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身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乙肝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篇一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内容
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1]。有研究表明HBV 大蛋白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2],针对HBV大蛋白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大蛋白与HBV DNA的相关性,我们对179例HBV感染者血清HBV大蛋白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79例病例为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男性122例,女性5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6±12.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标本来源 血液标本由真空采血管采集、分离血清后冻存于-20℃保存。
1.3主要试剂 HBV DNA检测采用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试剂;HBV“二对半”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试剂购置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大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主要方法 HBV-LP检测试剂应用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筛选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前S区立体构象型表位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微孔条上预包被,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TMB显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BV-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
2.1HBV DNA与LP阳性率比较 179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步检测HBV DNA和HBV LP,HBV DNA(+)144例(80.4%),HBV LP(+)145例(81.0%),其中HBV DNA(+)、HBV LP(+)126例,HBV DNA(+)、HBV LP(-)18例,HBV DNA(-)、HBV LP(+)19例,HBV DNA(-)、HBV LP(-)16例,以HBV DNA和HBV LP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01,P>0.05)。
2.2 HBV LP与HBeAg阳性率的比较 144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 LP(+)126例(87.5%),HBeAg(+)73例(50.7%),其中HBV LP(+)、HBeAg(+)65例,HBV LP(+)、HBeAg(-)61例,HBV LP(-)、HBeAg(+)8例,HBV LP(-)、HBeAg(-)10例,以HBV DNA和HBeAg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P<0.001)。
3 讨论
目前HBeAg和HBV DNA水平是反映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的主要指标,其中有HBV DNA定量检测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尤其重要。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HBV病毒变异,使得患者血清中保留着低水平的HBV DNA。Michael Bruns等[3]通过鸭肝模型研究也发现,含有嗜肝病毒血清的感染性不仅依赖于具有感染性的Dane颗粒的多少,而且还依赖于缺乏核酸、富含大蛋白的的亚病毒颗粒(SVPS,subviral particles)的数量,这些颗粒能够显著增强细胞内的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HBV大蛋白包括HBsAg、PreS1、PreS2蛋白,是乙肝病毒Dane颗粒和亚病毒颗粒的主要包膜成份,与乙肝病毒复制密切相关,乙肝病毒大蛋白的检测结果是反映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Dane颗粒和亚病毒颗粒,因而对判定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或传染性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文献表明前S蛋白具有复杂的跨膜拓朴结构[2],利用针对蛋白线性表位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血清大蛋白,往往容易造成漏检[4],我们采用针对HBV大蛋白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179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大蛋白检测,结果显示HBV LP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可以作为反映病毒复制情况的一个血清学指标,在HBV DNA阴性的标本中有19例HBV LP阳性,原因可能是在检测HBV LP时不仅能检测到Dane颗粒,还能检测到Dane颗粒以外的亚病毒颗粒,亚病毒颗粒数量水平较高,在血液中的消退时间也晚于Dane颗粒[5],另一方面是本实验中应用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灵敏度较低造成低水平的HBV DNA漏检。
传统的观念认为HBeAg阳性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病毒数量多,传染性强,HBeAg转阴往往预示着HBV复制的停止,后来的研究表明,在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由于病毒DNA发生了前C区或BCP区的变异,导致了HBeAg合成障碍[5]。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HBV LP阳性率87.5%,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50.7%(P<0.001),显然在判断病毒复制和传染性方面,HBV LP比HBeAg具有明显的意义,在不具备HBV DNA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HBV LP可以用作判断病毒复制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综上所述,HBV大蛋白检测操作简便、快速、可以作为病毒复制的免疫学指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文献
[1]Bang G, Kim KH, Guarnieri M, Zoulim F, Kawai S, Li J, Wands J, Tong S. Effect of mutating the two cysteines required for HBe antigenicity on hepatitis B virus DNA replication and virion secretion. Virology 2005;332(1):216-224.
[2]Lambert C.et al. Assessment of determinants affecting the dual topology of hepadnaviral lare envelope proteins J.General Virology 2004, 85:1221-1225.
[3]Bruns M, Miska S, Will H. et al. Enhanc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bynoninfectionssubviral particles .J Virol,1998,76:1462-1468.
[4]彭建明,李金明.病毒样颗粒在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4-216.
[5]Carman WF, Jacyna MR, Hanziyannis, et al.Mutation preventing form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Lancet 1989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篇二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摘要
【摘要】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因患者感染时年龄、感染遗传因素、饮酒、感染病毒数量、准种及机体免疫状态等不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或无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活检显示肝脏无炎症,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检测到乙肝病毒DNA,乙肝e抗原阳性或阴性,肝功能正常,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隐匿性乙型肝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或肝组织中有乙肝病毒DNA,有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肝组织活检能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除乙肝病毒DNA阳性外,其余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根基肝组织病理学、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者。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内容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分析
硫普罗宁为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类化合物,在参与机体生化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肝细胞功能,对抗各类肝损伤负效应。我们应用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硫普罗宁(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HBsAg、HBeAg和/或HBV DNA阳性,且肝功能反复异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个50例。
1.2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降酶治疗。慢性肝炎重度在抗炎保肝、降酶治疗基础上再应用抗病毒治疗,而慢性重型肝炎只能在维护肝功能前提下应用核苷类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且只能选快速、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给予丹参、维生素、肌苷、强力宁等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用法为硫普罗宁: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rn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50天。
1.3严格把握抗病毒适应症
一般适应症:一、乙肝病毒DNA≥105拷贝/毫升(乙肝e抗原阴性者≥104拷贝/毫升)。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ULN(正常值上限),如用干扰素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ULN,血清胆红素<2ULN。三、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诺迪尔肝炎活动指数≥4或≥G2炎症坏死。应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1.4加强病情监测和效果预测
目前抗病毒药物分为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
1.4.1干扰素:治疗前应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癫痫等。治疗6个月时乙肝病毒DNA定量下降时考虑更换核苷类似物或核苷酸类似物,疗效好可延长治疗时间。
1.4.2核苷(酸)类似物:应用范围较宽,可用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程一般较长,且存在耐药潜在危险。应用3~6个月时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若下降幅度小,可提前更换其他核苷类似物。若用阿德福韦,每半年应复查肾功能。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时,前3个月应每月复查生化学指标、血清学标志、乙肝病毒DNA,此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达到乙肝病毒DNA定量低于最低检出限、肝功能正常、乙肝e抗原血清转换、乙肝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巩固1年,乙肝e抗原阴性患者应巩固1年半,总疗程至少30个月。 1.5特殊人群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1.5.1合并应用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肝硬化患者只要乙肝病毒DNA阳性,无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否升高均应抗病毒治疗。用拉米夫定100毫克,每天1次,疗程较长。
1.5.2肝移植患者最好一开始采用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联合治疗,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1.6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抽血化验TBiL、ALT、AST、GGT,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
1.7统计学处理:所得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疗效标准:疗效评价完全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HBV—DNA转阴;部分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原值下降60%以上,HBV—DNA阴转或定量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未达上述有效标准。显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Tbit、ALT、AST、GGT下降大于治疗前2/3;无效:症状无好转,TBiL、ALT、AST、GGT下降小于治疗前的2/3。
2.2两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显效11例(19.6%),有效23例(41%),无效16例(39%),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显效38例(82%),有效7例(8.9%),无效5例(8.9%),总有效率9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28.9 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56例中,有1例出现轻度皮疹,3例出 料显示硫普罗宁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现皮肤瘙痒,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坚持治疗。
3 讨论
目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HBV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大量复制,HBsAg、HBeAg、HBeAg等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被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损害。由于缺乏根治病毒的有效方法,免疫病理过程持续存在。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进展为肝硬化乃至恶变为肝细胞癌。
硫普罗宁具有稳定肝细胞膜、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迁延的关键因素,减少肝细胞的破坏,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促进患者的症状恢复,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最终可能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及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硫普罗宁为一种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实验证明,该药具有降低肝细胞或线粒体.ATP酶活性,提高细胞A耶含量,恢复电子传递功能,改善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体形成,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参与肝细胞蛋白质、糖代谢,维持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作用,从而为本品治疗各种肝病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资料显示硫普罗宁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Tbit、ALT、AST、GGT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用药安全,不良反应轻微。提示硫普罗宁能有效地稳定肝细胞膜、线粒体膜等,起到了较好的保肝护肝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文献
[1]唐望先,杜荔菁,张文英等.硫普罗宁对D一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害保护作用.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52-53.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3
有关医学检验乙肝论文推荐:
3.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6.医学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