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篇二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价值观之间的相互激荡,西方思潮在我国大众生活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需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唯一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需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行,要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精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 价值体系 精神旗帜
警惕西方政治价值观的渗透
社会思潮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古往今来各个阶级都是以思想文化的形式奏响社会变革序曲,因此,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经济、军事、资源和科技等硬实力,而且更有赖于软实力。软实力主要包括社会思潮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意识形态的力量。当今世界,看似和平的氛围下暗流涌动,超级大国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包装后在全球兜售,以达到颠覆别国政权、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进入21世纪,武力征服的代价愈加高昂,文化和经济的吸引力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1983年,美国政府智囊团谋士理查德・加得勒也认为:“决定美国资本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是意识形态,而不是武装力量,在意识形态取得的战利,远比最现代的飞机大炮更见成效”。
碉堡最容易从里面攻破,西方国家将包含着政治意图的价值观美化后向全世界散播,占据了别国意识形态高地,导致一连串的地区动荡,政权瓦解,社会崩溃。西方一些人在拉美、非洲等地区推行“新自由主义”,不仅没有像他们鼓吹的那样带去福音,而且它推行到哪里就把风险和灾难带到哪里。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普适性价值观”成为策动一些国家“颜色革命”和一些地区动乱的思想武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干涉别国内政、实现自己战略意图的工具。他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合和时机来宣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各级政府甚至不惜巨资兴建数不清的博物馆、纪念堂,资助各样各种的庆典活动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增强其信奉的社会价值观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特别警惕西方美化后的政治价值观以普适性价值观方式对我们进行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极具现实针对性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对民众精神状态和人性的深切关怀,更加注重对民众基本权利的保护和尊重。这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层面的认识更加深入,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又一次升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加强对民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说,市场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就是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少数民族政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这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唯一性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唯一性,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确保政权不变色,政局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平稳推进。
面对西方国家全方位、多层次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政局稳定的政治高度,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无论国际局势怎样变化,国内建设进程怎样艰难,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近年来,“马克思热”的浪潮在全球一次又一次掀起,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思想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总以高票稳居榜首。历史也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容置疑。
现阶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突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三、坚定不移地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制度设计都充分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不断从民族文化精髓中汲取宝贵精神财富和智慧源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形象出现于世界。①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和文化的世纪,文化就是国力。文化反映着民族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淬炼,深深扎根中华大地这片土壤。传统文化犹如一条精神的彩带,牵连着历史和现在,维系着家族社稷。尽管传统精神文明与现代物质文明之间存在冲突,但是传统文化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遵从;有利于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生产的相对秩序化;传统文化不仅能为现代化进程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而且有助于克服社会转型中物欲主义的泛滥、人文精神的陨落、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病。
正因为文化对引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维护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的内心深处建立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约束,最终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全面审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关键性的一步。因为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历史沿承性,脱离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建设“断层式”文化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尊重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当前,将改造后的传统文化通过制度、政策、规章和规范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平稳对接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当务之急。建设和谐文化,还需要我们振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爱国之志落实在报国行动上,为实现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进行,要在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社会管理和民族问题妥善处理中坚持。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指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舆论工具,全面推动中国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渗透进每个人的心里,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和追求。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将其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深化对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价值层面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中、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社会管理中,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辨证地看待民族问题,妥善地处理民族问题。
回望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在推进强国富民战略的伟大征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个阶段都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1072169)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346页。
看过“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