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关于毛概课程的期末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在我国的高校政治教育中,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毛概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毛概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毛概的论文篇1

  《浅谈毛泽东的民生思想》

  摘 要: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民生观,构筑了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即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革命时期形成,是动员民众成为革命力量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作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影响深远。

  关键词:毛泽东;民生思想;人民群众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论述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相对较少,且多从群众路线入手探究,对民生思想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足。重新认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发现其民生思想的作用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本文拟从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学术源流及内涵入手,探究民生思想在当下的意义与作用。

  1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来源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学术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批判,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吸纳。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加以改造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形成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的观点,构筑了毛泽东的民生思想。

  毛泽东对民生思想的扬弃是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的重要表现。中国古代十分推崇民生思想,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了“仁政”、“爱人”的主张,孟子发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正义呼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政得其民”的历史兴亡规律等。毛泽东鉴于百年中国的巨变,积极吸纳传统文化中民众为国家之根本的思想,逐渐萌芽出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伟大人物,从小就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毛泽东对民本思想的了解和接受,构成了他最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深层原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他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正确评价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1]

  由此可见,毛泽东是站在历史唯物论的理论高度,充分估计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把反映了某些社会真实的民主观视为历史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思想萌芽,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以作为我党的借鉴,从而不仅使传统的民本观发生质变,升华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终,确立民生思想的完整体系。

  2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运用“民本观”的丰富思想,升华而形成了自己的民生思想。相信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动力,相信群众是克服困难、解决社会矛盾的力量源泉等这些都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集中体现。对民众力量的依靠与尊重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高度赞颂农民运动的无比威力,“其势如暴风骤雨,迅速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1]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和《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著作中,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的事情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做主。”[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这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所作的科学论证。毛泽东不仅全面论证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而且进一步阐述了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极端重要性。

  他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活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4]毛泽东始终要求党的干部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的生活。他还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的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3]实践证明,承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一心依靠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为最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依靠谁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毛泽东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最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那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都能战胜。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人类为已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一面亲身投入革命,领导工农运动,启发民众觉悟,一面发表文章和报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文章,要求解决诸如土地、生产等诸多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正是由于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使共产党在农村打下了深厚基础,并一步步在城市开展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原理用于指导抗日战争。他指出:“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5]广大群众动员起来参加革命战争是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着重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强调的是依靠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深信,只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一定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党的智慧的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内容更加丰富。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民本”思想成了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新生阶级反抗没落阶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的理论武器。在和平年代,共产党更是建立了一整套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机制,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国家主权在民的思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由于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新中国第一次使人民真正地做了国家的主人,民本思想不再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思想武器,而是落在了实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起到保障人民权益,使人民群众不受非法伤害的作用。

  3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启示

  对民生思想的发现与完善丰富了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内涵。毛泽东在求学期间就提倡“重民、爱民、信民”,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党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同广大群众相结合,最终在实践上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民生思想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容的杰出典范,丰富了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流与发展的课题,同时也启示我们不断探究改造传统文化方法与途径。

  毛泽东还把民生思想运用于对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方针政策。在武装斗争上,科学地解决了人民与军队、人民与战争、人与武器的关系,制定了一整套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在党的建设上,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使革命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统一战线上,建立了广泛的革命联盟,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了敌人。在文化艺术上,提出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这些方针政策无一不是在民生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民生思想丰富的内涵几乎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完善民生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都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事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是一种充满文化深思的政治智慧,体现了我们党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和管理思想,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面对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对人民群众怀着无限的忠诚和热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突出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事业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民生观,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本内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结晶,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不断完善深化了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的认识能力,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和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的重要性。毛泽东民生思想及其启示是实践的产物,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事业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概的论文篇2

  摘要: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內容丰富,意蕴深远,涵盖了新闻本体理论、新闻工作实践理论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三部分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键词:毛泽东 新闻理论 新闻工作实践 新闻工作者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开创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要代表和奠基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新闻的本质、功能,对新闻工作的路线、原则、方针,对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修养等都做过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范围涉及新闻、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等方面,内容丰富且意蕴深远的毛泽东新闻理论,认真探讨和梳理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新闻工作。 以下就从新闻本体、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修养三个方面,来叙述毛泽东的新闻理论。

  毛泽东的新闻本体理论

  明确指出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的重要本质属性。毛泽东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经济基础通过特定物质手段的反映。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基于这种分析,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要始终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要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新闻报刊是一切工作的武器。突出新闻宣传的政治导向是古今中外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强调报刊的政治性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办报思想,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新闻功能的独特认识。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办报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种办报为革命的思想包含了对新闻报刊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认识。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的这种认识变得清晰和具体了。1931年,毛泽东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提出《时事简报》是“发动群众的一个有力的武器”①,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对新闻报刊的功能明确阐释,即新闻报刊是一切工作的武器。

  关于新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在革命时期,新闻宣传是第一个重大工作,是壮大革命力量削弱反革命力量的需要。1929年2月,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②

  其次,在建设时期,新闻媒体要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要为经济建设服务。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充分估计到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夺取全国政权后党领导下的各种媒体工作重心转移的方向。他说:“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根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作出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决定的第一条便是:“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全国报纸应当用首要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的办法。报纸的新闻、通讯、评论、信箱、专门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应当尽可能地服从于这个任务。”④

  毛泽东新闻工作实践理论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的一贯观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辩论,只是忠实地报道我们革命的事实。”⑤他深信如实报道,就是对谣言的有力反击。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要实报实销”。后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讲真话,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讲假话,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工作还要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新闻工作要讲求实效,时效性同样是新闻的生命,讲究时宜,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内战全面爆发以后,毛泽东就指示新闻工作者,“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而且有副作用了”⑥。此外,新闻宣传工作还要做到因人而异。毛泽东认为,新闻宣传要吸引人,夺人眼球。在新闻材料的撰写上,要做到软与硬的统一,即在原则问题上“要尖锐、泼辣、鲜明”,毫不吞吞吐吐,但是又“不能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听”;要做到远与近的统一,即宣传群众,就要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由近及远,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士兵和群众看报的兴趣;要做到特殊和一般的统一,即要注意报道英雄行为和英雄事迹,通过这些报道对普通群众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做到正与反的统一,即报纸宣传既要歌颂成绩,赞美英雄,也要揭露缺点,批评错误,控诉罪状,压倒邪气。

  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首先,要依靠广大群众建设新闻事业。毛泽东指出,新闻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动员全党来办,依靠群众来办。毛泽东根据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⑦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关心和参加报纸工作,切实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在党内走群众路线,依靠全党办报。同时,办报要面向群众,“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⑧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其次,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新闻工作的方式上要贴近群众。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新闻报道应该满足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需求。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⑨不仅如此,新闻报道还要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当好人民群众的耳鼻喉舌。

  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要注意报道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个性鲜明,在语言上要通俗大众。毛泽东始终身体力行,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⑩他还要求报刊要办得尖锐、泼辣、鲜明。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好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在新闻工作的方式上,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把满足群众要求和引导群众统一起来。毛泽东强调,办好报纸,不仅是办报人的事,也是看的人的事。看的人提出意见,表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发挥“读者来信是报刊晴雨表”的作用,报刊才能成为沟通群众和党的“桥梁”,从实际上满足群众的需求。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一味迎合群众,而是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群众,要辩证处理好“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的关系。1944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时,就形象地提到,看报比吃饭更重要。这种“没有报纸就办不好事”的提法,已经把报纸看成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

  再次,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要政治家办报。新闻的党性原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原则。他要求党的新闻媒体要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輥?輰?訛这种使命的一致性决定了媒体工作对党的工作的服从性。为了使新闻工作能够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毛泽东还提出政治家办报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毛泽东在对时任人民日报主编的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的重要性。他说,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是报社人员的思想革命化问题。为此,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刻苦改造世界观,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特别告诫新闻工作者要常常到工厂和农村去,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反映他们的生龙活虎般的生活。他还指出,只有了解实际和群众的需要,同他们心心相印,呼吸与共,才能写出好东西。

  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者修养的理论

  毛泽东历来重视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论述加强新闻工作者修养的必要性时,毛泽东指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的新闻者工作队伍。党报和电台的每条消息、每个标题,都是从新闻工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没有新闻工作者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利益的极度尊重、对工作的非常认真,则不可能有完全的党性。要做到这一点,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取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要谦虚,不骄不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学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学点历史和法学,学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学点文学和逻辑;要有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懂得宣传艺术,能熟练地使用新闻武器,宣传党的政策,打击敌人,教育群众;新闻工作者应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高瞻远瞩,多谋善断。

  以上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首先,对新闻本体的认识和把握决定了对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考虑和要求;其次,在新闻工作的实践理论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之间,新闻工作实践的原则、路线、方针的贯彻,离不开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素质,而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则为落实新闻工作实践应遵循的原则、路线、方针提供了必要的人员条件。这三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框架。

  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毛概的论文篇3

  论文摘要: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物,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和创建繁荣的祖国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建国之后的思想改造产生重要影响,为近代思想改造指出了“人人都是改造对象、树立正确价值观、掀起群众路线”等思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是其思想改造论,然而,毛泽东的思想改造论强调通过对外在的人的灵魂教化达到内在的精神升华,进而达到主观伦理意志的高度统一。毛泽东的思想改造论对近代思想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毛泽东思想影响近代思想改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对近代思想改造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作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在的思想改造论对近代思想改造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1认识到人人都是思想改造的对象。

  毛泽东曾经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针对不同的人群毛泽东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全面性和战略性:(1)对于剥削者的思想改造,毛泽东提出应当采取强迫性的改造。对地主阶级的改造主要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土地改革强迫地主参加劳动,使其在劳动中改造自身思想,成为新社会的农民;对民族资产阶级则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变其剥削阶级立场,使其参加劳动,成为工人阶级一员。(2)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因素,要成功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主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倡导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尽管在后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出现了过急、过“左”的错误,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种先进的想法。(3)对领导干部的改造则主要从反腐败展开。1951年的“三反”斗争,1957年的“开门整风”运动,以及60年代初的“四清”运动都是围绕反腐败这一主题展开的,也是对领导干部思想改造的一系列实践。后期的““””运动尽管也是一种体制外的解决干部问题的实践,但由于“_”的利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也证明了解决干部问题仅仅靠思想改造而没有制度辅佐是难以顺利实现的。(4)对农民的思想改造。对农民的思想改造是重中之重,毛泽东一直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认为通过向农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来消除农民自身落后、分散、自私自利等落后思想。

  毛泽东针对不同人群的思想改造方式为近代思想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思想改造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通过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之后建立了新中国,然而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消灭的,因此,建国之初整个新中国的思想改造核心便是针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改造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毛泽东在当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改造的目标。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主张自私自利,强调官本位,一切都以“我”为中心,从自己出发建立私人关系网络,官本位则是官僚主义的“老爷”作风,这些都违背了毛泽东“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针对这些残留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论是处于什么岗位上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谋取私利。在当时也树立了诸如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战士榜样。只有具备了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备受人们重视,在近现代思想改造过程中也一直被奉为圭臬。

  1.3以群众运动作为思想改造的推动方式。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毛泽东认为:“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群众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众运动。在思想改造中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在广大群众中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浪潮,解剖自己,改造自身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广大群众带起的思想改造浪潮对各阶层人民产生强大的压力,迫使其转变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为了强化群众运动的作用,毛泽东将大鸣、大放、大辩论和大字报融入到群众运动之中。借助毛泽东的“四大”,群众一方面通过批判、批斗等形式帮助改造对象完善其思想改造。而另一方面,通过对别人的揭露、批判等形式,可以起到教育自己的作用,实现自身思想的完善。

  以群众运动推动思想改造的方式在建国期初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功实现了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束缚、转变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群众运动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靠群众的批判、批斗运动往往会造成混淆政策标准、颠倒是非、伤害人心、践踏民权的后果,这些也是以后思想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2.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继续完善思想改造

  2.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前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漫长的革命史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要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继续完善思想改造必须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性。在漫长的革命史中新中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思路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整个新中国的进步和繁荣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要深入理解和贯彻一个思想,首先要做的是认识其科学性,从灵魂深处对其认可。

  2.2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的时候要坚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原则,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是不能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否定其思想的重要历史作用;二是不能以毛泽东思想中一些具体结论过时为由否定其思想的先进性。

  2.3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任何一个思想的完善都是不断坚持和发展的过程,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变成现实我们应当学会传承,毛泽东思想之后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完善。

  3.结语

  毛泽东思想为近代思想改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无论是建国之初还是现在,毛泽东思想始终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延续并发展。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在以后的思想改造过程中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大旗。


猜你喜欢:

1.2017毛概论文1500字

2.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3.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4.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5.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219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