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开发和应用企业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国情、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践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企业经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一:论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论文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 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都要通过各工序即工艺流程来完成,对某些产品,有关部门还要制定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生产部门还要每月进行投料数、生产数、完工数和工时统计,月末进行未完工在产品数量的盘点。产品完工后入库,销售时要开出库单,据此收款;如果按合同出库,据此挂对方应收款。有了这些明确程序并按此办理,财务部门随时或定时稽核各仓库的收入、发出、结存情况,监督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正确计算成本和经营成果。
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二:对中国企业管理问题的理性思考
1.前言
中国企业缺少管理,这不是说中国企业没有管理,而是说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这种现状已经导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科学是建直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些年,虽然在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企业管理中财务帐目不实、企业决策、供应链等一些凸出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已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市场是赛场,每一个企业都是一名竞技手,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强化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国际竞争,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尽管我国企业管理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欧、美等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经济转型”使我国企业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转型期色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凸出的问题:
中层管理问题严重。主要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行为中不履行管理职责,推诿扯皮,不与企业保持一致,甚至为了局部或本单位利益,在某些方面我行我素,抵毁企业管理效能,影响企业整体利益的症状。企业管理出现上下两层皮,政令难通,其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更难收到实效。
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散乱;监控不力;信息失真:重事后审计轻内部控制;不能有效控制间接成本;传统财务软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等。
企业决策同样存在问题。我国企业的大部分决策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政治色彩浓厚,不讲规则,企业管理决策采取领导“拍板式”的权威决策,这样常常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使整个企业面临绝境。这样一方面使有能力的决策者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忽视管理,另一方面,造成“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种扭曲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
“人本”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以物为主。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物本”观念突出,强调对设备、厂房、资金、物料等的管理,“人本”管理观念淡薄。企业对人员的管理只是生产要素式管理,通过下达指令,让其按指令操作,从而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组织、安排,忽视了人力资本这种特殊生产要素的增值潜力。
大部分企业成长潜能很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仅有三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而七成左右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很弱的。
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资金严重不足。国企高负债现象已相当普遍,企业改制中逃债现象也特别严重。同时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不足,虽然国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目前效果还不理想。
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产权制度不合理。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如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导致政企不分、产权主体虚置、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与企业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合、封闭性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
3.对企业管理问题的理性思考
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的一切行动,都应当给予理性的思考与定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性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真正科学地看待、分析、研究、处理国有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一切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新的超越。
(1)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且中国企业缺乏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需要认真研究,逐步解决。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国尚未实现工业化,大多数企业未能亲身感受到全球化市场竞争和我国入世后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也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时至今日仍处于传统、粗放的管理状态;二是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充分调动职业经理人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一些企业的中高层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压力,明显缺乏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大多数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对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知之甚少;五是多数企业未能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口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
(2)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上述弊端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因素导致的企业增长,使得国有企业整体肌体营养不良,困难重重。伴随入世后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企业改革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加入世贸(WTO)组织之际,新世纪、新经济、新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是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从总体上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没有真正地面向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主要依靠模仿型技术创新发展起来;同时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没有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活动,企业作为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主体,市场目标不明确,还没有把依靠创新作为市场竞争的取胜之本,缺乏主动从外部获取知识源进行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而且在我国技术创新还不完全属于企业行为,现行政府管理方式和各种政策仍然明显有政府代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创新改革的力度。
企业信息化——解决企业管理凸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必然要涉及到观念、机构、流程、机制、习惯的改变和企业内部各种利益的调整。在企业信息化的道路上,中国的企业还有很多误区,据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企业E化没有明确的方向,由于阻力大、难点多,实施过程充满艰辛,在不少企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走了弯路,而更多的企业则尚在观望,害怕风险,裹足不前。但企业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必经之路。
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之路。要加强对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经营环境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业务程序风险和人员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实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企业健康发展的选择。企业管理已由传统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无论一个企业采取何种管理形式,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能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思想,要不断地追求能够使企业提高赢利能力、提高资产质量的最佳管理模式,要契而不舍地营造制度化管理的氛围,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改革的新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未能形成有效供应链,生产系统响应产品变化的能力差,不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新生产要求,难以适应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新市场特征。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4.小结
我国的企业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强化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的一切行动,都应当给予理性的思考与定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性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真正科学地看待、分析、研究、处理国有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一切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新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