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有关毛概的结课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毛概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课程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它汇集了丰富的思想性内容和严谨的政治性内容,与党的方针政策有直接的、密切的关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毛概的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毛概的结课论文篇一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历史意义》

  [摘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特色内容之一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支撑;在实践上,中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史无前例的制度创新,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某些经验。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经济 结合 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商品经济关系的探讨,而且他们每个人都给后来者留下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邓小平同志继承了前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国的实践经验,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这一突破性的结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特色内容之一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所共同持有的公有制跟市场经济二者决不相容的教条,实现重大突破;在实践上,中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史无前例的制度创新。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或者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并不相容。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见的社会主义是“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的“三无”世界,他们主要倡导公有制与市场经济非兼容论,直到晚年才有所松动。列宁虽然倡导实施以粮食税为主体的“新经济政策”,在解决社会主义与商品市场关系的问题上走出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步,对当时苏俄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摆脱困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他把“新经济政策”仅仅作为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的过度时期,作为一种“暂时的退却”。因为列宁始终坚持这样一种基本理论见解:“事情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发展着的,商品生产产生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又发展成帝国主义。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图景。我们不应当忘记社会主义的基础”,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只是在一定时期和特殊情况下有限地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后来被称之为“计划经济”的行政架构,列宁在世时已基本建立。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认定“暂时的退却”已经完成,他把苏联当时的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构想的经典社会主义完全等同起来,从而将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建立的有待“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的社会主义,同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而导致的建立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并按照后者的模式来规划前者。之所以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集中统一的计划指导下的产品经济,均源于此。他提出的商品“外壳论”长久地对社会主义各国产生着影响。因此,“批商”、“恐商”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是普遍存在的。时至今日,纵观苏联从成立到解体的历史,不难看出,苏联社会主义受挫绝非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由于苏联本来就不应该跨越“卡夫丁峡谷”,而主要在于混淆了两种社会主义的差别,用“建立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基础上的经典社会主义的理念,来指导、套用有待“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

  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认识和致力于解决跨越“卡夫丁峡谷”社会制度、生产关系跨越的一面,或者说只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没有来得及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生产力方面的难度最大、最本质的“跨越”。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了划时代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研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或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基础这个难度最大的、最本质的跨越,发展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解决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支撑

  它“使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大跃进”,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G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当,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强,位居世界之首。“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形象描述。二是人民得到了空前的实惠。从1978年到2001年间,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增长了12.4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8.5倍。城乡居民已从传统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老“三大件” 向电视机、电脑、电冰箱新“三大件”转变,小汽车和住宅已进入部分城镇居民的家庭。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从1980年的62:38提高到2001年的25:75。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斯特恩撰文说:“中国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大跃进。在人类历史上,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是惊人的,也是罕见的。”三是中国的安全系数显著增强。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其一,绝对贫困状况的存在,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我国在20世纪末期已经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决定性胜利,为在本世纪前十年全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和国家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我国创造了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上解决了约占世界四分之一总人口吃饭问题的“奇迹”,消除了“无粮则乱”的隐患。其三,西部大开发已拉开帷幕。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对于从政治上加强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化”图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曾经被人嘲弄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站”起来了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则使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苏醒的雄狮”,以其矫健的英姿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

  它有利于发展主题的解决,实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着“一高一低”的严峻挑战。所谓“一低”,就是前苏东“红旗落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使一些同志的理想信念产生困惑、疑虑甚至动摇。所谓“一高”,就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自1991年7月从谷底攀升以来,曾连续出现了126个月的持续增长。它改写了自凯恩斯以来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截至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的GDP占世界比重分别达到29.2%、15.4%、26.7%。这“一低一高”的“反差”,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经济解决效率问题,公有制解决了公平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地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它的成功实践,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远超越了国界,其“普照之光”必然影响到正在求索中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给世人以吸引、示范和启迪。尽管征途上还会有许多“暗礁”和风险,但我们坚信,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必将在21世纪的世界大地上燎原、复兴!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02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4]拿破仑一世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不要打扰它。中国醒来之日,世界将为之震撼

  [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毛概的结课论文

278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