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本主义,抑或新殖民主义?(2)
农业资本主义,抑或新殖民主义?
这些观点都与事实不符。撰写联合国2009年关于土地争夺报告的作者认为“我们发现在非洲,获得大量土地的大玩家不是中国,而是韩国、海湾国家以及西方的一些机构。”西班牙的一个粮农NGO列出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抢地者,但其中没有中国在非洲的任何项目,只讨论了2008年中国农业部草拟的一份鼓励中国企业租赁或购买国外土地用于农耕以确保中国大豆供给的政策,并注释了该项政策已经被搁置。一位美国智库的分析师认为:“尽管中国在非洲农业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基金的大部分没有直接用于土地租赁。在中国投资租赁的土地项目中,它倾向于开展合作性的项目。中国当然有资源进行更积极的购买外国土地的贸易活动。然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这样做。”
2009年,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宣布中国不会像韩国、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那样投资海外农场,而是会依靠本国资源满足食物需求。亦有官员认为在非洲种粮食然后运回中国的想法很荒谬,尤其是当从国外直接进口粮食更便宜的时候。2008年,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农产品的价值仅为9亿美元,只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7%,并且其中 60%是非食品类商品,包括棉花、烟草以及羊毛等。
河北省张家口农业科技研究所研究员赵志海在全国人大上提出了一项议案:组织一亿中国人去非洲开发农业,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就业严峻的问题。他曾就杂交水稻培育问题访问过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认为“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有这么多人失业,中国可以通过为这些失业者找到工作而获益,而非洲也可以从我们土地和作物开发的技能上获益。”
政府没有采纳赵志海的意见,但是类似的思路过去也有提及。2007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针对重庆这个省级直辖市几百万农民因为市政的高速城市化项目而丧失土地的情况,建议一些农民可以移民到非洲,而进出口银行可以在资本投资、项目发展以及营销方面给他们支持。李若谷认为移民非洲可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并提及非洲的食品生产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他很可能并没有想象把非洲种植的粮食运回中国。
西方媒体反复提及一家中国公司,中兴农贸有限公司(ZTE),在刚果(金)获得了280万公顷的土地,以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种植园,并保证年产量500万吨,而刚果金一国年产量仅为20万吨。这被作为中国正在非洲购买百万公顷农地的佐证。一家肯尼亚报纸报道“中国也在全非洲购买大面积的土地用来生产生物燃料和食品”,而乌干达的一位专业人士认为“购买海外土地用以食品生产将被中国政府制定为政策。”2009年中,又有报道指出中兴公司获得了10万公顷先前没有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而且在正在协商刚果(金)的另一块10万公顷的土地。事实是,2007年当ZTE与刚果金农业部签署《理解备忘录》时,估价10亿美元的生物燃料计划需要建设达到300万公顷的油料棕榈树种植园。但是在《理解备忘录》签署的三年后,什么事情都没有落实,“根据农业部的消息,‘没人再谈论它了’。”
结论:十字路口
中国农场主仅仅是赞比亚商业农场主的一小部分,更是赞比亚全部农业经营人口中的很小部分。赞比亚政府希望本国经济走出单一依赖矿产开发的困境,所以,几乎不大可能禁止中国公司在赞比亚的农业开发,特别是中国农场主的经营方式与其它商业农场没有什么不同。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赞比亚和非洲其他地方建立中小型的商业农场,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但是不大可能出现产品远销中国的巨型种植园。
然而中国企业是否会参与抢地的问题仍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国在非洲的生物燃料项目的规模被错误阐释,而中国人涌入非洲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也被过分夸大了,甚至出现了“保定村”这样捏造的案例。然而,如果中国政府没有鲜明地反对中国企业在非洲谋取大量土地用来生产生物燃料或粮食作物,那么中国企业成为大地主——以及由此带来的圈地、开发以及环境破坏等——仍然是有可能的。2010年3月,赞比亚总统访华期间,由武汉凯迪公司与赞比亚生物燃料公司联合签署的《理解备忘录》中提到将进行30亿美元的投资,并创造20万个工作机会。尽管《理解备忘录》可能主要反映了赞比亚政府为吸引中国投资做出的努力,该计划是否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也还有待观察,然而中国公司对海外巨型农场的兴趣也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出于其他国家先例而默许曾经是殖民经济特征之一的海外种植园经济,但这其中确实存在着深刻的道义问题和政治风险。印度政府对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经历刻骨铭心,曾经回避明显支持本国公司参与海外抢地。然而从2009年秋季起,它“开始放下旧有的沉默,帮助大多为私人领域的印度公司参与抢地铺平道路。”印度政府相关部门现正帮助签订协议,在纳米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建立大规模的印度跨国农场经营机构。在埃塞俄比亚的甘贝拉,一个印度园艺公司已经以每年一公顷一美元的价格租赁了30万公顷的土地。它计划最终雇佣两万名工人并每天支付他们少于80美分的工资。
中国仍在树立一种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形象。如果中国鲜明地反对中国公司参与抢地,建立中国公司海外投资的行为规范,并且推动有益于非洲农户、农业工人、和当地消费者长远利益的农业发展项目,它不仅会自动否定坊间的猜疑、传说、和批评,而且会为第三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