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有关中国财政政策的免费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自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开始,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策手段,不仅是经济学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更是各国政府政策时间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中国财政政策的免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中国财政政策的免费论文篇1

  浅谈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美国的次贷“飓风”,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与预测,并在立足国内外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财政政策决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201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征可以用“四大关键词”来概括:经济增长、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财政整顿。虽然各国面临的问题各有侧重,但是这“四大关键词”在国别层面依然具有普遍性,在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集结”,形成合力,影响着全局。应对此局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具有“双刃剑”的特征:运用得当,可能解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困局;运用不当,“四大关键词”就会相互作用,一环套一环,经济形势就会越发复杂,甚至产生经济“崩盘”的风险。如何在短期和中长期处理好这四个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在全球层面的再平衡和国家层面的可持续,是当前所有经济主体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从中国来看,在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国际政治和军事的复杂多变、国际热钱不断涌入、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经济增速也有所回落。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9.6%,较去年同期的11.1%回落1.5个百分点,但是仍然高于年初政府制定的全年8%增速目标,且工业增长出现加速,夯实了整体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基础。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稳定和中坚力量。第二季度中国GDP数据发布以后,市场信心显著提升,据国内外机构预计,2011年中国GDP增幅仍将达到9.3%。而且,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不但提振了全球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心剂,全球股市大振。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较好地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国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强,仍然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和有力支撑。

  二、我国财政政策决策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兼顾近期与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项调控目标。当前,全社会都在热议4万亿元投资之事,除此之外还有扩大消费与促进出口等一系列措施,所有政策的核心无非是减收增支。处处要钱,钱从何来?财政收入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首先要保吃饭与稳定,其次才是建设与发展。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财政就是“收收支支”,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财政观。实际上,财政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收收支支”只是外在表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决策都包含着财政要素,其行为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的财政绩效。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理财观,即政府财政管理每个机构与个人都有责任,而且要借助法律与制度予以贯彻和落实,并基于此实现业务管理创新与财政的良性循环。如果不具备这一视野或理念,很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或损失。

  三、推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若干根本性的经济结构转变,而这也决定了财政政策的重点。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本身就可以推动上述经济社会结构的有利调整。从根本上讲,上述主要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完成其实质是一个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市场机制决定了资源将优先配置于能够产生较高回报的经济活动领域。那么市场化进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对于资源在不同经济活动领域所能产生的回报进行更为准确评估并按照这种评估不断调整其配置的过程。而这正是运用财政政策对资源配置进行调节所要实现的目标。

  推动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不应该是总量型的,仅采取单一政策手段,而应该是结构化的,采取综合政策手段。在市场机制基础上以结构调整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相对改变资源在不同经济活动领域配置所能产生的回报来实现的。

  财政政策的运用,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对各市场参与者决策和交易行为形成诱导和激励,而不是以政

  府决策和收支取代个体在市场中的决策和收支。政府直接就资源配置进行的决策和相关 财政收支往往缺乏效率约束,而且在资源稀缺 条件下会产生显着的挤出效应,或者形成政府和企业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格局,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在推动全 社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时,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应更多地进入基础研究领域,与企业对 应用研究和试验 发展的投入形成互补关系。若政府资金平衡地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则由于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而相对加大基础研究风险,降低应用研究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财政投入应用研究又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形成挤出。所以合理的科技财政投入应通过形成对企业研发投资的风险补贴来激励企业的研发投入而不是取代之。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财与势不能号令一切。发挥财与势的最大效应,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公平、均富的体制,由此酿成的民众心态必然是和谐、平稳的,在富贵面前不骄纵奢侈而能自享其乐,在贫苦面前不怨天尤人而能泰然处之。这种“同心同德”所具有的威力是难以用 经济数据来衡量的,尤其是在危机到来之时,能够保持经济和社会基本面的稳定,而不致被冲垮。事实上,这种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与市场经济并行不悖,既实现经济兴盛,又实现 文化繁荣,既会生产,又懂生活,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财政政策原则或政策取向的合理确定与适时调整。对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效应的优劣,有着决定性影响。既然积极财政政策并非一种长期政策选择,那就必然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或找到替代当前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的因素和条件,如何进一步掌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值得我们深思。

  有关中国财政政策的免费论文篇2

  浅析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摘要] 2008年,中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本文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的研究,结合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政策主张,评析当前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

  一、我国当前经济背景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加速升值、美国经济萎缩,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偏快、国际收支失衡等多重问题。

  2008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政府提出下一阶段的重点是突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和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六个方面。特别要着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扩张,加强重要商品的市场供求调节,防止物价水平过快上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在今年的宏观调控中,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将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二、新古典综合派概述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它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构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新古典综合派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目标。

  在财政政策上,它主张政府通过调整总收入和支出的变动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手段为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及税率。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应该多样化,政策组合方法也应有所改变。20世纪50年代,汉森等提出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60年代前期,托宾、海勒等人提出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60年代后期以后进入政策多样化时期。

  三、当前财政政策评析

  1.政策目标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政府实施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稳健财政政策的目标“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符合新古典综合派的诉求,对于当前经济问题的解决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新古典综合派主张打破正统的平衡预算原则,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应该建立在“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充分就业预算”的基础上。经济政策不能仅仅以经济是否扩张为标准,而应该以经济是否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发挥出它的潜力为标准。对任何经济社会而言,保持充分就业状态的宏观经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事情,政府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行财政政策以稳定宏观经济为基本目标――保持国民经济处于稳定的物价水平和充分就业状态。

  2.政策手段

  补偿性财政政策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要压缩财政支出,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社会总需求;繁荣时期形成的财政盈余可以补偿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

  宏观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经济衰退与经济繁荣状态总会交替发生,引发诸如就业不足、通货膨胀、投资波动、外贸失衡等严重经济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审慎地交替使用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对商业周期进行人为的补偿。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避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3.组合方式

  在面对“滞胀”时,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实行宏观政策的“松紧搭配”和微观化,以保持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的首要目标,同时抑制通货膨胀。“松紧搭配”的方式是指以“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以“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宏观政策微观化是针对单个市场和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区别对待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经验说明,两种政策不同程度的结合使用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政府追求的社会、经济目标,可以减少单一政策运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虽然不同于美国上个世纪经历的“滞胀”,但是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抑制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同时,美国经济的衰退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我国的出口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暴风雨。同时,流动性过剩依然不减,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人民币升值加速等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效果却是有限的。所以,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来配合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达到搭配的效果,避免一味使用货币政策而造成“边际效用递减”。这样,一方面抑制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缓解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巩固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避免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经济的继续发展。

  4.具体措施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的稳健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五大措施: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在财政收支方面,稳健的财政政策收缩财政开支,以减轻当前的经济过热,避免资产泡沫化。二是积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具有问题。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加强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鼓励企业走出去,完成从贸易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三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还将依法实施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四是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运用财税杠杆,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五是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抓好增收节支,引导居民理财,避免股市过热,规范市场,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健夫:现代财政政策的特点.南开经济研究,2003

猜你喜欢:

有关中国财政政策的免费论文

自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开始,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策手段,不仅是经济学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更是各国政府政策时间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中国财政政策的免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2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