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专科毕业论文
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行畜牧业补助政策,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畜牧兽医单位工作人员,指导畜牧业结构调整,负责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大专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大专毕业论文篇1
试谈畜牧兽医卫生检验
1对策
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动物防疫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老板以及经营者等人员对于畜牧兽医卫生的同步认识和对卫生安全的警惕,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制要求他们认真进行相关学习、遵守相关规定,并实行考核制度。
政府的一些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于畜禽产品科学消费的宣传力度,争取彻底改变部分市民愿意购买现杀畜禽的错误消费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现杀畜禽的潜在安全隐患。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并结合畜牧业发展现代化的要求,对土地进行合理分配,兴建养殖小区,扶植养殖专业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同时,各级畜牧兽医的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台相应办法,要求对养殖小区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卫生安全,完善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以此来预防农畜产品疾病的产生。彻底改善畜牧兽医的卫生状况,提高农畜产品健康水平。
抓紧研究并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逐步取缔农副交易中的现杀活禽市场,建立大型的机械化的符合卫生标准的畜禽屠宰和加工场,加大对于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将发展畜牧小区规划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并通过控制污染,沼气利用等手段切实提高各养殖场的畜牧兽医的卫生状况。完善经费保障,作为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政府理应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完备的畜牧兽医政策,确保各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从本质上提高全社会对兽医工作的看法。并把日常运转费用以及动物疫病检验治疗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科学的经费保障制度。
2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均肉、奶、蛋占有量还相对较低,与世界人均占有量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由此看来,我国的畜牧业必须要从根本上得到持续性、稳定性地发展。只有这样,人们对于畜产品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才能得以满足,使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水平进发。但是我国现行的畜牧兽医卫生机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畜牧业发展。所以畜牧兽医行业相关工作人员要一边发展,一边密切关注并积极改善和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的卫生状况。
畜牧兽医大专毕业论文篇2
谈“无名高热病”的研究及防治
摘要: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免疫预防 饲养管理
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通过相关部门及专家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已证实该疫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
1.1 疫病的流行性
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接着于10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被感染的猪呈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状;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1.2 疫病的影响
据官方统计,至今年5月为止,全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病猪45858头,死亡18597头,扑杀5778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1996年所发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2002年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所造成的损失相比,这次疫情所带来的损失要大得多。因此受到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养殖界的高度重视。通过众多科研单位和政府专职机构对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该疫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疫病,并开展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促进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制误区及教训
2006年夏秋发生的生猪高热病给全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危害,许多养猪大户至今一提起高热病仍心人余悸。最初对于该病的防治都比较的迷茫,在没有确诊,弄清病原的情况下,采用盲目的常规治疗,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死亡,因此盛传“越打越死”之传说。甚至有些兽医在疫情初期,搞不清病因误诊,按照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蓝耳病、流感、猪瘟、圆环病毒等病来进行针对性治疗,不但用药成本增加,而且提高猪群死亡率,造成严重后果。因防制存在种种误区,致使养殖户们对高热病产生的恐慌感。
2.1 2006年疫病的防控上存在的误区
①疫情暴发之初,部分养殖户将发病猪乱扔或者卖到市场,疏忽了疫病扑杀封锁的工作,导致疫情扩散,疫源泛滥。②没有严格的引种、防疫制度,生猪流动性大,跨区域贩买,加速了疫病的暴发和流行,“惟有源头活水来”。③疾病认识不够,未进行病原测定下就盲目下诊断结论,采取不正确的措施,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④饥不择食,病急乱求医,缺乏综合的防预措施。大量使用退烧药、广谱抗菌性药物,加重疾病的复杂性。甚至发生一夜之间注射猪瘟,伪狂犬,蓝耳病三种弱毒疫苗的荒.唐举措,结果造成健康猪的大量死亡。⑤饲养管理粗放,尤其是农村散养户,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空气中氨气浓度高。大部分采用潲水养猪,营养不良。⑥免疫保健意识淡泊,不重监测,盲目注谢疫苗,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应有的免疫。
2.2应加强疫病紧急防控
应加强疫病紧急防控,封杀病死猪、消毒工作是减少发病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封锁疫区,降低疫病的发生与扩散。加强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疫病的传播,从根本上清除了传染源。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防控措施
目前在气温严热、猪病高发季节,养殖场须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重点,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关键是抓好免疫工作,免疫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控方针的首要选择,是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有效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
3.1 做好猪场免疫预防
3.1.1 制定严格免疫程序
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病的预防工作。免疫程序可参照农业部发布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
3.1.2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操作
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必须选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以减少免疫接种产生的应激与免疫失败的干扰。
3.1.3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3.1.4 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
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在接种疫苗前三天后四天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同时要求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1.5紧急免疫。
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免疫。
3.2 全方位的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消毒工作
3.2.1防止疫情扩散
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杀疫区,隔离病猪,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防止疫情扩散。
3.2.2防止疫情扩散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把好检疫关。人们常说:抓好种猪检疫工作,禁止引进病源猪,从根本上减少传染源。
3.2.3做好消毒工作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由于有些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广谱、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器具和空气消毒,同时防止人员串栏。饮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释。疫病暴发时,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2次严格消毒,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或选用最新研制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粉1:400倍稀释,利用强氧化性及高酸性,对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产生强大的破坏作用。
3.3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药物保健,减少易感动物
3.3.1 改善饲养环境
猪场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保温,并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氨气浓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3.2 保证饲料质量
营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成活率、产仔率及生长速度。因此要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3.3.3 进行合理的药物保健预防
3.3.3.1 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
众所周知,体内外寄生虫能够吸收猪体营养,传播疾病,降低猪群的抵抗力,成为威胁畜禽养殖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此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定期进行猪场杀虫灭鼠工作,加强猪群免疫功能,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经济损失。目前规模养殖场一般采用“四加一” 驱虫模式,可选用 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莫西菌素等驱虫药进行定期驱虫。
3.3.3.2 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免疫抵抗力
根据猪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从母猪到生长猪进行系统的药物保健。①怀孕和哺乳母猪。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切断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可选的用药方案,氟苯尼考500ppm加支原净150ppm或金霉素300ppm。②保育仔猪和小猪群。仔猪断乳前后1-2周,保育出栏前后的各1周(8周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有利于切断小猪群中个体之间疾病的水平传播。也可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利高霉素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③生长育肥猪群。在呼吸道疾病多发12-13周龄和17-18周龄,可选用氟苯尼考400ppm和泰乐菌素1000ppm交替使用。④同时在饲料中可添加抗应激药物和免疫增强剂 ,如黄芪多糖、盐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尽量减少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⑤饮水及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防止继发感染。
4.小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没有想象及传说中那么可怕,养殖业者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防控措施,来避免疫情再次暴发,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不仅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参考文献:
[1] 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编. 中国动物疫病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P49~61
[2] 邵国青,金星方,陈建民等. 南方夏季猪高热性疾病调查与回顾[J].养猪, 2007(1):21~22
[3]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安全使用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35~36
[4] 唐晓玲,丰艳平,张石蕊,等. 糖萜素对早期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饲料研究,2007(2):71~74
[5] 李国江,冯玉敏,付连军,等.糖萜素对雏鸡免疫器官影响的研究.养禽和禽病防治.2006(7):29~30
[6] 许振华,张石蕊,等. 糖萜素对三黄鸡肠道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湖南饲料.2003(6):29~30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畜牧兽医大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