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趋势外推法的吉林省英语旅游人才需求预测及培养对策论文
基于趋势外推法的吉林省英语旅游人才需求预测及培养对策论文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急剧膨胀,但是,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和培训却相对滞后。各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急剧膨胀,但是人才市场旅游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旅游企业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旅游企业只有以现有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加大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化培训与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人的问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趋势外推法的吉林省英语旅游人才需求预测及培养对策相关论文。文章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基于趋势外推法的吉林省英语旅游人才需求预测及培养对策全文如下: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4年,吉林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846.79亿元,同比增长25.03%,比全国增速高出14.03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连续6年增幅在25%以上。可见,吉林省旅游业正处于最佳的黄金发展期和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期。
2009年,吉林省开展实施了长吉图旅游先导区政策,形成了以长春、吉林、延边州为主线的精品旅游度假线路,同时带动了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设。入境游客从2009年的68.05万人次提升到2013年的124.30万人次,客源国也由原来的东南亚市场逐步扩展到了欧美市场。
此外,吉林省不断建立的多方面国际合作关系推动了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吉林省的国际影响力。2014年9月,第三届“大图们倡议”东北亚旅游论坛在吉林珲春举行,论坛围绕“建立图们江三角洲协作圈,迎接东北亚旅游新时代”这一主题,共同研讨了加强东北亚旅游发展、跨境旅游线路开发和推广等热点话题。同年12月,吉林省旅游局与意大利威尼斯省建立合作关系,为两省、两国之间搭建了进一步了解、合作的桥梁,并形成了双方的旅游合作的五点建议。2015年1月,吉林省旅游局又与新加坡建立关系,双方就两地航线开通、经贸往来、旅游合作达成多种共识。
吉林省旅游业收入的连续增幅,入境游人次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旅游合作项目的大力推进,充分展现了吉林省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强劲趋势。而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建设急需具备国际视野,精通旅游专业知识,谙熟英语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一课题已经成为省内各大高校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也意味着高校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吉林省英语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在长吉图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同时,长吉图地区具有其发展的特色,所需人才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长吉图旅游一体化的背景下,吉林省旅游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所需的旅游人才应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兼备。
(一)英语旅游人才数量需求预测
1. 趋势外推法原理
趋势外推法的基本思想是当预测对象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趋势,没有明显的季节波动,且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
应用趋势外推法有两个假定条件:假设事物发展过程没有跳跃式变化;假定事物的发展因素也决定事物未来的发展,其条件不变或变化不大。由此可知,趋势外推法是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一种统计预测。
2. 基于趋势外推法的入境旅游人数预测
吉林省2001-2013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有着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根据图1可知,入境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并且无明显波动,其变化趋势呈抛物线递增趋势,因此可以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运用二次曲线进行拟合。
运用简洁法进行曲线拟合,并建立趋势模型为:y=b0+b1t+b2t2,取中间年份2007年为t=0,估计结果为:b0=51.74,b1=8.97,b2=0.63,因此估计方程为:y=51.74+8.97t+0.63t2,吉林省每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实际值曲线与预测值曲线如图2所示。
经过计算,估计标准误差为sy=2.95,平均误差较小,方程拟合较好,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未来8年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如表2所示。
预测显示,吉林省入境旅游人数将继续稳步攀升,在2021年将达到300万人次,这意味着吉林省相关高校必须培养建设一批强大的涉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 英语旅游人才数量需求推测
据统计,近些年吉林省出境游人数也在大幅上升。因此,旅行社、酒店、会展等领域将对英语旅游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旅游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长期为英语旅游人才提供大量从业机会。“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推进,跨境旅游将成为未来长吉图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这需要一大批懂得旅游、餐饮、酒店管理知识的人才,进一步开发省内旅游资源,并将境外旅游资源介绍给省内的旅游者”[1]。可见,吉林省旅游市场对英语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是持续且稳步上升的。
虽然市场对英语旅游人才的需求是稳定的,但从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中了解到,英语旅游从业人员及应聘者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轨现象,对此高校应积极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英语旅游人才质量提升。
(二)英语旅游人才质量需求新特质
吉林省高校旅游教育在20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吉林省旅游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长吉图旅游一体化的背景下,以及吉林省旅游业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趋势下,目前对旅游人才需求层次上体现出以高职及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为主,以研究型本科及研究生人才为辅的分布状态。在需求特质上呈现以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人才为主,以科研型人才为辅的布局。由此可见,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层次的英语旅游人才是吉林省旅游市场需求的主体,这类人才须兼备旅游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同时具有组织协调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1.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
英语旅游人才应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包括对吉林省旅游法规、政策、资源及规划有全局性的了解;具备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在涉外导游及领队实务方面有娴熟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紧密,学习、动手能力强。
2.英语沟通技能
英语旅游人才应能够娴熟地运用英语从事旅游相关服务。该类人才应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备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且听、说能力突出。如能用地道的英语安排行程、介绍省内旅游景点、安排就餐以及日常交流等。
3.组织协调及解决问题能力
组织协调及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英语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当今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与其他人员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及协调的能力,并且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化定位突出,对英语旅游人才需求数量稳定,需求特色鲜明。因此,吉林省相关高校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区域的特点,积极探讨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时期英语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三、高职院校英语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高职层次的英语旅游人才是吉林省旅游业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3年底吉林省有31所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培养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专业人才。但在就业市场上,旅游专业毕业生并没有显现其优势,很多毕业生甚至选择跨专业从业。“专业技能不足、职业精神缺乏、实践能力薄弱等是旅游专业毕业生受一定程度的冷遇和得不到市场认同的主要因素”[2] 。突破瓶颈,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旅游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过硬的高职英语旅游人才,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践教学环节革新
近年来,各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通过增加实践学时、学分,增设实践基地等激发旅游专业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多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培养模式,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课堂上的实践环节无法完全克服环境的制约,如设备、场景的虚拟,没有真正的外宾参与等;校外的实习实训大多拘于形式、实习时间短、涉外服务有限、无严格的监管与考察制度,并且多数企业不安排实习学生从事旅游业务的核心工作,因此目前的实践环节存在着诸多弊端。
在实践教学上,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全球知名的旅游学府,无论是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还是休斯顿大学饭店管理学院,再或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它们都是将实践环节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并且学校都设有自建的实习基地,如演示厨房、旅游模拟实验室等。而且很多学校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就是一座饭店,学院设有可供实习与就餐的餐厅和厨房,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即可到饭店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在训练中遇到问题,再返回课堂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吉林省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可借鉴上述经验,为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为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制定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其次,相关部门应考察本区域或地区建设旅游实践基地的可行性;最后,无论是酒店、餐厅还是旅行社的建设都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性的支持,将学校与实习基地建设在同一个社区内并真正融为一体,在校园中有供学生实习的饭店、酒吧、客房等,为真实的消费者服务,形成开放式校园可以使学生随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归属感,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尽在他们的校园,同时便于教师指导及监督学生的实习。
此外,职业院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境实习,带领学生走出国门,了解发达国家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学习他们的相关技能及本领。当然,无论是借鉴西方的培养模式还是学习他们的技能技巧,最终是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适应市场需求,打造过硬的实践能力。
(二)慕课与现场教学结合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指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3]。
高职旅游专业具有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但部分课程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前沿理论及信息的获取上高职院校还相对滞后。因此这些课程可以尝试通过网络课程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推荐慕课课程学习列表,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收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参与互动及完成考试全过程学习专业知识。教师现场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网络课程又不能及时回应的问题,给予学生及时的答复和反馈,同时了解、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使学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慕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能让学生听到全国甚至是全球一流专家的授课,深入了解所学课程的理论及内容,增加与外校教师及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还能节约教育资源,如果是国外教师的授课视频,还能弥补学校双语教学资源匮乏、外籍教师不足的现状,促进英语旅游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三)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与依托,系统、科学的教材能辅助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并提供给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目前旅游英语类教材比较丰富,如偏重理论的教材有段开成编写的《旅游英语》,注重实践的教材有房新海主编的《旅游英语》。前者适用于研究型大学的高年级学生使用,后者则适用于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虽然注重实践类的旅游英语教材能为学生提供应用性强的句型、词组等,但并没有与吉林省景区、景点、文化、特产等相关的介绍,因此导致英语旅游专业毕业生在从业时仍不了解如何向外宾用英语介绍吉林省旅游资源,为他们提供详尽的讲解。
可见,建设一系列以吉林省旅游资源为背景的旅游英语教材势在必行。该教材应以涉外旅游服务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涉及一般涉外导游活动的全过程:吃、住、行、游、购、娱;借鉴最新国外书刊、杂志中的原版材料以确保语言的准确性;要以吉林省旅游资源为素材,将旅游资源全面、深入融入到教材各个章节,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到我省著名景点,如长白山、吉林雾凇、向海等,满族文化及东北二人转,人参、鹿茸、貂皮等地方特产的英文介绍。要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实践过程的学习机会,实现教学过程与实践应用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职英语旅游人才是吉林省长吉图建设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还需多方专家研究讨论,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不断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