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医学方面论文
关于临床医学方面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65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组对象,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轻型颅脑伤患者,有助于舒畅患者情志、降低其头疼等临床症状,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颅脑损伤多是外部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发颅脑出现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1]。依据颅脑损伤的程度轻重,可分为轻、中、重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呕吐、头痛、恶心等[2]。如治疗或护理不当,易继发肢体瘫痪、感觉紊乱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探索有效的护理方式,近年来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5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临床影像检查确诊。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5-66岁,平均(47.6±3.8)岁,车祸伤42例,高空坠落伤17例,外部击打伤6例;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4-65岁,平均(46.9±4.1)岁,车祸伤29例,高空坠落伤18例,外部击打伤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及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1)西医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房间干净整洁,适时通风,患者被褥、衣服保持清洁、干爽。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其饮食。遵循低盐、高纤维、低脂、易消化、禁辛辣油腻等饮食原则[3]。生活护理。戒除不良生活嗜好,如酗酒、吸烟等。④治疗配合。熟练掌握静滴、消毒、用药等各项治疗护理技术,科学配合治疗。⑤口腔护理。要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口腔及肺内感染。(2)中医护理干预。食疗护理干预。依据中医辨证理念,给予患者饮食习惯调整,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必要时加入中药辅助治疗。穴位按摩。依据患者病情选取对应的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加速机体各组织功能恢复。体育锻炼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及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其免疫力。④心理干预。针对患者易发生抑郁、情志不畅等精神困扰,调整其情绪,嘱其保持心情舒畅、平和,同时与中医足部按摩相结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气血平和,增强其脾胃功能。⑤中药泡脚。采用合适中药指导患者进行泡脚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护理。
1.3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临床医师手册》[4]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获得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各项生命体征接近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患者机体各项生命体征有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变化,患者机体各项生命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进行卡方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易继发认知、社会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异常,如意识障碍、感觉紊?y、言语障碍等。资料显示,在患者康复期实施有效的护理能促进机体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异常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5]。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复杂、变化较快,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格外的认真和耐心,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西医护理理论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而中医护理理论则主张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护,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在预防患者发生后继功能异常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中医护理的主要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期治疗和辨证护理干预[6]。穴位按摩和中药泡脚有助于疏通经络,旨在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祛瘀和消肿理气的目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头痛等不适症状,并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康复,而且通过按摩能刺激相关穴位,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对增强血液流动有显著作用;食疗和体育锻炼则从加强机体营养和促进机体功能两个方面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同时,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情志畅通、愉快,有助于患者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现实,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对加快机体康复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轻型颅脑伤患者,有助于舒畅患者情志、降低其头疼等临床症状,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慢性鼻窦炎患者56例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流涕、鼻塞、头痛以及嗅觉障碍等,且存在反复发作及加重情况,发病病程在3个月或以上。此外患者常合并眼痛、面部肿痛等伴随症状[1-2]。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或鼻道内存在脓性分泌物,鼻粘膜水肿狭窄或中鼻甲出现息肉样变等。临床诊断慢性鼻窦炎相对简单,但治疗则较为复杂,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不但治疗周期漫长,复发率也极高,研究发现,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于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56例慢性鼻窦炎需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31例,年龄12-57岁,平均(30.23±3.65)岁,所有患者均为双侧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嗅觉障碍以及头痛等,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行鼻?染凳质踅?一步治疗。患者鼻腔均于术后填塞膨胀止血棉,并于术后2-3d,拆除膨胀止血棉。次日清理鼻腔,4日后再次清理鼻腔,术后7d出院。进行为期6-12个月随访。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为患者讲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优势,如损伤小、恢复快、预后佳等,并讲解术前准备方法,术中配合方法,术后注意事项等。适当安慰患者,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以尽早缓解临床症状。
1.2.2 术前护理 询问患者手术史、过敏史,完善手术相关术前检查,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术前常规采用鼻用激素喷鼻腔,术前1日,沐浴、修剪鼻毛,询问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男性剃胡须[4]。嘱患者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应用镇静药物。全麻患者于术前6-8h禁水,并于手术前30min,肌注1单位巴曲亭。
1.2.3 术后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并将头部向一侧偏,以防呕吐物或分泌物引起窒息,6h后,可取半卧位,以利于鼻腔内液体流出,缓解鼻部不适。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口、鼻分泌物性状、量,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动作。指导患者在口腔内有液体时不能咽下,以免引起呕吐[5]。鼻部渗血的患者可采用冰袋冷敷止血。术后6h,可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流质食物,术后鼓励患者多使用水果、青菜,保持肠道通畅。术后鼻腔疼痛的患者,可冷敷缓解疼痛及组织水肿,如疼痛剧烈,可酌情应用止痛药。术后患者由于进行了鼻腔填塞,往往以张口方式呼吸,易发生口唇干燥等情况,因此,需嘱患者多饮水,并于进食后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术后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头痛等,及时予以处理。术后48h,逐步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并且每日进行2次鼻腔冲洗,将干血痂去除,以促进鼻腔血液循环,避免鼻粘膜粘连。
1.3 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并且均需采用内窥镜复查,以期评价治疗效果。显效:观察鼻窦可见窦口开放良好,并且窦腔内未见脓性物;有效:窦腔内有少量脓性物,鼻黏膜呈现轻度水肿、肥厚样改变;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于窦腔内可见较多脓性物。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符合显效标准的有27例,占48.21%,符合有效标准的有25例,占44.64%,符合无效标准的有4例,占7.14%,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36%;随访期间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
3.讨论
慢性鼻窦炎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复发率高。此类患者治疗时临床多建议采用鼻内镜术治疗,以彻底清除鼻窦内病变,促进患者鼻粘膜尽早修复,改善头痛、流涕、鼻塞等症状。在临床实践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行鼻内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可能与护理不完善或患者自我护理方法不当等因素相关。本次研究总结了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给予患者专业性、个体化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治病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1.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