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的重要指标,对于我国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说“四个全面”》
摘要: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了四个全面已经成为以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完整地展现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出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
一、“四个全面”的内涵、内在逻辑关系与特点
(一)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科学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逻辑关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均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指出: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这个形象的比喻清楚地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顺利进行,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后盾,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抑或是全面依法治国,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四者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结合,体现目标和途径相统一的严密逻辑关系。
(三)特点
1、“四个全面”是目标和方法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项内含“五位一体”的目标系统。凸显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社会结构的基本转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法,同时又是内涵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义的目标任务,人民性是植根其中的其根本旨归。实践中,把其作为方法,需清晰认识这一战略布局的历史地位、现实价值、推进时序和节奏,并予以实现切实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化。同时,应辩证地认识和推进这一战略布局的目标与方法的统一。
2、“四个全面”是局部和全局的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在推进的实践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处理矛盾的基本方法,既要着力整体推进这个战略布局的推进,更要立足实际抓住其中最关键最根本最急迫的问题予以突破。实践也反复证明:任何局部突破都越来越需要整体推进加以配合。因此要坚持推进战略过程中的全局与重点的辩证统一。
3、“四个全面”是短期和长期的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应本着有效推进的原则,做好科学的设计和实践的有序推进,使既定的战略目标实现,在近期可行、在长远有保障。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理性思维、正确的发展路径,确保近期目标的保质保量完成,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以前瞻的视角、开拓的精神,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的创造力,增强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长期目标的有序实现。
二、“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
“四个全面”是延续是完善,更是创新。每一个“全面”都延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涵。创新之处则是重点,我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把“星星之火”柔和成一个整体,想必这个光和亮是不同的,“四个全面”有机的将小康目标、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总结在一起,不可谓不是一种创新,这个理论的价值可想而知。
从理论上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从实践上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方略,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全面构建法治社会,从严治党的关键之年,其提出正逢其时,意义深远。
三、“四个全面”是凝聚实现“中国梦”力量的行动指南
党的后,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中国梦”为开篇,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着力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亿万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是凝聚精神的巨大动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治理体系,深化以司法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以法制信仰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进行“四个全面”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符合当下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其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四个全面”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又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崭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不断地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少平.“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J].怀化学院学报,2015,04:43-47.
[2]秦宣.“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6:4-8.
[3]王钰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与展望――兼谈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34-38.
[4]袁伟.“四个全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18:1-2.
[5]谢俊,陈纯柱.“四个全面”:引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1-15.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二:《关于“四个全面”重大意义的研究》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内在联系及实践要求,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同时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党的以来的10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们成功地迈上了三个大的台阶,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遥遥在望,这关键的一步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速,既要注意平均数,更要重视大多数,尤其要关注极少数特殊贫困户,才能避免两极分化,只要我们奋勇攀登,奋力跨越,就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
二、全面深化改革,让中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这场革命,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肩负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深深体会到,过去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想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认可支持,持续发展进步需要凝心聚力,不断攻坚克难需要理解包容,需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深化改革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因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成果,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我们党选择依法治国,实际上代表我们要走一条法治的治国之路。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
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2013年6月底,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明确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提出了抓好基层组织、严肃党内生活等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3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立足从严治党,为党员干部树立和发扬良好作风指明了实践方向。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八点新认识: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党的以来,在中央纪委历次全会上,提出了严明党的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一系列从严治党要求。
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尽管每一个“全面”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上讲的是发展的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实质是坚持和发展制度体系的综合创新,强调的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依法治国,实质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每一个“全面”都有其战略重点,共同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人民日报社出版,2015
[2]张荣臣,韩宇,谢英芬.“四个全面”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3]“四个全面”系列评论.人民网,2015年3月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三:《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会计作用》
作为经济和财政工作基础的会计工作,以价值形式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在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进程中,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与之如影随形;在社会各界关注探讨的重点难点领域,会计及其财会相关专业的工作发挥着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基础性作用、支撑性作用。
在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年重点工作”章节中表示:“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要打造阳光财政。”今年的全国“两会”,财政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请审议政府预算报告,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编制的第一本预算报告,也是本届政府首次提出的预算报告,这份“国家账本”从自身内容到安排形式,以及在提交审议时提供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编写的《政府预算解读(2014)》读本作为参考资料这些变化,均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戴柏华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有着诸多进步和变化的亮点。其一突出改革主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预算报告整体贯穿了这条主线,如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推进预决算公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的措施。其二,重点报告支出预算和政策,这是今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预算审核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在预算报告中对今年财税改革工作重点和财税政策有重点说明,压缩以往报告中的账表,腾出篇幅对重点的支出政策安排的原因、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阐述,便于参会者了解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履行监督职责。其三,完整报告了政府预算,政府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2013年将以上方面全面报告的基础上,今年首次编报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实现了政府预算的完整报告,这在加强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四,预算草案内容更详尽,今年预算报告包括报告文字稿、预算草案、中央各部门预算,其中的2014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篇幅由去年的298页增加到351页,内容更加丰富,表格更加详细,回应了人民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在审议财政预算报告时进一步分析认为,今年财政预算报告的改革亮点值得关注。转变预算编制方式,年度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弱化对收入预算的考核,从今年开始收入由“任务数”变为“预计数”。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当年超收,原则上用于消化赤字、化解政府债务、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削减支出解决;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编制预算时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厉行勤俭节约,不得新建、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建立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和支出标准体系,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快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进一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管理,抓紧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的政府融资职能;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化解、考核问责机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包括营改增改革扩大范围,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完善消费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进程。
伴随着每年财政支出规模的稳增,如何将钱用到刀刃上、如何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政府怎么花钱、花多少钱干事,需要花钱的过程公开透明,最有效的办法是监督,应该让人民越容易理解越好。”黑龙江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傅华廷说。全国政协委员、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表示,部分发达国家政府以公开透明、公平和效率为基本原则,对民生类公共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网络公开披露,披露相关图表、注释、审计报告等信息,这有利于提高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今年的“两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然而,目前我国对财政资金的关注点还是集中于收支上,而对支出后的实际成本很少考核,这将使得资金的使用缺乏约束,需要加快机制的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提出“尽快修订《预算法》以及实施细则”的建议。她认为,尽管每年的政府预算报告都有变化和进步,反映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民主化、透明化的进程,然而还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预算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以及详细程度、公开形式和步骤、相关主题责任及其他基本要求。此外,卢馨特别提到,应将人大代表审议预算报告的时间纳入修订工作中,“如至少提前15天送达,保证了解阅读所必须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更加公正严谨地审议这份‘国家账本’。”
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及潜在较大风险等问题屡次见诸报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并作为重要领域改革的新突破之一。政府财务报告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成果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性报告,通常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现金流量表。类似于企业的财务报告,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不同阶段整体运行目标时,需要高质量、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来反映其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情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资产、债务和预算管理,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科学安排财政收支。
2010年年初,财政部首次提出试编部分事项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当时还停留在建立健全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研究建立全口径的年度政府收支统计制度层面。2011年,时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要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政府也应该像企业一样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摸清国家的家底,提高“国家财富”管理的透明度;将中短期经济政策的长期成本显性化,有利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2013年9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时表示,要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健全债权债务人对账机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加快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此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与全国政协委员、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分别提交了《关于政府财务报告问题的提案》、《关于深化预算改革,加快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提案》。伍中信在提案中写道,我国政府是由五级政府构成的一个整体,不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无法摸清整个政府的“家底”,迫切需要开发并建立统一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从基层政府层面开始逐级汇总合并,形成各级政府财务报告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张连起则建议,记好国家财政这本大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政府公共部门花钱办事,要反映公共资金使用效果或公共支出效率,凡是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就应该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部门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反映政府及其各部门各种货币资金运动的相关信息,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反映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分布和使用、政府采购基金和专项基金的使用等;充分反映各级政府之间资金运动的整体财务信息,同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方式向社会各界及时、客观披露除国家机密以外的财务信息。
我国政府部门现行的是预算会计报告模式,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各自有一套会计报表,自成体系无法直接合并生成合并资产负债表、资金营运表和现金流量表,无法形成反映政府整体情况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会计的要求,与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进程相适应,是推进我国建立政府会计制度的有益探索,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王鑫也关注着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推出。她向记者分析认为,政府预算会计定位于直接为国家预算管理服务,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其以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活动为目的,核算范围主要限于财政资金当年的收支流量。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相对应,预算报告制度是以政府预算收支信息为主要内容,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资金运行情况的年度报告。它主要满足政府对财政年度内财政收入、支出等流量进行全面管理,并运用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需要,包括管理财政收入结构,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实施和调整财政政策等。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与预算报告制度共同服务于履行政府职能的预算管理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其共同基础就是政府会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在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围绕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处理好其与预算报告制度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功能的有机统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与预算报告制度之间的有效对接、有机结合、充分协调,将成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主线,有待于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尽快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全套方案与机制。王鑫则认为,在政府财务报表编制初期,我国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先行突破,应该尽快优化会计核算制度,对试编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进一步加以完善,将前期试编调适数与会计日常核算的汇总合并数相互协调,以会计核算及其会计报表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规范的政府整体综合财务报告,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在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3年工作时,指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他在“两会”结束后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表示,党和政府“有贪必反、有腐必惩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要用法治的思维,界定权力的边界,用制度来管权管钱,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防止滥用权力,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领域中的腐败现象有蔓延之势。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要求公平公正的,但其个体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竞争性的特点,会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副作用,助长了腐败。“遏制腐败,就必须把权力约束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蒋洪说,用制度管权管权就是建构机制让社会公众对权力运行形成制约和监督。反腐败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制度使其常态化、长效化。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贤说,在各种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中,首当其冲的制度设计和建设是会计制度。按照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是一个过程,有记录、计算、分析、预测各个环节构成。任何财富的流动都应该被记录,无论是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产品或者固定资产的增减都有原始凭证和账面记录。尽管随着经济活动的需要,会计方法日趋复杂,但其“监督控制”的基本功能始终如一。 “权利失去监督必然产生腐败。”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朝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邢吉华说,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监督对于防范腐
败源头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内部会计监督来看,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由于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会计监督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对外投资等重大决策问题的监督上显得乏力。依照现实情况,会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更多的是充当工具,而不是管理手段,《会计法》所规定的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会计监督权利,难以落实到位。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会计人员难以施展全部力量,因而内部控制制度经常被打开缺口,会计管理和监督难以形成完整的链条。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仅建立在形式上,“以权利制约权利”和“分权制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未得到有效的体现。此外,社会监督会计自律机制未形成,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督制度还不完善,具有监督职能的会计行业自身秩序还尚待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说,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职能很相似,从我国反腐败机制建设的现状来看,应强化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管工作,将之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是反腐源头建设的重要环节。他指出,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会计监管有名无实、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较为现实的问题。部分单位形成负责人的“一言堂”,会计人员因顾虑受到打击报复,往往不敢违背领导意愿,完整系统监督经济的会计过程形同虚设;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部分单位会计信息弄虚作假,财务管理秩序混乱,成为直接酿成贪污、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骆沙鸣提交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会计委派制度》的提案,他认为,会计委派制可以第一时间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更客观、更公正、更科学的解决办法,遏制会计流程中的违规行为。在我国,会计委派制种类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探索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外派监事会制度、总会计师选拔任用考核任免机制,但与在重大财政支出中发挥堵漏洞、防贪腐作用的目标相比,仍存在相当距离。
骆沙鸣说,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也应是制度的完善化和治理的法治化。落实惩防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力度,具体在微观经济单位中,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回首资金,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以最严格的的要求进行监督。针对我国会计监管体制不健全,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监管作用未完全发挥的现状,建议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使包括会计委派制在内的会计监管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条件与制度基础,发挥好会计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张文贤则进一步分析说,完善的会计制度应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采购业务管理制度、销售业务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工资奖金福利管理制度等方面。损失已难以挽回。会计应该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资金资产资源的流动出现异常即刻反映,即刻采取行动,形成“不敢贪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建立完善和健全的会计制度,需要有的放矢的制度创新:对照现有会计制度,检查漏洞和薄弱环节;把会计记录和有关报表作为分析工具,加强财务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公开政府机关和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形成“阳光报表”和阳光的经济活动;作为经济信息中心的银行,既要保护个人财产和个人隐私,又要保证国家财产和企业财产安全,加强反洗钱的力度,严格跟踪控制大额现金出入。
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大审计力度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表示,要全面审计,让权力寻租、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2013年,国家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这一年,多次对审计工作进行考察调研、批示或听取汇报,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要以审计倒逼各项制度的完善,释放改革红利。
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综观近年审计结果,揭示了财政、金融、国有资产、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潜在风险:连续7年聚焦现行财政体制,直指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促进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连续5年,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全覆盖审计倒逼预算的全口径管理;部分央企业盲目跟风投资多晶硅、风电、煤化工等项目,而科技投入增长总体滞后于生产经营规模发展,有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悖其发挥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新型融资方式蕴含风险隐患。
社会公众对2014年的审计工作充满期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审计厅副厅长李心在参加今年“两会”前进行了一次调研,被问道“八项规定出台后省下来的钱用途如何”、“每年广东省收了多少社会抚养费,又在如何使用”,这些意见让她意识到“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托付和期望”。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石文先提交了《关于加强对社保基金和政府非税收性资金社会审计监督及公开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他写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社会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一种管理方式;罚没性收入、路桥通行费等是政府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中产生的非税收性资金。从大量案例反映而出,社保基金、非税资金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政府和公职人员滋生腐败、谋取部门利益的重灾区,应加强对这些资金的监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在“两会”期间向媒体透露,受中央组织部委托,安排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部分省份省长在内。此外还安排了重点商业银行贷款跟踪审计,金融机构领导人员和中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审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相关资金征管情况审计等。他表示,未来审计与反腐之间的衔接会更加顺畅,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揭露大案要案线索,将会成为国家审计署工作的重点。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审计不是目的,公开审计报告也不是终点,相比审计结果,结果的结果更重要更有价值。“从当前来看,审计部门主要还是查账的功能,未被赋予更多的监督职责。比较迫切的一个问题是,审计的职能应该有更多的转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教授曾康华认为,审计报告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整改力度如何、能不能将更多的科学审计成果纳入决策,决定着相关改革进程的实质性推进。近年来,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正开始发生变化,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深度在逐步完善,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发现问题,即发现型控制,转向预防性控制,以使审计工作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审计署审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崔振龙指出,近年的审计结果揭示出体制机制不完善是滋生老大难问题的“土壤”。2013年审计署组织700名审计人员对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各环节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覆盖审计,有42%的资金被结存在各级财政或主管部门,拨付到项目单位的资金又有近2%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而抽查的项目中23%实施进度缓慢或建成后未实现目标。预算执行过程中挤占挪用财政资金,一直是屡审屡犯的问题,究其原因,往往不是相关人员有意为之,而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中央转移支付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规定专门用途的转移支付占中央转移支付比重均高达60%以上。地方政府缺乏资金,只得通过腾挪中央转移支付作为解决方法。
这一问题的背后是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地方政府有事权无财权这一深刻体制问题,还暴露出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效果的现状。他说,审计工作管好用好公共资金“守门人”的职责正逐渐得到深化。审计部门从制度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审计报告的更多篇幅、更多笔墨着重于揭示制度缺陷与管理漏洞,如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全覆盖审计倒逼预算全口径管理,并在审计报告中呼吁提高预算的完整性、执行的规范性、决算的准确性;在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公开“三公”经费、建立全口径预算制度、制定民间借贷管理办法、建立国企重大决策机制等体制机制系统正在不断完善。曾康华进一步分析认为,单纯的从查处问题角度来看,审计工作是被动、滞后的。如果能从单纯的发现并披露审计单位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转而关注有关单位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缺陷,能够在潜在风险还未造成破坏损失的情况下,把查漏补缺的工作提前做好,对于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计》介绍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时表示:“着力提质增效升级,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正当其时。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管理会计成为今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管理会计的理念是价值创造、价值维护、价值衡量,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全国有828.7万个各类企业法人单位,有96.5万个行政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小微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这些企业和单位的基础核算、管理升级、效益提高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支持和促进作用,必须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改革和升级。
“企业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的应用正当其时。从财务报表上看公司整体在盈利,但是不同部门和不同门类业务的运营及盈利状况,这些管理层急切期待了解的内容并没有清晰反映出来,管理方式方法还过于粗放。”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鸿翔告诉记者。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陈缨介绍说,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从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向资本节约型的高绩效管理模式进行转换。在实际中的体现是资金使用方面实现尽可能少的浪费,在资金运作方面尽可能短的滞留,在决策层面上接近零缺陷,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生产价值的最大化。会计是一种通用商业语言,而管理会计则具体到企业个体的管理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层级,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再次分类、加工、整理、计算、分析、报告和运用。她总结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发挥的作用在于:日常财务分析评价;投融资、资产重组、并购等资本运营活动的财务分析评价;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当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企业得到应用和推广时,会计学界提出,管理会计也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盈利组织中大有作为、大有空间。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孙铮告诉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划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首次提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管理会计面向组织内部,作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所采用和依靠的工具,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应扩展到非营利组织中,用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他进一步分析说明,管理会计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所有问题都要计量,有计量必然要考核,其方法体系则在“使命引导战略,战略驱动措施,措施必须被考核,考核后必须持续改进”的框架下贯彻。“过去十年是财务会计的天下,那么未来十年将是管理会计的蓝海。”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刘俊勇说,以管理会计中的“办公室改革”为例,这一概念是指战略执行过程中,职能部门即办公室没有传达或充分传达战略信息,导致基层一线出现执行错误,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均可以运用。现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强调的事权财权相匹配,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理解是政府部门为群众解决了多少问题、群众满意程度如何,根据相应的绩效匹配相应的财务资源。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实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之中,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都应该考虑如何转型。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知识智力密集型专业服务业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站在宏观角度,以更宽阔的视野为服务国家建设,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说,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从专业资源、效率和成本的角度出发,依托事务所和会计师这支外部专家队伍,提供“把脉、问诊、开药”一条龙专业服务,将会成为相当部分企业的选择。我国经济社会着力提质增效升级,追求提高质量效益的大背景,是注会行业提升服务内涵的挑战和机遇,注册会计师不仅要了解财务数据产生的经济后果,更要掌握财务数据的“来龙去脉”和管理流程的“里里外外”,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本领,实现会计服务质量与经济组织管理共成长。现阶段,我国相当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着力开发咨询业务,这类型业务的比重在逐渐增长。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国俊说,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实现传统产业更新、低碳经济设计、经营战略调整、并购重组、管理流程再造、成本方案设计等提供咨询服务,自身实现了业务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管理效益的提高,也是身体力行地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