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2)
(五)关于百团大战的研究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起的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的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关于发动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有学者认为,百团大战的发动有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方面看,英美为应付欧洲战局对日采取绥靖政策;从国内看,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空前加重。[37]还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一方面为了通过大规模的主动出击来缓和国民党的指责,加强国共合作;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粉碎敌人试图分裂中国内部,压迫中国投降的企图。[38]尽管华北国共摩擦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抗日仍然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的,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仍然是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的前提条件。不仅如此,共产党军队的发展壮大也是敢于和能够发动这样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学者认为,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国民党散布的谣言,空前的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声望,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百团大战的胜利有利地支持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39]还有学者认为,百团大战以后,侵华日军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并且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40]尽管百团大战以后,日军将重点放在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上,给敌后抗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大敌当前,如果一味地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主动出击,是无法取得抗战胜利的,最终也无法保全自身。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我们应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士气,配合和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事,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是主流,不能因百团大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否认这场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
(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暴行的象征,是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关于抗战胜利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发动群众控诉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但是,全面内战的爆发给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工作大打了折扣。建国初期,阶级斗争被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被涂上了浓厚的阶级斗争色彩。直到日本教科书事件的发生,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得以向更深处延伸。[41]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阶段的南京大屠杀研究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学者应立足于历史事实,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揭露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有学者认为,日军自侵入南京,制造了长达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许多妇女被轮奸,大批军民被集体枪杀、活埋,房屋店铺被烧,金银财产被抢,古城南京遭受空前浩劫。[42]还有的学者认为,南京大屠杀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南京市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43]作为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大屠杀给南京人民的肉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关于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学者们试图通过剖析南京大屠杀造成的巨大伤害,呼吁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正视历史、珍爱和平。
关于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存在,胡言被杀害人数为“零”,甚至吹嘘攻占南京的日军“军事严明”。[44]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日本政府在战争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上,甚至采取暧昧或者含糊其辞的态度,助长了右翼势力的发展,导致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分子否认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散布歪曲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45]近年来,日本右倾化趋势加剧,公开散布歪曲或者美化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使日本一些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日历史问题漠然无知,对历史问题的解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无论是日本政客还是学者,都应当本着正视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受害者中国人民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维护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彻底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并且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22]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3]曾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46]“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47]近代中国饱受欺凌和屈辱,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命运,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必要前提条件。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消耗了日本绝大部分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对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起了直接的、重要的战略掩护作用。[48]453还有学者认为,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歼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大部分日军。[49]9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指出,假如没有中国或者中国被打败了,不知将有多少日本军队冲向其他战场。[50]5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消灭了大部分的日本陆军,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国力,不仅鼓舞了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斗志,还有力地减轻了欧洲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强大,还鼓舞了世界其他被压迫民族,促进了世界及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8]45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弱胜强的一次伟大胜利,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民族独立,有力地刺激了世界其他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克服了对民族前途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51]830面对着强敌,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舍身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认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47]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也曾指出,抗战的胜利,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3]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还对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抗日战争方面的研究,学术界还涉及了很多方面,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叙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进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在抗战胜利将近七十周年的今天,总结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载入《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1页。
参考文献:
[1]陈华林.抗日战争爆发时间之我见[J].中州学刊,2004(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C]//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黄爱军.对抗日战争起点问题的探讨―兼与蔡双全、陈其贵同志商榷[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5]李佩良.西安事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1(3).
[6]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0.
[7]蔡双全,陈其贵.中国抗日战争应以七七事变为开端―兼与郭德宏先生商榷[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8]崔义中,赵鹏.抗日战争应为五个阶段[J].人文杂志,2008(4).
[9]马仲廉.再谈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J].抗日战争研究,1996(3).
[10]范德伟.简论抗日战争的分期[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3).
[11]马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12]张志荣.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J].江西社会科学,2005(9).
[13]戴泉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新探[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5).
[14]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二)[M].人民出版社,1957.
[15]张潭.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本[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6).
[16]李树泉.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J].前线,2005(8).
[17]李抚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再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18]姚昆遗,周家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19]吴宏.试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J].理论观察,2005(2).
[20]李蓉.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1]陈先初.关于国民党初期抗战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求索,1994(4).
[22]荣维木,步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91.
[24]刘庭华.论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J].历史教学,2005(8).
[25]祖雷.浅析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6]江口圭一.卢沟桥事件[M].岩波书店,1988.
[27]曲家源.再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计划性――兼答安井三吉教授[J].抗日战争研究,1999(4).
[28]曾景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有未下定抗战决心[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3).
[29]刘庭华.论“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J].抗日战争研究,2006(1).
[30]王聚英.八路军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J].抗战史料研究,2003(3).
[31]董志铭.平型关大捷成因及军事意义述略[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1).
[32]史桂芳.平型关大捷“散论”[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3).
[33]徐勇.笔谈: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与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J].抗日战争研究.2012(2).
[34]马仲廉.台儿庄战役的几个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1998(4).
[35]王文滋.武汉会战与持久消耗战略[J].抗日战争研究,1999(2).
[36]骆美玲.试评武汉会战[J].军事历史,1985(4).
[37]蒋杰.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探讨[J].近代史研究,1979(1).
[38]刘贵福.抗战中期的国共配合作战问题――以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为中心的讨论[J].抗日战争研究,2007(2).
[39]甄作武.抗战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纪念百团大战55周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40]丁则勤.论百团大战后日本对华北的政策[J].抗日战争研究,2000(2).
[41]刘燕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J].抗日战争研究,2009(4).
[42]马振犊.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7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3]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对南京市民社会心理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0(6).
[44]王希亮.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论点评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6(4).
[45]张宪文.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4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
[46]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胜利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9-4.
[47].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7-8.
[48].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4.
[49]何理.抗日战争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0]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M].解放军出版社,2005.
[51](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M].李嘉译.新华出版社,1947.
[52]王秀鑫,李荣.中国二十世纪全史(第五卷)[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鲁俊茹(1991-),女,安徽池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