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 > 有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范文

有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范文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有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范文

  知道旅游管理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整合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哦。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综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学科本身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实践教学的普遍关注与研究,有关基地建设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知网十年来(2006―2016年)相关文献的梳理,整理了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本科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是高等院校孵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实践基地建设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陈健认为稳定的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实习基地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张安富认为实践基地是有机整合“产学研”的最佳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张昱等认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服务,是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必要手段;学习与创业的结合,益于增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唐文彬认为实践教学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基地的建设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覃广伟等提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所需与高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校外基地的建设是拓展就业空间的良好途径。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开展的载体。近年来,实践教学基地在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基地建设的认识问题

  传统的教育思想将实践教学看做理论教学的附属,压低实践教学的地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诸多学者提出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性认识不足,致使基地建设投入经费较少,基地数量稀缺;实习内容简单,建设模式单一;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仍然采用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指导思想上的不明确,理念的偏差,使实践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相脱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的问题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双方合作过程中并未建立有效的互惠共赢机制。存在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层次较低,合作缺乏整体的设计与长远的规划。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不高,校外实习效果欠佳,以至于基地难以长期运行,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校企双方联络的不畅,导致高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企业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问题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大都缺乏岗位的实战历练,所学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实践动手能力难以应对市场需求;教学过程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创新性明显不足;企业方面的师资则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员工或是同行业员工培训,对高校讲授的课程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缺乏相应的了解,实践教学通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基地管理问题

  高校实践基地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完善,确保实践教学成效的质量考核、保障体制等文件缺乏;对高校及企业所要承担的“产学”教育责任缺乏相应约束力的政策法规;学生在校外的实践环节仅有实习指导老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实习过程的实际表现,难以取得合理的全方位评价;从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设计来看,配套的评价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明显滞后。据此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教学质量较难保证。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如何进行基地建设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实践教学基地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

  实践基地建设的前提必须使高校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基地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学校“顶层设计”中重视实践教学,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的条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结合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实习项目,调整实习课程时间,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并逐步纳入教学的整体经费预算,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硬性保障。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增加学生与业界联系、实践的机会;校企双方通过建立一定的沟通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并作为彼此日常工作的组成,维护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长期稳定关系的维持,关键问题还是要建立双方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尤其要以利益驱动带动企业方的积极性,注重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帮助企业提供整体竞争力,为校外基地建设铺平道路。

  (三)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感知工作??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从整体进行规划,结合实际统筹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要精心设计,制定实习教学大纲,注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校内虚拟仿真实践基地。以高质量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实现校内实践教学向校外真实岗位的有效过渡。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开展的保障,较多学者提出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并积极引进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注重校内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校外师资的聘用,建立业务进修制度,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岗位体验学习,聘请一线有丰富经验的骨干、精英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聘人才,完善师资的聘任和共享机制。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指导,共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对基地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定长远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设置实践教学巡点,检查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评估工作;建立实习工作的质量标准和方案,严格执行成绩考评,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经费的投入比例,以科学、规范的基地管理,发挥基地应有的教育功能。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内容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致使旅游实践教学研究长期致力于应用型与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也主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研究成果较为不足。主要内容如下:

  郑岩等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即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模块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模块。提出旅游专业基地建设应坚持职业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原则,完善基地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加大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面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朱飞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强调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出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简单的实习模式,采用课程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等多元化模式,有效解决旅游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以校企双方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能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陈志军等在分析旅游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五大模式: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双项互动型、中介辅导型、实习就业两位一体模式,指出基地建设要转变观念,协调基地建设内外的关系,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方式;对已建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完善领导管理机构、加强基地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李萍以广西地区新建的旅游专业本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研究对象,提出基地建设应注意:转变校企合作单一化的模式,锁定多样化合作对象;参考市场岗位的需求,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复合型教师,组建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相关机制,用制度保障基地教学的顺利进行。邵文杰从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个场域分析,提出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全面改革实验、实训课程;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好校外实践基地的维护与管理等措施。

  五、研究评价与展望

  整体而言,我国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者及高等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并开始重视基地的建设;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学者们在研究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推动了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本课题研究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r,还存在以下发展的空间: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核心问题研究

  从研究成果来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较侧重从观念问题、师资问题、校企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的建设措施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设置实践课程、增加校外基地合作等为主要关注点。这些研究点更倾向的是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实践教学核心问题“基地建设”的研究还有深层次探讨的空间。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内容研究

  在文献的梳理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有关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成果较少。在旅游管理专业基地建设的问题上,移植于其他专业范畴下的解决思路,研究停留于基地建设的认识层面,缺少结合旅游专业特色的具体研究。对旅游专业主要的实习基地诸如旅行社、酒店等缺乏深入的调查与问题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此方面研究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分类问题

  基地建设研究中侧重从校内、校外两个场域进行划分,根据校内与校外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这种分类不能明确区分实践基地包含的教学内容,造成部分交叉内容双重归类或定位模糊,例如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通过国家创新基地参与的“大创项目”或“挑战杯项目”,若把它定位于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内容,但是明显过多涉及了校内实训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另外通过这方面实践培养出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归功于校内实践基地还是校外实践基地,很难有清晰的区分。针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旅游专业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

  旅游专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术研究也较多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结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较多。近年来,伴随旅游业的日益成熟和壮大,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市场急需更多具有思维的创新性、视野的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创新型、卓越型人才。基地的建设要能有效地结合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解决好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问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亟待进行拓展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自改革开放以来,缘于以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强、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等矛盾,“工学结合”成为我国各级旅游院校广泛采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随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将着力分析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以扎实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1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L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作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工学结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有机融合,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三赢”,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流模式。

  1.2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背景

  旅游管理是国内较早设置的旅游类专业,早期承担了为旅游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沿袭了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意在培养具有较强学术基础的决策型旅游人才。

  随着我国旅游日益发展壮大,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出现重大变化。大量的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保障我国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与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生冲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还必须接受行业的“再教育”,方能满足职业要求,这不仅导致教学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

  通过对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成为各方共识。但实践实训平台和师资团队的搭建却是旅游院校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旅游企业资源,借力旅游企业平台,联合旅游企业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成为各旅游院校改进自身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不二选择。

  1.3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意义

  综合近年来业界反馈信息和学术界实证研究成果可知,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模式能将学校教育与旅游企业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有机结合,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三赢”,是体现旅游管理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问题

  就政府而言,国家不仅缺乏针对旅游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制度性保障措施;而且某些现行政策阻碍了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事实上是学校和企业间的松散结构,彼此缺乏有效制度性约束。当参与合作的旅游企业收益小于预期时,他们可能中断合作,或者不忠实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制度性约束,学校难以有效应对这种情况,工作陷于被动。

  导游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渠道,导游业务因此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真实工作环境,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导游服务。但现行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毕业前能获取导游证的学生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总数比例极低,却是不争的事实。现行制度下,导游业务类课程理论上无法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2学校问题

  在实践中,因旅游院校原因导致工学结合效果不佳也屡见不鲜,这主要表现为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协调推行工学结合与学校既有制度之间的冲突。

  由于学校提供的合作条件苛刻或吸引力不足等原因,旅游企业的合作意愿可能会受到打击;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参与合作的旅游企业良莠不齐,最终影响人才培养效果;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参与合作的旅游企业具有广泛代表性,但实际上参与到工学结合的实践单位单一,要么酒店,要么宾馆,很多实践活动都是“走形式”。

  旅游活动时空分布的非均衡特征决定了旅游业有旺淡季之分,企业通常只能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可能和学校的教学运行计划发生冲突,如不能对此予以有效协调,工学结合亦是难以展开。

  2.3企业问题

  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由于旅游企业原因导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不愿意让学生进入重要或者敏感岗位或部门,以及企业难以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等方面。

  在产业发展实践中,旅游产品主要体现为服务,生产和消费因此具有同步性特征。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企业提供服务须得一步到位。因为任何失误都可能影响甚至破坏游客的消费体验,并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盈利和未来的发展。缘于此,旅游企业通常对参与直接对客服务岗位的员工有较高要求。在校企合作中,他们要么不让学生接触到这一类岗位,要么仅让其从事最初级的对客服务。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可能基于保护其商业机密等诉求,不让学生进入诸如财务、新产品研发以及客户关系维护等部门参与实践,学生因此失去重要的实践机会,不利其形成核心职业能力。   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意味着企业要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受自身人力资源条件和业务范围等因素制约,并不是参与企业都能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的工作任务。当企业不能切实履行人才培养任务时,学生实践活动就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工学结合会因此流于形式。

  2.4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是推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形式。在已有的合作中,主要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实行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大多依据分工,独自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这样,学校和企业都难以克服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某些不足,如院校师资缺乏丰富的一线职业经验,难以将理论完美结合于实践,企业师资缺乏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不谙教学规律,人才培养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等等。第二,现有的校企合作更注重分工,学校和企业没有真正做到全过程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工作中来,这容易导致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各行其是。

  3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3.1强化政府激励和监督管理职能

  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参与旅游企业往往更关注实现自身目标,对承担责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实践中,旅游院校对旅游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学生在重要岗位实践机会的获取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缺乏有效控制。因此,工学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强力支持。一方面,政府应会同行业组织出台制度性激励和监督管理措施,吸引旅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认真履行职责;另一方面,要针对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专门规定,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导游服务、财务管理、产品创新、客户维护等岗位和部门的实?`工作,以形成核心职业能力。

  罗勇(2012)就政府激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具体策略有系统论述。就校企合作培养旅游管理人才而言,舆论引导、法律规范、经济刺激以及平台搭建等手段均可用来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尤其是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这些激励手段和措施能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目标,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并强化,这是工学结合落到实处的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平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考核,这是保证学校和企业严格认真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必要手段。

  3.2深化校企合作

  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是解决学校和旅游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诸多现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可控的最佳途径。

  当前,深化校企合作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学校和企业应通过有效途径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以补齐彼此在人才培养中的师资短板。为此,院校师资应当深入旅游企业,参与相关的生产劳动,以成为真正的双师型师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员工应重返校园,学习从事旅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以能顺利完成企业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校企共同探讨,通过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基于学生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确定旅游产品价格、明确学生对企业应承担的义务等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旅游企业核心部门和岗位参与生产实习,以获得核心职业能力。三是学校和企业应建立交流平台,确保双方能及时了解彼此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双方全过程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共同合作,维护人才培养工作的一致性。

  3.3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旅游院校的积极努力和政府的有效引导及激励工作,旅游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提高,旅游院校在确定合作对象时有更多选择。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合作伙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等渠道,依据优胜劣汰的原则,有助于提高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旅游管理类的毕业论文范本

2.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3.浅谈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

4.安全教育旅游安全论文题目

5.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500字

406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