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有关临床医生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整个临床医学教育。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临床医生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临床医生的论文篇1

  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成因与预防对策

  【摘要】 亚健康状态作为 21 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从环境、社会、个人三方面分析了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重点探讨其主要职业因素;提出除主观上积极预防外,更重要的是从完善管理制度、减轻工作负荷、关心医务人员的健康及个人生活、同时拓展高级需求入手,对临床医生的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

  【关键词】 临床医生;亚健康;预防

  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易疲劳、活力减退和免疫力低下等,被认为是 21 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上升趋势。虽然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的是医学领域问题,但从整体看,它与职业因素、社会环境、 经济 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 本文作者从 现代 社会领域探讨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重点探讨影响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职业因素,同时研究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对策。

  1 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现状及产生因素

  1.1 亚健康状态现状

  WHO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目前大约 75% 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医生面临高负荷的职业压力,健康状况常常被忽视。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 66.5%[2]。

  1.2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

  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健康不仅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且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因不良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刺激,人体产生功能应答积累,导致其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人体呈现亚健康状态。

  1.2.1 环境因素

  人生活在 自然 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相依相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二者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森林锐减、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增加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工业 废气、机动车尾气、农药污染、意外事故致有毒物质的泄露等均会造成空气、水源污染;室内建筑、装饰材料、中央空调、杀虫剂等造成的居室内空气的污染。最终破坏自然环境,使机体的易感性增加,机体变得脆弱,进而导致人体功能失衡,出现亚健康状态。另外,噪音及电磁波辐射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失衡。

  1.2.2 社会因素

  医生作为社会一分子,在社会 网络 中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对其工作、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人不得不承受各种压力。社会竞争形成的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冲突造成的紧张、浮躁等情绪的侵袭。日久形成的内在紧张,使人心理压力加大,影响睡眠,以至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免疫力下降出现亚健康状态。

  1.2.2.1 社会及工作环境 医生作为特殊职业,工作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较一般职业高。来自工作的压力是亚健康状态产生的首要原因。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 发展 ,人们物质条件的提高,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疾病谱的改变,病人需求的多层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群体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中国 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 47.35% 和 13.28%;近 3 年来,平均每家 医院 发生医疗纠纷 66 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 5.42 起,打伤医师 5 人。医生们小心谨慎紧张的工作却得不到理解,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以至有的医生不是研究如何改进 治疗 方案,而是研究如何不挨骂、不挨打、不赔偿,不再拥有职业的自豪感。加之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不到位,卫生事业的补贴远远满足不了医院生计和发展的要求。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另外,医务人员所接触的都是病人特别是传染病患者,病室及工作室内的环境污染,使工作环境差,对临床医生的健康也构成威胁。

  1.2.2.2 职业压力 由于医疗工作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服务对象的,其充满未知的不确定性、特殊性,工作压力非常大。 随着 科学 技术的发展,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手到病除,起死回生” 的高超医疗技术、科研教学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而且应熟练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观点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世界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临床医生被定义为医疗事故处理的行为主体,都加重了临床医生的压力。

  1.2.2.3 睡眠不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在长年自然进化中形成的生活 规律 。由于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值夜班、二线班,生物钟节律被打乱,不仅要克服生理上的困倦,还要时刻准备应付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造成精力和体力极大的消耗。有研究证实,睡眠剥夺可使机体脑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对亚健康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3],故临床医生常常处于身心疲惫状态。

  1.2.2.4 体力透支 不能按时吃饭,加上体力消耗(尤其是手术医生)且神经紧张,使他们的体力过度透支,影响健康。

  1.2.2.5 常处于应激状态中 工作中要求临床医生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诊断、最娴熟的技术对病人进行救治,责任感重,使他们精神高度紧张,处于应激状态;加上被患者不良情绪的“传染”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另外,经常接受患者的死亡和濒死现象的刺激也是导致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1.2.2.6 体检制度与休假制度落实不够 或因工作忙或因个人重视不够,不进行每年的例行体检、实现年休假。

  1.2.2.7 健康 教育 医生是特殊的职业群体,置身于特殊的职业环境,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一定问题的人群,因而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而现实对此存在误区,认为医生没有必要进行健康教育。

  1.3 个人因素

  1.3.1 不合理饮食习惯

  主要是食品的污染与营养失衡。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低蛋白、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或偏食,不重视早餐。

  1.3.2 不良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生成因素中,外因占 85%,内因占 15%;外因中因生活方式不科学而致病的占 60%,常见过度娱乐、嗜烟酗酒。

  1.3.3 缺少运动

  有的因缺乏闲暇时间,或周围没有 体育 设施,或工作任务重、家务多、身心疲惫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没兴趣或自认为身体好不需锻炼等。

  1.3.4 人体 自然 衰老

  使人出现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力下

  降等亚健康状态。即使是健康人,其体力、精力、情绪都有一定的生物节奏,在某个特定时期即生物钟的低潮期会表现出亚健康状态。

  1.3.5 其他

  晋升是医生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然而,由于高级职称岗位受编制的限制,不聘或低聘使临床医生产生角色期待的心理压力。医生自己生病后,有的担心年终考核时不合格,影响晋级或丢掉饭碗,对自己的疾病或遮遮掩掩或不重视。临床医生值夜班,家里孩子或老人无法照顾,工作与家务发生矛盾,影响夫妻关系,使之产生心理压力。

  2 预防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对策

  2.1 主观方面

  2.1.1 合理膳食

  三餐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样化,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制品、海产品及乳制品,减少脂肪、盐的摄入。

  2.1.2 适当运动

  重视体育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减轻人的应激反应和降低紧张情绪。

  2.1.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克服不良嗜好,不吸烟少饮酒,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工作。

  2.1.4 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发展 兴趣和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理性处事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快乐、健康、向上。

  2.2 客观方面

  2.2.1 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 医院 的投入和补偿,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激励机制,对医务人员的业绩实行发展性评价,满足医务人员的高层次需要,使医院内的个体角色定位明确,角色期望恰当,角色行为准确,进而避免医务人员因角色冲突造成焦虑不安。

  2.2.2 减轻工作负荷

  若能减少值夜班的次数,适度减少紧张工作时间,减轻工作负荷,使医务人员有一定的时间用来休闲和自我调整,将会改善他们的工作和情绪状态。

  2.2.3 关心医务人员的健康及个人生活

  定期给他们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治;医院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缓解临床医生的心理压力;医院管理者或者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临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通过医务人员的心理科普 教育 ,让他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症状,进行自我调节。或模拟救灾抢险、野外拉练,用比平时工作情景更艰苦的训练磨炼医务人员,培养其不怕累、不怕苦、临危不乱的优秀心理素质。开展科室活动,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在舆论导向上不要轻率地宣传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带病工作;要让社会理解、支持临床医生,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考虑他们的家务负担,不要把他们的家务简单地视为私事,完善员工援助计划。

  2.2.4 拓展高级需要

  人类有多种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概括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低级目标的需要满足后,就会失去工作热情。要想使临床医生充满工作热情,就必须拓展其高级需要,以使其工作欲望增强。拓展高级需要还需组织创造条件,如为医生提供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的机会;本院医生进行医疗教学研讨活动等。同时,请心理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地为临床医生进行认知疏导,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工作积极性。

  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 、社会学、 哲学 、人文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学科,其研究不仅对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降低国家、个人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亚健康的提出承袭了“预防为先”的基本思想,从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各个环节早期进行干预,就有可能阻断其向临床病态发展,真正起到预防作用。

  【 参考 文献 】

  〔1〕傅善来. 21世纪健康新视角〔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1

  〔2〕钟毓瑜, 潘妹霞, 余新立. 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17):184-186

  〔3〕王秀云, 李积胜, 刘公望. 睡眠剥夺对亚健康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 天津中医药, 2006, 23(2):26-29

  有关临床医生的论文篇2

  加强实习医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科院校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就必须接受两大类型教育:即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临床实习是联系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临床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 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评价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新认识和理解实习医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结合我院临床教学和管理实践,从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内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实习医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意义的再认识

  1.1 实习医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整个临床医学教育。 实习学生要在临床实习教学阶段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各种临床操作技能,锻炼临床工作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此阶段学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独立行医,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2]。通过对医学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完成临床教学的目的,顺利实现实习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

  1.2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新内涵多年来,绝大多数教师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动手能力上,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按照全球医学教育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临床医学毕业生必须要达到最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就要求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临床操作能力,包括病历文书的书写、手术及各类临床技能操作等;(2)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分析归纳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3)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有效的医患沟通,是转型期的形势使然,是构建信任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3]。提高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容易得到病人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上述三种能力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 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我院在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时,重点放在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多地结合临床教学的实际,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有效的手段,强化学生的医学基本理论、临床思维以及人性化的临床技巧等方面的实战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2.1 加强前期临床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入科教育,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传授实习阶段学习方法、注意事项,布置学习任务,并从临床工作实践的基础即诊断学入手,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知识。要求学生进入各三级分科实习之前,认真复习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等章节理论知识,保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组织带教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准备典型病例,帮助实习医师对病人的主诉及体征逐步进行分析,由诊断联系相关的鉴别诊断,由此及彼,逐渐深入。在实习医师刚入临床的好奇心及工作热情的基础上积极诱导,转变实习医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其临床工作的心理素质,以免在刚入临床时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

  2.2 完善理论与操作并重的考核机制严格按照临床教学大纲,对实习内容尽量做到指标量化。在各临床科室实习时,实习学生在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负责4-6张病床(视实习科室的具体情况而定)的诊疗工作。除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完整病历的书写,并给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对于急诊病人,除进行及时处理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病历的书写;每科实习期间,必须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独立写出3~4份完整大病历;严格规范实习学生的基本操作,并制定详细的评分制度,科室质控小组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看、多做、多学、多想,争取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结合实际,探索新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临床带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建立体格检查实验室,购置电脑心肺听诊模拟人、腹部触诊模拟人、电脑心电图库和心肺听诊录音带等供学生临床实习使用;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 添置体格检查、无菌术、缝合和外伤处理、妇产科基本检查、神经系统基本检查及临床基本技术操作等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数字化医院的优势,使学生能从网上查看疑难病案;应用先进的手术室电视监控系统,现场观察麻醉、手术全过程,以缓解医院实习生过多带来的压力;运用数字化教学,通过机上“模拟手术”,达到“多练精练”的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的不足,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2.4 强化专家指导作用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教学,将辅导的方式方法引入实习过程中,让他们了解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互兼容的关系,积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医学奥秘;指导他们收集信息,撰写综述论文;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通过专家的手术演示,不断开拓实习医师的视野。总之,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培养出高层次医学人才,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医务人员必需的基础教育,也是一项任重道远、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向焱彬,陈俊国.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8-9.

  [2]梁茜.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6,22(2): 133-134.

  [3]陈姬雅,耿才正,李永连,等.沟通技巧在改善医患关系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37-38.

  [4]彭贵勇.关于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2,2:6.

280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