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级护理人才,对在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从病史采集、汇报病历、讨论分析、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查房训练,使临床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免费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一:脑出血病人改善便秘情况
[摘要]目的:探讨前膀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有可能发生便秘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脑出血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便秘即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组在入院时即采取前赡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焦虑及并发症等预防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采取前腑性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便秘;预防
便秘是指个体排便习惯的改变,其特征是排便次数减少,2—3d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并伴有排便困难、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由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使肠蠕动减慢;需床上排便使排便方式改变;用甘露醇脱水而水分摄人不够;吞咽困难,以致摄入液体、水果、蔬菜减少,使大便秘结等,容易引起便秘。而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用力排便易使腹压增高,血压升高,颅压增高引起脑疝,而危及患者生命。故预防便秘发生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显得十分重要。现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预防性护理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4月在我科住院有可能发生便秘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2例,其中男“例,女38例。年龄52—80岁。入院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心理状态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按脑出血常规护理,一旦发生便秘即给予麻仁软胶囊1片,3次/d。
预防组患者则在入院后除按脑出血常规护理外再加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
1.3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1.3.1饮食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合理调配食物,鼓励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萝卜、白菜等,如无糖尿病患者两餐之间吃一些含纤维素较高的水果,如香蕉、苹果、鸭梨等。鼻饲患者在饮食中也要添加蔬菜等含粗纤维的食物,用搅拌机做成匀浆膳和水果汁。除急性脑水肿高峰期外每天保证饮水量不少于2000ml,每天早上空腹喝200ml温开水或蜂蜜水。
1.3.2行为干预避免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根据患者平时习惯排便时间按时给予便器,使直肠的排便运动产生条件反射协助排便。排便时给予屏风或隔帘阻挡。要求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排便体位以蹲、坐的姿势为佳,可以使直肠与肛管达到有效的排便角度,但患者脑出血急性期不能取上述体位排便,宜取左侧卧位较好。同时给予手法按摩促进排便,可用双手示指、中指、无名指在腹部依结肠走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重叠按摩,每次15win,2-3次/d;可以双手或单手于肛门周一围有节奏的往外牵拉肛门括约肌10—20次;平卧,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臀部并提肛以收缩盆底肌10—20次;深吸气,往下腹部用力,做模拟排便动作,意念排便,或戴指套,涂以润滑油或肥皂,示指伸人肛管内。做环形活动,刺激30S一2min,刺激3次,以诱发便意和促进排便。
1.3.3人为干预对3d以上仍未排便有腹痛、腹胀和便意感的患者,给予开塞露60ml灌肠,以软化粪便,促进顺利排便,减少患者因用力排便引起再出血等并发症。但禁止高压灌肠,以免腹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如灌肠仍不能达到目的或插入肛管时遇到阻力,可戴无菌手套,示指外涂石蜡油深人直肠内掏出硬结的大便。但手法要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引起肛门水肿,增加患者痛苦。
1.3.4健康宣教对意识清楚的患者热情关怀,细心照顾,给予心理支持及安慰,稳定其情绪,使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配合治疗,达到解除大脑皮质对排便动作的抑制。对意识不清者要向其家属做好宣教,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知识、便秘及用力排便的危险性,同时说明预防性护理的意义及效果,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1.4评价方法对两组患者与排便相关的生理、心理反应状况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检验。
2结果。
3讨论便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原因:
(1)疾病的因素。发生脑出血后,脑功能受损,使正常排便反射被破坏,反射降低。直肠膨胀时急迫便意的减退,粪便在结肠内通过时间过长,结肠移行性收缩的减少以及外括约肌张力的增加,同时由于疾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弱易使患者伴发便秘。
(2)水分不足。脑出血发病早期常脱水降颅压治疗,而且发病后意识水平下降和吞咽困难导致饮水及摄食减少。
(3)医源性因素。合并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疾病,应用止痛药、抗胆碱能制剂、抗癫痫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可引起或加重便秘。
(4)环境的改变。患者不习惯在床上排便。
(5)心理因素。有资料报道,焦虑、恐惧和悲观失望等精神因素均可造成便秘,而由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凡事需要别人帮助,使其从心理上产生抑郁。由于以上原因,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很容易并发便秘。Robain前瞻性研究152例脑卒中患者,确定便秘的发生率为60%。众所周知,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时如果用力排便可使腹内压力增加和颅内压力升高,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再出血及脑疝而危及生命。因此,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阻止便秘的发生,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疾病康复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阻止便秘的发生比便秘发生后进行护理干预更有意义,因为便秘发生后给予的粗纤维饮食及手法按摩往往不能立即达到效果,临床上常进行通便处理,如口服缓泻药物番泻叶、果导等,外用有开塞露纳肛,必要时采取通便灌肠。胡彩蓉等研究表明,番泻叶在通便时引起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为36.7%。果导其主要成分为酚酞,副作用较多,主要有:新晨范文网
(1)过敏反应,表现为腹痛、心前区不适和呼吸异常、皮疹甚至发生水疱和糜烂等。
(2)引起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障碍导致骨软化。
(3)酚酞有耐药性。而外用开塞露是高渗压的甘油,经常使用会引起习惯性便秘,也会有依赖性。因此,对脑出血患者便秘的预防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本研究中的预防组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焦虑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脑出血患者提前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在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便秘引起的危害以及促进疾病康复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青雯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9:16.
[2]田硕.急性梗死急性期的抢救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38—39.
[3]阳淑琴.循证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便秘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70—71.
[4]夏瑾,陈建水,潘峰,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社会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08.
[5]潘红英,洪瑶,沈云梅.61例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1):3.
[6]张通主编.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18.
[7]胡彩蓉,蒋驱斌.聂莎.番泻叶治疗精神病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8(5):338.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二:儿科护理教育困境及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护生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结果:儿科的教学管理、带教个人及教学质量和护生实习情况均处于优良水平。结论:提高了儿科护理带教质量,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护生因素(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社会因素(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对策
2.1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晨范文网
2.6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3小结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可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力群,李湘苏.简论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原则[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66-67.
[2]杨丹,张德辽,刘成霞,等.新形势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86-187.
[3]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67.
[4]罗泽玲,杜春萍,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