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范文免费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医学检验是临床中常使用的检验的一种医学方式,主要是使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篇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近三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发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教学资源;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为高职医学院校工学结合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可供校内外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借鉴。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强化实践环节,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岗位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完全一致,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目前,省内外开办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院校比较少,在工学结合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困扰和限制,导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实质性工学结合的院校较少,仅停留在探索或尝试阶段。

  2研究目标

  通过“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创建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社会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3研究内容

  对2007级、2008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行业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建立课程体系;探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并实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课程标准;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4课题已经取得的成果

  4.1探索了“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的调研及多年来人才培养经验的积淀,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提炼了临床检验技能、微生物检验技能、免疫检验技能、生物化学检验技能、血液检验技能及寄生虫检验技能等6项核心能力,围绕着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及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临床见习、校内实训和医院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人文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将学生分组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兼职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到门诊化验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病室等科室轮转见习,参观各科室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了解医学检验的最新进展及各科室开展的检验项目等。让学生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能力需要,使学生早期认识专业、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年专业课教学全部在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临床教学医院交替进行,校内实训中心以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虚拟实训、仿真实训为主,教学医院主要进行综合检验项目实训,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第三学年顶岗实习40周。其中临检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免疫室、细胞检查室、门诊化验室各6周,输血科4周,实训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实习结束时由学院和医院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考核,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需要。

  4.2构建了基于医学检验工作岗位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专家组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以行业专家为主分析医学检验工作过程中各具体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课程开发平台,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淡化学科界限,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金字塔。

  4.3建成了一批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术应用性课程,取得了一系列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1)课程教学建设:有计划性地进行课程建设,深入行业调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分别探索以检验流程和检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重组与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2)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临床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也先后建成了院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起点和契机,本专业正在积极备战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教材建设: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4部,校本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参编各级教材共14部。

  4.4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借鉴国家级精品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分别推行以检验项目、检验流程或检验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序化,并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高度统一。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答疑、评价等作用,教学活动融“教-学-做-评”于一体。

  4.5建成了集教学、医疗、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按照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相一致的原则,将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二为一,科学设置教学区域和医疗服务区域,学生在教学区域完成虚拟实训和仿真实训后,在临床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服务区域进行岗位训练;同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快速、准确的标本检测服务,目前,已经开展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结核杆菌检测项目。

  4.6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教学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加强对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本专业聘请了十多名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每年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在企业中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占80%以上。以“专业教师下医院,行业专家进课堂”为途径,以着力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团队、科研技能团队为抓手,整体提高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首席教授”、“楚天技能名师”和“襄江能人”岗位聘任,与襄阳市检验学会联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校院共享、素质精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师资队伍,并将其建成了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5课题的创新及推广价值

  5.1“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内学习两年,实习一年,三年学习期间全部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在岗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一年级的临床见习,到二年级的临床见习和岗位现场教学,再到三年级的岗位顶岗实习,均有校内校外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要求的医学检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2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行业调研,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同时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为学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创造条件,并建立实践操作技能单独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5.3国内率先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北省内第一家和医学独立实验室(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近年又先后开拓了艾迪康、兰卫等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使本专业服务地方卫生事业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学校与公司合作开设“康圣达”订单班,为该公司培养独立实验室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文献

  [1]吴芹,高璀乡.以能力为本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19).

  [2]王富伟,陈秀敏.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30).

  [3]刘家秀,侯云华,杨学艺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02).

  [4]姚春艳,张波,府伟灵.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2).

  [5]黄泽智,曾铁功,马新华.高专医学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5).

  [6]罗阳,高维寅,张波,黄君富,府伟灵.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和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

  [7]李静.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03).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篇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摘要

  摘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在校期间对学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增强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其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处理和保存感染性物质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措施、相关仪器设备、物品和管理体系[1-2]。2003年春,各地发生的医院内医务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SARS感染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工作,因此培养其具备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1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

  (1)随意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包括食物、饮料、衣物等。

  (2)个别学生没有按要求穿工作服进入实验室,甚至还有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等现象。

  (3)实验预习不充分,对实验操作流程不够熟悉。

  (4)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贪图方便,不按要求戴手套、口罩,实验物品使用后不按要求分类存放等。

  (5)实验垃圾和废弃物存在混放现象。

  2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做法

  2.1唤起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结合专业课教学,重温2003年医务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SARS感染案例,分析讨论近年来发生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故案例,唤起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临床实验室安全要求和措施》《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文件,让学生熟知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2.2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

  2.2.1课前做好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等。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和实验预习情况,对仪容仪表不达标的学生,责令其立即整改;对安全意识淡薄、实验预习不充分的学生,要求其重新学习,检查合格后再安排上课。

  2.2.2规范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临床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和血液学检验技术等课程)实验项目所需的标本均来自人体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这些标本很可能是疾病的传染源,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实验操作规程,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具体做法为:(1)实验前由带教教师分组示教(一般每组10人左右为宜),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告知学生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及急救措施;(2)实验中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如进行有生物危害、有毒、有刺激或有腐蚀性的操作时,应戴好手套或面罩等防护用具;(3)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把安全教育和必要的安全操作指导与训练贯穿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始终。实验期间,带教教师不能离开实验室或坐在一边做与实验无关的事(如聊天或批改作业等),应不断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出现有害实验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行一些危害性特别大的实验如操作剧毒化学品、高速运转的机器时,指导教师应密切监督整个过程。

  2.2.3实验结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用品的整理和清洁工作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将实验用过的吸管、试管、玻片等带菌器材按要求放在指定的地方,利用高压锅、化学消毒剂、烧灼等消毒方法处理,切勿乱丢或将带菌液体倾入水池,并禁止将实验用品带出实验室。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用品,清洁后放回原处,并将操作台用消毒液擦拭干净。最后使用消毒液清洁地板,离开实验室前脱下白大衣,用2%来苏水浸泡双手5分钟左右,再用肥皂、清水将双手清洗干净,然后关好水、电及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3巩固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

  (1)每次实验课结束,通过提问或小组竞赛的方式,结合实验内容、标本及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以巩固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如哪些操作需戴手套、穿防护服或戴防护镜?SARS、手口足病、甲型H1N1流感等不同样本的处理方式是什么?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级,哪些微生物不能在二级医学实验室培养?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哪些微生物会通过气溶胶传染人,怎样预防?实验废弃物如何安全处理?利器损伤如何处理等。

  (2)把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纳入实验教学考试内容,分数比例按实验总成绩的30%计入实验成绩。

  3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效果

  生物安全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抓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培训是职业素质要求,是岗位能力的需要[3]。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在校期间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强化了学生生物安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近两年,我们随机对本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合格率均达98%以上,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达标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习期间和毕业后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申子瑜.浅谈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3):134.

  [3]张云霞,陆海霞,贾伟.医学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70-771.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篇三:《浅析医学中临床细菌检验》

  细菌检验是医学检验中最常见的检验方法,为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确定,给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着重要的依据。细菌检验在多个环节上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在质量上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分离培养基菌种等等。如何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我们必须在各个环节做好相应的管理,保证细菌检查的准确性。

  1标本检验中质量的管理

  1.1致病菌分离鉴定

  1.1.1标本(细菌)的接种、分离和鉴定: 要根据不同的标本、检验目的的不同,来接种不同的培养基。对于阳性培养要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进行种属鉴定和分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不得擅自修改程序。对于疑难菌株,不得草率的下结论,要进行查阅资料及组织会诊。

  1.1.2如实记录检验过程和报告结果:在检验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问题和所看到现象,都要如实的记录,以便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结论,也对以后进行改进工作和总结有个依据。对于诊断内容要进行登记,以便查询,如原报告有误或不完善,应发纠正报告。

  1.2药敏试验质控:药敏试验应严格按最新发布的NCCLS所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1.2. 1常用的药敏质控标准菌株:NCCLS从美国菌种收集中心(ATCC)选择推荐了一些菌株作为质控标准株

  1.2.2质控株的保存: 尽管在检验中质控标准株要比其他一些菌株药敏结果相对稳定,但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如反复多次使用会造成菌株的变异。为了防止变异,必须将标准的株冻干保存。每月从冻干株中复苏1次,种入大豆胰酶消化肉汤中作为工作株。工作株可存放在4℃~8℃的条件中,并每周进行转种1次,使用4~5次后必须弃之。在质控中发现工作株结果有疑,应进行更换。在无冻干的条件下,可将质控株置入在以下物质中,①含10~15%甘油的大豆胰酶消化肉汤②脱纤维羊(或兔)血③脱脂奶④含50%小牛血清的肉汤,存于-20℃以下环境中(最好-60℃以下),亦可防止变异。

  1.2.3药敏质控方法:质控株应每天随临床分离株一道进行药敏试验,如果质控株的药敏结果质控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试验条件符合要求,结果可信;若药敏结果在质控范围外,则说明实验中可能出现了问题。在质控株的可信限在质控允许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故在20次连续质控结果中仅允许1次落在范围之外,但也不能偏离质控允许的范围中间值4个标准差。此外,20次或跟多次药敏结果的平均应接近中间。如果20次连续质控结果中≥2次或30次中≥4次,那么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则表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问题,必须要查明原因,进行解决。

  标本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上都受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细菌的检验中,检验的准确性也要提高。

  2细菌检验的准确度、认可度

  医学中细菌检验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提供临床诊断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方式和保管、分离培养的技术和方法等条件都可以影响细菌检验的结果。细菌检验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培养鉴定的方法,从而忽视了保本在采集时的方法和采集标本时的质量。在目前标本的采集中,痰标本、脓性分泌物的标本及尿液标本等都存在着采集标本质量的问题。痰标本的采集,大多数是在自然情况下咳痰的方式进行,必然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上呼吸道分泌物种常有大龄的多种细菌(106~109/ml),因此痰标本在采集中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根据调查,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有17种常见的细菌,所以标本在培养前先进行革兰染色,再根据细胞种类及存在的细菌情况,来确定是否培养或者重新留取标本,对标本质量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也减少诊断结果的失误,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滥用。

  脓性分泌物分为外伤分泌物、术后感染分泌物、穿刺液等,在标本的采集中,也是存在质量的问题。标本在取材后,往往会培养出多种细菌。而这种多出的细菌并非是真正的病原菌,它多是创面上生长繁殖的杂菌。因此,在采取标本中一般是采取深部的分泌物,其后进行细菌的培养,也是先涂片,再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确定优势菌的存活数量。

  尿液细菌在采集和培养时大多数是使用“中段尿”,但检测后

  的结果于临床存在着差异,导致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分为一尿液不做细菌计数而是以培养结果为准,二尿液标本未能及时送往实验室,导致细菌繁殖,造成假阳性结果,才使细菌检验出现错误,造成诊断与治疗的混乱。正确的方法是,在尿液标本留取后及时进行送检,在培养前先进行显微镜检查了解细菌的存活情况,其后在进行细菌的培养及检测。泌尿感染多数情况下是由单一菌种引起的,如果两种细菌在20%以下出现混合感染,或培养细菌数在3种或3种以上,那判定为标本已经污染,需要重新采集新的标本。在尿液细菌检测中,是以每ml尿液中含有或超过105个细菌,就会诊断为尿道感染。在尿液的检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果断的下诊断。

  细菌的检测在我国医院的应用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标本质量问题,但这个问题也医学检验中必要解决的问题。在细菌检验中,要做到高标准,超精确,给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

  3总结

  只有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才能对细菌检验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积极的面对病原菌的变异。在细菌的检验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发出正确的检验结果,以辅助临床更好的治疗。细菌检验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1.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2.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3.大专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4.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

5.医学检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6.医学检验实践报告范文

15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