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发表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发表

  病毒性肝炎的产生主要在于不同类型肝脏病毒共同作用,属于坏死病变的一种传染性病症,传播途径比较广泛,患者一旦染上发病率较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发表篇1

  浅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摘要】 目的:了解干扰素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138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详细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治疗期间出现发热57例,全身不适53例,脱发27例,白细胞下降53,体重下降36例,经过对症治疗及严密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经过仔细观察、治疗及护理,病人可以耐受。只要医务人员及时治疗及护理,病人就可以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关键词】干扰素;副作用;护理

  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其中a-干扰素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无论在国外或国内,已广泛地将基因工程干扰素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我科近5年来应用基因工程a-2a和a-2b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共138例,现将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乙型肝炎110例,男76例,女34例,丙型肝炎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3~71岁。

  2 常见副作用

  2.1 流感样症状:最常见的是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等表现,一般在3~5 d内渐渐变重和消失,可不做处理,必要时可给些解热镇痛剂改善症状。

  2.2 骨髓抑制症状:表现在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有时可降至一半,应用干扰素过程应每隔2~4周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如有显著减少应将干扰素减量或停用。

  2.3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疲劳、无力、嗜睡、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抑郁等,出现上述症状,说明干扰素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确有毒副作用。应该注意观察鉴别,不要主观认为患者矫情不予重视。在选择适应证时对那些有抑郁病史、内在性格、长期住院、性格不稳定,需大量应用干扰素的患者应慎重处理。

  2.4甲状腺功能障碍症状:在应用干扰过程中,可出现T3、T4、TSH等改变,甚至出现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损伤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毒症、甲亢、甲低等各种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较高,需住院观察处理。

  2.5 其他脏器损伤:由于干扰素能诱导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因而可诱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从而使肝炎加重。干扰素能产生免疫反应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而形成糖尿病,甚至可产生细胞吞噬脂膜炎。对于眼耳等器官,可发生眶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听力损害主要为耳鸣,听力丧失等;对心血管系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瘤、心包炎;对于呼吸系统,可产生致死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溶血性贫血和局限性缺血性肠炎。

  3 护理重点

  3.1 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证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程完成的基础。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干扰素的治疗缺乏信心,对应用干扰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十分惧怕,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在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方式、药效学、用法、用量、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前提下,配合医师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顺利完成干扰素治疗的疗程。

  3.2 发热的护理 发热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4~6 h,持续约6~8 h,体温波动在37.3~39.8℃。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及热型,观察伴随症状及体征,注意与病原性发热相鉴别,及时将体温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使用遏热药及对症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或液体入量,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加饮水量或液体入量,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糜烂。

  3.3 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注意监测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的分类,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有无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在饮食上多服用升血小板的食物如花生、红枣等,并遵医嘱给予服用升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药物。

  4 讨论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毒性肝炎最有效药物之一,但价格昂贵,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是目前减少剂量及停药的重要原因[ 2]。副作用的产生与生产干扰素过程中的杂质有关,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度纯化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应用仍出现这些副作用,说明干扰素本身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认为干扰素的副作用与使用剂量、次数直接相关,个体差异较大[ 3]。在应用干扰素时,应严格选择患者,对有抑郁精神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甲亢、糖尿病、银屑病、哮喘、失代偿肝硬化、脾亢、白细胞数目较低、血小板数目较低的患者应慎重应用。因此护士在注射干扰素之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讲解有关知识,并在肌肉注射之后要严密观察,及时处理,配合医生定期检查及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立即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作为一名临床工作的护士要认真掌握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以消除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心理,并且做好饮食指导,在注射干扰素同时要少吃一些鱼虾之类的海产品,预防过敏。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护士也应做到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中接受干扰素的治疗,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干型//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5),322~323

  [2] 赵璐,刘巍.干扰素治疗65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7~435

  [3]周桂楼,蔡刚明,曹国宪,等.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3):226~228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发表篇2

  浅析病毒性肝炎的优质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 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展开护理研究,了解优质护理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患者肠道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100%,而常规护理的观察组仅有82.86%,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从多方面调节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体状态,优化肠道功能,减轻其治疗期间肠胃不适感,因此这一护理模式适合推广使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临床护理;肠胃反应

  病毒性肝炎的产生主要在于不同类型肝脏病毒共同作用,属于坏死病变的一种传染性病症,传播途径比较广泛,患者一旦染上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方面,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恶心呕吐感,严重时伴有消化道出血甚至黄疸或昏迷[1]。优质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护理新概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去实施护理操作。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优质护理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2013年4月-2014年4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共选择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中男性19人,女性16人;年龄在51-72岁之间,平均63.3±7.1岁;病程在1-3年之间,平均1.4±0.6年。观察组中男性21人,女性14人;年龄在52-70岁之间,平均61.4±6.6岁;病程在1-4年之间,平均2.1±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正常帮助患者用药、注射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饮食护理

  由于病毒性肝炎需要在饮食上加强控制,因此除了此类患者不能接触的食物外,患者自身能够食用的食物较少,且由于疾病带来的肠胃反应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厌食或恶心呕吐情况。护理人员可将蔬菜或是水果榨汁让患者饮用(需注意蔬菜水果的选用,针对肝炎患者酌情挑选),尽可能做到现榨现喝,保障液体中营养元素不会较大程度的挥发[2]。

  1.2.2行为指导

  病毒性肝炎患者切忌剧烈运动,只能够进行简单的体操或是散步之类轻微活动。若患者住院期间不便于外出走动,可让其家属搀扶在病房内外走动,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否则易出现关节麻痹类血液不畅不良反应(可为患者按摩或是轻轻拍打四肢)。若患者病情较重,在恢复期结束后最好在休息一段时间才逐渐下床,否则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现象[3]。

  1.2.3基础护理

  肝炎患者早上起床后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口臭现象,为减轻患者尴尬程度,可让患者用含盐漱口水每日漱口,做好口腔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病房内清洁,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现象。患者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在健康教育中注意告知患者穿着透气的棉质内衣裤,同时不要重度抓挠皮肤以免引起皮肤外伤感染。

  1.3护理效果判断

  本次研究将护理效果分为了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程度,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

  显效――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发热情况,存在腹胀或是恶心感但程度不重、持续时间也不长,肝功能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有效――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不适感,例如恶心呕吐之类的肠道不良灵反应,肝功能有所提升但并未达到正常标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住院期间存在较严重不适感,由病毒性肝炎引发的临床不良反应较严重,尤其是肠道反应,肝功能改善程度不明显[4]。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护理效果评价方式,将两组患者病毒性肝炎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程度。对比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一个月护理期间改善状态,本次研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1:护理效果对比表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对照组(n=35) 11(31.43) 18(51.43) 6(17.14) 29(82.86)

  观察组(n=35) 21(60) 14(40) 0(0) 35(100)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无效人数达到了6人,说明有6名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方面,实施了优质护理的观察组达到了完全有效程度,说明护理中的饮食护理等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功能,减轻肝炎带来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易造成患者肠胃上的较大不适感,从而影响到患者治疗期间身体以及情绪状态。优质护理实际上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念的延伸,通过多层面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治疗期间不适感。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帮助患者优化自身肝功能,同时减轻肠道承受的痛苦。研究中采用的饮食护理能够通过蔬菜汁以及水果汁代替普通水让患者饮用,一方面可让患者减轻肝炎造成的饮食控制痛苦,另一方面,这类型的饮食可为患者补充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同时增强肠道营养,肠胃不适症状自然能够减轻。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情况,降低其恶心呕吐程度;同时优化患者肝功能,帮助临床不良反应的减轻,同时还能够优化护患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因此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涂晓燕.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25:5240-5242.

  [2]祝卫红,彭庆,彭亚利. 优质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1:69-70.

  [3]叶光华.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肝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比较[J]. 西南军医,2011,02:349-350.

  [4]郝秀荣.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09:1139-1140.

猜你喜欢:

32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