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资本主义>

关于资本结构方面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资本结构是以企业财源中负债和权益之比作为其研究对象,它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关键领域之一。它对制定新股发行计划、债券发行计划等融资决策及股利分配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资本结构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资本结构方面的论文篇1

  浅探企业资本结构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常常要应对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资本结构决策实质上是资本的属性结构,即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关键词:资本结构;常见理论;影响因素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一定时期的资本可分为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也可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债务资本与(长期)股权资本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最佳资本结构便是使股东财富最大或股价最大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企业融资结构,或称资本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

  一、资本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理论

  (一)MM理论

  1、无企业所得税的MM理论。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它认为:(1)在没有公司所得税时,有负债企业的价值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都相等,加权平均成本将保持不变;(2)因为使用了负债融资,负债企业的权益成本大于无负债企业的权益成本,在数量上等于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以市值计算的债务与权益比例成正比的风险溢价之和。

  2、有企业所得税的MM理论。它认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企业的价值大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全部融资都来源于负债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这是由于债务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等于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企业的价值。(1)有负债企业的价值在数量上等于等风险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与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的现值之和;(2)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在数量上等于等风险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以市值计算的债务与权益比例成比例的风险报酬之和,其中风险报酬不仅取决于债务比率的大小,还取决于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二)权衡理论。权衡理论认为:如果企业大量采用债务融资,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将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所以,权衡理论强调考虑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的同时还要考虑财务困境的成本。此时,有负债企业的价值在数量上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与利息抵税的现值之和减去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三)代理理论。企业采用负债融资就会有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发生,并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代理理论认为,不仅要考虑利息抵税的收益和财务困境的成本,还应考虑债务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此时,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在数量上就等于权衡理论上计算的企业价值与债务代理收益的现值之和减债务代理成本的现值。

  (四)优序融资理论。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在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1)内部留存收益融资;(2)债务筹资;(3)股权融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内部留存收益不足以满足企业总的资本融资需求时,更倾向于债务融资。

  二、影响资本结构的要素

  由于资本结构的构成内容及其性质不同而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进而成为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优化的要素。

  (一)成本要素。这里所说的成本要素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即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高低是确定资本结构是否优化的基本依据,一个优化的资本结构首先是成本最低的结构,要说明这一点,必须先了解各种资金成本的特性。

  企业内部生成资金通常是无偿使用的,它不需实际对外支付资金成本,但如果从社会平均利润的角度看,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类企业积累资本也应于使用后取得相应报酬,也就是资金成本,这种资金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是假定这部分资金用于再投资所应得到的平均利润;另一部分内部生成资金如各种应付(应交)款项,因不是企业的专项融资,而仅仅是这些资金的暂不支付而用于企业周转,并不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因而这部分融资是企业真正地无成本型融资。在大量资本结构下,增加无成本型融资比例必然降低企业平均资金成本。企业从外部融通的资金,都必须支付资金成本。

  一般来说,债务性融资的成本低于主权性融资成本,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风险特点以及税收政策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主权性融资的收益是不确定的,不像支付利息那样按期偿付,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视盈利水平而定。而企业的经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盈利水平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主权性融资收益具有更大风险;2、主权性融资是企业永久性的资金来源,这对投资者来说,其回收期是不确定的,当企业效益好时回收期短;反之,则回收期长。而且,当企业经营趋于恶化,甚至破产时投资者因其受偿顺序排在债权之后,不仅要承担亏损的风险,还可能承担破产的风险。而债权人只有在企业破产清偿不能还本付息时才承担第二破产人的风险。可见,主权性融资对投资者具有更大的风险;3、主权性融资的资金成本也即投资者的收益是在税后支付,而负债融资的利息在税前支付,从而使企业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

  负债融资内部也因偿还期限的不同使资金成本表现出差异。一般来说,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其原因:1、长期负债的使用相对于流动负债能形成较多的周转次数,每一次周转完成后再参与下一次周转,那么长期负债使用后的实际盈利水平要高于流动负债使用后的实际盈利水平,这种差别为长期债权人要求更高的回报提供了可能;2、长期负债的偿还期限长,考虑复利的影响,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高于流动负债的资金成本,才能使两者的终值实际上等值;3、长期负债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影响,按照公式: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物价变动,长期负债的名义利率也必然要高于流动负债的名义利率;4、长期负债由于使用期限更长而受企业经营不稳定性的影响就更大,从而使长期负债面临更大的信用违约风险。    从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出发,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低成本的负债所占比例才能降低平均资金成本,从而使自有资本收益率上升。而只有风险不变条件下的自有资本收益率上升,才会直接导致企业价值的提高。如果负债比率虽使全部资本利润率上升,但风险同时加大,那么增加的利润率如果尚不足以补偿风险加大所需增加的成本时,企业自有资本收益率将下跌。总之,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一个使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比例,而达到这个比例的条件就是加权资金成本的最低点。

  (二)风险要素。在论述资金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作用时,已涉及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成本的大小通常取决于风险的程度,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般来说,主权性融资风险低于负债融资风险,这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决定:1、债务融资方式下,资金不能如期偿还的风险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必须将到期债务如数偿还才能持续经营下去。否则,企业就要面临丧失信誉、负担赔偿甚至变卖资产的风险。而主权性融资一旦投入,就成为企业永久性资金,没有上述负债融资的偿还要求;2、对于债务性融资企业还面临不能付息的风险。企业支付债权人利息按约定利率定期支付不随企业经营优劣而改变,当企业经营亏损时,就面临着付息的风险。而对主权性融资的投资者的报酬根据企业盈利水平支付,当企业亏损时,企业没有必须分配利润的压力。负债融资中长短期负债的风险性也因其偿还期限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长期负债风险要低于流动负债风险,这主要决定于以下两方面:1、企业使用长期负债筹资,在既定的负债期内利息费用是确定的。但如果以短期负债风险的连接来取得长期资金的使用权,则可能因利率的调整而造成利息费用的不确定性;2、企业利用长期负债筹资,虽有风险,但相对要小。因为企业可利用较长的经营期为偿还债务提供资金来源。而以短期负债来筹措长期资金,可能会因频繁的债务周转而形成一时无法偿还的压力,以致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综上所述,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所承受的风险压力也不相同。企业建立资本结构所追求的目标应是在取得既定的资金成本下,尽可能获得风险最小的资本结构。

  (三)弹性要素。所谓弹性,是指企业资本结构内部各项目的可调整、可转换性。一般来说,企业资本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过强的稳定结构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因此,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考虑弹性要素。

  资本结构各项目按弹性大小可分:通过金融市场形成的融资,如债券、股票,当存在健全的二级市场时,企业可以迅速清欠,偿还后转换,这类融资具有较高的弹性;还有的借款通常是规定了最终的偿还期,在此之前企业可以根据资金的欠缺随时偿还,这类融资可立即清欠、偿还,但不能转换,不具有弹性。企业总是期望在既定的资金成本和风险下,尽可能地获得弹性最大的资本结构。

  上述三种要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在作用方面上并不一致。通常风险小、弹性大的资本结构,资金成本高;反之亦然。企业无法使每一种融资都兼顾三者最优的特点。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合理的方式,亦使各种融资得以优化组合,使资本结构在整体上实现三种要素的合理化。

  三、企业资本结构常见问题

  (一)企业处在不同时期选择资本结构不合理。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负债比重过高。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由于业务规模较小,持续盈利能力尚不稳定,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能保证到期还本付息,过高的负债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成熟期的企业则权益比重过高。

  (二)债务结构性比重失衡。债务结构中长短期负债未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如研发新项目时短期负债占比过高,未能实现成果转化,产生现金净流量时却面临短期的还款压力,出现财务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经营,甚至出现破产风险。

  (三)未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在不适当的时期做出不恰当的筹资决策。经济下行期,企业举债扩张经营,收益未达预期出现资金困难;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效益上升时期过于保守未能利用财务杠杆扩大经营规模,失去高速发展的机会。

  (四)忽视企业所处的行业因素。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短期债务占比过重,企业流动资产较少,短期偿债能力低,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技术密集型企业未能结合企业项目研发或经营情况采用合适的资本结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使用成本过高的情况。

  四、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一)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合理的资本结构。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在持续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尚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债务特别是短期债务比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已经有较为稳定盈利模式的成熟期企业,在市场上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和规模,连续若干年都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远高于同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回购公司股份注销股本的方式降低权益资本。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提升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债务结构。中长短期负债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发新项目时做好项目资金回收预测,结合项目情况安排好长短期负债所占比例,在项目成果转化、持续产生现金净流量前,适当增加长期债务以清偿短期债务,确保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企业经营效益出现下滑,应尽可能收缩边缘业务压缩负债,减少债务成本支出。在复苏、繁荣周期,市场供求趋旺,多数企业的销售增长,利润水平不断上升,企业应增加负债,利用债务资本成本低的优势扩大规模,迅速发展。

  (四)考虑行业因素。不同的行业从事的业务内容不同,其资本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重比较大,同时由于流动资产相对较小,债务筹资侧重长期债务,并且要求企业有较高的自由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较大研究费用、项目成果转化周期长的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确保项目正常运营。此外,企业还应该考虑市场竞争环境因素、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股利政策、所有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态度的影响。各种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务中可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后结合企业自身特有的因素建立一个目标资本结构,使得筹资决策所寻求的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趋于一致,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

  五、结论

  资本结构在我国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建立完善的资本结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既要应用理论模型,又必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融资渠道中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最大化地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在保证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最大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合理的资本结构还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使企业用最低的资本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翠莲.浅议企业资本结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2]顾建平.浅谈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J].财经界,2015.

  [3]张珊珊,贺华磊.关于资本结构小议[J].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2015.

  关于资本结构方面的论文篇2

  浅析现代企业资本结构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资本结构;优化;市场;

  一、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几乎相反,股权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和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进入市场体系的企业在融资结构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有效的和更多的资金供给,而融资的成本差异和风险衡量已变得无关重要。许多企业一旦经过股份制改造获准上市,便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融资的首先途径。另一方面,融资成本较低是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经济动力。债务融资的付息“硬约束”和股票融资分红的“软约束”使我国债务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股票融资,而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也加剧了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发展,长期以来股票发行的“卖方市场”和“赚钱效应”使股票发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遇到发行失败的先例。因而,在上市时追求高额的股票发行,上市后推出高比例的配股,发生亏损后采取股权重组来吸收新资本的注入,这种“一年发股,二年配股,三年重组”已成为众多公司股权融资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市场治理机制失衡的反映。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使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下降,也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

  (二)非上市公司偏重于银行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过高

  1.存在对银行借款筹资的非理性需求

  当前,我国未上市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借款筹资来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从纯经济的角度分析,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企业来说,就要求有较高的财务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就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2.忽视保持资本结构弹性,产生了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和不良债务

  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随着经营环境及金融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否则,企业就不能灵活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也就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债务来源单一、归还期限集中、债务资金使用频率不当等与债务结构相关的问题,资本结构缺乏弹性,造成了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使用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时,就会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三)外部筹资比例不平衡,债券融资比例偏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外部融资的73%,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总量尚不及股票市值的1/15,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公司的债权融资比例要大于股权融资比例。

  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规模显得微不足道。1991年以来,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筹资呈显著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与股票融资相比,债券融资只占10%—20%。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力度不够,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造成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之中,许多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发展。

  二、优化资本结构对策

  (一)借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立足资本市场,构建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微观基础

  从客观角度分析,企业从无举债经营到有举债经营过程中,在初期增加举债比重时,企业综合成本呈下降趋势,而企业价值呈上升趋势;当举债筹资比重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增加的成本超过能够得到的利益,因此,综合成本开始上升,此时的债务性资本与权益性资本的比例,应为最优资本结构。

  1.控制筹资风险,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实行筹资运作的市场化和筹资方式的证券化,在改进筹资理念的同时,改善资本构成比例。第一,要科学地预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企业举债时,为了避免盲目负债,必须对未来若干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资金余缺状况,对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进行分析,匡算出合理的负债额度,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合理确定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根据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企业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和期望投资收益率的对比,确定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合理比例;第三,综合考虑举债的附带条件。要综合全面考虑使用资金付给债权人的报酬与自己使用资金投资而期望得到的报酬率的关系。

  2.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运营方式,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1)资产重组。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资产重组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和改变,对企业各种资本重新组合。具体包括:资产剥离、资产置换、资产注入。

  (2)资本扩张。通过兼并、收购等外部交易型战略的多次运用,实现资本扩张,取得规模效益、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二)从宏观政策手段来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其中制度安排是关键

  1.大力发展债市,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要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实施资产证券化,提高债务资本的流动性;利用利率调换,减少融资决策时破产成本的限制,获取最大的赋税收益等。二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

  发展债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企业债券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的做法,稳步扩大企业债券利率浮动范围,实现企业债券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批方式改革,政府应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或规模管理,变行政审批制为核准制,最终建立政府有效监管下的企业债券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通过企业债券的增加,强化企业融通资金的社会监督和社会约束,分化企业对银行信贷融资的依赖。

  2.培育理性的投资者

  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减少上市公司财务决策中的盲目性。在我国,投资银行的作用还远未被充分认识,许多投资、融资活动根本就没有通过投资银行的认真咨询与分析。在政策及法规方面应该规定,凡是要求发行证券以及增发证券的公司一定要有咨询机构的详细论证,对发行的债券要进行评级等。以此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使投资、融资行为更加理性化。对投资者群体的教育和培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方面,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种新投资工具的推出是否成功,与投资者对它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而投资者行为的理性是整个市场理性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理性的投资者,才会有理性的市场,这样的市场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与作用。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司退市和破产制度

  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的作用在抑制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传递公司内部信息,在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通过控制权的转移,由债权人对公司进行重组和再建,使公司获得新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负债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是否存在完善和健全的破产制度。这种退市和破产制度至少应在以下两方面是有效的:第一,破产必须要对公司经营者的金钱和非金钱收益都产生影响;第二,在公司处于破产边缘,由债权人对公司进行重组和再建时,公司的控制权一定要由股东和经营者手中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退出机制和破产机制正常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性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岳宝宏.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洪青.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J].企业经济.2004,(1)

  [3]许云,黄小刚.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307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