者使其自愿改变不良的生产行为及固有观念,从而提高田间科学生产管理及决策能力,适时、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实现自我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消费三为一体的良性协调发展模式。

  2推动农业产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体系建设

  区域内蔬菜产业全年生产的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同时由次生有害生物演变为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猖獗为害,生产者为维护预期经济收入的持续性,增加农药的投入使用成为生产管理中唯一有效的选择手段,从而加剧了商品蔬菜安全潜在风险的不确定性。为此,着力于构建蔬菜产业植保预警控制体系,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技术,信息资源等,及时监测农业有害生物发生为害特性及趋势,为生产者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有害生物防控信息、对策及措施,最大限度上减少农药投入使用。依托产业基地、生产经营实体开展有害生物统防统治、综合统治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工作,辐射带动家庭单元生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推动自我生产管理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管理方式的容合,从而改变以往生产者获取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及技术的岐道,避免生产中盲目、泛滥、超剂量、高频率使用农药生产现象的再发生,因此,加强产业植保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着力点,维护区域性蔬菜产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3推进田间实践、循环学习的培训模式

  蔬菜属于外来物种,不同于本土农业种植业,其生长周期短、品种多样化、经济效益高、生态系统脆弱不稳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世代重叠、对蔬菜生产具有危害重、损失大等特点。蔬菜生产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区域内生产者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几乎无专业知识背景,但他们具有很强的田间生产实践经验,渴望获取、掌握生产管理中的专业知识技能。

  因此,开展创新型农业科技培训新模式,以田间生产为课堂,遵循成人非正规教育原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与自我生产需求相联系,学习的过程是学员自我激活参与、循序渐进的进步过程。采用参与式、开放式、接触式(以田间生产为学习教材)充分激励培训学员提高学习意愿,积极主动参与蔬菜全生长季节培训。

  面对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抓住生产关键环节(生育期)中存在的共性(生产者难以自我判断、解决的)问题,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的过程)。培训中提升生产者田间调查技能训练,对田间重要(主要、常见)的病、虫的发生为害进行系统性的持续观测,从而掌握识别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挖掘、培养学员:田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树立田间生产管理的自信心——独立判断能力(田间管理决策能力)。

  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基本知识(化肥、农药等)及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应用简单的田间试验服务于生产。最终促使自我行为的改变(生产者田间管理的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农药经销商转变为——科学的独立判断能力),开创蔬菜生产新局面:树立科学、合理应用农业生产资源的生产理念。培训的过程是田间参与实践(技能活动)——与自我生产相联系吸取新知识(信息)和经验——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又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田间参与实践是循环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知识技能积累掌握的有效途径。组建创新型农业科技培训团队,整合现有专业人才资源,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科技素质,充分调动区域(县级)科技专业人员的能动性、主动性,重塑:重专业知识、重技能、重实践的工作氛围,建立产业发展服务职能模式,探索构建产业生产技术支持体系,确保培训运作经费保障机制。选择在蔬菜生产主要区域(村、组)组织生产需求者进行2次全生长季节的田间实践、循环培训,带动辐射周边生产,是提高生产者农业科技知识及生产管理技能唯一有效的培训模式,也是减施农药最有效的对策及措施。

  4小结

  随着区域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蔬菜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的特点,在适宜生产区域内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全面替代传统种植业。因此,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生产者科技素质,科学、合理运用农业生产资源,维持农业产业良性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收,实现农药“零”增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作者:解天龙1 赵嘉德2 业荣1

有关农业科技研究专科论文推荐:

1.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论文范文

3.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毕业论文

4.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171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