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学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学毕业论文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相较于西方而言起步较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展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以来,社会工作学发展至今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初步成型。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学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学毕业论文篇1
谈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应用
一、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像太原这样的中部城市,社会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无法及时得到传播,导致社区建设仅仅停留在便民层次上,利民方面则存在较大的不足。
(一)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社区管理缺乏具有科学性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从坞西社区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社区工作人员中,女性占73%,其中65%的女性为高中学历,因此,普遍教育水平不高,社区建设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虽然社区中现存的社区工作者在经验、阅历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当前的社区工作者仅仅从事简单的助人活动和行政性工作,在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和开展专业的助人自助活动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不能真正为居民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其次,社区建设的资金缺乏灵活性,来源渠道单一。从坞西社区的走访调查中发现,社区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缺少多元化的资金渠道。这部分资金会按国家相关规定发放,但局限性大,社区内部的资金流通少,灵活性差,很大程度限制了社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利民、便民的服务和活动,社区建设受到局限。再次,与社区合作的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较少,导致可利用的资源缺乏,专业社会工作难以开展。
(二)社区服务项目单一,覆盖范围狭窄
首先,社区建设的服务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居民和社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社区中存在多种社会群体,所面临的需求与问题各不相同,诸如儿童教育与安全问题、妇女生育与权利问题、老人养老与医疗问题、残障人士和贫困户的补贴问题等。在坞西社区的调查中发现,居民认为社区工作中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治安、环境、卫生、补贴发放占较大的比重,与他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而这也是居委会提供的最低层次服务,对于调解、法律援助等高层次服务,居民一般选择向社区外的专业人员求助,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其次,社区建设中服务主体单一,缺少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工作机构的有效介入。社区建设的主导是政府,很多服务项目都由政府传达命令到各个街道办事处,然后由社区居委会开展,提供服务的主体过于单一,一些福利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自主组织介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从而使得社区建设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社区居民的认可度、满意度较低,居民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不高,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城市社区中常看到,一些住户家门紧闭,居民之间的互动较少,社区参与度不高。在坞西社区居民中比较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太愿意参与的比率相差不大,分别占23.3%和19.4%,持一般愿意态度的居民仍然占较大的比重。由此可知,居民还是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的,他们大部分都在观望,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的组织与协调,宣传好社区活动,推动居民参与。其次,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不高,缺乏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社区建设“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使得居民对于社区的服务、工作质量并不满意,居民的多样化需要得不到满足,自身诉求缺乏表达的渠道等,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在坞西社区中关于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54.4%的居民一般满意,19.4%则不太满意。而在居民对社区满意度的调查中,有将近60%的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持一般满意的态度,23%的居民则对社区的公共设施不太满意。
二、社会工作应用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成功的社区建设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居民的分工合作和共同努力。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运用于社区管理,对于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社会工作介入到社区建设中,有利于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居民的作用,提高社区管理的民主性和自主性。一直以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组织得不到应有的发育与发展。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的介入,将有利于政府转变社区建设的理念,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是靠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或社会工作机构,通过政府购买其服务,由专业社会工作者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减轻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负担,提高社区工作质量,促进社区建设有效开展。在坞西社区中,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几乎都是政府统一安排,居委会主要是例行公事,缺少自主性,因此需要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并将其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社区建设中,进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
第二,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引入到社区建设中,有助于丰富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服务多样化,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求。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中仅限于提供一些政策性的福利与服务,居委会的工作基本是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诸如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失业人员的社会支持、儿童和妇女的保护和治疗以及问题居民的社会矫正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了居民的多方位需求,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依赖感。坞西社区中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于政府安排的社会统计、社会保障等内容,而对于特殊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失业人群等并没有具体的服务,因此有必要将社会工作提供的配套服务引入社区,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第三,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的介入,为社区建设优秀而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供专业和高质量的服务创造了可能。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2012年11月,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并致力于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4年2月,民政部发布《将进一步加快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倡社会互助,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号召全民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民解愁,为国分忧。可见,国家已经将社会工作引入到社区建设的理念提上日程,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与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因此,打造一支专业的社区建设队伍对社区的发展极为必要。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
我国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在引入西方发展模式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稳步推进。社区建设不仅要紧紧依靠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更重要的是植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才能使社区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第一,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助人自助,营造组织良好、互动和谐的社区氛围。社会工作理念是国际和国内共同认可的一套工作理念,主要包括接纳、助人自助、人在情境中、个别化和服务案主等。在坞西社区的走访中发现,一些失业青年,由于求职不顺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就需要社工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这些青年提升求职技能,增强自信心;对于思想偏激者,要以接纳的理念,帮助其矫正思想观念,建立新的认知。第二,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社区建设,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社会工作方法除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主要方法之外,还包括社会行政和社会研究,这些对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社区调查研究,了解居民的现实问题和真实需求。开展社区建设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社区,特别是了解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求,只有听民声,知民意,才能有效开展社区工作。因此,认识社区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进行社区服务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坞西社区的居委会认识到社区调查与研究的重要性,在2012年4月,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合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社区调查,深入居民家中,运用问卷调查法、非结构式访谈法等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经济状况、住房情况以及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访问住户1287户,收集资料23000多份,初步建立了社区居民档案信息。
2、通过多种渠道向社区居民传播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使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工作,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在中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和行业,缺少有效的推广与传播,导致社会大众对专业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者不了解,需要开拓多种宣传渠道,让居民认识社工,了解社工,认可社工。在坞西社区关于居民社区信息获取途径的调查中显示,55%的居民是通过社区成员传播了解社区活动和事务,31%的居民则是通过社区活动获取社区相关消息,20%的居民则有通过社区宣传栏、横幅海报了解,其他的则有通过社区活动、相关文件得知。由此看来,坞西社区的宣传渠道狭窄,需要加强宣传设施建设,如成立宣传小分队、增设宣传栏、及时更换横幅海报,并建立社区官方网站,以此宣传社区信息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3、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深入居民当中,以专业服务帮助有困难的居民走出困境,走向社会。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对于解决社区居民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加以推广,以惠及社区居民。而坞西社区中关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应用基本为零,由于居民对社会工作的陌生,使得他们对一些服务持排斥态度,而且“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寻求社区的帮助。但是在关于居民对于社区服务需求的调查中,大部分居民希望社区能提供上门护理、上门看病、聊天解闷、陪同看病、帮助日常购物、康复治疗等服务,只要价格合理,便乐意接受。因此,这些服务的提供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义工来完成,其中社工扮演整合资源的角色。
4、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挖掘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作为居民聚居场所的社区,拥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社区工作的目的就是使社区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挖掘社区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有效配置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坞西社区的管辖范围中包括超市、餐馆、医院、药店、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社工介入时可以整合这些资源,帮助社区居民。如与超市和餐馆协议,为老人提供送货送餐上门服务;将附近医院作为定点单位,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为失业青年提供就业场所等。
5、运用社会行政方法,将政府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行政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协调活动,包括组织计划、人事协调与控制等。2012年11月28日,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较强的公益项目运营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健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体制。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购买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缓解组织内部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推进社区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不仅仅是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更是居民享受社会福利、表达权利诉求和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建设必须引入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改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充分发挥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创新与支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施,为社区建设引入社会工作创造了条件,尽管这一项目还未得到较好的普及,但已是大势所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员,我们接受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掌握了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应该响应政府进行社区建设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社区建设乃至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推动我国社区建设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和全面化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学毕业论文篇2
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根据《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以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主要内容。立足基层,面向社会,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发展,转变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
各镇(街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方案。一方面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培训,举办社会工作知识专业讲座。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把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与干部的本职业务培训结合起来,造就一批既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悉本职工作业务,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从业人员参加每年的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初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社工人才。
(二)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
1、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综合衡量不同社会工作岗位要求、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设计相应岗位等级、岗位数量,以及与社会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比例,形成我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
2、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服务、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人口计生、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
(三)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健全社会工作服务网络体系
根据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发展的原则,采取简化登记手续,完善注册办法,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鼓励并帮助已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师)的人员创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在各类社会组织中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能提供空间和舞台。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为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民政局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相应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小组,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派专人负责,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工作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项任务,让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更多地认识社工、了解社工、支持社工、参与社工、为我市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精心组织实施。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工作,各镇(街道)要明确一名领导牵头抓总,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组织精干力量真抓实干,及时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社会工作学毕业论文篇3
论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应用
引言: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证职工的利益与合法权益是目前社会工会组织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不断强化企业工会的职责,为职工提供更加有利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简称社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责在于服务于他人,为社会各界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特征。社会工作的主要形式在于开展社区服务,对社会功能的完善,提高社会生活素质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的意义
企业工会在引入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对其自身内容的增加,同时对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提升,其意义做了以下等具体分析。
1.促进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更加融洽
在员工工作过程中,难免发生工伤、劳工保护不全面、工资不均衡、压榨员工、员工工作超负荷等问题,但由于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不仅能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还能调节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2.增强工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工会作为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的催化剂,既要有效保证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又要协调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对职工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其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
企业工会自身的管理行政方面色彩十分浓重,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兼公益与行政于一身,不仅对企业起着促进与推动作用,还起着了对职工的保护工作,有助于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与执行,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社会。
4.促进工会工作方法的完善
传统的工会工作方法主要以小组讨论、座谈会等为主,但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企业职工的构成纷繁复杂,其需求也具有多样化,因此,工会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其专业程度也随之提升,以满足企业与职工越来越多的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
三、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的主要应用
工会是我国职业领域社会工作的主渠道,是保证我国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为目标,企业社会引入社会工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中得以应用:
1.从沟通和制度入手,进一步加强职工民主管理,使职工在工会组织中找到主人感
民主是企业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职工视作企业建设的主体,扩大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其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工会组织积极修订并完善了一系列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如《厂务公开实施细则》、《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代表与领导对话”制度》、等,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发扬民主,切实与职工加强沟通和协调,使职工在企业中找到主人感[1]。
2.从感情和机制入手,使职工在工会组织中找到信任感
职工对党和工会组织的信任感是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保证。在企业发展决策上,公司工会认真反映职工的愿望,而且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充分照顾职工的利益。带着对职工深厚的感情,工会建立了《工会干部基层调研制度》,经常性地到基层工会与职工沟通,坚持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和人性化的关怀,听取和接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合法权益,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2]。
3.从解决职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使职工在工会组织中找到依靠感
工会组织是职工的主心骨,党和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即是职工的信任,要提高党和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使工作有着力点,更需要培养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对组织的依靠感,以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利益,做到主动了解,力争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近两年,公司工会就职工关心的职工子女就业、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外养老保险等问题积极主动的向相关部门反映,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争取更多的解决机会和几率,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3]。
4.从认同和融合入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职工在工会组织中找到归属感
只有当职工对组织的信任和依靠转化为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时,才能使他们热爱并精心呵护自己工作的家园。乌江公司充分发挥工会文体阵地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群众文化活动,让他们各显其能,各得其乐。近年,工会组织“庆祝建国60周年”主题活动,“歌唱乌江,唱响乌江”歌咏比赛,“华电杯”职工网球邀请赛及其他工会系列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职工精神文化的需求,使职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
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企业工会与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企业工会的内涵,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与应有的福利待遇,还可以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切实保证了职工的利益,企业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