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资本经营方面论文
电大资本经营方面论文
资本经营不仅在微观上具有低成本扩张企业规模,取得更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的功能,而且在宏观上具有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效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大资本经营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大资本经营方面论文篇1
论高校社会资本经营
摘要:高校作为一类组织,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各部门的深切关怀与支持。高校社会资本是高校发展的无形资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通过有效社会资本经营来提升竞争力,对于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迫切意义。
关键词:社会资本;高校竞争力;高校社会资本经营
现代高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如大学生就业、交流合作、科技创新和开发、人才培养质量等多重困境。这些复杂的矛盾和困境绝不是仅仅依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能够解决的。社会资本是保证社会运转效率和社会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社会关系结构。它就象一张社会之网,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它都存在并一直潜在地发挥作用。[1]因此,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作为社会这张网上的结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它,加强对它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经营,从而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服务。
一、社会资本的定义
当代对于社会资本概念第一个进行系统表述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体制化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詹姆斯・科尔曼从学理上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的界定和分析。他从社会资本的功能来定义,认为社会资本有两个特征: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了便利。罗伯特・D・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社会资本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以及网络。林南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认为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国内明确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并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其仔博士,他把社会网络关系定义为社会资本。边燕杰提出,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内涵是这种关系所蕴含的可转移的资源,它具有关系属性、非正式属性和动态属性。卜长莉认为,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李惠斌和杨雪冬认为,社会资本是指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或组织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对社会资本给予了不同的界定和解读。“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给予‘社会资本’这个内涵丰富的词汇一个有意义而实际的界定。”[2]基于此,本文给出这样的定义:社会资本,是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为背景,个人或组织通过与内、外部对象的长期交往形成的,以信任、互惠、规范、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互动网络关系,它有助于参与者更加有效地行动以实现目标。它具有社会结构资源的性质,是一种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无形资本形式。
二、高校社会资本经营
高校社会资本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为背景,高校内部成员及高校与外部对象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以信任、互惠、规范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互动网络关系。高等学校能够通过这些网络关系,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但是,社会资本不是自发的产物,“社会资本是动态的实践概念”[3],当它未被调动或利用时,它仅仅是静态的关系网络,是一种潜在的社会资本。同样,高校社会资本也是如此,只有进行有效经营,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高校社会资本经营是指:高等学校在遵守法制及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成本和效率为原则,以发展、共赢为目标,对高校社会资本进行筹划、营谋和管理的活动过程,以协调高校与政府、社会及其它交往对象的关系,最终实现教育资源效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高校社会资本经营建立在对其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筹划、营谋,建立、维护和利用好高校与内外部网络主体的互利互惠关系,从而为高校获得优惠政策、充裕资金、优先科研项目、一流人才以及社会信誉等,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高校社会资本经营通过系统策划和运营,主动、自觉地构建、整合和运作社会资本,可以提升高校内外部信任水平和合作水平,增强集体行动能力,有效降低高校运行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社会资本不同于其它各种资本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会因为对其运用而减少,反而经常会在运用过程中增加。所以,对社会资本的培育和运用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这决定了高校社会资本经营必然是长期的和连续性的。
三、有效经营高校社会资本,提升高校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单个企业的价值链是镶嵌在更大范围的价值链系统之中的,企业要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不仅要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链,而且也要理解企业价值链所处的价值链系统。同样,高校既有自身的价值链,同时也是更大价值链系统中的结点,高校除了要协调好自身价值链内部的活动,还要与其外部关联的价值链建立密切联系,高校竞争力的提升要靠自身价值链上各因素及与所属价值链系统中各因素的协同作用。高校社会资本经营通过影响高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来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譬如推动高校知识创新、培育高校和谐校园、增强高校资源实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等来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
第一,知识的创造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其实质上是对各种知识的协调与整合的过程。行动者的知识协调与整合能力直接决定着知识创新活动的可能性和成功的可能性。[4]高校社会资本本身就包括了整合资源的协同适应的能力,从而也为知识创新过程提供了便利性。在一个人们相互信任、愿意在互惠基础上从事合作的氛围中,谈判、签约、监督等交易成本无疑要小得多,创新也会更有效率。而在一个缺乏基本的社会信任、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交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创新就会变得低效。因此,融洽的内外部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作创新的效率。
第二,高校社会资本作为高校社会联系网络,能够推动科研成果信息在网络中迅速流动,提高企业对科研成果的认识程度,加速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例如,校友具有人多、面广、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等特点,他们是母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重要渠道。母校的发展意味着校友文凭的升值,校友出于文凭升值以及对母校的感恩,会对母校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也有着传播母校好的信息的强烈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学校的产品”,“诋毁学校也就是诋毁他自己”,“说母校好就等于说他自己好”[5]。因此,他们会充分发挥各自网络优势,对母校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信息交换,提供成果转化机会,引荐合作伙伴,以此来促进母校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第三,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机构的日益庞杂,高校内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多元利益关系能否和谐发展,矛盾能否得到有效化解,都会影响高校的竞争能力。通过高校社会资本经营,能够整合多元的利益需要,降低结构分层所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谐校园所需要的普遍认同与信任是高校社会资本的内在行为规范;和谐校园的实现需要教职员工的主体参与并建立普遍的联系与长期的互利合作,这正是高校社会资本的精神实质。高校社会资本经营是培育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高校社会资本经营能有效地促进高校获取所需资源,对增强高校办学实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高校可以凭借自己广泛的联系网络,从信任度较高的其他交往主体那里以较低的代价获得真实信息,并运用社会资本对信息进行甄别、选择、使用。
(2)丰富的社会资本使得高校可以获得充足的生源,提高生源质量,使生源结构更加合理。
(3)纵向网络关系密切、横向网络关系广泛的高校,在争取科研课题和研究经费时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党政部门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资源,高校通过建立与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纵向联系,可以优先获得合作项目和研究经费,并且可以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资、法律及政策方面的支持。高校通过建立与其他院校、企业、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样可以扩充高校的资源获取渠道。
(4)高校社会资本经营使高校与外界建立起宽泛且顺畅的联系,加速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使资源向着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动,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高校资源的闲置浪费往往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甚至是闲置不用;信息闭塞、渠道不畅,导致一些看似“多余”的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开发;内部人际关系疏离,搞“本位主义”,合作效益低下,导致资源被浪费,甚至被个人、部门分割、侵吞。通过有效社会资本经营,高校可以从社会关系网络中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合作伙伴;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开发效率;可以争取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为盘活资源创造良好环境;可以增强学校凝聚力,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内部信任与合作水平。而且,由于社会资本是作用于人力资本并借助人力资本作用于物质资本来提高全部资本的生产效率,因此,高校社会资本经营不仅可以盘活高校现有存量资源,而且从长期来看,还为高校提高增量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
第五,“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高校丰富的社会资本能够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表现在:首先,高校社会资本是大学生获取创业灵感的主要来源。获取灵感不能靠关起门来苦思冥想,而要靠在社会交往中发现实际问题。其次,持续的互动交往能使大学生找到志趣相投的创业合作伙伴,培养团队精神。创业不是个人孤单奋斗,创业的成功需要团队与协作。最后,在广泛的参与网络中,大学生可能会接触来自不同层面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这对他们以后创业资金的筹集和人脉关系的积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种“粘合剂”和“润滑剂”,社会资本在促进高校合作、创新、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期,高校社会资本经营已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关注,经营的目的日益复杂化,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提升高校竞争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美]C.格鲁特尔特、T.范・贝斯特纳尔.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C].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陈柳钦.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J].东方论坛,2007(3)
吕凯.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7]赵宏斌,陆根书主编.高等教育运营:理论与实践[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电大资本经营方面论文篇2
浅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收益”近期以来一直是一项热门话题,它的管理及使用倍受人们关注。作为财政工作人员,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同时,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管理,将其从公共预算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示,也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国有资本经营收支的总体规划。随着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逐年增加,改变现有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将国有资本收益作为公共财政的补充自然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许多省、市在这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制定出相关的法规制度,并开始按一定比例征收国有资本收益,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一、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必要性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收入预算。对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形成财政预算资金,在我国的管理制度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利润留成、利改税、经营承包及统一税制等阶段。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是1994年建立的,同其它所有制企业的情况相同,有明显的以税为主的特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部分很少。而与国有企业有关的财政支出却始终未停止,并且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国企改革成本在不断上升。
以山西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现状为例:当前,山西省还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职能由政府财政部门行使,与公共预算混列,支出也未单独列出。
(一)在国有企业实现净利润后,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股权所有者,无法分得应享有的收益和分红。即: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不需向国家上缴、分配和分红。这部分国有资本收益未列入财政预算收入管理,而是分散留存于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当中。
(二)偶发性的国有资本处置收益,虽然根据情况部分上缴财政纳入预算,但仍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收入的可预见性差,所占财政预算收入比例也不大。
(三)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国企改革支出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社会保障、职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财政资金来解决缺口,“等米下锅”的现象凸显出来。
(四)由于国有资本收益分散滞留于企业,政府集中财力对国有资本布局等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同时也影响了竞争行业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所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规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已成为财政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当然,从理论上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所涉及的企业范围应当包括所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不仅包括非金融企业也包括金融企业。对于山西省来说,不仅包括省直属企业、省级部门所属企业,也包括地市及地市以下所属企业。
二、针对山西省国有企业的现状,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可行性
当前,山西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现状是:至2005年末,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4951户,资产总额4711亿元,净资产1252亿元,盈利企业当年实现净利润158亿元,累积未分配利润144亿元。排名前20位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51亿元,占全部国有盈利企业净利润总额的32%。省直监管的36户国有企业2005年末资产总额为2958亿元,净资产824亿元,盈利企业当年实现净利润35亿元,累积未分配利润6亿元,这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目前留归企业,作为留存收益使用。如果按照国有股权应享有的收益比例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改善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市场竞争领域的公平性。
三、山西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实施的难点
(一)实施范围:按企业性质,对于国有金融企业来说,由于这类企业性质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业国有企业,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的前提是企业股改后,产权明晰,企业不良资产剥离,而山西省的此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从操作层面来讲,征收对象是针对国有股份制企业征收还是针对整个企业集团或是对单户企业征收。这在收入数量上将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企业集团内部,利润调控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如何保证企业及时、足额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其监管单位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各有关部门在预算收支管理过程中的定位是预算执行部门还是预算主管单位;具体的管理方式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考虑、衡量和解决。
(三)对涉及跨地区的企业,按企业管辖权划分收益分成比例的,其分成比例如何确定,怎样能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否能被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所接受。
(四)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范围,应明确强调用于补充公共财政支出的不足,尤其着重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过渡期的支出不足部分,不良贷款处置,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但与其它各类企业专项资金如何合理配合使用仍需进一步条理。
(五)提高企业对国有资本收益工作方面的认识,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制定适当的上缴比例。既要不伤害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避免人为调节利润,又要做到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利益。
尽管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项工作所遇到的问题会很多,但应该看到,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不仅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