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马克思处于两种资本主义主要发展方式交替之时――以强盗式掠夺为主的积累财富方式向以理性生产为主的积累财富方式转变。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
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很高的,他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他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评价却近乎苛刻。马克思指责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代替就是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最经典描述莫过于下面的这句话。“在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精神描述为贪婪攫取利润的强盗冒险精神。贪婪、无耻、卑鄙…马克思使用了他能想到的所有的词来谴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精神是否真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韦伯可不这样认为。
二、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认为对利润的追求非资产阶级所特有。“这种汲汲营营,无论过去或现在,皆可见之于侍者、医生、车夫、艺术家、娼妓、贪官、军人、盗匪、十字军士兵、赌徒、以及乞丐……”“将所有追求金钱的努力通通称为资本主义的’精神’,更是没有意义。”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用“和平”的、“理性”的、“节制”的方式追逐不断再生的利润的精神。韦伯以富兰克林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典范:勤勉、守时、诚实、重信用、节俭。但这只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而非核心价值观。由于资本主义精神深深打上了新教伦理的印记,因此在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徒资本家身上,天职观念和禁欲主义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
“天职”(Calling)一词包含了对人们日常活动的评价。资产阶级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地投入事业中的世俗活动得到了宗教伦理上的肯定,具有了神圣意义。与之相反,挥霍无度、浪费时间、有钱不赚、失去机遇则被认为是”渎职”。
禁欲主义在这里是入世的禁欲主义。禁欲不是为了来生,而是为了世俗活动,因为世俗的活动本身就具备了宗教的神圣意义。禁欲并不否认对财富的追求,“禁欲尤其极力反对的是,无拘无束地享受人生及生命所提供的一切乐趣”。这种价值观念正是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
三、马克思与韦伯不同认识的解析
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积累财富主要有两种方式――强盗式掠夺和理性生产。马克思偏重于对资产阶级强盗式掠夺的认识,而韦伯偏重于对资产阶级理性生产的认识。每种资本主义发展方式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和资本主义精神也处于”流变”之中。
马克思处于两种资本主义主要发展方式交替之时――以强盗式掠夺为主的积累财富方式向以理性生产为主的积累财富方式转变。那时工业革命仅在英法美完成,资产阶级贪婪攫取利润的强盗冒险精神与和平地、理性地追逐不断再生的利润的精神共存。而旧的掠夺式的强盗式掠夺行为在殖民地仍大量存在。“当他们在欧洲大谈国家公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难道不是同时就在印度没收了那些把私人积蓄投给东印度公司作股本的拉甲所应得的股息吗?”由此不难得出,在欧洲资本主义精神发生转变时,殖民地仍是一片野蛮。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是与特定时代背景相适应的。
韦伯的这个作品集写于1904年至1920年,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在英、法、美、德、日等多国完成。资本主义在多国已完全超越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以生产为主的积累财富方式早已占据了决定性地位。这时资本主义精神也必然要发生转变。勤勉、守时、诚实、重信用、节俭,这些对生产创造必不可少的美德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主流精神。这些美德正是”天职”观念和禁欲主义的具体体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从宗教的角度对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寻根探源。
可以这样说,资本主义或靠强盗式掠夺攫取财富,或靠物质生产积累财富。每种方式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因此,马克思与韦伯的两种看似彼此冲突的资本主义精神不但不矛盾,而且统一在历史的辨证发展过程之中。
四、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非理性层面的共同认识
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上,也有着共同之处:资本无限积累会引发不良后果,韦伯对此表示担忧,而马克思则号召无产阶级革命;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发生颠倒,韦伯看到的是资本积累代替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成为了人生目的,马克思看到的是资本拜物教(当然还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限于篇幅笔者只选择最具典型的资本拜物教进行论述)。
韦伯与马克思都看到了资本的无限积累的非理性成份。禁欲主义与人们天生的财产享受欲是相对抗的。基督新教的入世禁欲举其全力抵制财产的自由享乐,勒紧消费,特别是奢侈消费。但是大量的财富怎么处置?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韦伯并没有想到无产阶级革命,他认为这些财富最终会使人们朝着贵族化的方向堕落,这种堕落又会引发新的”宗教改革”。马克思把财富的过度积累称为”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引发商业危机,”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但是生产过剩和商业危机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它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韦伯和马克思也看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颠倒的。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至善”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并严格回避一切天生自然的享乐”。在这种精神中是完全看不到幸福主义的。营利变成了人生的目的,而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手段。
在这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指导下,资产阶级用理性的方式追求非理性的生活。这种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积累而积累、为了金钱而金钱的行为与人的自然本性是向背离的,是极端的非理性。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精神中看到了资本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就是把资本的价值增殖看作是物本身具有的魔力的一种错误观念。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但是,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它采取着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质形态,并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利润和收入,于是在人们的观念上便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货币、生产资料或商品这些物天生就是资本,天然地具有使价值增殖的魔力。在资本拜物教的遮盖下,物高居在上,人却消失了。
五、结语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精神描述为贪婪攫取利润的强盗冒险精神;韦伯把资本主义精神看作用和平的、”性的、节制的方式追逐不断再生的利润的精神。二者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似乎针锋相对,不可调和。其实,两种”资本主义精神”是对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两种不同方式――强盗式掠夺和理性生产――的认识。
两人对资本主义精神非理性的层面都有深刻认识,两人有着见解一致的地方。他们都察觉到了资本无限积累会带来不良后果和人与物的颠倒关系。笔者认为只有对马克思和韦伯的观点进行扬弃并加以综合,才会对资本主义精神有全面的、合理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