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76例的护理
时间:
邱雪梅1由 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和护理。方法 对临床7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中药鼻饲、中药灌肠、按摩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中药鼻饲、中药灌肠的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76例肠梗阻患者除3例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最佳方法,疗效迅速,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它可以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关键词】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肠梗阻是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它不仅引起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中医属“关格”、“肠结”范畴。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们对7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76例肠梗阻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30-90岁,平均47.2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X线检查确诊。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给予禁食、禁水,有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方法,并注重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常规应用抗生素。
1.2.2中药治疗 处方:厚朴、枳实、桃仁、赤芍、大黄、菜菔子、黄硝,剂量随患者年龄、体重有所不同。①经胃给药法:方剂水煎去渣浓缩至200-250ml,每次取汁100-120ml,经胃管注入,夹闭胃管2h,2次/d;②经直肠给药法:方剂水煎去渣浓缩至200ml,保留灌肠,1次/d。
1.2.3按摩 麻痹性肠梗阻、不完性肠梗阻患者可在腹部作双侧顺时针方向按摩。
2 结果
除3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其余均能在24h内梗阻缓解,10天内顺利出院。
3 护理
3.1基础护理 ①保持病房安静,床铺整洁干净,内衣柔软舒适,做好生活护理;②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取半卧位并协助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③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至关重要;④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禁食期间口腔护理2次/d,呕吐后温水漱口,保持面部、口腔清洁,便后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⑤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呕吐物量、胃肠减压量;⑥准确给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3.2心理护理 因发病突然,腹痛难忍和担心预后,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士应热情询问不适,给予患者各种关怀,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随时向患者反馈医疗信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安情绪,聆听患者述说,加强护、患沟通;
3.3病情观察 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颜色;②观察皮肤弹性及电解质指标,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③观察治疗后腹痛、腹胀有无缓解及排气、排便情况;④观察胃肠减压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量;⑤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量。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4-28h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且出现持续性疼痛、压痛、反跳痛,脉率加速,血压下降趋势,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3.4中药胃管注入 胃管注入中药前先抽空胃内容物,缓慢注入,注入前将药液加温至43-45℃,此温度有利于肠管吸收,促进肠蠕动[1],若过凉易引起胃部不适感。注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胃管致患者不适。
3.5中药保留灌肠 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并涂擦肛门,轻轻插入15-20cm,灌肠中药不超过200ml,肛管要细,低压缓慢流入,灌肠结束3min患者平卧,3min后改右侧卧位,促进中药到达结肠深部,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嘱患者尽量忍耐,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尽量保留30min以上再行排便,使中药充分与结肠粘膜接触,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2]。
3.6饮食护理 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宜少量多餐,病情好转渐进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食山楂、柿子及粽子等易致肠梗阻食物,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不宜剧烈活动。
4 讨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最佳方法,疗效迅速,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它可以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非手术治疗24-48h,梗阻症状未缓解或症状加重,应警惕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钟文清,严秀群.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58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17.
[2]杨莉华.中药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3):243.
【关键词】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肠梗阻是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它不仅引起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中医属“关格”、“肠结”范畴。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们对7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76例肠梗阻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30-90岁,平均47.2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X线检查确诊。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给予禁食、禁水,有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方法,并注重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常规应用抗生素。
1.2.2中药治疗 处方:厚朴、枳实、桃仁、赤芍、大黄、菜菔子、黄硝,剂量随患者年龄、体重有所不同。①经胃给药法:方剂水煎去渣浓缩至200-250ml,每次取汁100-120ml,经胃管注入,夹闭胃管2h,2次/d;②经直肠给药法:方剂水煎去渣浓缩至200ml,保留灌肠,1次/d。
1.2.3按摩 麻痹性肠梗阻、不完性肠梗阻患者可在腹部作双侧顺时针方向按摩。
2 结果
除3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其余均能在24h内梗阻缓解,10天内顺利出院。
3 护理
3.1基础护理 ①保持病房安静,床铺整洁干净,内衣柔软舒适,做好生活护理;②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取半卧位并协助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③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至关重要;④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禁食期间口腔护理2次/d,呕吐后温水漱口,保持面部、口腔清洁,便后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⑤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呕吐物量、胃肠减压量;⑥准确给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3.2心理护理 因发病突然,腹痛难忍和担心预后,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士应热情询问不适,给予患者各种关怀,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随时向患者反馈医疗信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安情绪,聆听患者述说,加强护、患沟通;
3.3病情观察 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颜色;②观察皮肤弹性及电解质指标,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③观察治疗后腹痛、腹胀有无缓解及排气、排便情况;④观察胃肠减压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量;⑤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量。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4-28h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且出现持续性疼痛、压痛、反跳痛,脉率加速,血压下降趋势,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3.4中药胃管注入 胃管注入中药前先抽空胃内容物,缓慢注入,注入前将药液加温至43-45℃,此温度有利于肠管吸收,促进肠蠕动[1],若过凉易引起胃部不适感。注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胃管致患者不适。
3.5中药保留灌肠 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并涂擦肛门,轻轻插入15-20cm,灌肠中药不超过200ml,肛管要细,低压缓慢流入,灌肠结束3min患者平卧,3min后改右侧卧位,促进中药到达结肠深部,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嘱患者尽量忍耐,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尽量保留30min以上再行排便,使中药充分与结肠粘膜接触,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2]。
3.6饮食护理 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宜少量多餐,病情好转渐进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食山楂、柿子及粽子等易致肠梗阻食物,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不宜剧烈活动。
4 讨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最佳方法,疗效迅速,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它可以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非手术治疗24-48h,梗阻症状未缓解或症状加重,应警惕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钟文清,严秀群.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58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17.
[2]杨莉华.中药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