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小论文范文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平台,在生物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二生物小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
一、结合生命孕育的不易,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命孕育”为主题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感受生命,这些知识的讲授会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以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为例,五颜六色的花并非为了抓人眼球,而是为其繁衍后代作好准备,但不是任何一朵花都能结果,没有传粉、受精,就不会有种子,但是为了孕育后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努力地绽放着,尽量实现着生命的最大价值。动物界如鸟类中伟大的“父亲”——雄帝企鹅在零下40℃的条件下在脚背上孵蛋,为了孕育生命,它们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地要站立60多天。动植物尚且如此,人类的生殖更是复杂,几亿个精子都希望能和卵子结合,它们花了大约100分钟的时间从子宫游到了输卵管,但是此时只剩下数千个了,到最后只有一个最快、最强的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在子宫内着床发育成胚胎,胚胎又需要发育近十个月,一个新生命才能由母亲分娩后诞生。因此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可在学习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家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采访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回忆怀孕、生产、产后的切身感受,这期间包括了对新生命的感动与期盼、生产时痛苦与喜悦交集的心情以及孩子呱呱坠地后对其倾注的全部心力。让学生记录下来,切身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我爱父母!只有了解生命孕育过程,懂得生命的存在价值,学生才能正确认识生命。
二、结合生命成长的艰辛,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为每一个生命提供了居住场所,同时也见证了几十亿年的生命进化过程。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最终才能适应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拥有生存权利,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享受和谐多彩的世界。
(一)在课堂内容的延伸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会绽放光芒,这些生命现象让人们震撼。泥土中的种子为了生的意志,胚根不断往下扎,胚芽不断向上长,石块、瓦砾等都不是它的障碍,当它破土而出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悬崖峭壁上刚从岩石中钻出来的那点绿意。一只小小的蚂蚁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因为它能搬动比自己重几十倍以至上百倍的物体。刚刚生下的婴儿会有吸吮、缩手等非条件反射,这些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生命现象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和谐。在生命进化长河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过刺状的叶子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靠绿色肥大的茎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储存水分;动物界中赫赫有名的伪装高手枯叶蝶能把自己模拟成与枯叶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人体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而毛细淋巴管吸收甘油和脂肪酸,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这些结构和功能的适应让我们觉得非常奇妙,这又是一种和谐。生命和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大量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永远存在。在生态系统中,自然选择造成的竞争其实是充满着缺陷的和谐,让生物适应性得以体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适应性,才有了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尊重。
(二)结合身边案例,分析生命成长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经常以贴近学生的话题为切入点,课堂上探讨一些个案。如新生刚进入中学,学生和家长都存在角色转变的适应性问题,有的学生两周就能适应初中生活,而有的学生需要花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适应初中的生活,这期间学生就需要更多生命的关怀与科学的帮助。适应能力的强弱,会造成学习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学习成绩,此时可以结合生物学的一些规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帮助自己提高适应能力探索科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去探求生命世界的奥秘,从而关注自然界生命的和谐。成语“蚌病成珠”中存在一些生命价值的思索,河蚌在遇到沙砾刺激后由外套膜分泌珍珠质,形成了美丽的珍珠,这样的生物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让他们明白,只有正视困难,人生的花朵在经历了磨难后才能绽放得更美丽、更成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生物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具人性关怀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生活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尊重生命、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信念。
三、结合生命衰亡的自然定律,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有生命诞生,就会有生命衰亡。生命的衰亡是个自然的过程,需要正视,不能回避。青少年自毁生命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教育学生正视生命,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活着就要热爱生命。生命的终结有时候也有意义,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器官移植案例给学生讲解伟大的人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让更多的人得到生命的权利,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个生命现象揭示了蚕的一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的阶段,其实吐完丝后的蚕并没有“死”,而是以一种更好的方式诠释它的再一次“生”,为了获得更多的下一代,它不惜“作茧自缚”。人的自然生命历程从童年、少年、壮年到老年,最后死亡。这一生中必定会有各种挫折、各种困难,但是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看完人生路上的各种风景,生命的重量也就增加了,最后的收获是巨大的,个体死亡后最终会被分解为无机物进入下一轮物质循环,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命衰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理应将生物科学知识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内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只有让学生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大限度地提升生命质量,才能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让生命绽放出特有的精彩。
范文二:初中生物课堂问题解决教学运用
【摘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个人思考空间,不利于学生对教材产生自己独特的看法。问题解决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文章就如何将问题解决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
问题解决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教学中的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知识与进步。这种教法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如何将问题解决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利用问题贯穿整个生物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理念。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答疑解惑为主要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教师的教学计划应能激发学生对新教法的兴趣,能够尽快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为新教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做好铺垫。由于初中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例如,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增加在课堂中的提问频率,并且向学生渗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消除学生心中的抵触心理,为新教法的应用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问题的合理设置,合理的问题设置是新教法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对象。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够紧扣教材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这一章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紧扣“消化系统”这个主题。例如“胃”这个消化器官,教师可以设置它在人体中的位置、消化中的作用、分泌的消化液等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另外,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难度应该适中。问题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不宜过分困难,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给予充分的课堂自由,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课堂中思维受限,没有自我探索的自由。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解除学生思维的束缚,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自由。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爱热闹的心理,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打破心中的程序化认知,发挥想象,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食物链的过程中便可以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中引入一个生态系统,让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寻找到一个食物链。在寻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此外,教师也要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平时的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给予学生帮助
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阻碍学习进程。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帮助。教师在帮助时,应注意时机,要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直接告知答案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精髓,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法,适应了新课改对初中课堂的要求。在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赋予学生学习自由的同时,也要能够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促进问题解决教学课堂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范文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更改教学常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现在的教师不再是权威者,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做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做学生知识的偶像,更要做学生心目中的楷模,要注意言传身教。首先,教师应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进而营造出愉悦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合作中解决问题。对于生物教材上的一些专题,如科学家的故事专题、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专题、生物学与文学专题、生物学与艺术专题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让学生在情绪愉悦、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去学习、去研究生物知识,效果要比教师传统讲解式的教学更好。最后,在生物课堂上,师生要积极互动,推动教学相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解惑和传授新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新观点和新看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现代教育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教学统一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间要有相互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应该积极践行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初一生物《输送血液的汞———心脏》的课上,在师生共同学习完知识点后,我在课堂上拿出课前画好的身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简图,以此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把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修改。开始,很多学生都觉得既然是老师画的,就没有什么可修改的地方。于是,笔者提示学生:心房心室的大小和动静脉的颜色应该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笔者的简图。经过对比,他们发现原来在老师的画中,心脏的左心房和右心房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是不对的。而且,右心室连接的动脉里流动的血液应该是静脉血,老师画成了红颜色的动脉血。还有,在毛细血管处的血液交换也有问题。这时,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修改。在这幅简图中,这些错误是我故意设置的。但在帮老师修改心脏和血液循环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而且他们也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二、多媒体介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都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产生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较多,而学生又产生厌倦情绪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为课堂增添乐趣。比如,在执教八年级生物《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下,给学生展示各种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如孔雀的开屏求偶行为、丹顶鹤的跳舞求偶行为、杜鹃鸟的育雏行为、象鸟的形态和象鸟卵的大小等。此时,学生会被形态各异的鸟的生殖和发育行为深深吸引,这些图片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开头,教师可以用一个几分钟的短片再现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程、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教师可用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让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中,可播放神经系统的结构图,并阐述各个部位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出现的相应症状有哪些。在讲解抽象的神经元时,可用视频播放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并拓展神经元的发达、突出和凸起的多少与人的聪明程度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开发自己的大脑;在《激素调节》一节中,可播放人体内分泌腺的部位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比较侏儒症患者和巨人症患者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营养和健康。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生物科学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收集网络资料资源,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这些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再一次得到激发。而且,这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等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使其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料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生物学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并且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并树立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课堂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设置疑问,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教师的疑问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点燃他们学习的火花,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课时,我直入主题:当同学们跑累时,把嘴巴张开来呼吸,这种做法对吗?当你们碰到肮脏的气味时,总是习惯性地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这样对吗?请同学们讨论下是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嘴巴呼吸好。学生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就此导入新课: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说了不算,你们说了也不算,我们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在这节课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学习之后,自然就会得出答案。又如,在讲《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物种起源》和《进化论》对生物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几乎改变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后,一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他的两个大女儿未长大就夭折,三女儿和另外两个儿子终身不育,其余孩子要么被病魔缠身,要么智力低下。如果他当时懂得遗传学的规律,他就不会在婚姻生活上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了。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你们觉得,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不要和近亲结婚。”“同学们,要想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我们先从遗传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学起吧!”就这样,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教师开始了教学。教师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创设教学疑问,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这样的课堂互动,不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愉快,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正视生物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的作业质量直接体现出他们对生物课是否有兴趣。当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初二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个学生经常都是选择性地完成部分作业,虽然作业的正确率很高,但是我每次给他的总分都不是很高。终于有一次,在下课结束后,我主动和该学生进行了交谈。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了这位学生不做的题目都是他认为都很基础的,而且自己已经掌握的题目,选择做的题都是他觉得自己需要多训练的部分。听完学生的讲诉,我发现了他做作业的技巧。我赞扬了他的想法,并对他此次的作业打了满分。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瞬间乐开了花。但是我要求他保守秘密,并约定这是我们师生间的共同秘密。学生也答应了。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重视他们的生物作业,并多给他们激励评价,从而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古人有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我们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受用。教师要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二生物小论文范文
上一篇:初二生物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二生物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