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论文
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论文
襄汾民歌诞生在山西晋南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击壤歌”是帝尧在如今的席村一带访贤时,所得中国较早的民歌之一。襄汾陶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磬、土鼓、铜铃、鼍鼓。为发掘、抢救、保护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襄汾县及山西省的音乐工作者,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普查和搜集整理工作;已收集襄汾民歌百余首,其中66首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2首被出版录制发行。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全文如下:
摘要:襄汾民歌在山西民歌中具有极大的特色,它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山西其他地域的民歌。因此,对于襄汾民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是了解认识此地民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襄汾民歌的调式、节奏与拍子、特征音及其使用、结构和终止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能够对襄汾民歌的研究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襄汾民歌 调式 特征音 终止式
襄汾地区位于山西省的南部,现在属临汾市管辖。此地的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梦梦》《走绛州》《五哥放羊》《对花》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襄汾民歌。笔者对襄汾民歌长期研究发现,这个地域的民歌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其音乐上的复杂性是山西民歌中比较少见的。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襄汾民歌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
一、襄汾民歌的调式
襄汾民歌是山西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调式上既具有山西其他地域民歌的特征,也有其自己本身的特点。襄汾民歌结束音大多落在徵音上,因此它的调式为徵调式,这是它和其他山西地域民歌一致的特征。但襄汾民歌音阶构成为七个音,分别为徵、羽、闰、宫、商、角和清角,这样就在徵调式的基础上扩展成为一个七声燕乐调式,成为燕乐徵调式。
二、襄汾民歌的节奏与拍子
节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骨架,它是根据节拍的要求,相同时值或不同时值的音的有机结合。襄汾民歌的节奏大多是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构成,很少出现三连音这种比较特殊的节奏。常用■拍记谱,也有一部分在■拍中短时间加入■拍,在后又在■拍结束。
三、襄汾民歌的特征音及使用
由于襄汾民歌的调式为七声燕乐徵调式,它区别于山西其他地域民歌的特征音就是闰。
闰音作为民歌七声调式的偏音,通常情况下有这么几种用法:不在强拍上使用;不做长音使用;出现的次数较少;二度解决等等。但襄汾民歌的闰音却打破了这些规律,成为民歌中偏音使用的一个特例,或者可以这么,说襄汾民歌中的闰音已经不是偏音,而是和五声正音相同重要的音。襄汾民歌中的闰音使用方式包括闰音之前用哪些音和闰音之后用哪些音。
闰音之前通常使用这个音上方六度的徵音和上方二度的宫音,也就是说徵音下行六度到闰音或者宫音下行到闰音。闰音之后用哪些音,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作为和五声正音相同重要的音,此时闰音不用做二度解决,而作下行三度进行至徵音或上行三度至商音。
在《十怨恨》中,闰音F下行至徵音D,为下三度进行;而在《表姑娘》中,闰音F上行到商音A,为上三度进行。
(二)作为经过音或辅助音时的二度解决。
在此民歌中,闰音bE和宫音F连接,为二度解决。
四、襄汾民歌的结构
民歌的结构体现在乐句数量和乐句长度上。方整型的结构指的是乐句数量为2、4、8……,并且乐句长度大致相同。非方整性结构指的是乐句数量不为2、4、8……,或者每个乐句的长度有明显的不同。经过笔者大量的分析,襄汾民歌包含着方整性与非方整性两种结构。
(一)方整性结构的襄汾民歌
方整性的结构的襄汾民歌通常四乐句的方整性结构民歌,四乐句的方整性结构民歌主要体现了起承转合的旋律发展。
这是一首典型的四乐句方整性结构的民歌。民歌为徵调式,每个乐句都为四小节。第一乐句尾音落于商音上,第二乐句尾音落于徵音,第三乐句结束于宫音,第四乐句尾音收于徵音。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尾音为徵调式的五音和主音,体现出起和承关系;第三乐句尾音的宫音是徵调式的四级音,调式色彩产生了变化,这个宫音很好起到了转的作用;最后一个乐句的尾音为徵调式的主音,在转之后使旋律很好的合在一起。
(二)非方整性结构的襄汾民歌
襄汾民歌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大量的非方整性结构的民歌。这些民歌的乐句数量不是2、4、8……,而是奇数性的乐句数量,或者即使是2乐句,但每个乐句长度有明显的不同。
这首民歌有两个乐句,前三小节为第一乐句,结束音为商音;第二乐句为后五小节,结束音是徵音。虽然这首民歌有两个乐句构成,但是第一乐句为三小节,第二乐句为五小节,非方整性结构非常明显。
五、襄汾民歌的终止式
终止式是结束音乐作品一个段落的标志。在西方调性音乐中,终止式更多体现在和声上。由于我国民歌是单旋律作品,民歌的终止式更多在乐句尾部旋律音来体现。襄汾民歌因为大多都是徵调式,因此民歌最后一个终止音是固定的,为徵音。但如何进行徵音形成终止式却有几种情况:
(一)下行四度的终止式
这种终止式主要由宫音和徵音构成下行四度,在这两个主干音之间加入一些经过音或者辅助音的终止式。
这首民歌最后的终止式虽然有五个音,但经过分析不难看出,第二个G商音为辅助音,第四个D羽音为五声性的经过音。这个终止式是在宫音下行到徵音中加入了作为辅助音的商音和经过音的羽音。
又如《梦梦》这首民歌,最后两小节为终止式。其终止式主干音还是宫音和下行四度的徵音,只不过中间添加了羽音和清角音,作为徵音的双重辅助音。
这种终止式的特点在于:宫音是宫系统调的第一个音,徵音是徵调式的主音,因此,这种终止式的是比较强的。
(二)下行三度的终止式
这种终止式主要是由闰音和徵音构成下行三度。
最后一小节为这首民歌的终止式。虽然在bE闰音前面也有G商音和F宫音,但这两个音相比较于闰音,时值都很短,因此不能作为终止式的主干音。所以,终止式的主干音就是闰音和徵音。
《二姑娘害病》也是这样的终止式。最后三个音为商音、闰音、徵音,这些音构成的下行三度的进行。
这种终止式的特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典型的徵调终止式强调四、五度的进行,由于四、五度在泛音列是由2号音,3号音,4号音构成的,因此这种终止式对于调式结束音的支持比较强。闰音和徵音构成的小三度进行,是由泛音列的5号音和6号音构成,距离基音比较远,所以对于调式结束音的支持较弱。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闰音加入到了终止式中,所以能够体现了浓郁的襄汾民歌的音调特点。
(三)具有补充终止的终止式
此种情况是在终止式的后面又加了一个终止式,第二个终止式在效果上类似于补充终止。上述两种终止式都可以作为第一个终止式,补充终止则是在两个徵音中间加入二度或者是四度。
以上两首民歌的终止式最后一小节都是补充终止,《劝丈夫》是徵音中加入上行四度宫音的补充终止;《五更劝丈夫》是徵音中加入下行二度清角音的补充终止。
六、 结语
襄汾民歌在山西民歌中有其特有的风格,由于是七声音阶并加入了闰音,是其在调式上、特征音的使用和终止式都有和山西其他地域民歌不相同之处,在结构、节奏和拍子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襄汾民歌在音乐上的复杂性,是在山西民歌中比较少见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使更多人对襄汾民歌感兴趣,在襄汾民歌研究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