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毕业论文相关范文发表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国际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世界国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次还是旅游外汇收入,中国均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毕业论文相关范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毕业论文相关范文发表篇1
浅谈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问题原因及对策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与景区、游客、地方政府三方利益息息相关。对于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变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票收益影响着景区的长远发展。对于游客,门票价格对潜在旅游行为的产生和目的地选择起着较大影响。对于政府,旅游景区特别是公共资源类景区门票定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文化及生态问题,涉及到地方形象、财政收入、产业发展各个方面。由于牵扯多方利益,景区门票定价具有较大的复杂性。
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国内游客达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与此同时,景区门票也水涨船高。根据中国社科院数据,以5A级景区为例,2014年底,我国共有186家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达112元。除去23家联合申报或有套票的景区外,只有12家实行免票,门票价格在100元以上的为59.51%,50-99元的为24.54%,低于49元的仅为8.59%。从票价占人均国民月收入中比重来看,2014年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相当于农村居民月人均纯收入的13.59%,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6%。与此同期,克里姆林宫票价约43元,埃菲尔铁塔95元,卢浮宫74元,大英博物馆免费,富士山52元。国外知名景区门票价格多低于国内同类景区,平均票价占国民人均月收入比重均低于1%。根据数据可以得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仅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民收入水平是偏高的,与国外相比也是偏高的。
一、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的原因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地方政府过于强调经济效益。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目的主要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利益驱使下,往往不会阻止景区门票涨价。二是景区实行市场化运营。多数景区被政府以承包、租赁等方式授权企业运营。市场主体将景区作为商品,由于门票涨价具有无投入、见效快等优势,成为其追逐利益的优先选择。景区的风景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巨大需求,供需间的矛盾也促使了经营者涨价。三是景区配套服务弱化。许多景区过于倚重自然观光资源,忽视娱乐餐饮等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娱购物等需求,也无法提供多元服务,只能以门票保障效益。四是景区定价制度不健全。占我国旅游景区主体的公共资源类景区,由于其供给和定价方式较为复杂,尚未形成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定价原则、方法、程序也不甚明确,为门票价格过度上涨留下了漏洞。
二、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
(一)违背了景区的公益性原则
我国的旅游景区大多为公共资源类景区,门票价格必须考虑公益性。所谓公共资源类景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等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森林地质公园等等。从来源上讲,此类景区并非源于商业行为,而是来自自然造化和祖先遗留。从产权上讲,其属于全体公众所有。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公共资源类景区属于准公共物品。根据萨缪尔森定义,个人对此类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他人对其消费的减少,即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刘太刚教授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是不存在的,[1]除国防、治安外大量排他性不明显的物品被划归为准公共物品。[2]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属于准公共物品,收费时对经营者存有一定的排他性,景区拥挤时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特定值后,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但大多时候旅游景区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资源类景区的性质决定了他的公益性,高昂的门票价格则违背了这一原则。
(二)损害了游客的利益,影响了景区功能的实现
景区门票价格过高使旅游成为较高收入者才能享受的娱乐活动,低收入者只能望而却步,这变相剥夺了部分群体旅游的权利,违背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同时,当门票价格超出游客心理预期时,会使其降低对景区的印象,影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景区景区在愉悦公众身心的同时还承载着国民教育、弘扬文化、传播美学等多种功能,而高价门票会弱化这些功能的实现,使游客失去接受历史熏陶和文化教育的机会,对公民心理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三)制约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过高的门票价格抑制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且由于国外景区票价偏低,随着经济发展,许多游客开始青睐出境游,导致国内旅游市场份额减少。票价过高对于景区也是短视行为,既会产生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也会增加运营单位的惰性。[3]这不仅导致景区蕴含着继续涨价的动因,也会使其忽视改善管理,优化服务,打造品牌等其他方面建设,使景区无法提升实力以应对外部竞争。对地方政府而言,景区票价过高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包括“行、游、食、住、购、娱”等多种要素,门票收入只是旅游收入中的一部分,不仅未能带动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产业,反而由于游客控制成的需要本,抑制了其他消费,产生了负作用。
三、解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问题的建议
(一)改革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外,地方政府也具有旅游景区管理权限,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开发保护景区动力不足,更多是把门票作为税收重要来源,助长了景区门票的虚高。在具体管理上,景区管理以条块分割、分散管理、多头管理为主,[4]多种管理主体导致权责不清晰,上级监督不力和问责弱化,加剧了管理乱象。因此,应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旅游资源归口管理的唯一机构,避免政出多头。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监督,切断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弥补政府财政的渠道。
(二)完善景区定价相关法规制度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公共资源类景区公益性定价机制是解决票价虚高问题的根本措施,应进一步细化《旅游法》,建立配套法规,明确门票价格定价标准、调控规范等具体内容,充分体现其公共服务责任,实行宏观调控,分类定价。对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公益性景区应逐步免费开放,对已收回成本的旅游景区可以采用较低票价,对需要较大投入进行维护管理的景区,票价制定调整要严格审批和听证程序,以完善的法规制度范,遏制住门票价格的无序上涨。
(三)促进景区经济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交通、游览、购物、文娱等多个环节。游客在旅游中需要众多产业部门向其提供产品和服务。[5]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于核心位置,带动着周边产业部门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和经营者不应拘泥于门票经济,应通过改革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旅游设施,优化景区服务,将单一观光旅游发展为服务、购物、体验等于一身的综合性旅游,以此促进旅游业要素的集聚,打造完整产业链,在拓宽收入来源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拓宽景区资金渠道
过去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对景区的财政支持有限,景区为维持运转不得不提高票价。而现在国家有能力在公共资源类景区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类景区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降低景区对门票的依赖,强化其公益性和教育性,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景区也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多方面融资,获取运营资金。
旅游毕业论文相关范文发表篇2
浅析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社会心理承载力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许多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国内热点旅游景区几乎都存在超负荷运营、超容量游览的情况,迫切需要分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承载力。
当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承载力一定时,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心理承载力便成为旅游接待人数的决定性因素。而目前关于社会心理承载力的研究较少[1-2],主要停留于市场调查问卷阶段,收集数据困难,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多数针对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研究都集中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体育旅游、营销整合等方面,而具体针对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社会心里承载力研究尤其是量化的研究更少。因此,通过对昆明滇池度假区社会心理承载力的测算,可以为确定接待游客数量做参考,以减少旅游活动给当地造成的消极影响,改善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关系,提高当地居民的好客度和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概况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唯一位于内陆省的旅游度假区,气候四季宜人。辖区面积为47.5平方公里,由海埂片区22.5平方公里和大渔片区25平方公里两部分组成,总人口11万人。海埂片区位于昆明市西南部5公里的滇池之滨,属滇池环湖生态旅游圈核心区。大渔片区位于呈贡区西南部,紧临滇池东岸,湖岸线长14.7公里。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包括海埂公园、滇池草海、捞鱼河湿地公园、大渔婚博园、云南民族村、昆明故城等旅游资源。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社会心理承载力,即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旅游区的认识和兴趣等,包括居民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是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社会公众生活和活动受到不可接受的影响这一前提下,居民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旅游者心理承载力是指旅游者在某个旅游区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旅游区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旅游者数量。
单纯依靠承载数字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控制有其局限性,而可接受变化的极限理论(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是从游憩环境容量概念中发展出的一种理论,用于解决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中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对旅游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进行“可接受程度”的研究。本文以LAC理论为指导,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从居民和游客对旅游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的感知角度出发,对旅游心理承载力进行实地调研。
心理承载力包括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心理承载力两个主要因子,一般取其中的数值小者代表心理承载力,用公式表示为:
PEBCb=Min(PEBCb1,PEBCb2)
其中,PEBC为心理承载力,PEBCb1为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PEBCb2为旅游者心理承载力。PEBCb1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居民对旅游的感知程度和对旅游发展的态度;PEBCb2的影响因子主要是游客对旅游的主观感受,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对景点的满意程度等。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一个较大的区域,高峰期旅游者人数不过10万人,平均每天29149万人,主要分为海埂和大渔两个片区,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对旅游活动的态度以及游客在景区的满意度来分别推测二者的心理承载力。
本次调查范围有海埂和大渔两个片区,海埂片区居民调查主要集中在云大滇池学院附近、民族村、滇池卫城、东岸紫园小区,游客调查主要集中在滇池附近、云南民族村等景区;大渔片区居民调查主要集中在樱花苑、怡和小区、王家庄、大渔村等附近村庄,游客调查主要集中在大渔公园、捞鱼河湿地公园等景区。共发放居民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3份,回收率为93.2%,其中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88.8%。发放游客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67份,回收率为95.4%,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82.5%。
在222份居民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1-50岁阶段,有83人,占358%,其次是18-30岁阶段有75人,占323%;51-65岁有42人,占181%;65岁以上的有24人,占103%;18岁以下有8人,占34%。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有102人,占了438%;高中、中专、职高有77人,占33%;大专、本科有52人,占223%;硕士以上有2人,占09%。居住时间在20年以上的有78人,占336%;3年以下的有66人,占284%;3-10年的有60人,占259%;11-20年的有28人,占121%。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有94人,占427%;2000-4000元的有86人,占391%;4000-6000元的有25人,占114%;6000元及以上的有15人,占68%。与旅游业的关系中,家中没有人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有161人,占了703%;有14人从事于出售旅游商品,占61%;有4人从事表演,占17%;受雇参与服务的有11人,占14%,从事其他行业的有39人,占17%。详细数据见表1-1。
在231份游客有效问卷中,男性120人,占453%,女性145人,占54.7%,被调查者性别分布相对平均,都在50%左右。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30岁阶段,有45.3%,其中20-23岁阶段有70人,占26.4%;24-30岁有53人,占20%;其次是41岁以上的有55人,占20.8%;20岁以下的有50人,占18.9%;31-40岁的有37人,占14%。被调查者的职业中,学生占比最大,有111人,占40.7%,而教师占比最小,仅有5人,占2.0%,有41人为个体户,占16%,有41人在企业工作,占12.8%,有33人在事业单位工作,占43.2%,有26人退休,占10.1%。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120名游客乘坐公交,占45.5%,有92名游客选择自驾,占34.9%,有25名游客骑自行车游行,占9.5%,有6人乘坐旅游大巴,占2.3%;以其他方式到达景区的有21人,占8%。 四、心理承载力分析
(一)居民心理承载力总体分析
1、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度
对于“旅游增加了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这一项,有66.6%的赞同度。有60.2%的居民认为“旅游导致了当地物价的上涨”;对于“旅游干扰了当地居民的宁静生活”这一项,41.2%的人保持中立态度;38.6%的居民不认为“旅游导致了犯罪率的提高”,35.1%的居民中立;在“旅游导致了交通拥挤”的项目上,赞同率有52.4%;43.9%的居民认为“旅游增加了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紧张感”;
在“旅游导致了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相对缩小”这一项上,35.3%的居民保持中立态度,33.6%的居民赞同,比较接近;45.5%的居民认为“旅游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于“旅游将导致传统文化的破坏”这一项,38.4%的居民保持中立态度,反对率有34.9%;在“游客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与当地传统产生明显冲突”的项目上,45.5%的人保持中立态度;54.7%的居民认为游客的卫生环境意识一般;有51.7%的居民赞同“旅游开发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和企业,当地居民未受到太多优惠”。具体数据见表1。
2、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
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很高,有71.9%认为“当地居民应有参与旅游发展决定的权利”;68.7%认为“当地居民应有参与决定旅游发展利益收入分配的权利”;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高,84.9%认为“当地居民应主动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67.8%的居民认为“当地居民应免费使用本地旅游资源”。具体数据见表1。
3、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68.5%的居民认为“总体来说,旅游带来的好处大于坏处”;61.2%的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现状感到满意;83.6%的居民支持当地旅游的发展。具体数据见柱形图2。
通过对以上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旅游的积极影响方面,如“增加就业机会”,居民的赞同率是高于反对率的;在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经济因素的赞同度最高,说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作用是最直接明显的,也是居民最容易感受到的。旅游的开发对居民造成的消极影响较明显,除了“干扰生活”、“犯罪率提高”和“破坏传统文化,与传统方式冲突”这几项的反对率高于赞同率,在其他的消极影响方面,居民的赞同率高于反对率。在旅游的总体好处大于坏处这一项上,有68.4%的居民认为旅游的好处是大于坏处的。
总体看来,有高达83.6%的居民对发展旅游采取支持态度,大多对旅游发展现状大多是感到满意的,其心理承载力很高,所以认为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不会对滇池旅游环境承载力产生太大限制。
(二)游客心理承载力总体分析
1、游客对旅游的感受。
对于“对滇池旅游度假区的娱乐设施的感觉”这一项,有60.6%的满意度。有53.0%的游客对“滇池旅游度假区景点管理”感到满意,但也有42.9%的人觉得管理一般,还有4.2%的游客感到不满意。有46.5%的游客对“滇池旅游度假区提供给的服务”感到满意,但同时也有47.6%的游客认为服务质量一般,另外还有6.0%的游客对其不满意。对于“风景评价”这一项,有73.6%的游客满意,24.2%的游客认为一般,不满意率仅为2.3%。对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公共设施”这一项,29.7%的人觉得满意,其余有58.7%的游客认为一般,11.7%的游客觉得不满意。59.9%的游客对当地居民有好感,有36.0%的游客觉得一般,仅有4.2%的游客觉得不满意。
在“滇池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质量”这一项上,满意程度为50.5%,有37.7%的人觉得只是一般,但也有11.7%的游客不满意环境质量。在“社会风气”方面,有64.8%的游客满意,32.2%的游客觉得一般,3.1%的游客不满意。最后,在“总体评价”上,有68.5%的游客对此次旅游经历感到满意,有30.8%的游客感受一般,另外仅有0.8%的游客不满意。
2、游客对景点的感受。
对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吸引之处”,有31.6%的游客选择了滇池,61.3%的游客觉得吸引之处为风景好,还有7.0%的游客选择了休闲娱乐。有85.8%的游客对滇池旅游度假区的景点满意,还有10.8%的游客对交通表示满意。在“滇池旅游度假区的不足之处”这一方面,有33.0%的游客认为环境卫生有待改进,34.2%的游客认为还需要加强娱乐项目方面(图3)。
3、游客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54.5%的游客对于“在滇池旅游度假区增加刺激性活动”表示赞同,但也有12.1%的游客表示反对;67.7%的游客对于“在滇池旅游度假区出一些精品旅游纪念品”表示赞同,23.3%持中立态度,另外有9.0%的游客反对;88.3%的游客赞同“在滇池旅游度假区增加原生态民俗景点”,7.9%的游客保持中立,仅有3.8%的游客表示反对(图4)。
从问卷调查总体情况分析看,在旅游感受方面,大多数游客对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风景、环境表示满意,拥挤程度也完全在接受范围内,但也有超过半数的游客认为在服务质量和公共设施方面还需要改进。总体来说,游客对于旅游感受的心理承载力较高。在旅游开发方向上,大多数游客表示希望景区会发一些精品纪念品,并且在开发区增建一些原生态的民俗景点,对于增加刺激性活动这一点,虽然有一半的游客表示支持,可反对率也不低。由此可见,旅游者还是希望昆明滇池旅游开发区保持原生态的一些景点,过度的开发一些游乐设施的刺激性活动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同时,在此基础上,旅游者希望景区的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能有进一步的完善,景区的服务质量能进一步提高,以便于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属于旅游开发阶段,当地政府正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游客对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评价还是好的,但其心理承载力还有可增强的空间。综上所述,认为游客心理承载力目前不会对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承载力产生太大限制。
根据PEBCb=Min(PEBCb1,PEBCb2),得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社会心理承载力较高,所以心理承载力目前不会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产生限制。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心理承载力,可以看出:
1、物价上涨和交通拥挤是景区居民心理承载力的限制因素,公共设施、娱乐设施、景点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是目前游客心理承载力的限制性因素,滇池的居民和游客的心理承载量很大,这是滇池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2、目前居民整体参与度较低,居民较难从旅游中获益,而且当地居民具有较高的热情参与旅游开发,这会限制居民的心理承载量,所以增加和当地居民的互动参与,让居民感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保护居民的心理健康。
3、滇池度假区主要靠自然的风景在吸引游客,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多,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保证环境质量和完善设施服务,这将会成为景区心理承载力最大的限制性因素。
(二)建议
1、增强游客心理承载力方面。
(1)景点布局上。合理布局,分散旅游服务设施,避免过分集中;增加公共设施、娱乐设施和特色景点。
(2)服务方面。在主要的节点比如售票口、厕所、必游点等很容易产生扎堆现象,造成游客心理承载力下降的地方,通过人性化、技巧性的服务改变顾客的心理等待时间。如将队列迂回,使行进速度看上去更快些;也可开辟一个顾客等待区域,其中合理安排一些像书报、电视、展览等设施,转移游客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缩短等待时间的目的。
(3)价格方面。在收门票的景点,打破恒定的门票价格制度,即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制定价格,不同旅游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有选择的采取季节差价的措施,这样既控制了过多游人的集中涌入,又不至于使景区收入受到太大影响,达到了分流的目的。
(4)促销方面。在淡季可以通过广告的方式来增加旅游的人数,以提高景区人气;在旺季可以不做促销、少做促销或选择游客不是很集中的吸引物进行促销。
(5)宣传方面。发展特色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还可以加大广告媒体,公交媒体,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宣传。
2、增强居民心理承载量方面。
(1)交通方面。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合理的实施交通管控控制,提高服务效率。
(2)居民心理健康方面。要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不过分依赖旅游经济。因为旅游的季节性特点将导致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或可能将旅游的经济效益过分放大;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证旅游资源不被过度开发的前提,也是保障目的地居民心理不会受到过分影响的基础;政府应加强旅游伦理教育,提高居民对于旅游活动的参与度,让目的地居民充分感受到旅游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切实利益,不断提高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心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