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驻足轻重的作用,护理学的教学需要突出其实践性。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篇1
浅探麻疹的护理
【摘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流行。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
【关键词】 麻疹 传染 护理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麻疹恢复期不带病毒。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以上可发病,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生。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5岁,近年由于人口流动和免疫空白,青少年和成人发病已有上升。6个月内的婴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而很少发病,故接种麻疹疫苗从8个月开始。由于接种麻疹疫苗获得免疫力,使麻疹流行的强度减弱,造成发病年龄后移。近年来,出生2~3个月的婴儿发病逐渐上升,与其母体体内麻疹抗体水平下降有关。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免疫空白点亦造成局部麻疹流行甚至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内复制,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人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一巨核细胞系统吞噬,并在此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出现高热和皮疹。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是一种全身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
【护理评估】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又有与麻疹病人的接触史,要引起警惕;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出判断;了解不同年龄段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
【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麻疹病毒感染造成毒血症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皮疹,与皮肤血管受损有关。
3.有液体不足的危险 与发热及摄人量减少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 与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有关。
5.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增加、黏稠不易咳出有关。
【主要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2.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
3.饮食一般无忌口,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如出疹不透要及时报告医生,加服“五粒回春丹”透疹。
5.高热护理,出疹期高热应以小剂量药物降温或温湿敷,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加强鼻、眼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婴儿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用清水漱口。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的分泌物,保持清洁。日问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继发感染。
【健康 教育】
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 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众多的公共场所。冬春季节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抵抗力的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初种,7岁复种,皮下注射0.2ml。易感儿接触麻疹病人后2天内接种疫苗有预防效果或可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者接触病人后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免疫有效期为3~8周。
4.做好家庭隔离麻疹患者如果没有并发症,可在家休息,一旦出现并发症或麻疹症状重者应住院治疗。
参 考 文 献:
[1]GB 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95.
[2]骆冬梅,陈丽娜.小儿麻疹的特点及护理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
[3]张艳梅.小儿麻疹的护理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3).
[4]黄波,张委.东兴区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2007(22).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篇2
探讨胆石病的临床护理
【摘要】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全国多份调查结果, 自然人群中患病率为5.6%。据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胆道结石患者日益增多,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
【关键词】 胆石病 手术 护理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 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因】
(一)胆囊结石
是综合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沉淀析出和结晶形成结石。临床上80%以上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另外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二)胆管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所致,多为胆固醇结石,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其重要原因是胆管感染,常见菌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也包括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胆管感染。感染和结石互为因果。
【病理】
(一)胆囊结石
可引起胆囊炎症;结石嵌顿于胆囊颈导致胆囊积液(白胆汁)、积脓、坏死、穿孔等;胆囊结石嵌顿或巨大结石可压迫肝总管引起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临床上出现梗阻性黄疸,称 Mirizzi综合征。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二)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胆管梗阻;继发胆管感染,脓性胆汁严重时可引起脓毒症;胆管出血;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急性或慢性胆源性胰腺炎等。肝内胆管结石常分布于肝内各级胆管,主要可引起肝内胆管狭窄、肝内感染、胆管炎等,临床治疗困难,结石易复发。
【临床表现】
胆石病人病人因结石位置不同,所产生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胆囊结石
20%~40%的胆囊结石可终生无症状,而在其他检查、手术时被偶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也可表现为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有症状胆囊结石主要表现为:
1.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大多数仅在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2.胆绞痛是其典型表现 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可向肩岬部和背部放射,多伴有恶心、呕吐。
3.发热 如胆囊积脓、坏死穿孔,常出现寒战、高热。
4.黄疸 少见,并发Mirizzi综合征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5.体格检查 墨菲(MurpHy)征阳性,胆囊或胆囊周围炎症明显时右上腹可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
(二)肝外胆管结石
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梗阻和继发感染的程度。
1.夏柯(Charcot)三联征 即腹痛(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腹痛发病急,位于上腹部及剑突下,多为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寒战高热常在绞痛之后,体温可高达40~4l℃,一般为弛张热。黄疸为结石梗阻所致,胆管感染时黄疸加重明显,当症状缓解后,黄疸一般渐减轻消退。
2.中毒性休克 在典型Charcot三联征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即雷诺(Reyonlds)五联征,已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亦称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此症 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期内死亡。
3.体格检查 剑突和右上腹可有深压痛,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范围的腹膜刺激证,肝区叩击痛。胆囊可肿大被触及,有触痛。
(三)肝内胆管结石
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时,其表现和肝外胆管结石相似。
未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者,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肝区和背部腹痛不适。如发生梗阻和继发感染则出现寒战或高热,甚至出现AOSC表现。除双侧胆管均有梗阻,一般不会发生明显黄疸。肝内感染重时可引起胆源性肝脓肿。晚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体检主要表现为肝呈不对称性肿大,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诊断要点】
根据不同的胆石病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但下列检查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鉴别诊断。包括腹部B超、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T、MRI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等;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胆管镜检查对指导治疗的均有帮助。
【处理原则】
(一)胆囊结石
行胆囊切除术,可开腹或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二)肝外胆管结石
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管狭窄和梗阻;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值得指出的是并发AOSC时,应紧急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并减压引流,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同时抗休克治疗。
(三)肝内胆管结石
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取尽结石,解除胆管狭窄及梗阻,去除肝内感染灶,建立和恢复通畅的胆汁引流和预防复发,其中解除狭窄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护理诊断目录】
1.腹痛 与胆道系统结石、梗阻、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39℃ 体温过高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营养低下与食欲减退、发热、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体液不足与禁食、呕吐、发热等有关。
5.有T管引流效能降低的危险 T管引流降低与T管脱落、堵塞、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6.组织血灌流量不足 组织血灌流不足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有关。
【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有T管引流效能降低的危险,与T管脱落、堵塞、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 T管引流情况良好,未发生T管脱落、堵塞,周围皮肤未出现红肿或破损,拔管后无异常。
护理措施 T型管是胆管手术的专用引流管,可预防胆汁漏,观察胆道病情变化,预防胆管狭窄,并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进一步 治疗提供通道。T管护理在临床上尤显重要。
1.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脱落。
2.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有无沉淀物,并予记录。引流量平均每日200~400 ml,如超过此量,表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若胆汁颜色过淡,过稀薄、量过多,表示肝功能不佳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3.保持引流通畅。若有T管阻塞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不可用力推注。
4.保护T管周围皮肤,定时消毒,更换敷料。如管周有胆汁渗出,可用锌氧油擦拭保护皮肤。
5.拔管指征:
如胆汁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手术后10 d左右,可先试行夹管1~2 d,如病人无不适(无腹痛、黄疸、发热)可经T管胆管造影,如无异常发现,造影24 h后,可再夹管2~3 d,仍无症状,可予拔管。
6.拔T管前注意事项:
①拔管前应常规经T管造影;②造影后应开放T管24 h以上;③硅胶T管对周围组织刺激小,T管周围瘘管形成时间长,因此应推迟拔管时间,以防胆汁性腹膜炎,临床上宜尽量用胶质T管,不用硅胶T管;④矫正胆管狭窄,T管应放置3~6个月,胆管内有残余结石,需经瘘管用胆道镜取石者,T管应置6周以上;⑤长期使用激素、营养不良、老年人应延长拔管时间;⑥拔管时忌使用暴力,以防撕裂胆管及瘘管。
重点评价
1.T管引流是否通畅、T管周围皮肤是否感染。
2.引流胆汁的量、性质的变化。
3.拔管指征是否准确。
【健康指导】
1.坚持低脂肪饮食。
2.带T管出院者,应教会患者的T管护理知识。
3.复杂胆石病病人应定时复诊。
4.告诉病人服用利胆排石中药有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新,李乐文.科护 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2]王巍.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治疗分析.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82-84.
[3]冯梅.人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