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护理专业形象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护理专业被社会确认是专业价值发展的最终成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电大护理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一:血液患者心理护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

  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修养。血液透析病人一般具有治疗时间长、经济花费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急性透析指征以及外源性毒物急性中毒患者,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死亡危险性更大。所以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狂躁、焦虑、恐惧的心理,加重死亡威胁。相反,透析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能有力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利于康复,延长生命。

  1心理改变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改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显著不同。虽然两者都依赖透析机生存,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有恢复的希望,因此病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因建立血管通路及透析治疗时的不适感。当不适感消失后,病人及其家属转而担忧肾功能衰竭会持续多少时间以及透析治疗需要持续多少时间。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将终生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一开始,有些病人会拒绝承认肾功能衰竭的事实,并拒绝接受治疗。另一些病人在度过了一段“悲伤期”后,转而慢慢接受这个现实,开始漫长的治疗过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宣教,使他们了解所患的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计划,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护患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非换肾,否则需维持血液透析至终身。治疗费用很大,有严重并发症,费用更高。病人一进血透室,在心里变化很大,一方面但心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但心风险问题,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为了及时有效地调整控制患者情绪,我们大都在环境、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作努力。我认为医护人员亲和力的强弱对患者情绪影响非同小可。提高个人修养、学识、为人处事和沟通交流本领,加强工作态度、责任心,注重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有耐心、细心和爱心,真正把病人当亲人。提高医护人员的亲和力,优化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人才结构,重视选拔有亲和力的人到血透室从事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规范的考核考评制度并严格执行。作为一名血透室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要树立病人似亲人的品德,不要只想到经济利益,只想到自己的任务完成,更不能对患者的狂躁行为采取以非对非的作法。护理工作者要全面熟悉每一个透析患者的病情、个性、年龄、经济条件、家庭及社会关系,敏锐观察患者每一次异常的反映、举动,充分利用环境条件、病人的渴望有针对性做好沟通、化解工作,营造健康快乐,对生命充满信心的治疗氛围。

  3提高护理的水平

  技术护理的水平直接作用于透析患者的心理,全面熟悉本院正在使用的各种血透设备的性能特点,熟悉掌握血液透析的基本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迅速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达到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纠正细胞生理功能的目的,很容易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等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危及病人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不同型号的机器设备,一旦遇到意外,要当机立断及时处置。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比如:凝血处置,漏血处置,机器各种报警处置,各种并发症处置等等。要通过对机器设备及患者病情的全面熟悉及动态掌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预测,制定预案,随时作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工作,对情绪狂躁者实施穿刺手术要准备约束肢体绷带或镇静药品等。做到有备无患,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练好血管通路穿刺基本功。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穿刺容易,一般不应存在多大问题,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使用安全,效果好。

  4加强心理护理

  血透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对机器的依附程度多超过了其他疾病,出现不合作行为等。多数患者开始时对血液透析较紧张,有恐惧心理,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患者的心、肺、肝功能及出凝血情况等。在透析过程中要多与病人交谈,探知病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必要时给予多虑平等药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富有同情心,要经常和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延缓疾病的发展。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总之,心理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新晨范文网:http://www.xchen.com.cn

  参考文献

  [1]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0-381.

  [3]徐俊冕,吴文源,赵介城,等.医学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6-99.

  [4]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277.

  [5]周素轩,刘宏.应用及掌握心理护理诊断现状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5):4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二:儿科护理教育困境及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护生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结果:儿科的教学管理、带教个人及教学质量和护生实习情况均处于优良水平。结论:提高了儿科护理带教质量,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护生因素(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社会因素(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对策

  2.1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晨范文网

  2.6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3小结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可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力群,李湘苏.简论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原则[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66-67.

  [2]杨丹,张德辽,刘成霞,等.新形势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86-187.

  [3]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67.

  [4]罗泽玲,杜春萍,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41.

86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