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资本主义>

有关资本运营公司的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企业集团资本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本运营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资本运营的论文篇一:《关于人才资本运营的思考》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人才资本的概念在我国应运而出,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从我国现阶段人口基数大,然而具有较高创造价值、对国家发展起到支柱作用的人才缺乏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现阶段必须提高人才资本运营水平,并提出了具体的运营策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把人力资源作为投资对象, 阐述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文化层次较高、拥有资本较多的部分, 是“以其创造性劳动, 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优秀群体, 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作用的产生也正是源于人才资源所拥有的资本—— 人才资本。

  关键词:人才;人才资本;运营策略

  一、人才及人才资本

  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 不同的社会环境, 不同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社会需求, 会提出不同的人才概念。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行了创造性劳动, 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王通讯《人才学通论》) 。2003 年底,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 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这一概念体现出了科学人才观的具体要求,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不拘一格选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定义吸收了人才学研究的成果, 同时表述更加全面、具体, 并突出了人才的广泛性、大众性, 充分体现了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 从而使人才定义更具有时代感和导向性。

  桂昭明( 1997) 在《试论“人才资本”》一文中首次建立了人才资本的学术概念。中央文件《决定》强调:“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这是“人才资本”这一学术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按照桂昭明教授的定义, 人才资本是体现在人才本身和社会经济效益上,以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及对人类的较大贡献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包括显形资本和隐形资本两部分。“显形资本”即为人力资本意义上的教育、卫生保健、迁移等投资量。如果把学历作为教育投资的结果, 则显形人才资本在形态上可分为“学历资本”和“健康及迁移资本”两部分。“隐形资本”一部分是通过人才的“自学自研”, 在原来显形人才资本基础上的增值, 其形态可称为“学习资本( Study Capital) ”; 另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人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和对人类的较大贡献表现出来, 其形态可称为“创新资本( Innovation Capital) ”。显形资本是人才资本的基础, 没有人才的显形资本, 就不可能产生人才的隐形资本。

  二、人才资本的特点

  现代人才资本理论认为,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其本身不仅具有价值性, 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还可以带来价值的增加, 是一种活资源。人才资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创新”是人才资本的本质特征。人才资本不仅注重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且重在知识的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能力, 虽然人才资本也有知识的积累过程, 但其区别于人力资本, 创新是人才资本本质的特征。

  2. 人才资本提倡终身学习。人才资本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自觉意识和生活需求。为了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 为了能在全方位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人们都在为自己能多方向或全方位的服务而力争成为“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终生学习。

  3. 人才资本投资回报形态和方式的多样性。人才资本投入的是自身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产出的是有形的和无形的劳动产量。人才资本不仅有经济意义上的回报、作为人才资本投入的劳动应当拥有剩余索取权参与利润的分配,人才资本还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而且获取的投资回报更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回报: 主要包括经济回报、职位回报、荣誉回报等。

  4. 人才资本较之物质资本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人才资本中由于包含有隐形资本特别是创新资本形态, 使其资本增值的幅度是无界的, 这主要取决于人才资本创新成果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三、我国的人才资本现状

  中国的人才资本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在世界人才争夺战中, 中国一方面面对人才短缺和分布不合理的矛盾, 另一方面, 仅有的一些高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现状令人担忧。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才资本的状况如下:

  1. 我国人才资本投资不足。从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可以衡量我国人才资本的投资状况, 我国的人才资本投资状况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例明显不足。1991 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全世界平均为5.1%, 发展中国家为4.1%, 发达国家一般在4.8%以上, 中国一直在3.25%之间徘徊。

  2. 人才流失严重。我国人才资本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出国留学人员回归率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但也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人才争夺对象。出国留学人员尤其是尖子人才回国率更低。据陈广荣( 2006)《当前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中指出,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已有近60 余万, 而学成回国的不到1/3。如表1 所示。

  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但学成回国人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人才外流现象导致国家一些基础研究无法延续进行; 减少了国家关键性人才的供给, 使人才的供需比例更加失调。

  (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逐渐加大, 许多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 建立科研机构。跨国公司为了快速占领中国市场, 提高竞争力, 将遵循人才本地化原则不遗余力的抢夺中国的优秀人才, 以优厚的工资待遇、住房、出国旅游和培训等为诱饵, 吸引着我国国内的人才流向外企。跨国公司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精英, 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

  3. 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 我国目前教育、卫生、经济、会计四大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 已占到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 而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二是人才资源能级结构不合理。中初级人才居多, 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1997

  年底, 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只157.3 万, 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5.5%。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有关部门1997年披露, 到2000 年我国42%以上的正、副教授和50%以上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等将退休。全国100 多万高级专门人才中, 45 岁以下的仅占63%, 35 岁以下的仅占11%。四是人才资源能力结构矛盾突出。我国的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继承性人才多, 创造型人才少, 在国际科学技术前沿能够堪称巨匠的大师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 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短缺。如果按专业技术人才的口径( 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统计, 截至1998 年底,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877 万人, 仅占从业人员的5.5%, 相当于发达国家1/3~1/4;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 高级人才仅占5.5%, 高新技术、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四、我国人才资本的运营策略

  所谓人才资本运营, 指通过对人才资本的投资、管理、整合和扩张等途径,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挖掘人才的创新潜力, 优化人才配置, 达到人才资本与其它资本的最佳组合, 从而实现人才资本的最大增值,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目前我国人才资本不足、结构不合理和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国人才资本的运营:

  1. 加大教育投资, 力争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加强中国教育力度, 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着重培养大批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增加中国的人才资本存量做铺垫。

  2.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于国家近年来实行扩招政策, 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状况不适应, 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实行的计划招生政策, 使得学生所学与所用矛盾, 教育投资效益低下。因此,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使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跟上市场需求形势, 用市场的作用机制调节高校招生政策, 确保学以致用,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促使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是企业资源的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并在企业被当作资源来经营。人才资源是一种自然的、潜在的、静止的、未被开发运作的资源形态。而人才资本是一种经过市场开发运作, 能实现倍增效应的资本形态。因此,“人才资源”必须转变为“人才资本”, 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对企业的价值, 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的条件之一就是市场的作用机制。让人才以市场为导向, 自由地转移和流动, 在转移和流动中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

  4.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人才资本的价值。一是报酬激励。为人才支付与其付出相适应的薪酬, 除了工资、奖金、福利以外, 企业可设立长期人才激励机制, 如人才资本股权分红, 是深层次和长期的产权激励模式。二是事业激励。对专业人才的事业激励主要是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施展才华。三是感情激励。有效的感情激励包括对人才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同时, 树立“人本”的管理思想,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企业应对各类人才业绩考核给予一定的监督、控制, 建立平时考核、年终考核、聘用期满考核相结合, 对考核结果应与利益相挂钩, 实现真正的约束。

  5. 租赁高级人才。对国家和地方来说, 在现有高级人才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 租赁高级人才有利于打破高级人才单位所有制, 实行高级人才资源社会共享, 合理配置高级人才;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租赁高级人才则有利于解决部分用人单位招不进、留不住高级人才的问题, 能以较少的资本投入, 产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目标; 对于高级人才来说, 能不被一个用人单位禁锢而获得“解放”, 兼职兼薪, 在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 增加收入, 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6. 企业实行“人事外包”的人才管理方式。在人力资源领域, 人事外包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取的做法, 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薪酬发放、保险、福利、纳税、员工档案管理等都委托给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代为管( 办) 理, 从而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战略层面的工作上。目前, 世界500 强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人事外包服务。“人事外包”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7. 发展猎头公司。所谓“猎头”公司, 其正式名称是高级人才搜寻企业, 属于管理咨询行业, 为客户与人才提供中介服务。猎头公司因其工作的专业性和高端性, 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并能及时补充后备力量, 同时也是企业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猎头公司诞生60 多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得以壮大和成熟。根据国际“高级人才顾问协会”的统计, 全球70%的高级人才流动是由猎头公司协助完成的。在我国猎头公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对人才资本的合理配置和价值的充分发挥起到了很大作用。

  8. 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建立网络组织结构。网络组织是一种柔性组织结构, 能够随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同时, 由于企业活动超越了单个组织的边界, 它追求与外部企业在资源、功能、知识、竞争优势上相互协调、相互利用和整合, 使得企业内部的优势外在化, 外部的资源内在化, 这对企业有效整合内部人才资源, 借用外部人才资源, 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9. 政府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减少高层次、高技能等对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的外流数量, 并采取措施吸引国外高技能等高层次人才来我国创业。

  参考文献:

  1.卢圣泉.人才资本运营解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 6):112-115.

  2.桂昭明.人才资本论纲.中国人才,2003, ( 9):6-12.

  3.李贵卿,陈维政.我国人才资本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与战略,2004, ( 9):83-84.

  4.张忠元,向洪.人才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73-8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01-01

  资本运营的论文篇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经过多年的经营,华瑞公司的业绩呈现告诉的增长之中,然而,面对改革开放进程过程中的国内外复杂迅速多变的经济形势,华瑞公司内部股东及股权不得不面临重新分配调整的问题。在中瑞双方和寻找新股东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华瑞公司新的资本运营模式,下面分阶段分析华瑞新的资本运营模式。

  首先,简单陈述下华瑞公司出现面临分家前出现的危机。

  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汇率的变化造成外汇的短缺,外方股东造成损失。由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向好快速发展,造成人民币对国际货币汇率的快速变化,导致外方股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损失。1990年中瑞双方的谈判,始终找不到解决外汇的长期办法,最后只能够和瑞典方面谈分家清算。

  二、阿斯特拉公司意图分家。作为瑞典方面的股东之一的阿斯特拉公司,在其公司的产品中,销售非常不如人意,加上外汇等多方面的问题,阿斯特拉生出了伏尔加的意图

  三、华瑞生产的药品在中国国内没销路。在90年当时的中国市场上,中国人的富裕程度还达不到使用外国价格昂贵的营养液产品,瑞典派出的市场调查团队得出的结论是,眼下中国市场上,脂肪乳最多能卖到每年25万瓶,而且每瓶价格不能超过30元,这在当时华瑞的期望值相差太远,市场销路的缺乏加剧了危机的产生,导致危机出现直接原因。

  四、经济的困难加上政治的动乱。89年到9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上出现困难,政治上出现轻度动乱,把瑞方在中国投资的信心打沉了一下。

  4个原因快速加剧了华瑞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急需进行新的资本运营模式的探索和改变来扭转华瑞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危机的化解和得到的成果:

  新上任的总经理措施。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承诺对华瑞发放130万美元无息贷款。

  最后经过华瑞上下各方的努力,终于把危机初步解除并得到一定的骄人成绩:

  (1)提前实现扭亏的现状。

  (2)销售额上升了150%,脂肪乳生产线开始两班制生产。

  (3)曙光初透,最艰难时期基本过去

  并购模式的前提条件:

  华瑞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是杠杆式,杠杆式并购模式,结果往往是公司资本结构基本达到双方的平衡状态,把原来退出去股东的股权采取对留下来股东相对平衡的方式出售给外来参股方,而不改变以往公司的管理结构和领导权的变化。

  杠杆式并购模式能够降低资本重组后所带来的管理上断层的风险,可以使新资本重组的公司的适应期缩短,避免因资本过度而形成的适应期内部的混乱和矛盾。

  进行杠杆式并购的前提条件主要有:

  (1)稳定而充足的现金流量。

  (2)良好的经营前景与升值空间。在阿斯特拉公司分家和1%股权转让后,华瑞进行了公司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记性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在正式投产7年之后,企业净资产已增值141%,达4.25亿元,而由于华瑞在制药行业、三资企业和无锡所占的地位、商誉及良好的前景,评估单位运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方法估算出其无形自产价值也过亿。因此,华瑞公司的经营前景和升值空间非常乐观。

  (3)收购者富有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收购1%股权以及阿斯特拉分家所出的股权的公司是德国著名只要企业费森尤斯有着先进的只要生产技术和零线的管理体制。

  (4)管理层有一个可行的企业经营计划。

  (5)收购前负债率特别是长期负债率较低。

  (6)业务性质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华瑞所经营的是药品行业,药品是人所必须的物品,而且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和保护,因此,产品受到的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非常小。

  综上,华瑞公司基本具备了进行杠杆式并购模式的前提条件,能够进行比较主流的此种并购模式来重组华瑞的资本结构。

  并购模式的难点与分歧

  (1)股权转让中费森尤斯公司没明确答复其在中国的计划。在最初的谈判过程中,在中方认为,法—普和费森尤斯的交易中没有提及、也不应该包含中国项目。这样给中方的错觉认为,费森尤斯是以资本运作为目的,而将来可能会将华瑞变卖以完成其资本的动作而产生对中方不利的各种因素风险的存在。

  (2)费森尤斯北京公司和华瑞之间的重复生产和竞争关系难以解决。费森尤斯在北京建立的营养产品合资公司刚投产不久,与华瑞的产品线基本重合,一旦合并,公司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抑止。而且费方也没就这个问题对中方作出详细的说明和书面协议上的承诺。

  (3)中方和外方对华瑞公司控制权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坚持原来建立华瑞时的领导和管理权上的分配方案,就是1:1对等的方式,而对方缺不尽愿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并购,其中控制权的争议是双方热论的焦点。

  (4)中方资金的问题。由于控制权问题的争议没达到完全的双方统一意见,中方不得不行使“优先购买权”来迫使对方进行让步,使用优先购买权中方就要把51%的股权收购,产生的费用在中方资金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杠杆式并购模式产生分歧矛盾的深度分析:

  杠杆并购模式却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问题。这在新形成的股东结构中要有个适应调整期。而在调整期中,这样的分歧需要双方进行长期的磋商与让步,中方在磋商中占有领先的地位,因为中方占有着巨大潜在市场和华瑞令人乐观的经营前景。因此进行谈判中中方要牢牢抓住这筹码。华瑞公司出现的文化差异主要出现在硬指标和不容商量的强硬态度上。中庸之道在中国根深蒂固,而外国的文化思想就是弱肉强食,凡事进行硬指标的标准。管理文化上巨大的差异需要时间来磨合。

  但如果文化差异能够经过调整而形成公司的统一文化理念后,能够促成公司内部的团结和效益的提升。

  并购模式模式的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双方的谈判,让步,调整,并购协议最终1999年8月签订。

  技术上的成功,华瑞获得原法—普公司和费森尤斯—卡比肠外营养产品在中国的独家生产、销售权以及费森尤斯的所有肠内营养产品专有技术,对费—卡开发推广的有关新产品,华瑞有12个月的优先选择权。

  管理上的优化,华瑞信息管理上进行系统优化,引进MOVEX管理软件,使得生产、仓储、销售、财务和日常管理连成一体。公司每日内部信息能够快速、整齐、准确地反应出来。

  杠杆并购模式给企业引来的进步体现在新技术的引进和管理上优化上。

  通过新股东的新技术和优秀管理方式,使企业效益更进步,资源整合利用能够得到提升到新的层面。

  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迅速调整,会对企业造成损伤,带来的风险成本也会相当惊人。

  因此,杠杆并购模式带来的高风险应该要提前做好准确的评估。

  对华瑞公司资本运营模式深度研究:

  1、资本的再投入问题: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华瑞,在资本运营过程不可避免发生中外双方的资本再投入比例问题。

  在华瑞控制权对等的模式上,双方对等的只是决策权的问题,资本的再投入问题一直是双方的争议性话题,且中方总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中方可充分利用股权结构上双方的比例对外方进行磋商,寻求最有效且公平的投资结构比例。

  中方资本的优势在于政府在中方股东结构上占有席位,这也是国营企业对于私营企业的最大优势。政府可采用一定的财政手段对必要的投资项目进行资金拨款。华瑞前期发展就在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下顺利进行。

  政府对华瑞的资金帮组不只是直接的作为股东方式投资,可充分利用行政手段的方式对华瑞进行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2、外来资本参与方式: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的扩大和国际化的演变,资金的短缺必然会成为障碍。

  在这过程中就必须要引进外来资金的参与。在不以技术作为条件的前提下,适度引进风险投资商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投资的进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权和控制权不清晰的问题,这以中方股东和外方主要股东股权比例远高于风险投资作为前提,且引进风险投资必定要以这作为前提条件。

  3、 华瑞公司资金发展模式:

  华瑞公司长期的发展模式应该要以继续进行并购的模式发展。

  在中外双方股东不断地进行资金再投入的前提下,公司发展必然走向国际化道路。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前期以产品出口为主要战略,目的是摸清目标市场的环境。

  目标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以收购或入资目标市场本地企业为主导,即直接资本投入,并购目标市场企业相对于投资建厂有着时间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利用并购的企业成熟的市场基础可以快速地将资本打进目标市场,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而且,制药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和质量的行业,各个地区对药物的需求程度不尽相同,采取并购目标市场企业的方式能够利用目标企业本身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准确把握市场的信息并吸收其精华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

  吸引目标市场其他企业以技术作为注资华瑞的资本也是有效的开拓市场手段。

  总的来说,华瑞公司的发展应该采取进行并购而且是杠杆式的并购模式进行发展。

  企业集团资本运营具有以资本导向为中心,资本增值速度快,以价值形态管理为核心,可分散风险等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本运营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资本运营的论文范文一:关于人才资本运营的思考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人才资本的概念在我国应运而出,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从我国现阶段人口基数大,然而具有较高创造价值、对国家发展起到支柱作用的人才缺乏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现阶段必须提高人才资本运营水平,并提出了具体的运营策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把人力资源作为投资对象, 阐述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文化层次较高、拥有资本较多的部分, 是“以其创造性劳动, 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优秀群体, 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作用的产生也正是源于人才资源所拥有的资本—— 人才资本。

  关键词:人才;人才资本;运营策略

  一、人才及人才资本

  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 不同的社会环境, 不同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社会需求, 会提出不同的人才概念。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行了创造性劳动, 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王通讯《人才学通论》) 。2003 年底,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 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这一概念体现出了科学人才观的具体要求,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不拘一格选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定义吸收了人才学研究的成果, 同时表述更加全面、具体, 并突出了人才的广泛性、大众性, 充分体现了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 从而使人才定义更具有时代感和导向性。

  桂昭明( 1997) 在《试论“人才资本”》一文中首次建立了人才资本的学术概念。中央文件《决定》强调:“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这是“人才资本”这一学术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按照桂昭明教授的定义, 人才资本是体现在人才本身和社会经济效益上,以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及对人类的较大贡献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包括显形资本和隐形资本两部分。“显形资本”即为人力资本意义上的教育、卫生保健、迁移等投资量。如果把学历作为教育投资的结果, 则显形人才资本在形态上可分为“学历资本”和“健康及迁移资本”两部分。“隐形资本”一部分是通过人才的“自学自研”, 在原来显形人才资本基础上的增值, 其形态可称为“学习资本( Study Capital) ”; 另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人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和对人类的较大贡献表现出来, 其形态可称为“创新资本( Innovation Capital) ”。显形资本是人才资本的基础, 没有人才的显形资本, 就不可能产生人才的隐形资本。

  二、人才资本的特点

  现代人才资本理论认为,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其本身不仅具有价值性, 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还可以带来价值的增加, 是一种活资源。人才资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创新”是人才资本的本质特征。人才资本不仅注重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且重在知识的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能力, 虽然人才资本也有知识的积累过程, 但其区别于人力资本, 创新是人才资本本质的特征。

  2. 人才资本提倡终身学习。人才资本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自觉意识和生活需求。为了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 为了能在全方位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人们都在为自己能多方向或全方位的服务而力争成为“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终生学习。

  3. 人才资本投资回报形态和方式的多样性。人才资本投入的是自身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产出的是有形的和无形的劳动产量。人才资本不仅有经济意义上的回报、作为人才资本投入的劳动应当拥有剩余索取权参与利润的分配,人才资本还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而且获取的投资回报更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回报: 主要包括经济回报、职位回报、荣誉回报等。

  4. 人才资本较之物质资本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人才资本中由于包含有隐形资本特别是创新资本形态, 使其资本增值的幅度是无界的, 这主要取决于人才资本创新成果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三、我国的人才资本现状

  中国的人才资本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在世界人才争夺战中, 中国一方面面对人才短缺和分布不合理的矛盾, 另一方面, 仅有的一些高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现状令人担忧。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才资本的状况如下:

  1. 我国人才资本投资不足。从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可以衡量我国人才资本的投资状况, 我国的人才资本投资状况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例明显不足。1991 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全世界平均为5.1%, 发展中国家为4.1%, 发达国家一般在4.8%以上, 中国一直在3.25%之间徘徊。

  表1 我国出国留学回国统计表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3

  出国留学人数 10 742 19 071 20 381 20 905 22 410 17 622 117 300

  回国人数 5 128 4 230 5 750 6 570 7 130 7 379 201 000

  出国留学人 47.74% 22.18% 28.12% 31.43% 31.82% 41.87% 17.l4%

  员回国率

  2. 人才流失严重。我国人才资本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出国留学人员回归率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但也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人才争夺对象。出国留学人员尤其是尖子人才回国率更低。据陈广荣( 2006)《当前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中指出,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已有近60 余万, 而学成回国的不到1/3。如表1 所示。

  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但学成回国人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人才外流现象导致国家一些基础研究无法延续进行; 减少了国家关键性人才的供给, 使人才的供需比例更加失调。

  (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逐渐加大, 许多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 建立科研机构。跨国公司为了快速占领中国市场, 提高竞争力, 将遵循人才本地化原则不遗余力的抢夺中国的优秀人才, 以优厚的工资待遇、住房、出国旅游和培训等为诱饵, 吸引着我国国内的人才流向外企。跨国公司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精英, 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

  3. 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 我国目前教育、卫生、经济、会计四大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 已占到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 而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二是人才资源能级结构不合理。中初级人才居多, 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1997

  年底, 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只157.3 万, 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5.5%。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有关部门1997年披露, 到2000 年我国42%以上的正、副教授和50%以上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等将退休。全国100 多万高级专门人才中, 45 岁以下的仅占63%, 35 岁以下的仅占11%。四是人才资源能力结构矛盾突出。我国的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继承性人才多, 创造型人才少, 在国际科学技术前沿能够堪称巨匠的大师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 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短缺。如果按专业技术人才的口径( 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统计, 截至1998 年底,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877 万人, 仅占从业人员的5.5%, 相当于发达国家1/3~1/4;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 高级人才仅占5.5%, 高新技术、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四、我国人才资本的运营策略

  所谓人才资本运营, 指通过对人才资本的投资、管理、整合和扩张等途径,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挖掘人才的创新潜力, 优化人才配置, 达到人才资本与其它资本的最佳组合, 从而实现人才资本的最大增值,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目前我国人才资本不足、结构不合理和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国人才资本的运营:

  1. 加大教育投资, 力争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加强中国教育力度, 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着重培养大批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增加中国的人才资本存量做铺垫。

  2.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于国家近年来实行扩招政策, 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招生政策与社会需求状况不适应, 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实行的计划招生政策, 使得学生所学与所用矛盾, 教育投资效益低下。因此,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使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跟上市场需求形势, 用市场的作用机制调节高校招生政策, 确保学以致用,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促使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是企业资源的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并在企业被当作资源来经营。人才资源是一种自然的、潜在的、静止的、未被开发运作的资源形态。而人才资本是一种经过市场开发运作, 能实现倍增效应的资本形态。因此,“人才资源”必须转变为“人才资本”, 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对企业的价值, 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的条件之一就是市场的作用机制。让人才以市场为导向, 自由地转移和流动, 在转移和流动中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

  4.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人才资本的价值。一是报酬激励。为人才支付与其付出相适应的薪酬, 除了工资、奖金、福利以外, 企业可设立长期人才激励机制, 如人才资本股权分红, 是深层次和长期的产权激励模式。二是事业激励。对专业人才的事业激励主要是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施展才华。三是感情激励。有效的感情激励包括对人才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同时, 树立“人本”的管理思想,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企业应对各类人才业绩考核给予一定的监督、控制, 建立平时考核、年终考核、聘用期满考核相结合, 对考核结果应与利益相挂钩, 实现真正的约束。

  5. 租赁高级人才。对国家和地方来说, 在现有高级人才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 租赁高级人才有利于打破高级人才单位所有制, 实行高级人才资源社会共享, 合理配置高级人才;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租赁高级人才则有利于解决部分用人单位招不进、留不住高级人才的问题, 能以较少的资本投入, 产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目标; 对于高级人才来说, 能不被一个用人单位禁锢而获得“解放”, 兼职兼薪, 在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 增加收入, 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6. 企业实行“人事外包”的人才管理方式。在人力资源领域, 人事外包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取的做法, 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薪酬发放、保险、福利、纳税、员工档案管理等都委托给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代为管( 办) 理, 从而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战略层面的工作上。目前, 世界500 强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人事外包服务。“人事外包”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7. 发展猎头公司。所谓“猎头”公司, 其正式名称是高级人才搜寻企业, 属于管理咨询行业, 为客户与人才提供中介服务。猎头公司因其工作的专业性和高端性, 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并能及时补充后备力量, 同时也是企业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猎头公司诞生60 多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得以壮大和成熟。根据国际“高级人才顾问协会”的统计, 全球70%的高级人才流动是由猎头公司协助完成的。在我国猎头公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对人才资本的合理配置和价值的充分发挥起到了很大作用。

  8. 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建立网络组织结构。网络组织是一种柔性组织结构, 能够随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同时, 由于企业活动超越了单个组织的边界, 它追求与外部企业在资源、功能、知识、竞争优势上相互协调、相互利用和整合, 使得企业内部的优势外在化, 外部的资源内在化, 这对企业有效整合内部人才资源, 借用外部人才资源, 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9. 政府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减少高层次、高技能等对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的外流数量, 并采取措施吸引国外高技能等高层次人才来我国创业。

  参考文献:

  1.卢圣泉.人才资本运营解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 6):112-115.

  2.桂昭明.人才资本论纲.中国人才,2003, ( 9):6-12.

  3.李贵卿,陈维政.我国人才资本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与战略,2004, ( 9):83-84.

  4.张忠元,向洪.人才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73-8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01-01

  有关资本运营的论文范文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经过多年的经营,华瑞公司的业绩呈现告诉的增长之中,然而,面对改革开放进程过程中的国内外复杂迅速多变的经济形势,华瑞公司内部股东及股权不得不面临重新分配调整的问题。在中瑞双方和寻找新股东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华瑞公司新的资本运营模式,下面分阶段分析华瑞新的资本运营模式。

  首先,简单陈述下华瑞公司出现面临分家前出现的危机。

  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汇率的变化造成外汇的短缺,外方股东造成损失。由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向好快速发展,造成人民币对国际货币汇率的快速变化,导致外方股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损失。1990年中瑞双方的谈判,始终找不到解决外汇的长期办法,最后只能够和瑞典方面谈分家清算。

  二、阿斯特拉公司意图分家。作为瑞典方面的股东之一的阿斯特拉公司,在其公司的产品中,销售非常不如人意,加上外汇等多方面的问题,阿斯特拉生出了伏尔加的意图

  三、华瑞生产的药品在中国国内没销路。在90年当时的中国市场上,中国人的富裕程度还达不到使用外国价格昂贵的营养液产品,瑞典派出的市场调查团队得出的结论是,眼下中国市场上,脂肪乳最多能卖到每年25万瓶,而且每瓶价格不能超过30元,这在当时华瑞的期望值相差太远,市场销路的缺乏加剧了危机的产生,导致危机出现直接原因。

  四、经济的困难加上政治的动乱。89年到9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上出现困难,政治上出现轻度动乱,把瑞方在中国投资的信心打沉了一下。

  4个原因快速加剧了华瑞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急需进行新的资本运营模式的探索和改变来扭转华瑞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危机的化解和得到的成果:

  新上任的总经理措施。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承诺对华瑞发放130万美元无息贷款。

  最后经过华瑞上下各方的努力,终于把危机初步解除并得到一定的骄人成绩:

  (1)提前实现扭亏的现状。

  (2)销售额上升了150%,脂肪乳生产线开始两班制生产。

  (3)曙光初透,最艰难时期基本过去

  并购模式的前提条件:

  华瑞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是杠杆式,杠杆式并购模式,结果往往是公司资本结构基本达到双方的平衡状态,把原来退出去股东的股权采取对留下来股东相对平衡的方式出售给外来参股方,而不改变以往公司的管理结构和领导权的变化。

  杠杆式并购模式能够降低资本重组后所带来的管理上断层的风险,可以使新资本重组的公司的适应期缩短,避免因资本过度而形成的适应期内部的混乱和矛盾。

  进行杠杆式并购的前提条件主要有:

  (1)稳定而充足的现金流量。

  (2)良好的经营前景与升值空间。在阿斯特拉公司分家和1%股权转让后,华瑞进行了公司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记性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在正式投产7年之后,企业净资产已增值141%,达4.25亿元,而由于华瑞在制药行业、三资企业和无锡所占的地位、商誉及良好的前景,评估单位运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方法估算出其无形自产价值也过亿。因此,华瑞公司的经营前景和升值空间非常乐观。

  (3)收购者富有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收购1%股权以及阿斯特拉分家所出的股权的公司是德国著名只要企业费森尤斯有着先进的只要生产技术和零线的管理体制。

  (4)管理层有一个可行的企业经营计划。

  (5)收购前负债率特别是长期负债率较低。

  (6)业务性质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华瑞所经营的是药品行业,药品是人所必须的物品,而且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和保护,因此,产品受到的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非常小。

  综上,华瑞公司基本具备了进行杠杆式并购模式的前提条件,能够进行比较主流的此种并购模式来重组华瑞的资本结构。

  并购模式的难点与分歧

  (1)股权转让中费森尤斯公司没明确答复其在中国的计划。在最初的谈判过程中,在中方认为,法—普和费森尤斯的交易中没有提及、也不应该包含中国项目。这样给中方的错觉认为,费森尤斯是以资本运作为目的,而将来可能会将华瑞变卖以完成其资本的动作而产生对中方不利的各种因素风险的存在。

  (2)费森尤斯北京公司和华瑞之间的重复生产和竞争关系难以解决。费森尤斯在北京建立的营养产品合资公司刚投产不久,与华瑞的产品线基本重合,一旦合并,公司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抑止。而且费方也没就这个问题对中方作出详细的说明和书面协议上的承诺。

  (3)中方和外方对华瑞公司控制权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坚持原来建立华瑞时的领导和管理权上的分配方案,就是1:1对等的方式,而对方缺不尽愿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并购,其中控制权的争议是双方热论的焦点。

  (4)中方资金的问题。由于控制权问题的争议没达到完全的双方统一意见,中方不得不行使“优先购买权”来迫使对方进行让步,使用优先购买权中方就要把51%的股权收购,产生的费用在中方资金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杠杆式并购模式产生分歧矛盾的深度分析:

  杠杆并购模式却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问题。这在新形成的股东结构中要有个适应调整期。而在调整期中,这样的分歧需要双方进行长期的磋商与让步,中方在磋商中占有领先的地位,因为中方占有着巨大潜在市场和华瑞令人乐观的经营前景。因此进行谈判中中方要牢牢抓住这筹码。华瑞公司出现的文化差异主要出现在硬指标和不容商量的强硬态度上。中庸之道在中国根深蒂固,而外国的文化思想就是弱肉强食,凡事进行硬指标的标准。管理文化上巨大的差异需要时间来磨合。

  但如果文化差异能够经过调整而形成公司的统一文化理念后,能够促成公司内部的团结和效益的提升。

  并购模式模式的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双方的谈判,让步,调整,并购协议最终1999年8月签订。

  技术上的成功,华瑞获得原法—普公司和费森尤斯—卡比肠外营养产品在中国的独家生产、销售权以及费森尤斯的所有肠内营养产品专有技术,对费—卡开发推广的有关新产品,华瑞有12个月的优先选择权。

  管理上的优化,华瑞信息管理上进行系统优化,引进MOVEX管理软件,使得生产、仓储、销售、财务和日常管理连成一体。公司每日内部信息能够快速、整齐、准确地反应出来。

  杠杆并购模式给企业引来的进步体现在新技术的引进和管理上优化上。

  通过新股东的新技术和优秀管理方式,使企业效益更进步,资源整合利用能够得到提升到新的层面。

  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迅速调整,会对企业造成损伤,带来的风险成本也会相当惊人。

  因此,杠杆并购模式带来的高风险应该要提前做好准确的评估。

  对华瑞公司资本运营模式深度研究:

  1、资本的再投入问题: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华瑞,在资本运营过程不可避免发生中外双方的资本再投入比例问题。

  在华瑞控制权对等的模式上,双方对等的只是决策权的问题,资本的再投入问题一直是双方的争议性话题,且中方总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中方可充分利用股权结构上双方的比例对外方进行磋商,寻求最有效且公平的投资结构比例。

  中方资本的优势在于政府在中方股东结构上占有席位,这也是国营企业对于私营企业的最大优势。政府可采用一定的财政手段对必要的投资项目进行资金拨款。华瑞前期发展就在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下顺利进行。

  政府对华瑞的资金帮组不只是直接的作为股东方式投资,可充分利用行政手段的方式对华瑞进行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2、外来资本参与方式: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的扩大和国际化的演变,资金的短缺必然会成为障碍。

  在这过程中就必须要引进外来资金的参与。在不以技术作为条件的前提下,适度引进风险投资商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投资的进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权和控制权不清晰的问题,这以中方股东和外方主要股东股权比例远高于风险投资作为前提,且引进风险投资必定要以这作为前提条件。

  3、 华瑞公司资金发展模式:

  华瑞公司长期的发展模式应该要以继续进行并购的模式发展。

  在中外双方股东不断地进行资金再投入的前提下,公司发展必然走向国际化道路。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前期以产品出口为主要战略,目的是摸清目标市场的环境。

  目标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以收购或入资目标市场本地企业为主导,即直接资本投入,并购目标市场企业相对于投资建厂有着时间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利用并购的企业成熟的市场基础可以快速地将资本打进目标市场,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而且,制药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和质量的行业,各个地区对药物的需求程度不尽相同,采取并购目标市场企业的方式能够利用目标企业本身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准确把握市场的信息并吸收其精华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

  吸引目标市场其他企业以技术作为注资华瑞的资本也是有效的开拓市场手段。

  总的来说,华瑞公司的发展应该采取进行并购而且是杠杆式的并购模式进行发展。

  资本运营的论文篇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

  [摘要]资本运营是企业以资本为核心的经营、运作活动。企业要重视对资本运营环境中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选择正确的资本运营策略,加强对资本运营中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营策略

  资本运营是指出资人或经营者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以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运作的活动。它包含在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各项经济活动之中,主要表现于资本规模的扩张与资本质量的改变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资本的增加与积累,即以最低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增加资本,改善现金流量状况,扩张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如筹集借款、发行股票、转增资本等;后者涉及资本的重组与运用,即对存量资本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如企业的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合并与分立等。

  企业资本运营的作用主要有:(1)使资本有效地低成本扩张,一方面依靠企业产权资本的多年积累,另一方面是要引发资本资金的横向集中,增加资本的流动性,为资本的增值创造条件。(2)资本运营可以结合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在短时间内聚集优势资本,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3)企业资本运营打破了原来封闭僵化的状态,优化资本配置,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4)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资本策略扩张,形成企业整体资本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环境

  影响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环境的因素包括:

  1、不利因素:首先,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尚有能力不足的弱点,同时资本市场上投机成份占的比例较大,投资意识尚不强烈。其次,加入WTO后,将受到外来资本的冲击,企业本身适应市场环境能力有待加强,资本运营的政策需尽快完善,人才配置不足。

  2、有利因素:首先,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积极的财务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资本运营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国家扶持企业发展,强化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制定相应政策保证企业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前进。再次,加入WTO后,可以吸收外来资本运营方面好的经验,同时也可引进人才为企业所用。第四,国家正规范资本运营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五,政府已不再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是以间接的手段进行市场宏观调控。第六,完善社会中介市场,避免因中介机构原因而造成企业资本运营失败。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策略

  1、企业发展型资本运营策略

  (1)集中发展型资本运营策略即集中企业的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现有产品或劳务的销售额、利润额或市场占有率。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经营目标集中,容易实现生产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种策略的缺点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经营的风险很大。因此,应考虑实施一段时间后,向其他类型发展策略转移。

  (2)纵向一体化资本运营策略是指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大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策略。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策略,是为了达到某种程度的垄断控制,希望通过建立全国性销售组织的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经济利益。

  (3)横向一体化资本运营策略是企业通过购买、联合或兼并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的发展策略。横向一体化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实现经验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增强了对外市场的控制能力。横向一体化同时也要承担在更大规模上经营的风险,容易出现由于庞大而产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病。

  (4)复合多样化资本运营策略是指通过企业重组、资源整合上市、发行债券、产权或股权转让等多样模式进行综合资本运营。这种策略有许多优点:可以通过这样的整合,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增强企业资金实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向具有更优经济特征的行业转移,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灵活性。但企业要注意投资风险控制,不熟悉的行业进入要慎重。

  2、企业稳定型资本运营策略

  企业稳定型资本运营策略具有如下特点:企业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企业继续用相同资本运营模式进行运作。

  企业稳定型资本运营策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开拓新市场所必须的巨大的资金投入、激烈的竞争和资金投入失败的风险;容易保持经营规模和资源的平衡协调;可避免因资源的重新组合而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等。但这种方式会降低企业的风险意识,从而使企业面临风险时缺乏适应性和抗争性;当外部环境发生动荡时,运营将失去平衡,使企业陷入困境。

  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机制

  企业的资本运营是一项充满风险要素的经营活动,企业无论是从开始筹措资本,还是在运营资本阶段,至投资回收分配的过程,都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的整个资本运营行为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发现资本运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对策,对保证企业资本运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发展的整体实力,无疑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风险辨识机制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识别当前运行环境状态下的风险威胁,二是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风险辨识不仅要定性的分析判断,也要求对风险进行定量和测定的描述。因此,提高风险辨识水平,应注意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为此,事前必须做好规划,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2、风险防范机制

  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1)消极防范。也就是要尽量避免大面积地和风险接触,使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开风险的影响。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不进行资本运营风险大的项目运作,但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2)创新防范,也叫主动防范。这种防范方法是通过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本身对环境的作用影响,改善环境的结构,以达到减少风险发生概率的目的。

  3、风险控制机制

  它主要由两部分功能组成,即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当然,这两种功能都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而只能起到部分地减少风险损失的作用。(1)风险转移。包括:筹备组合,即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资本运营策略方案,一旦出现风险,就选用其对应的或接近的方案去实施;策略调整,即将资本运营策略视为一个随机变化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经营主体依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修正策略,使之尽量与环境的要求相一致;运用保险手段,即能否将其风险尽量转移给保险公司。(2)风险分散。包括:扩展风险承担主体,就是增加资本运营活动中行为主体的数量,其出发点是将资本运营主体和资本运营的风险承担主体适当分开,风险承担主体可以不一定是实际的资本运作主体;选择合适的资本运营方式组合,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方式不同组合,分散风险,或使风险降低。

  综上所述,企业资本运营的有效运作将成为搞活我国企业的明智之举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拓展策略思维,把握历史机遇,特别是“入世”之机,通过开展资本运营,努力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1.资本经营论文

2.资本运营的目标是什么

3.有关资本主义优秀论文

4.电大资本经营毕业论文

5.社会资本论文

有关资本运营公司的论文范文

企业集团资本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本运营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资本运营的论文篇一:《关于人才资本运营的思考》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人才资本的概念在我国应运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2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