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2)
时间:
陈硕颖 1由 分享
三、资本主义模块化国际分工体系下的中国产业发展
模块化生产网络是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最新发展,模块关联标准制定者——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公司在生产网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跨国垄断资本通过时空转移来吸收过度积累的资本国际积累规律,将发展中国家更深地嵌入不平等的国际分工,阻碍了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反思先行工业化国家早期不可持续的发展历程,而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霍夫曼根据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把重化工业化看作工业化必经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最早指出这种工业化增长模式的弊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现代经济学称之为资本深化),一定会出现平均利润率下降和相对人口过剩的现象,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凯恩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给出的刺激有效需求的药方把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推向对整个自然界的压榨,导致资源枯竭、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前景依然黯淡。
然而,先行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后期的实际情况表明,资本主义的丧钟并未敲响,资本家开始积极摸索应对资本过度积累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纷纷转向灵活积累体制,将制造外包,把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变为吸收市场风险的“减震器”。灵活积累在产业结构方面导致的结果是,服务业,尤其是为制造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则以高能耗、高污染和低利润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那些已经被编码的、非一体化的模块生产环节。跨国公司严密控制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功能模块,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像制造业那样给中国企业留出多少发展空间。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国际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但中国也并非永远或完全无所作为。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就是要尽快摆脱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依附地位。依据模块化生产网络所承载的国际产业结构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征,基于中国国情革新企业战略、完善经济政策,对于我国把生产性服务业纳入国家视野的战略性区间、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政府只有不断强化地区间的分工协作、赋予中国企业整合供应链的商业生态环境,才能塑造出不依附于外国资本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拉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实现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到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结语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网络经济。如果说第二次产业革命把科学引进直接生产过程,使资本第一次站在属于自己本性的物质基础之上,那么今天以自组计算机为终端、以光纤光缆为主干、以数字化技术为载体的技术网络,则再一次构成了符合当代市场经济主体本性要求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主义从福特制积累体系向灵活积累体系转变,逐渐步入网络经济形态,模块化生产网络是这一转变在生产组织方式上的体现。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是最终产品生产者的垂直控制,而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则以信息通信网络为技术支撑,围绕产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标准控制下的模块生产与组合。
模块化是使事物的构成具有层次性、构成要素(模块)的功能具有典型性和通用性的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相较于一体化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模块化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网络经济背景下,模块化的优势日益显现,一种呼应资本灵活积累的诉求,有利于资本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廉价劳动力的生产组织方式——模块化生产网络应运而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运用模块化原理将劳动力密集程度不同的工序拆解后,分布到劳动力成本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再通过全球运营网络将这些中间品整合为完整的产品系统销往世界各地。跨国公司占据了大部分的价值增值,而从事组装加工的发展中国家供应商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因此,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模块化生产网络仍然属于依附性的国际分工体系。同时,借助层级式的组织控制结构——网络旗舰对一级供应商的非股权控制、一级供应商凭借其中间层垄断地位对的底层供应商控制以及底层供应商中的中心一卫星工厂体系—模块化生产网络依然遵循通过控制生产过程来实现商品生产效率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原则。
在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中,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模块化分工中处于依附地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企业应该把由国外跨国公司所主导的模块化生产结构转变为一体化结构,然后再制定设计规则,建立自主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在强化关键模块与核心技术开发的同时,将边缘性的模块外包出去,以利用全球性供应商的制造能力。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政府应大力扶持设计、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中国企业整合供应链与实现产业融合的能力,努力创建由中国企业所主导的模块化生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