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日本文学论文摘要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论文的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还有助于利用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因此在学术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摘要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摘要(一)

  浅析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摘 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中心在欧洲各地而兴起的一股革新思潮。这是欧洲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封建秩序和封建统治的运动在文学上的具体体现。在其影响之下,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在约一个世纪之后兴起了。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虽不像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但也对日本文坛以及日本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文学论文摘要(二)

  浅论日本文学的特质

  摘 要:文学是一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是文化、社会的反映。从大和时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气质。这其间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有匮乏佳作、文坛暗淡的时代。平安时期成为了王朝女流文学的全盛期。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又创作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

  日本文学论文摘要(三)

  浅析日本作家的世界文学想象

  摘要:世界文学的人类立场,要求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要超越民族主义,又要避免唯西方世界马首是瞻。当然,强调世界文学写作的人类立场,并不是要抹杀不同文化世界的作家创作的内部差异,而是主张在世界文学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到彼此能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类立场。这也许正是日本作家给中国文学界带来的启示。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希望能帮到您!

  浅析日本作家的世界文学想象

  摘要 :世界文学的人类立场,要求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要超越民族主义,又要避免唯西方世界马首是瞻。当然,强调世界文学写作的人类立场,并不是要抹杀不同文化世界的作家创作的内部差异,而是主张在世界文学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到彼此能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类立场。这也许正是日本作家给中国文学界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文学 大江健三郎 世界文学 人类立场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渐高涨。伴随着这种文化走出去的冲动,却是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渐行渐远。带着这种无奈的失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今年以来,由当代文学界掀起的,部分思想界人士参与的关于重新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的讨论。便是这种文化焦虑情绪的集中释放和反映。这场争论还在继续,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必须从“民族化”、“西方化”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跳出来。寻找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世界文学之路。这方面,考察一衣带水,有着相似的文化记忆的邻邦——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文学道路,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大江健三郎的世界文学想象

  有两位作家给日本文坛带来了世界级的荣誉,一位是川端康成,另一位便是大江健三郎。与展示“美丽”日本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而赢得世界声誉的川端康成相比,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则因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反思日本文化而震撼世界文坛,他使世界认识了“暖昧”的日本。

  纵观大江健三郎一生的努力,他都在为建立世界文学而努力,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和褒奖。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辞中,大江健三郎指出:“我希望能够探寻到一种方法——如果可能。将以自己的赢弱之身,在20世纪,于钝痛中接受那些在科学技术与交通的畸形发展中积累的被害者们的苦难。我还在考虑,作为一个置身于世界边缘的人,如何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展望世界,并对全体人类的医治与和解作出高尚的和人文主义的贡献”…。这段话可以看作打开大江健三郎文学世界大门的钥匙。大江健三郎所耗尽一生找寻的方法,就是对世界文学的想象。不过,颇具策略的是,大江健三郎并没有特别强调世界文学,而是认为,无论是日本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应加入作为“世界文学一环的亚洲文学”当中。大江健三郎深情地说:“我的母国的年轻作家们,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从内心里渴望实现前辈们没能创造出的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这是我最崇高的梦想。期望在21世纪上半叶能够用日本语实现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今天我才仍然像青年时代刚刚开始步入文坛时那样,对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总是抱有新奇和强烈的梦想。”

  为什么要关注亚洲的问题?大江健三郎直言。“作为日本作家,我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既能被中国人理解,又能被韩国人理解的文学以亚洲为舞台,思考亚洲的未来,这种文学就是亚洲文学。我认为。中国、韩国、菲律宾等国的作家,应该把自己的文学思考联系到亚洲。我提出亚洲文学这一说法,目的就是呼吁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亚洲各国应该携起手来,一同思考亚洲。”在大江健三郎看来,亚洲文学是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和中介。亚洲的话题,也是世界的话题;理解了亚洲,也就理解了世界。那么,什么才是亚洲作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显然,二次世界大战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成了“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的母题。

  大江健三郎反思之旅开始于其长子的降生。28岁时长子大江光诞生,不幸的是,大江光头骨先天性残疾,这种灵魂受到强烈冲击的“畸婴体验”和随后的广岛之行使大江健三郎从人类生存的高度反思战争——特别是日本处于尴尬境地的侵略战争。“畸婴体验”直接催生了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个人的体验》,瑞典文学院认为:“作者本人是在通过写作来驱除恶魔,在自己创造出的想象世界里挖掘个人的体验,并因此而成功地描绘出了人类所共通的东西,可以认为这是在成为脑残疾病儿的父亲以后才得以写出的作品。”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广岛问题、冲绳问题、核武器问题,还有残疾儿问题都成为大江健三郎关心的重点。在这些作品中,他集中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传统,探寻造成日本国民性病态的文化因子。与此同时,他还把目光集中在战后大都会青年人的存在状态,他通过“对现实的关注、对自我的审视和挖掘、对人性复杂性的体察、对日本青年人的存在和性状态的描绘”,实现了对日本战后社会现实的批判,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大江特色“东方存在主义”的文学:揭露荒诞现实,塑造人文主义者形象,唤起人的责任感、自尊心,驱除自我内心的恶魔,使文学发挥拯救人类灵魂的作用。

  大江健三郎在《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作品中描绘的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以及着力刻画的荒诞、困惑、不安、迷茫的人生状态,正是表达了现代人普遍的、最真切的生命体验。作为一个存在的勘探者,大江健三郎表达了经受战争梦魇后的人类共通的体验。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唤起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共同记忆,其意义和影响已经超越了日本文学的范围,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因此,他的那些对战争和战后高度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面临的危机思考的作品甫一问世,便在中国、韩国等其他国家引起强烈的反响。

  大江健三郎对中国作家的启示

  受歌德“世界文学”概念的影响。大江健三郎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他对世界文学的看法。尽管他的作品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取得了世界性的影响,但在大江健三郎看来,“实在是难以给世界文学下一个定义”。世界文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他甚至谨慎地认为,“日本文学以及我们这一辈的文学,在多大程度上缺乏世界性和普遍性,对之我抱有很大的危机感”。然而,大江健三郎的世界文学之路并不是无迹可寻。他的成功,让很多中国作家看到了希望。并有可能在通往世界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理由如下:

  第一。共同的世界文学场正在生成

  没有哪个时代的作家,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一个开放的出版市场的建立,文学生产的各种要素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文学出版的要素领域来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已经超越了一国范围。中国文学创作开始主动融人到世界文学生产中,再也不像1980年代那样被动地卷人世界文学的潮流,更不是一个相对于西方文学来说可有可无的他者。这种文学的跨国生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以莫言、余华等为代表的少数纯文学作家的作品已经在国际出版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并有了相对固定的国际读者群。他们每部作品的出版和翻译,都有可能成为国际出版界的文化事件;另一方面,则是新世纪以来,以苏童、李锐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作家参与到全球出版工程——重述神话的写作中。“重述神话”系列图书项目的全球出版是一项巨

  大的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耗时6年,加入这一项目的作家包括多位诺贝尔 文学奖和布克奖的获奖作家及提名者。这一项目被誉为“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作家能参与到这项全球性的文学创作中,在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文学正日益融人世界文学场中。正如张颐武先生所言,“应该看到,中国‘新世纪文学’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学出版活动的一个有机的部分,并且成为全球华语文学 写作和出版的中心。这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对全球文学格局的重要改变,也是全球华语文学格局的重要改变。对于中国文学而言,一个新的世界性的文学平台已经形成了”。

  一体化的世界文学场的出现和壮大,自然要归功于 经济全球化、资本世界化。这种世界文学场给世界文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当然。它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世界文学的经典描述。在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后的2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于是由许多民族的文学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历史高度洞察和把握了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歌德“世界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无疑,今天的资本全球化加快了世界文学场的形成。

  第二,中国作家面临着共同的人类难题

  世界文学场的出现只是世界文学诞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共同的难题,这才是世界文学存在的根基。比如,今天的全球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不独是发达国家,即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生态问题也触目惊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不惜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带来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开始显现,中国面临着与西方一样的生存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关注人与自然的生态文学作品开始诞生。这些作品关注的人类普遍性问题,自然也就有了世界文学的潜质。

  当然,今日中国,比生态危机更可怕、更急迫的是精神的危机,表现为诚信缺失、道德虚无、信仰真空以及虚无主义弥漫。这种情况与经济起飞阶段的日本何其相似。这正是世界文学所要关注和解决的共同母题。再比如,流亡与回乡是近年来诺贝尔奖关注的一个重要文学母题,除去文学的内部因素之外,它与20世纪中前期世界性的战争灾难和中后期的 政治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此相类似,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人口迁徙运动。这场人口迁徙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几次著名的大迁徙。大批的农民工离开土地,被迫卷人现代化的洪流中,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身份的断裂、生活 经验的断裂,更是与以土地为代表的 文化的断裂、精神的断裂。它带给中国人的精神创伤是深刻的,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中国的作家还没有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也许,中国作家真正要做的便是像大江健三郎那样,直面那些既属于中国问题,又属于世界问题的话题,保持作品“同时代性”。“在与 社会的 联系中,在保持着一种紧张关系的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人类立场是世界文学的真正立场

  回顾歌德对“世界文学”所下的定义,他特别强调了世界文学未来的理想状态:文学的普遍意义。世界文学的重要表征就是文化的普遍主义。大江健三郎在对世界文学的阐述中,也特别强调了文学的“世界性”和“普遍性”。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世界文学可以透过民族性的文化审美层面来揭示人类的共同特征。在这个平台上,文学题材可以有东西之分,文学形式可以有国族之别,但是文学的母题和作家所要表达的立场和坚持的价值却是全人类的。世界文学关注人类共同母题,这些母题包括生/死、流亡,回乡、爱,恨、民主、自由、信仰等。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世界文学的写作必须直面人类所处的共同的现实处境。这种观点符合文学的内在本质。真正的文学是着眼于人类的普遍性困境,通过描述、揭示、反省等去努力接近世界的真相。并给人以精神的震撼和慰藉。世界文学所要刻画的是人性深刻而普遍的内涵,所要张扬的也是人类最深刻而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正如肖鹰所说:“不同民族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是有差异的,但是根本的文学精神是相通的。这种基于人性的相通性,不仅使国际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成为可能,而且也使我们在深层的一致性上能够超越时代和文化界限对人类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进行判断和欣赏。”因此,完全可以相信,不同族类的人们在阅读世界文学作品时,都可以在“道德立场、美学立场、人性立场乃至终极价值、终极关怀等”方面寻找到某种交集。

  世界文学的人类立场,要求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要超越民族主义,又要避免唯西方世界马首是瞻。当然,强调世界文学写作的人类立场,并不是抹杀不同文化世界的作家创作的内部差异,而是主张在世界文学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到彼此能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张柠语)的人类共同的经验,并在对这种人类经验的阐述中光大中国文学。这也许正是大江健三郎给中国文学界带来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大江健三郎,许金龙译,我在暧昧的日本,外国文学动态,1995(2)。

  [2][5]转引自邱华栋,大江健三郎:创造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理论与创作,20lO(1)。

  [3][11]大江健三郎、王新新,亚洲文学与世界文学——与大江健三郎谈文学,渤海大学学报,2008(2)。

  [4]歇尔·耶思普玛基,李立伦等译,颁奖词,广岛札记,大江健三郎作品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5。

  [6]庞希云,“东方存在主义”:大江健三郎向世界说话的方式,广西大学学报,1998(3)。

  [7]大江健三郎,王新新译,世界文学能成为日本文学吗,渤海大学学报,2008(2)。

  [8]大江键三郎,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中国图书商报,2000.10.31。

  [9]张颐武,重新认知:“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问题,探索与争鸣,2010(4)。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12]赵志义,世界文学的普遍主义与多元化,社会科学战线,2009(2)。

  [13]肖鹰文学标准本无中西之别,辽宁日报,2010.3.25。

猜你喜欢:

307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