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国学,经典诵读绽放异彩
热爱国学,经典诵读绽放异彩
进入21世纪,我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并通过学校倡导“书香立校,智慧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开发了符合我校实际、全面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确立了课程实施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德,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实践研究,探索策略
目前,的营造、教学时间的保障、课程内容的设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研究探索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我校将经典诵读的指导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校本课。要求教师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可以从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给低年级学生介绍司马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故事,从砸缸一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很有智慧,而且他读书也很勤奋,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古语说:“汉看将,宋看相。”司马光后来成为宋朝的宰相……教师讲述这些内容,学生自然很爱听。再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如果借机与学生聊聊《水浒》中人物的性格,学生定会兴趣倍增。在日常教学和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要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活动主题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诵读经典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的能力。
(二)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校园墙壁文化这本蕴藏着无穷魅力的“活书”在诵读活动中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的校园文化长廊中经典诵读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各班还成立了图书角,开放了阅览室,拓宽了师生阅读的空间,提高了阅读量。通过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多数学生的诵读兴趣明显增强,知识储备量也明显提高。
(三)在活动中内化
学校利用多种渠道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扎实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行为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举办各类诵读竞赛,校园广播站设立“诵读经典”专栏,组织学生编写经典诗文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锻练能力的机会。学校还将经典诵读与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如每天的校本操音乐是三字经歌曲,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边背诵边舞蹈,整齐的队伍,协调的动作,磅礴的气势,铿锵的音韵,构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有些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古老的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能主动收拾碗筷,对长辈也很有礼貌。教师们也反映,自从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学生们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 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循序渐进,初见成效
我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引领师生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诵读国学经典的氛围越来越浓。和活动前相比,低年级学生阅读和识字量增加了,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下笔有言,语句流畅,在各级各类征文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学生们通过读经典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与诗文的对话中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奋斗。
3.课题研究以来学校荣获了多项荣誉,如明德学校全人教育甲等奖、全省明德小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省级阅读活动先进集体等。课题组教师的优质课《古诗二首》获省级特等奖,论文《“书香”从朗朗读书中飘来》获一等奖。
三、国学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气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既能让学生学习到古代的语言,了解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学生还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塑造民族气质,弘扬民族精神。尤其是在逐渐西化的今天,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老师不但要讲解经典古文的字句大意,最主要的是挖掘出作品最根本的美的东西。多问几个问什么。为什么几千年来它们经久不衰?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要以孔子所说的“恕”的情怀,将心比心地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深切感受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要穿越时空与作者交流,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去体会文章的内涵,用审美的眼光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不但理解文章的意义,理解作者,了解当时的社会,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发展的轨迹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了解到中国人的坚强性格。
四、进行国学教育应注意方式并学以致用
既然国学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要让学生成为健康、自然、和谐的人,就不能用传统的带有功利色彩的教学方式教学,不能跟着考试转,不能以“是否有用”来决定开设与否。大浪淘沙,几千年来的存在足以证明国学经典的有用性。进行国学教育时如果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那么国学教育的意义只能成为空谈。如果只是盲目的让学生背诵并作为硬性的指标加以考试约束,长此以往,学生会有逆反心理,更不会对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在实际当中可以以塑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为铺垫,循序渐进地针对受教育者不同的年龄进行引导和学习。比如,现在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幼儿时期的国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特点突出生动性、趣味性,将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国学经典结合。如《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一句,讲的是九岁的黄香照顾父亲的事情:冬天屋里很冷,小黄香就悄悄给父亲铺好被,然后钻进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暖和被子。在故事的启示下,结合现实中冬天的种种寒冷引导孩子学习黄香关心周围的人。这样,不但能深刻理解句子含义还能很自然的背诵《三字经》。更重要的是能将国学经典转化为现实,而不仅仅会背会诵读。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人生的智慧并在学以致用当中提升自己的人格。
五、总结提高,延续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担负着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的教育使命,教书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因此,课题组教师经过扎扎实实的实践与研究,初步积累了一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的经验。下一步,教师们将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延续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让师生们更广泛地使用经典诗文”这一课题。今后我校将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专题交流和学习观摩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以活动为平台,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经典诵读教学的水平;向社会和家庭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每天,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学生课下交流最多的就是书中故事。所有这些与学校开展的经典阅读是分不开的。他们制定了《邹城市兖矿第二小学经典阅读实施方案》,详细规定了各年级阅读书目,编印或购买了相关图书,师生人手一册。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必须精读。规定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称之为晨诵;每天都要设置阅读性家庭作业,称之为暮读。此外,还设立了每周一节的阅读活动课,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为将经典诵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学校每年都要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书香班级、年度读书先进人物评选等,并对“热爱读书、读有所得”的师生或班级进行隆重的表彰奖励。
开展经典诵读,是一项不带任何功利性质的实验,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相信,今天读经典的稚子孩童,明天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学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经典,校本国学教育课程的实施,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了校园环境文化的国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品牌魅力。在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实现了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原动力,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