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政税收>财税法规>

探析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财税政策

时间: 若木633 分享

  从2008年9月份全国奶粉及液态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被检测的87家(资料来源:国家质检总局)没有发现“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当中,黑龙江省有24家,占全部没有问题企业的三分之一多。黑龙江省除齐宁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2段基粉出现问题以外,其余企业的检测全部没有发现“三聚氰胺”。

  这一检测结果,一方面反映黑龙江省乳品企业从整体上遵从注重实效、讲求诚信的企业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也为黑龙江省乳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里,从政府财税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大力推动黑龙江省乳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现实条件

  (一)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南北跨10个纬度,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所处气候带有利于玉米生长,为奶牛的生长发育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数量大的粮食、秸秆,具有发展优质奶业的独特优势;同时,黑龙江省拥有草原6 500万亩,年产饲草800万吨(数据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这些自然条件都为黑龙江省生产绿色、安全的奶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和资源条件。

  (二)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企业基础条件

  近年来,黑龙江省将奶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在各项政策方面以全力打造奶业强省为目标,使乳品企业得到全面和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省拥有乳品加工企业74家,日处理鲜奶能力为1.9万吨。全部企业所产鲜奶量约占全国的1/7—1/6左右,是仅次于内蒙古的国内第二大奶业基地。2007年末数据显示,全省奶牛存栏达181万头,牛奶产量47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农垦地区为主的奶牛基地集群。(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网站)

  (三)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省人大会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奶业条例》。《条例》对奶牛饲养应具备的条件,奶牛基地的建设,生牛奶的销售与收购,乳品安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黑政发[2007]41号文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原料奶价格机制,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保护各环节合法权益;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奶业生产和效益水平。

  2008年《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启动,《规划》中指出要加大生产基地建设。预计到2012年,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 100万吨,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利税超过37亿元,实现奶牛养殖业产值315亿元,乳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利税37亿元以上。力争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5.5吨。

  (四)国家大力发展乳品业的宏观政策背景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意见》中指出,国家要在五个方面抓好促进奶业发展的工作,包括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要贯彻的基本原则;提出奶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在组织领导方面,加大执行政策措施的力度。此外,农业部也提出采取重大措施来推动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有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理顺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奶牛养殖方式转变;强化扶持和服务;严格液态奶标识制度。

  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8年第35号),内容涉及政策目标、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等12方面,是建国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这一政策在乳制品工业布局方面要求应充分发挥奶业传统优势地区的资源,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其中传统优势地区包括东北地区,政策要求加快淘汰传统优势地区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大城市郊区奶业要加快乳制品工业的现代化步伐。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

  (五)“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黑龙江省乳品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005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该区域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工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地带,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区域是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产业链和优势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地位。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其中重点发展乳品业,鼓励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健全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在乳品业,发展灭菌奶、酸奶、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脱脂奶粉及奶酪等。

  二、黑龙江省乳品行业的现状与不足

  (一)奶源价格低廉,损伤奶农利益

  从2006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就开始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杀牛现象。主要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奶粉数量下降,前7个月全国出口奶粉3.4万吨,8月份8 077吨,10月份仅48吨,下降了99.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外国进口大包装奶粉以低于我省同类产品成本价35%以上的价格进入我国市场。抢占了国产大包装奶粉市场,导致我乳品加工企业库存继续增加,效益下降,经营风险上升,同时奶农利益进一步受损。

  (二)进口乳品冲击,国产乳品竞争激烈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外奶粉以低价方式对我国进行倾销,挤占了国产奶粉的市场, 2008年前7个月全国进口奶粉5.3万吨,8月份4 686吨,10月份猛增到7 570吨,比8月份增加了61.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据美国乳品出口协会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08年7月世界全脂奶粉离岸价为4 150美元,8月为3 150美元,9月降到2 600美元,未来国际市场价格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09年7月份将有10万吨大包装奶粉进入我国市场,超过2007年全年进口总量。在这样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当前国内大包装奶粉积压、奶农效益下滑、奶牛养殖业形势严峻。

  “三鹿奶粉”事件后,国产奶粉销量下降了40%,受国内外双重原因影响,国产的大包装奶粉市场严重萎缩,企业生产的大包装奶粉积压达30多万吨。虽然黑龙江省是全国惟一的在“三鹿事件”中没有大量倒奶的省份,但由于黑龙江省的企业生产配方粉的产能有限,大约有50%左右产能只能生产大包装奶粉。目前,黑龙江省库存大包装奶粉在三万吨以上,由于大包装奶粉加工企业库存增加,效益下滑,黑龙江省已有约1/3的小型乳品企业停产倒闭。(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网站)

  (三)乳品监管体系、营销体系尚不健全

  乳品质量监督方面,还存在着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的现象。虽然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奶源的质量做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不符合规定的奶源,如掺水奶,污染、变质、有异味、有疫情的奶。同时还存在畜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奶牛防疫检疫管理职责,对染疫奶牛不及时处理的现象,不对举报或投拆进行及时的受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现象。

  在乳品营销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营销观念,营销体系尚未健全。黑龙江省虽为北方产奶大省,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它部分省份,缺乏组织严密的营销网络,对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实际上阻碍了黑龙江省乳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乳品业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上

  1. 对扩大乳品出口数量及销售国产奶粉的营销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从国家层面上,对符合出口条件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可以在商检流程、出口验放手续方面给予简化处理,在出口退税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待遇;同时对于生产销售和使用国产奶粉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此外,还可以建立奶粉国家贮备制度,补贴生产贮备企业和机构。通过稳定乳品价格,进而稳定奶农的收入。

  2. 以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内资企业的乳品基地建设。与外资乳品企业相比,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基本垄断了国内优质奶源基地。但是随着我国入世以来,外资企业也开始渗透到我国奶源基地建设中,尽管目前比例不高,但效应和趋势却不容忽视。所以,我国乳品企业必须把重点放在奶源基地建设上,在这方面,国家可以在融资方面,企业走联合化方面给予税收政策倾向,不给外企更多的机会。应支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改变奶农与企业之间互相不讲诚信的局面。当前可推广实行奶农合作经济组织,给予免税待遇,以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奶农在奶业链条上的话语权,让奶农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在地方层面上

  1. 加大对奶农的财政补贴,改变价格倒挂局面。由于乳品企业规模小且比较分散,竞争激烈,乳品价格低廉,再加上国外乳品进口的挤压,使得各环节主体利益分配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奶农利益受损,进而出现上述杀牛退养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地方政府可以采取进一步给奶农以直接或间接的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如采取奶农卖一斤奶给一定的补贴制度,以保证奶农在保本的基础上增加收益,给奶农在购买饲养用具及饲料方面给予补贴。或者给收购鲜奶的乳品企业补贴,以间接补贴给奶农,进而协调各方面利益分配,使乳品业各环节价值链条连接起来。同时政府也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的暗补措施鼓励奶农走合作化道路,这样便于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从而实现奶源农业的现代化。

  2. 设立财政专项基金,支持自主创新的乳品企业走“产销研”结合道路。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乳品企业在生产流程方面、乳品质量方面、科学管理方面投入的研发费用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奖励。或者以政府为平台,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桥梁,鼓励企业与高校配合,使生产在企业,研究和开发由高校或其它科研机构来承担,真正实现“产销研”的充分结合。

  3. 对乳品企业科技人员、营销人员实行“个税”减免。对乳品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政府可以在“个税”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待遇,以鼓励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同时,企业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建立好覆盖面广、服务优质的营销网络,让消费者了解黑龙江乳品企业诚信第一、产品质量第一的良好形象。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对企业在促销能力强、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做出重大贡献的营销人员的薪金或一次性奖励给予“个税”减免的优惠待遇,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

  4. 出台减、免税政策鼓励国内外企业到“哈大齐”投资,引进乳品生产的先进技术。目前“哈大齐”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具备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国家及地方政府已对进入“哈大齐”的高科技企业做出在税收减免方面的优惠待遇,比如,对到工业走廊内投资的税收优惠有开发利用工业走廊内的土地,需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除上缴中央30%部分外,省级所得70%部分全部返还当地财政。同时对从省外、国外引进并建成投产的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级财政按引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对引进项目的地方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资料来源:黑政发(2005)30号文件)。这些规定对吸引省内外,国内外到走廊内投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在发展乳品业方面没有专门的优惠措施,地方政府可以对申请投资设厂,科技含量高的乳品企业在增值税抵扣方面、固定资产折扣方面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

6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