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的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范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呈现出迅速崛起的状态,旅游经济也出现了大幅的增长趋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类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范文篇1
浅析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摘要:文章以我国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和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旅游扶贫地区景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农业扶贫;旅游扶贫;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1引言
旅游扶贫的核心任务是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该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贫困地区需要拥有可以吸引旅游者远道而来的旅游资源。景区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集中表现。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影响目的地旅游扶贫地区旅游资源的组合形式,而且景区经营管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区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及居民对发展旅游扶贫的态度和行为选择。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国内外旅游扶贫相关研中究比较欠缺的环节。因而,以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术界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为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实践探讨提供一些实际指导意见。
2我国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2.1政府主导过渡,景区经营管理缺乏灵活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扶贫地区至始至终采取政府主导型景区经营管理模式,这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旅游扶贫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更需要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否则就成了旅游计划经济了;政府的一揽子“服务”也会打击企业的入资入股的战略性和居民参与旅游扶贫发展的积极性。
2.2景区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忽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我国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大都由政府直接领导,在景区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常出现多头重复领导、权责不清、多部门意见和利益冲突,或者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景区经营综合效率低下。在人才利用方面,单独由政府机构外派人员任职景区经营管理机构,或者从当地临时聘请,直接上岗操作。这种任聘方式不仅使旅游扶贫地区景区经营管理的工作难以灵活展开和充满创造性的发展,也阻碍旅游扶贫地区扩大经营的需要。
2.3过渡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
旅游扶贫地方政府为了早点干出政绩,减轻自身工作负担,在景区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把一些旅游资源廉价租赁、转让给开发商垄断经营,虽然短期效益明显,但当地农民利益得不到体现,环境保护很难落实。且关注眼前经济效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只重利用不重投入,在景区大量建设现代化的基础实施和娱乐场所,破坏了旅游扶贫地区原有的宁静与古朴,导致原有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2.4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低,主体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当前很多贫困地区旅游业搞起来了,整个地区也富了,但最贫困人口并没有充分地享受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利益。因为在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过程当中,他们忽视了旅游扶贫最终目标是要使得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社区居民应该成为景区经营管理的当家人。
3旅游扶贫景区经营管理模式路径优化
3.1起步阶段的政府主导型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景区在开发建设之初要面对各方面的困难,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设施的统一规划,旅游景区经营相关规则的制定等都需要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景区经营管理之初应当采取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同时,政府不仅要对景区开发与管理进行宏观规划,而且要为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群体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2发展阶段的企业主导型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标的经济实体,景区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开发商投入资金,而且企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使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和发展。为避免企业主导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如忽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排斥社区居民的参与等,政府需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政策,提高企业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责任感和公益心。
3.3成熟阶段的社区主导型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等问题,必须要让旅游扶贫从他助形式变为自助形式,切实让居民参与到旅游决策、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监督管理、旅游利益分配的全过程当中,成为旅游扶贫的主人翁。实现社区主导型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社区居民要具备景区经营管理的能力,二是政府和企业要舍得放权,引导居民以入股、融资或者合伙等形式,从小项目着手,让社区掌握景区的经营管理的部分所有权和经营权。
4总结
我国旅游扶贫发展历史虽久,旅游扶贫开发种类较齐全,但旅游扶贫的景区经营管理的成功模式不多,以政府和企业为经营管理的景区占主导和主体位置,社区在景区经营管理当中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被完全忽视。没有目标受众参与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是一种浅层次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病态的管理模式,更是是一种远离发展战略目标的管理模式。因而,旅游扶贫地区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必须走政府引导,企业引领,社区当家的新型管理模式。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范文篇2
论智慧旅游标准体系的建设
一、我国旅游业标准化现状
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旅游标准化带动战略,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
我国已成立国家级旅游标准化专业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下设8个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旅游业标准研究、编制等技术工作和相关组织工作。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相应的旅游标准化研究机构,为有效推进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旅游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的颁布,初步构筑了旅游业诸要素为基础的旅游标准体系框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颁布了4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旅游业国家标准22项,旅游业相关国家标准4项,旅游业行业标准14项。为旅游标准覆盖旅游业各要素奠定了基础。此外,地方政府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旅游企、事业单位自主或参与制定标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地方制定旅游标准的速度不断加快。
(三)旅游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旅游局颁布实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逐步规范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旅游标准实行了年度立项计划申报制度,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度立项计划工作实现了有效衔接。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从旅游标准的立项、制定、颁布到贯切实施等系列旅游标准化工作推进模式。目前,旅游业已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服务业标准体系的重点领域。
(四)旅游标准化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标准化领域的拓展和旅游标准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强化了旅游行业监管,提高了旅游产品质量,提升了旅游产业素质,保障了旅游消费者权益,增强了旅游竞争力,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饭店星级概念的提出和推广,其优质服务的观念已在全社会形成,使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我国服务业标准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旅游标准化工作手段不断创新
以科学推进、注重实效为原则,旅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式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初期,主要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模式,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有效推进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关于智慧化、数字化旅游标准的缺失;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部分标准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旅游标准化推行力度需要加强,运行机制有待创新;旅游标准化政策体制保障乏力,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等。
二、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
“智慧旅游”的第一次提出,要追溯到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用10年时间在我国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加快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智慧旅游,是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从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五点:
第一,智慧旅游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第二,智慧旅游必须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第三,智慧旅游必须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有效利用。第四,智慧旅游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第五,智慧旅游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使旅游业良性、健康地发展。
三、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来源
第一,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第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整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第三,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具备了促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支撑。第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增强,使智能化的变革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第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智慧旅游的利用载体。第六,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智慧旅游相关标准体系分类
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而且缺乏规范的管理,智慧旅游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智慧旅游项目开发无章可循,很多景区标榜为“智慧景区”,但游客亲身体验过后,感觉与预想中的或是宣传中的智慧旅游景区功能相去甚远。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智慧旅游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密切相关。面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困惑,需要一个体系来判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旅游,判断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是否达到了智慧旅游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智慧旅游综合标准体系,协助智慧旅游健康发展。结合智慧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分为移动终端、目的地网站、虚拟旅游、智慧旅行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营销、云服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9大综合性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