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2)
时间:
若木1由 分享
三、实践教学体系注重针对性和应用性
目前,实用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向,但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自身固有特点。它应该是介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它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介环节,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职业技能训练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题中之义,否则也将会遇到就业障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新兴工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靠素质与修养支撑其技能,能力逐渐绽放的,具有极强的职业迁移性和自我发展的潜力,后者是靠技能曝光其素质与水平,能力是立竿见影的。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来说,若无修养、功底来做根基,其技能之“花”不仅不会越开越有魅力,反而会日渐枯萎与凋敝。因此,应清醒地看到这种区别,合理定向,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一味地去强求一致和看齐。
在上述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全过程实践、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建立起从课堂实践到假日实践再到专业实习的梯级实践体系。
(一)课堂实践。专业课程必须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将实践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锻炼。在第一梯级中,在开设《涉外秘书实务》课程时,让学生参与为学校或学院策划和组织一次完整的会议(由学生参与策划和执行,由老师和工作人员全程指导);在开设《文书写作与处理》课程时,将学生接触学校档案室,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创设情景环境,以案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文书写作;在开设《现代办公技术》和《办公室事务管理》等课程时,组织学生了解和参与维护实验室的办公器材和设备,制定或优化学院的办公流程,同时轮批到教务办等部门去见习和锻炼。
(二)假日实践。所谓假日实践,是指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假日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对专业的认识,而且还为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实习。专业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比较合理。第一,学生已经基本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素养,其次,此阶段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可以长时间地实习,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为就业铺设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其辉,改革高师教学模式,培养专家型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2000.92.
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1.
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5.
王松泉,未来教师素质需求与高师课程优化战略[J].转引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李贤瑜,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10.
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G].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