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 > 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

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

  中药炮制是一项专门的制药技术,它扩大了中药材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篇一

  《 中药炮制研究之我见 》

  【摘要】中医炮制就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临床要求对药物施以不同地处理方法,到现代,中药炮制的研究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炮制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本文在阐述了中药炮制现状的基础上,对于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现状;质量控制;发展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23-01

  “炮”,我国古代的郑玄注曰:“裹烧之。抗火曰炙。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也”。炮制作为中医制药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医临床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用途还十分之广泛。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亦有记载:“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合用也”。作为我国民族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炮制保证了几千年来中医临床的用药安全。我国的此项制药技艺内容丰富且历久不衰。

  一、当前中药炮制中存在的问题

  (1)囿于文献研究,忽略经典技艺传承;我国中药炮制历史悠久,当代人在对其进一步研究方面避免走弯路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究历代医书文献。中药炮制技艺的提高,是在我国从古至今的医疗实践过中,经由不断地多次制作、试用才渐渐得以完善的,因此,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对于医学典籍进行发掘、整理和分析上,以便掌握诸种药物炮制要求和方法,在参透其相应的原理及依据的基础上,再结合当代药理研究技术,才有可能提出新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

  但是,在当前的药物炮制过程中,也还有很多文献不详细的古老工艺,都是经由药工代代亲传,药物制成即用于临床,过程无人记录。此类工艺得不到大范围传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很可能直接导致技艺的消亡,对于后世人而言可谓是莫大之失。

  (2)各地的工艺水平、炮制技术规范不一致;从古至今,我国地域广阔,各处医师均有各自特点的制药方法和用药习惯,再加上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培育出的药材在临床药性、起效成份也各有差异,相应地不同地方的药物炮制技术也就不尽相同,进而出现了迵异的炮制流程。比如如某些中药材用于临床之前需以酒制,A地常用烧酒,B地却惯用白酒,这样制出的药物功用及对患者肌体的的刺激性等就会存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另外,典籍中对于一些药物炮制工艺的具体操作定量描述不清晰,以“炒”为例,就有炒至“黄、表面焦黄、金黄、赤黄”等等多个不同程度,这样一来,在现代工厂化工艺实施中,仅依这些描述要想保证中药片剂的临床效果就力有不逮了。

  (3)单纯注重现代实验结果,疏于临床考察;我国中药药学理论认为中药在经过药工的炮制工艺处理之后,其原本药性就会有所改变,这样才能达到炮制的目的,更有效地对于适应病症实施治疗。但进入现代以来,化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以及实验室模式的大力推广,使得当代药学工作者更多地将工作重点放到了如何将现代的药理研究方法运用到中药研制上来,大力研究药物内在“化学”构成的变化、并以此为传统中药的起效的物质原理。例如有现代理论认为延胡素经过醋制可促使其本身有效成分起效加快,因而就省却了酒制,但是这种做法在与传统的中医理论相左的同时,其临床效果也不如传统理论更佳。

  二、中药炮制的未来研究发展

  (1)不间断中药典籍研究,着力传承传统技艺和经验;由于现代人对于古老稀缺炮制工艺传承的疏忽,导致那此民间药工代代亲传的古老技艺少人继承,使其面临因缺乏更好的传播途径而可能消亡尴尬境地,所以,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力度投入,重视现存的传统炮制整理和研究,保证其不至于被遗忘。同时还要做到辨伪留真,在保护的同时对其加以推广,这是现代临床中药使用安全有效的又一保障。

  (2)制定科学的行业工艺规范,结合现代技术鼓励中药炮制流程标准化;长久以来的地域及社会的局限,使得全国各地中药炮制行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出现制作工艺不精、流程简单,定药性不求定量等等现象,令中药炮制的整体质量不一致。这就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就需要出台了一个相对统一的中药炮制工艺规范,使中药炮制具体过程有章可循。同时,还需建立药品炮制评价体系,以加强对于炮制工艺质量的监管。

  (3)进一步重视研究传统炮制工艺;中药炮制是通过改变药物的外观、质地以及其药性,来保证炮制后的药物更易于病患服用的同时,可以更加安全、有效。以此为指导,当代医药人员就须不放弃传统思维的同时,综合当代药理实验研究,双管齐下。例如雷国莲曾在《论中药炮制研究趋向》一文中指出生泽泻及经过酒制和麸炒泽泻都有利尿之功效,但泽泻经盐制后利尿功用并不明显;而清代的《得配本草》载曰:“泽泻滋阴利水,盐水炒”,两相矛盾。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只局限于一方,要经过实际临床运用来验证哪项结论更科学才行。若是传统说法有失偏颇,那也应及时纠正。

  因此,无论到任何时侯都得将临床运用药效当作观察研究的最终手段。否则,无论是单纯注重现代实验研究,还是局限于传统炮制思维,将失去中药炮制研究的意义。

  三、小结

  中药炮制工艺是民族医学的宝贵财富,虽然其体系复杂,不同在药物或有多种不同的炮制方法,但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其临床效用的完全发挥。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代医药人发挥最新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也要以对前人技艺成果的继承为基础,立足现代,结合传统,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丹,卜海博,李向日.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炮制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69-271

  [2]王和平,田振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88-89

  [3]闫文莉.论中药配方颗粒[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1):323-324

  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篇二

  《 探讨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针对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掌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中药炮制;目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03-01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从中药炮制的目的、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炮制对临床安全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只有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疗效,提高中药治疗水平。

  1 中药炮制的目的

  1.1 有毒中药炮制后均可降低毒性: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后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

  1.2 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后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1.3 改变药性: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品苦泄,解毒消肿、润肠通便,黑豆汁拌蒸后,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

  1.4 药性峻烈的药物经炮制可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槐花炒黄、黄连酒炙、大黄酒炙缓和苦寒之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

  1.5 增强药物疗效:可通过炮制后改变药物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如种子类。

  2 各种炮制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1 净制、切制与临床疗效: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如丹参、黄连等,常带有泥沙、土块,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木心强韧,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各异,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如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全草、果实均可入药,根为青木香:止痛、解毒消肿;全草为天仙藤:行气;果实为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又如紫苏解表散风寒、解郁宽中且化痰,紫苏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安胎,紫苏子能定喘,等等。药材切制成饮片与溶媒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物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糊化、粘锅等现象。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现象。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均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因此,饮片切制要严格按照药典或炮制规范的要求,使饮片发挥其“细而不粉”的特色,提高煎煮效率,增强临床疗效。

  2.2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可用砂烫或油炸法,使其部分成分破坏,含量降低到安全指标,达到用药安全有效;斑蝥中所含斑蝥素30mg 即可致死,根据研究表明,斑蝥素在85℃即开始升华,所以传统制法以米来炒使部分成分升华,其毒素也随成分含量降低而减弱,以此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清炒的药材多为种子或果实类,因其外层有角质层溶媒不易渗入,有效成分难以溶出,通过加热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产生香气,质地酥脆易碎,有利于溶媒渗入药材内部,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出效果;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捣”之说,如苏子、菟丝子等。麦芽、谷芽炒后还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苦寒药物炒后苦寒之性缓和,免伤脾胃,如炒栀子。温燥药或作用较猛的药物,经炒后缓和药性,如麦炒苍术、枳实。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矿物药经高温煅制后,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晶格发生改变,质酥易碎,利于煎熬和粉碎,使成分溶出率增加。故有“诸石火煅红”、“诸石必捣”之说,如白矾煅后增强了燥湿收敛的作用。

  2.3 辅料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如苦寒药多用酒制,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发挥清热泻火作用,如大黄、黄柏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经酒制后可使其活血通络作用增强,如川芎、当归等。醋制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疏肝止痛、提高疗效,如柴胡等。补肾固精、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以盐制后,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增强滋阴降火,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杜仲、知母等。姜制药物可增强其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竹茹等。蜜炙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此外如生地蒸制成熟地,其性味、功效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杏仁有小毒,弹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木香煨后实肠止泻作用增强。总之,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由于高温受热、水浸泡漂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及蜜、酒、醋等辅料的作用,使某些药物的内在物质发生了各种变化,有的增溶、有的分解、有的转化为新的物质。这就引起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功能主治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变化,从而适应了复杂的临床用药需要,降低或消除了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治疗功效。所以说,中药炮制与药物质量关系密切,对提高临床疗效也有直接影响,医者不可不明辨。

  3 体会

  从各种炮制工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来看,中药炮制品要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需要,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而又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其毒副作用,为此炮制工艺必须科学合理,炮制方法必须因需要而异,操作规程必须规范,各个标准必须准确无误。中药炮制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认真地搞好中药的炮制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翠华.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7,11(23):2108-2109

  [2] 李军,张淑芳.中药学专业知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33

  [3] 郭玉华.中药炮制原理浅识[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331-332

有关中药炮制研究概论论文推荐:

1.探讨中药制药论文

2.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

3.浅谈中药制药技术论文

4.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5.浅谈中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6.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173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