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报刊新闻语言的失误现象分析论文

报刊新闻语言的失误现象分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报刊新闻语言的失误现象分析论文

  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报刊新闻语言的失误现象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报刊新闻语言的失误现象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报刊新闻语言对社会用语规范起到了一个“把关”的作用,报刊新闻语言的误用是走向谬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报刊新闻语言出现失误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包括词汇方面单个字词的误用,语法方面词语及句子成分搭配的误用,逻辑方面句群组合的失误,也包括修辞方面比喻夸张对比等的不妥。

  关键词: 报刊;新闻语言;失误

  报刊是我国老百姓最大的日常接触媒介,它作为党的喉舌,要用大量的事实和言论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各个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指导社会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老百姓对报纸的信息依赖是很严重的。这种依赖性更强化了报刊新闻工作者及时传播出精准信息的社会责任。

  新闻学里有一个“把关人”的概念。因为报刊新闻语言的误用不仅仅导致所陈述的事实不清楚,而且还关系着事实的客观性与否真实性。一方面可能不利于受众对事实的原貌的还原,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完全不真实的印象的产生。

  词汇方面的误用包括三种情况。部分是因为词义理解失误,例如武汉市楚天金报四月九日02要闻版《暴雨冰雹致八人死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紧急时刻,孙志糠发现靠墙摇摇欲坠”。摇摇欲坠一般用来形容高处欲落之物,有悬挂、摇晃之意,于落下有一段的缓冲时间。靠墙是轰然倒塌,用“摇摇欲坠”来形容不太妥。再如同报03版《钢琴 已成为当今家庭“三大件”》一文中写道“而这些放弃的学生,学钢琴的初衷大多不是因为兴趣使然”。“因为兴趣”和“兴趣使然”有明显的重复之嫌。这个语言失误大概就是笔者对“使然”一词的意思没有深究。 再比如“截止发稿时间为止”一说,“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带“到”跟时间词组合作状语,如“截止到四月三十日”,如果要保留后面的“为止”则可以将截止改为“截至”。另外还有很多用法较随意的词汇出现在报刊上,如“爱国主义热情”、“强烈响应”、“一位莘莘学子”等。

  错用成语、古语也是词汇失误的一种情况。例如前日报纸上关于武汉国际车展的一则新闻写道“成也是汽车,败也是汽车……”这大概是想借用古语中“成也何萧,败也何萧”的说法。然而古语中的“也”不是副词,而是语气词,相当于今天的“啊”。这样呆板的古语今用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词汇失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造词语。生造词语很大一部分来自方言或外来词汇。如新闻《老交警抓贼被刺穿左肺》一文中这样写道“并拿出刀子向朱的后背猛戳一气”。“猛戳一气”明显就是由武汉方言生造的词语。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深入生活,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成为市民的口头禅,但作为报纸这种极具保存性和探究性的媒体,应斟酌使用日渐泛滥的网络用语,否则将对目前这种由网络发展引起的不规范用语现象起到一种间接鼓励引导的反面作用。

  语法方面的误用归纳为以下五种情况。一种是词性的误用。如《楚天金报》四月九日头版新闻《手执兽医证竟敢给人看病》中有这样一句话“……发现老乡特别多,于是便在这开诊所。”“这”与“这里”虽然都有指代意思,但是他们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对一些字词的词性理解不透彻,则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另外,“作”与“做”也是报刊上经常混淆的一组词。“作”和“做”都有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的意思,因此,在“作(做)决定”、“作(做)贡献”等短语中有时混用。但从使用习惯来看,短语中的宾语成分是双音节动名词(带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前面的动词多用“作”。《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调整的。“作决定”、“作贡献”用“作”较好。

  语法误用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句子成分不搭配。如四月九日《楚天都市报》02要闻版《未办证的两万高考生请注意――拨打85394010可预约办证》写道“武汉市公安局户证部门采取‘绿色通道’”。“采用”作为谓语动词,其后一般接“方法”、“措施”等名词,此句应将采取改为“采用”。再如 “一边随着行人走动,一边不时用手去掏行人的外衣口袋和挎包的拉链”一句,“掏行人的外衣口袋”一语动宾的搭配是得当的,但说“掏挎包的拉链”就不对了,“掏”和“拉链”不能搭配。当一个动词不能同时带两个并列宾语时,就应该把话分开说。上例的“挎包”句可改为“并拉行人挎包的拉链”。另外报刊上还经常出现“有吃过”、“有用过”这样不规范的搭配,多出自于记者采访中的问话。

  在语法方面,报刊上经常出现的另外一种失误现象就是“偷换主语”。如“现在儿子还经常几百几百地偷家里的钱拿出去挥霍,学习学不进去,考试也不考,只有在网吧才能找到儿子。”一句中的主语是“儿子”(儿子偷钱、不学习、不考试),但到了最后一句,主语却换成了他人(儿子的父亲),句子便读不通了。最后一句最好改为:成天泡在网吧里。再如《楚天金报》四月九日头版《老交警抓贼被刺穿左肺》一文中这样写道“其中一个伤口进入左肺,戳伤左肺,伤情严重”。“戳伤左肺”的凶器,“伤口”作为一个静态名词不能作为“戳伤左肺”的主语。

  语法误用第四种情形就是句子成分缺失或多余。如《楚天金报》四月九日02要闻版《暴雨冰雹致八人死亡》一文写道“……我省大部分地区将下中到大雷雨,局部暴雨”,粗读似乎很通顺,但那是因为受到电视节目《天气预报》的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中到大雷雨,局部暴雨”,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播报内容,作为口头播报。再细看报纸上的这句话则很容易发觉它其实是缺失句子成分的。“局部暴雨”间是不应省略“将下”这个谓语动词的。另外报刊上经常出现类似“做好以下*个方面”这样缺少中心词的句式,这样的说法是不通的,应加上中心词“的工作”,改为“做好……*个方面的工作”。另外成分多余也是报刊新闻写作常见的失误现象。如“……特别是老职工和特别困难的职工,要给予特殊的……”一语中,“特别是”完全是个多余成分。再如“……从事的事业……”句式中“事业”完全不需要“从事的”作为定语。

  语法误用的另一类情况就是指代不明。如《楚天金报》03版《钢琴 已成为当今家庭“三大件”》一文中这样写道“……现在花钱请老师在家学钢琴的中老年人日益增多,一些是以前有一些基础,重拾旧梦;一些是家中的留守老人,解解闷儿,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其中,前一个“一些”可以理解为指代中老年人学钢琴的一些原因,但后一个“一些”又明确指代学钢琴的老人,句中两个“一些”指代不一致。

  另外,有的话语在某一个句子中的使用是正确的,但联系上下文来看却不大合适,这就属于句群组织方面的误用。例如“看着心中的草和刚刷了绿漆的护栏,使人心情有随之舒畅”一句,前面“看着心中的草和刚刷了绿漆的护栏”是主动句,后面“使人心情有随之舒畅”应该增加主语,或者去掉“使”字,保持句意畅通。句群组织失误的另外一种情形就是整句与散句使用不合理。报刊上常有极长的句子与极短的句子交错,显得文章节奏凌乱,也失去了语言的建筑美感。

【报刊新闻语言的失误现象分析】相关文章:

1.报刊语言的特点及演变日趋时代化

43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