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毕业论文(2)
企业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篇3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企业战略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篇4
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摘 要】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的框架下,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战略核心,同时,成本管理还为企业的计划、控制、决策等各种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有助企业基础目标的实现。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管理手段的成本理论不断实现,传统观念面临巨大挑战,成本管理理论框架亟需调整、充实和完善,以和现代管理模式相适应。
【关键词】企业 成本 管理
一、引言
成本管理这个话题古老但又现代。中国史籍上见到最早的成本管理记载是汉王莽时代(公元9-23年)核算酒类。当时实行酒类专卖,曲原料价后的毛利,十分之七入官,十分之三连同糟醋等副产品规定酒价减去米的收入,用以支付燃料、工具消耗和工资开支等费用。可见当时对酒的成本构成己作出明确的规定。
我国现代企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企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管理科学中就包含了科学的成本管理。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浅析
要实现成本管理的新要求,就必须树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那么如何树立,哪些才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成本管理和成本会计核算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改革,人们很多的成本观念和认识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当然,这些观念和认识对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其中某些观点对现在乃至未来的成本管理也是非常有效的。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并研究这些不适应部分,因为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视降低成本求效益,忽视了投入必要的成本求效益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是就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企业对于开拓新市场、新产品将陷入一种麻木的状态。因为投入是很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出则是远期的、具有风险性的。所以一些企业因害怕“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裹足不前,年年守着老摊子进行简单再生产。这是许多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结构和工艺复杂、有市场销路的老产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仍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重视产品成本管理,忽视了作业成本管理
我们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无论是成本计算的品种法,还是分批法、分步法,都是将各种资源消耗直接归集到产品的成本中,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现代化大生产分工精细,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由许多相互联系而又分工不同的作业构成,如果只计算产品的成本而不能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就无法分析作业的成本消耗的必要性,也就无法准确地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另外,高科技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管理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三)重视按企业的生产条件确定成本,忽视了按用户的需求设计成本
这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一种观念认为,这个东西我是用5元的成本做出来的,我必须有20%的利润,售价为6元,你买不买?你不买有人买,大家都不买我再改,改不了就不做。另一种观念则认为,这东西市场上只能卖5元,我必须有0. 8元的利润,那么成木最多只能是4.2元,让我一步一步做起确保这4.2元的成本目标的实现。第一种观念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让市场和用户适应企业;第二种观念立足于市场和用户,力求按能戚得用户认可的售价和成本去规划企业的产品。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激烈化,要使产品畅销,必须力求确保低价格、高质量和多功能这三大要素。其中,为确保低价格而必须有低成本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如果不把成本思考的立足点从自身转到用户,路子将越走越窄。
(四)控制物质消耗成本,忽视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传统工业生产物质消耗成本占成本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企业往往重视物质消耗成本的控制,这也是正常的。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物质消耗成本增加的速度,研究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1)受工资调整的影响,职工工资和福利费逐年增加;(2)受物价上涨和收益期望的影响,各种各样的奖金、津贴增加;(3)企业支付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用于职工的直接费用增加;(4)企业办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用于职工的间接费用增加等等。因此,人力资源成本必须得到控制。但是,在竞争的环境下,不是说人力资源越低越好。企业要想获得比竞争对手高的资产利润率,没有相对偏低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企业不比竞争对手支付较高的劳动报酬来招聘或保留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则企业的优势将丧失殆尽。这种两难的选择要求企业重视人力资源成本研究,实现最优化控制。
(五)重视降低消耗成本,忽视了降低储备成本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制造业企业中,物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零售业公司中,这一比例超过了70%。因此,公司往往注意降低物料成本来降低总成本。但是,为了能提供占成本50%以上的物料,公司的物料储备该有多大呀!推而广之,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存在的大量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其储备成本包括:资金利息、仓库折旧费、机物件消耗、保管人员工资等,这些费用最终以期间费用的形式计入当期损益,降低本年利润。所以,企业应当研究、借鉴国外的准时生产制,降低存货成本。
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
(一)基础性观念
基础性观念是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的、前提性的认识,是每一企业、每一管理者甚至每一员工都应树立的。基础性观念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最为基本的观念,是每个现代企业都应具备的。目前,中国企业己多数认识到了,只是我们在应用中更应注重其“先进性”。例如,以往的“成本意识”主要指要重视成本管理,而现代的“成本意识”主要指在思想认识方面认为成本可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以往的“成本效益观念”主要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而现代的“成木效益观念”则是更注重一种逆向思维,研究为降低总休成本而投入部分成木的问题。基础性观念是比较抽象的,观念本身的技术含量小,方法性的东西少。基础性观念主要定位于纯意识形态领域。
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要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无法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如何下手。我国传统的降低成本过多地局限在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生产性费用和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取规模效益。因为这些局限,降低成本已走进了死胡同,许多企业始终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认识:一是“年年难,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的“过得去论”;二是“降成本,年年降,成本还能往哪儿降”的“到头论”;三是“客观困难多,成本没法再降了”的“有理论”;四是“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的“无关论”。
这几句话生动反映了目前的状况,这其实也是事实。如果我们的成本意识只拘泥于以上四点,那么我们的成本降低也只能做到这样。以准时制和成本企画为代表的日本成本管理实践不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其设定合理的目标,不如设定理想的目标.我们说这就是成本意识的根本体现,也就是说现代成本意识具有追求极限的特征,它要求以成本极限为目标去降低成本,其措施则是消除一切多余的、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成本效益观念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宣传好几年了,但是过去未能充分理解其含义,主要是从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这个层面上理解,即是说企业只有降低成本、再降低成本才可以得到更大的效益。当然,这种理解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这将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只注重降低成本求效益而忽视必要时以增加成本求得更大效益。在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没有差异化特色的产品,就容易被淘汰。如果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的观念就是我们所讲的现代成本效益观念。
全面成本管理要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具有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特点。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那么每个员工都是成本产生的直接因素。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和成本改进的决定因素是全体员工。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思想,人人关心并积极主动参与成本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使降低成本有坚实的基础和保证,要实现全员参与,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目标成本指标层层分解,使全厂每个职工都要承担一定的成本指标,实行全员的成本管理。成本发生的“地址”在于企业所有职能部门和车间,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储运、经销、服务等。
成本管理不能只限于生产部门,而要向前向后延伸,这已经成为各种成本管理新观念的共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影响成本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既有物理因素、技术因素,又有人的因素、管理组织的因素,为了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目标,要把这一系列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成本企画、目标成本控制、质量成本管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广泛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等。例如我们提出适时制,实行零库存管理,若没有信息网络的大力支持,根本无法做到。时下热门话题一一电子商务,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电子商务是将企业的核心商务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实现,以便改善客户服务、减少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从有限的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利润。电子商务可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可见,全面运用现代技术对成本管理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对技术性观念的认识
技术性观念是以基础性观念为先决条件,在成本管理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上应贯彻实施的观念。不一定是每个企业都要采用所有的技术性观念,企业家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执行。技术性观念技术含量大,可向成本方法过渡。本文提出技术性观念的一部分用意在于,目前国外某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完全适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企业的条件,但这些方法必竟有其先进性,我们要发扬“拿来主义”,只要是可用的,我们就拿来用。我们的企业可先树立相关的观念,因为观念比方法容易采纳,然后在这基础上,逐步学习摸索,寻找适于中国企业的成本方法。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即成本的诱致因素。传统的成本观念假定产品的数量是唯一的成本动因;因为数量越多,成本花费越大。根据这一假定确立的线性量本利模型中,数量越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因此扩大企业规模来降低成本被认为颠复不破的真理。但实践证明并非所有扩大企业规模的决策都能导致企业的成功。规模扩大了,资余是否到位?产品的市场需求如何?还有许多非数量因素影响到成本和经济效益。
用于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如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其实是经营战术意义的成本动因,基本上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简单模型基础上,至多将这类模型多元化后进行属性上的抽象。夏克和哥列达维杰以赖利的思想为出发点研究了经营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经营战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组织学的更为丰富的模型基础上,其多元化是立足于组织整体的,更能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性成本动因,是基于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这个视点上的成本动因。二是执行性成本动因,是基于在企业组织结构已有“选择”的前提下试图对业绩目标进行“强化”这个视点上的成本动因。结构成本动因包括:(1)规模—在生产、研究开发和市场开发方面注入了多大投资;(2)范围—在从原材料到产品到销售到服务这条线中担负业务的程度;(3)经验—对目前正在重复做的,公司过去已经做过多少遍;(4)技术----企业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中运用了哪些处理技术:(5)复杂性或多样性一一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的类型有多少。
执行性成本动因包括:(1)劳动力投入—员工对继续的改善承担义务的热情程度;(2)全面质量管理一一针对产品与工艺质量的保证程度;(3)生产能力利用一一己有规模的生产能力究竟利用了多少;(4)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一一该布局按现代标准而言效率如何;(5)产品外观一一设计或规模式样的效果如何;(6)与供应商、客户、公司的对外公共关系如何。 各种成本动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成本,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源泉”,这就大大丰富了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有必要指出,在上述各项成本动因中,绝大多数是客观因素,但也有主观因素,如员工的热情度。也就是说,员工的成本意识、工作态度、责任感、归属感、人际关系等,是一种具有很大能动性的主观因素。管理的艺术性在于如何调动这类最活泼的因素,通过改变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转而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
总之,在企业管理中树立多动因成本管理的观念,往往可以诱发产生企业成本管理的崭新思路和有效举措。
技术性观念更能直接指导企业家从事成本管理工作,其技术指导性比基础性观念更强。因而企业家更应该注重对技术性观念的研究。选择适当的技术性观念是选择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前提.比如说,“成本企画”是前些年才从日本引入我国的,要我们国家的企业都完全按照日本企业的模式进行成本管理必竟不可能。但是,成本企画确实有其先进性且某些思路、观念对我们企业很有启发,我们就应该归纳总结这些观念,从而在我国企业中推广,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机制。
四、结论
任何先进的观念和理论如果只是空谈一阵,便束之高阁,则其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基础上产生和成长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中自然有其初步应用,在生动活泼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也有其应用的萌芽。传统的观念要从人们的思维定势中退出是不容易的,人的隋性往往使人们第一时间采取“先入为主”的本能反应。
(一)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一切理论和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者,都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发现问题;要广泛开展案例研究,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学者创立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管理、作业管理、质量成本、准时生产制、限制理论、成本企画等成本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用,有些方法可以加以改进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局部吸收。拒绝研究国外的新观念是错误的,离开国情和企业情况照抄照搬也是错误的。
(三)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班组核算制、目标成本责任制、“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定额成本管理等等。但是我们的经验往往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烙印,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明确其应用条件,逐步上升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经验。
(四)完善成本管理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组织,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要切实发挥中国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优势,使人人关心成本,个个重视效益。特别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配备成本工程师,推进成本管理电算化。
以本求利是一切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吸收现代成本管理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企业的产品就一定能够以高的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为提高综合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南京大学会计系,基于价值创造的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 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部,国家电网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文件汇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 徐政日、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范畴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3期
猜你喜欢:
5.成本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