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采矿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采矿毕业论文范文

  矿产资源一直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创建

  摘要:班集体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文化以最贴近群众生活以及着眼于班级同学的共同成长而备受关注,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而班集体文化就像是细雨润万物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同时,在优质、一流、创新的大学里,班集体文化建设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此,班集体文化的建设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关键词:采矿工程;卓越班集体;文化建设

  谈到大学文化,就不能不谈班集体文化,而对于采矿工程卓越班这样的班集体而言,建设什么样的班集体文化以及怎样建设的问题,将面临众多的挑战。

  一、大学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进步和传承,而对于文化的定义可谓众所纷纭,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等。而我们所说的班集体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集体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作为社会群体的班集体,它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构成班集体文化。它的形态包括以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集体制度文化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集体精神文化。而对于采矿工程卓越班的文化,还应该包括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等可以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精神。班集体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新的德育模式,体现了以文化特色为核心,以信息的刺激、榜样的影响,知识的传递、艺术的陶冶、心灵的启迪为方式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学生思想的重要性。

  二、大学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是学生锻炼自我的良好平台,班集体文化的建设是所有乐于锻炼、展示自我的学生的重要参与形式。

  1.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的建设将是国家卓越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环节。采矿是能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卓越的采矿人才培养将成为采矿不断向高机械装备化、高效安全人性化以及清洁节能环保化发展的重要原驱动力。根据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以及关于启动《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知中,均将追求卓越的态度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列为首要标准。卓越班的文化建设将重点体现学校博大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真正实现以学校、社会以及国家为平台,以卓越班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载体,不断丰富学校卓越培养计划内涵,服务于国家的能源经济社会建设。

  2.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的建设将是个人卓越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采矿工程卓越班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这样就要求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与卓越相关的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素养,而每一个人为了卓越班的建设所不断努力奋斗形成的包括学风、班风、寝风等在内的精神文化风貌以及追求卓越的最强大信念将是卓越班文化建设的内涵所在,与此同时,在这种卓越的精神文化信念的引领下,每一个人将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因此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将卓越文化的建设与个人的持续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为采矿工程专业卓越班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三、大学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建设的四点建议

  1.树立长远意识,不断树立以国家能源文化建设为主要内涵的具有采矿专业特色的卓越班文化建设理念。卓越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应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系统性工程,它是卓越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文化建设与发展应该以卓越班的建设为大前提,而卓越班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放眼长远,高瞻远瞩,紧跟时代要求,大力革新采矿卓越班的建设模式,始终围绕国家能源建设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和实施卓越班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要求,与此同时,要坚持“教育树人,文化树人”理念,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采矿特色的文化精神需求,不断满足采矿工程专业卓越班建设发展以及个人多方位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卓越班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2.强化卓越意识,不断健全卓越班建设中的有关机制体系,不断增强以卓越的态度来建设卓越的意识。在卓越班的建设中,体制机制选择与考量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前提条件,体制机制包括各项有关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物质建设的协调统一,而一种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不断向参与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建设的所有人员灌输一种卓越意识,卓越意识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更应该是一种机制体系下所有人的卓越,在成就卓越的漫漫征途中,卓越的信念将成就卓越的办事态度以及卓越的办事方式,因此,对于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不断以卓越的标准,坚持卓越的信念与态度,以卓越的姿态来共同建设一种卓越体制机制下的卓越班文化。

  3.强化专业素质,不断涉猎其他学科,包括人文等学科,形成多学科的学科综合素养,不断追求专业上的卓越,充实卓越文化建设下的专业素养。采矿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热门学科,其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对于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的建设,应该是以一种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性的文化建设,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班级文化建设将是像没有牢靠根基的空中楼阁,终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轰然倒塌。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的建设应该是一种多学科文化建设的综合,其中包括采矿专业文化、人文素养、服务国家的职业道德等等,因此,采矿卓越班文化的建设应该着重于以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基础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技能为补充的相辅相成的卓越素养建设。

  4.立足个人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需求以及采矿的未来,不断强化卓越的个人建设原则,通过各种平台,不断充实自己的卓越本领,为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煤炭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中国的主导性能源的现状将很难改变,因此国家于煤炭及能源相关的卓越人才需求不会减少,我们要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以卓越的建设性态度及行动,不断借助国家、社会、学校、以及班级这样的平台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卓越内涵,例如,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每年一届的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或者省级校级的一些竞赛,不断借助这样的平台,不断建设高质量的卓越个人,不断为卓越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四、结语

  大学是培养人精神文化以及专业素养的神圣殿堂,文化的熏陶将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采矿工程卓越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结合采矿专业的特殊性,以一种服务国家社会能源需求为第一要义进行卓越文化建设目标,坚持体制机制以及个人卓越建设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主要着力点建设卓越文化,以及以改革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信念为主要动力的文化建设,不断将采矿工程卓越班文化建设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井祥,康健,高伟.基于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科学,20l4(5):139-141.

  [2]康健,代少军,张继忠,等.矿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4(6):208-209+211.

  [3]秦涛,康健,林井祥,等.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30):208-209.

  采矿毕业论文范文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思路

  摘要:当前,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局面持续,进口量快速增加,全国社会煤炭库存急剧增长,致使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直接给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在阐述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煤炭经济下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1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t,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t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1]。基于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增加22万人,且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冲击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笔者通过分析各煤炭行业高校发布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未能就业,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争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相比,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302人,初次就业率与2013届、2014届相比降低,其中到煤炭企业的就业人数为63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1%。

  3采矿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层面

  3.1.1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煤炭企业生存困难,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减人增效的政策,调整招聘计划,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骤减。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为例,2015届校园招聘会共收集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效就业信息129条,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的供需比为1∶0.43。而2013年同期为1∶8,2014年为1∶6.15。与之相比,煤炭企业招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变弱,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持续下滑,总量严重疲软。

  3.1.2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企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大气污染,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阵痛导致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破产和兼并重组,致使一些企业裁员,引发结构性失业。客观上增加了煤炭企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2学校层面

  3.2.1专业招生计划调整滞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政策、办学方向、师资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相对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笔者查阅2013年、2014年煤炭行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计划发现,各高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少招生数量,基本与2012年相当。

  3.2.2就业指导滞后,缺乏系统性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出现企业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学校也会因此忽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当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时,学校才开始重视和加大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且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而未能从大一入学就进行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学校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且内容集中在走马观花式的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收集等,缺乏对学生面试技巧与礼仪等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

  3.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3.1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由于采矿人才断层,煤炭“黄金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成了煤炭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此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感觉没有就业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差距。首先,基础知识狭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践较少,且轻视通识教育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其次,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忽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致使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业难度增大。

  3.3.2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职业期望高

  在煤炭行业景气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去煤矿就业,与专业对口。但是,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时,一些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在求职过程中仍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职业的范围减小,增加了自身就业难度。另外,受煤炭经济形势好时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影响,学生对工作薪酬期望高,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在非煤炭企业求职时,学生十分看重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性质,多数只应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应聘。

  4解决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煤炭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努力走出经营困境,并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首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应对新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扭转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局面,确保利润[2];其次,煤炭行业应注重协同治理,加大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采,提高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煤炭企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煤炭行业的复苏,应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就业[3]。经济发展的进程说明,增加就业岗位要依赖于高尖端企业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多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者学历不高、职业技能弱等问题,它们希望引进大学生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4.2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2.1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应根据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变化,避免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首先,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合作,全面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需求以及人才需求计划等,对煤炭行业做出前瞻性的科学预测。及时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降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和困难。其次,煤炭主体高校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在设置采矿工程专业时,不能只考虑本校的情况,要在全面调查煤炭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办学规模、目标定位、培养模式[4],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反馈机制[5],了解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反馈,把它作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4.2.2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专业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

  1)完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求学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6]。低年级重点讲解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制度,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求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求职礼仪与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对毕业生则重点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就业咨询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2)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召开基层就业宣讲会、编制基层就业指导手册等措施,做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讲工作,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以实现就业。

  3)组织多方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此外,鼓励、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攻读学位,进行深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加大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发掘创业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就业。

  4.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观念

  4.3.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择业选择面。其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历练自我,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4.3.2调整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

  煤炭经济下行,加之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念,实现多方位就业。首先,不要过分强调与采矿工程专业对口。不要直接放弃与采矿工程专业无关的就业岗位,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把握机会,尽快找到适合自己而非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其次,调整职业期望值。在煤炭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摒弃不愿到基层就业,只应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观念,主动到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5年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5(3):40-41.

  [2]潘晓燕.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5):35.

  [3]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6):98.

  [4]李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101.

  [5]何海翔.政府、学校、企业联动:香港高校就业指导的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11(12):77.

  [6]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0:132.


采矿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2014年毕业论文范文

3.2015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4.2015毕业论文范文

5.毕业论文范文 参考

9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