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政策 >

积极财政政策的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必然的选择。在特定条件下,它在启动国内有效需求、解决国内结构性矛盾、刺激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论文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积极财政政策的论文范文下载篇1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支农政策

  摘 要:自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超强的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妨碍了民生工程。2009年,我国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农村财政政策方面也有许多改变。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近两年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借鉴外国经验,对我国的农村财政提出建议。

  关键字:农村财政;农业;积极财政;支农;补贴

  一、文献综述

  对支农政策的研究很多,其中侧重于效果和不足的研究。蒋和平、辛岭(2009)认为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温铁军、刘海英(2009)认为“家电下乡”一类的农村补贴由于任何外部主体进入农村都与极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实行效果不佳。

  这些研究都确定了我国三农政策的可行性,并承认它们的实际效果,同时也看到了不足,提出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政策。但是关于危机后农业财政政策却没有单独归纳出来。

  本文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一些农村农业方面的财政政策及变化,通过分析它们产生的效果来作出评价。

  二、我国的支农财政政策发展

  (一)政策总介绍

  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内容都是“三农”问题,2009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09年底到2010年初,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三农”的政策,如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从2009年开始实施,2009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增补贴资金管理,完善使用机制等。

  (二)取得成效

  1.农村低保方面

  2009年继续推进农村低保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达到4700多万,月人均补助达到60元。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达到2340多万人,月人均补助达到160元。五保供养人数556万,年人均保障水平集中供养为2500多元、分散供养为1800多元。城乡医疗救助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年救助6500万人次。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救助800多万人次。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多万人。

  2.农业补贴方面

  我国对农业的补贴绝大部分是“黄箱”补贴,即价格支持、营销贷款、面积补贴以及种子肥料等补贴,这些补贴约占整个农业补贴的70%,从补贴形式来看,暗补是补贴的主要形式,其通过流通领域实现,而明补只占补贴的25%左右。

  在发放程序规范上,在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过程中,先向群众与社会公开补贴政策、标准、数量等,后让农民在“五到户”表册上签名盖章认可,再兑付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从2005年开始,采取在银行建立农民个人账户,以存折形式直接发放到户的办法,把各种补贴资金直接计入农户或受益者个人账户,有效防止了各项补贴资金被截留挪用或抵扣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财政政策在面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但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财政政策制定上,农民处于被动地位

  无论是改善农民的福利状况也好,还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好,解决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对农民放权让利,提高他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权利与博弈能力。没有权利的提升,农民的福利依然是政府财政的“嗟来之食”,没有明晰的土地产权和土地流转的自主权,农民将无法解决城镇化后的安家住房问题,城镇化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此外,如果农民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城镇化将缺乏内生的动力,也不可能形成合理的自发市场经济秩序。现在实行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将民主财政的概念贯彻,但有待改进。

  (二)农村低保、补贴的标准评定,甄别程序等存在漏洞

  农村低保和补贴是对农民直接相关的两个转移性收入来源。以低保为例,以收入为基础的准入条件,因为数据来源可能不真实,在现在看来不尽合理,另外在基础评定中也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道德风险。现在虽然实行直接发放的政策,影响农民切实利益。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

  现在的农村水利设施存在病险水库多,灌溉渠道老化的问题,另外我国河流纵横交错,旱涝频发,但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缓慢。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突出支农投入重点

  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的投入,突出重点地区和项目,因地制宜,整合支农资金。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取消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市县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吗,以达到“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支农政策立法,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法制的实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外统一、公开透明的农业补贴法律体系。强化农业补贴法律法规建设,要以保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为核心。优化“绿箱政策”结构,设定必要的“黄箱政策”条款。是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对农业补贴的投入量,同时规定补贴结构及补贴方式。

  (三)加强支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支农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全程跟踪检查与绩效评估,严肃查处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地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和平,辛岭.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J].农产品加工,2009,(7).

  [2]王佳伟.关于农村低保制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09,(12).

  [3]温铁军,刘海英.家电下乡与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2009,(6).

  积极财政政策的论文范文下载篇2

  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

  【摘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够起到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也会凸显出来,比如,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国债规模扩大,可能引发政府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大,财政政策的效应越来越小。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转型以及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挤出效应”;通货膨胀

  一、引言

  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华尔街金融风暴,进而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严重性金融危机。危机愈演愈烈,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并不断向实体经济领域延伸,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由于我国外汇制度中资本账户管制和我国金融机构对外投资比例较小的原因,这场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危机的蔓延,危机通过贸易、投资和市场预期等渠道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打击,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突然遭遇“拐点”,宏观经济形势严峻。

  同时,2008年国内的宏观经济表现也不是很理想,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大幅度降低;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贸易顺差出现波动;国内物价水平大幅度波动,经济增长放缓。在此国际国内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和缓解国内经济下滑的压力,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一系列调控方案,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了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了新一轮反周期调控。综合运用预算、国债、税收等政策工具,着力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令人瞩目的是国务院批准了在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方面投资4万亿元的支出计划。4万亿的支出主要用于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村民生工程的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社会事业建设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4万亿元投资安排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标志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再次启动,对提升市场信心具有积极意义。自从2008年底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和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非常显著。通过政府扩张性的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带动了社会的投资和消费,间接刺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很强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35353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8.7%。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而且积极财政政策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的作为,有效地促进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抑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背离。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分析

  (1)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引发偿债危机。

  2008年底的积极财政政策既包括庞大的财政增支内容,如增加4万亿的扩大内需重点项目,十大产业振兴投资计划,又包括频繁的减税措施和税收改革。这样增支减税的结果势必产生巨额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赤字,政府大规模增发国债,包括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而国债规模过大、过快增长可能会引发偿债危机,对我国财政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冲击。

  (2)积极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大规模的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斥私人经济主体进入部分具有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民间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往往需要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对财政资金的配套,这样会使得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资金的供应量大量减少,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总之,“挤出效应”会降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对经济的促进效应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政府在某些领域投资的效率往往比私人投资的效率低,政府投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

  (3)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的财政赤字会对总需求具有正效应。总需求的扩张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货币交易需求随之增加,央行将不得不适应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增加货币供给并提高价格水平。Barro(1976)在讨论李嘉图理论体系中持续赤字是否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时认为,一旦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持续赤字就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引起通货膨胀。Sargent 和Wallce (1981)认为如果一部分财政赤字由国债发行弥补,则将来势必要用比原本更多的铸币税去弥补。这一结论表明由于利息支付的存在,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最终会导致较完全以货币发行方式弥补赤字更多的货币发行,从而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图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08年底实行财政扩张,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导致社会总需求增加,尤其是投资增长长期过快,引发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2009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出现持续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迹象也越发明显,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CPI继续攀升,上涨至6.5%。(4)长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而且财政政策效用呈现递减效应,在这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很大,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在逐年递减,对国内消费刺激效应递减。

  三、政策建议

  任何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都应适可而止,超越需求的“越位管理”将会把经济带向相反的困境。2010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复苏的目标基本达到,随着财政风险的加大政策效果弱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转型以及创新是必然的选择。首先,要进行政策调整。包括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加大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财政投入力度;

  对现行税制中的不合理环节进行规范和调整,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财政投融资体系、加强公债管理,完善地方债的发行和管理机制。其次,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择机进行财政政策的转型。财政政策在该退出时不适时退出,容易对社会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还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逆转,并造成不应有的财政负担和财政风险。因此政府进行认真的形势分析和利弊得失的判断,把握好政策调整时机。最后,政府财政政策需要创新,转变调控手段。

  一方面,今后的财政政策应采取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策略,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作用的重点应转变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长期增长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拉动消费需求带动经济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基于我国1998年与2008年财政政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许雄奇.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刘海鹏,王翠.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转型及其效应分析[J].财经政法资讯.2009(6)

  [4]李靖娜,罗廷婷,王剑.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J].企业导报.2009(7):15

猜你喜欢:

1.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2.有关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3.浅谈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4.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5.关于财政政策方面的论文

352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