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论文投稿
文学创作论文投稿
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文学创作的特点也反映和推动着文学思潮的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创作论文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学创作论文投稿篇1
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
【摘要】 作家创作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创作是意与物的契合,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感受与高超的创作技法的结合。正确认识作家创作不仅为读者创作和文学评论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初学写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文学创作;作家创作
事实上,作家创作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也不是只有文学天才才能从事的,只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肯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即使不能成为大家,也可以写出具有魅力的文学作品。揣摩作家的创作,品味作家的作品,虽手法不同、风格各异,但还是可以找出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随意之所之到处漫游
随意之所之到处漫游,是就作家的创作构思而言的。作家处于创作状态时,其意识往往是散漫的、自由的;作家常常是精婺八极、心游万仞,在世间万象中寻觅既能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识,又能给读者以美感的物象,并随时随地捕捉灵感,寓意于物、随物赋形、心随物转,到处漫游。
作家的这种自由意识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作家是万万不能脱离生活凭空臆想,当然作家创作并不排斥虚构,也不否认想象贯穿艺术构思的始终。但虚构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想象应依托于真实与合理。作家至少曾经经历过那种生活,或者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不然他的作品就会给人以虚假的印象。鲁迅的作品以深刻犀利见长,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无人能出其右,但他一直想写反映红军长征的作品,可始终没能做到,并不是鲁迅江郎才尽,而是对其生活的不熟悉,制约了他的创作。倍受推崇的八十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写不出《孔乙己》和《祝福》这样的作品,这同样也不是写作能力问题。而是文学创作无论是虚构还是想象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作家生活的那个圈子。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好多当代作家以历史为题材吗?确实,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很普遍,但作品中难免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意识,而这些自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历史题材只不过是作家表现自己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综上不难看出,作家的创作一方面在描绘着生活、诉说着理想,另一方面又在“随意之所之到处漫游”,在用心观察着、体验着生活,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二、从更高、更广的视野观察事物
文学是更高地悬浮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创造。作家只有作为旁观者时,才能创造出具有魅力的典型形象。否则,他只能像自然主义那样,机械地记录、解剖现实生活的片段。这样的创作只能是事实和材料的堆积,至多会写出一些无主题无典型化的作品,既缺乏艺术性,又缺乏现实意义。
蕴藉是文学的首要特征,意象是作家创作的第一目标。没有蕴藉,文学就失去了文本的特色;没有意象,文学作品就失去了魅力。蕴藉为读者创造提供了蓝本,意象为读者创造指明了方向。文学创作既离不开作家创造,又离不开读者创造。没有读者的介入,作家的创作只能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甚至不能称之为作品。而正是作家创造的蕴藉,为文学接受提供了可能。而意象的创造,则会使得读者创造不会脱离文本太远。作家要创造出具有蕴藉的意象,必须从更高更广的视野观察事物,必须艺术地处理现实世界。只有这样,作家的创作才更真实,更具有艺术魅力。
作家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才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主题,也才使得作品意象更为丰富、意蕴更为突出。从更广阔的视野反映事物,是指艺术构思中的综合。作家创作离不开综合,综合可以使作品更具概括性,也可以使得作品的读者受众更加广泛。文学创作固然要具有个性,但要实现广泛的社会价值还须较强的概括性,尤其是艺术形象,他已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的心中回响。由一斑而窥全豹,由一部作品显示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问题,是作家追求的目标。从更高更广的视野观察事物,是作家创作的必备条件,也是作家创作高水平的作品的前提基础。
三、依照自己的感觉作出自己的判断
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反映,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反映却是作家的事。作家依照自己的感觉作出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描绘。然而这种判断应该以现实为基础,应该是自己对现实的真实感受,应该显示出艺术真实。
何谓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也不同于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相比,它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它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世上没有三千丈的白发,但用于写愁绪却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描绘感觉世界,创造出一个既源于现实世界,又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新世界。文学创作与其说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不如说是对作家感觉的描写,这种感觉是作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四、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又能独创新意
能称之为作家的,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或题材新颖,或构思独特,或语言别具一格,总之,应保持自己的本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但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不等于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成功的作家应始终能独创新意,在某一方面能有所突破。如朱自清的作品总是那么清新宜人,究其因,主要是语言独特、构思精妙,篇篇新异。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如诗如画的细描,又有形象传神的粗线条勾勒,他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以及“揪着草,攀着乱石,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等,无不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作家的创作一旦形成风格,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形成了作家自己的本色,当风格的独创性不局限于一种定式,而是贯穿作家创作的始终时,作家创作就在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的同时,又始终能独创新意。鲁迅虽以勾勒人物素描为主,但鲁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闰土的木,孔乙己的迂;阿Q的愚昧,祥林嫂的不幸……,无不显示了“这一个”的特性。当然我们所说的独创新意包括了题材、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等。题材的独创,主要是指选择新的题材,写人所未见之事,或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入手;结构的独创,主要是指选择与内容相适应的结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而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则是指对它们的独创性运用,如果能够对普通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进行创造性运用,那么作家的创作就会显示出独创的新意,如同样是对愁的描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还有“载不动几多愁”的愁,……。作家把自己的感受注入创作中,再加上其独创的表现手法,就使得作品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又始终有独创新意。
<<<下页带来更多的文学创作论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