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关于2017新闻学论文

关于2017新闻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2017新闻学论文

  新闻学是一门依靠信息技术支撑的应用性学科,在新闻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新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新闻学论文篇1

  浅谈如何让新闻档案为新闻增值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和采编来说,需要进行深度的整合,而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就是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以及对新闻角色的定位等。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相关的新闻档案和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例如,在舟山日报推出“平民英雄”丁红武系列报道中, 就可以将当前的发生的丁红武舍己救人事件和以往轴上历史上发生的相关新闻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对相关新闻档案的整合与总结来进行综合报道,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就更加具有深度,也使得新闻档案开始为新闻事件增值。与此同时,我们对新闻档案进行整合与分析,也可以从中分析得失,进而进行有效的总结,以便更好的、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进行新闻事件的采编与报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好新闻档案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

  1、新闻是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也就是说今天的新闻就会成为明天的档案,所以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这些档案,进而扩大我们的视野。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相关的新闻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旧闻,这对于这些新闻档案来说,看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力了,但是他却并没有失去自己应有的价值。就从上面我们所举的舟山日报报道“丁红武救人事件”中可以发现,我们的新闻报道通过对以往新闻档案的梳理和总结,进而将新闻广度、深度进一步的拓展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相似事件的分析和整理,将年以来舟山发生的类似事件、新闻故事等进行再次的回放,我们发现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蒋纪周舍己救人、年报道的巡警夏骑兵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妇女、年报道的灭火勇士陈建军、年报道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年报道的海岛孩子的好师娘杨兰娟等。对于这些新闻时间来说,已经成为我们的新闻档案,但是我们把这些新闻和当前所发生的新闻时间贯穿起来,也就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全面,也大大的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实现了新闻的深度挖掘,增加了相应的新闻价值。

  2、要充分的对新闻档案进行挖掘,把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档案开发成能在当今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

  对于一些新闻档案来说,我们当前的新闻报道需要充分的进行挖掘和利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相关新闻事件的浅层利用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相关的新闻档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对比和说明上,更为重要的就是也不能仅仅把这些新闻档案当做背景来使用,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对这些新闻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此,舟山日报就科学的利用了相关的新闻档案,进而深化了“平民英雄“ 丁红武报道, 在这方面,相关的新闻从业人员并不是对以往新闻档案的简单回放,而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回访”,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派了一系列的记者进行调查,开展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从而充分的展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充分挖掘了故事背后的新闻。这样一来也就给受众一个

  更加完整、清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达到了与群众互动、共鸣共勉的效果。所以,这也就启示了我们对以往新闻档案的利用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其中有着加大的利用空间。

  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好数据库、数字化、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 进而来提高新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从而在最大的限度内实现对新闻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其相关的效益和价值。对于新闻档案来说,它们是已被新闻媒体所发布过的, 所以他和当前的某些新闻资源也是具有传承性和同源性的。

  所以,我们就要加强对这些新闻档案的管理,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以便我们在利用相关新闻档案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利用。在当前的情况下,很多的新闻档案管理较为混乱,主要的就是一些报刊的合订本,同时在管理上业不是较为细致,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这样一来,也就给采编人员获取相关新闻档案资料带来许多困难, 也给报道留下了不少遗憾。如果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挑选出和报道主题密切相关、最具典型的新闻档案资料, 根本没有可能。

  通常我们是经过一些记者或者是编辑的印象和回忆。所以,在我们进行新闻档案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建设,需要对相关的新闻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工和处理, 并且利用那个当前的信息管理手段来进行相关的制作, 能够很好的实现新闻档案资料齐全、检索查阅方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的促进互联网建设,让相关的报纸实现“联网”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有无,进而更好的利用以往的新闻档案来为今天的新闻报道和整合服务,实现为新闻时间增值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柴旭艳 让新闻档案为新闻增值[J] 采编札记,2008,6

  [2] 周靖明 新闻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分析[J] 传媒资讯,2010,5

  2017新闻学论文篇2

  论文化新闻的贴近性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党近年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大力倡导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更是新闻媒体保持旺盛活力、赖以顽强生存的法宝。因为这三个“贴近”是提高新闻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新闻从内容到形式创新的基础,无论是一份报纸、一份杂志,还是一台电视节目,有了它,才能拥有我们的上帝――读者或观众。

  如何使文化新闻引起读者的关注?作为文化新闻专版的编辑,我努力尝试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挖掘本地文化新闻资源。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文化事业已走上了和市场经济接轨的产业化道路,文化圈里大事不断,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文化新闻的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古城开封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方面的重大事件不多,如不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挖掘,就无法向读者提供有可读性的鲜活新闻。在这方面,我们把挖掘的方向主要放在了民间。

  开封丰厚的文化积淀体现在哪里?除了体现在那些先人留下的古迹、文物上,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文化人才方面,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传递,拥有文化人才,才是振兴开封文化之根本。因此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对开封文化人才的报道。如在《菊萃苑》这个栏目里,我们着重挖掘报道了本市的文化人才。如报道为我国第十届全运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设计道具、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狂欢儿童剧《魔山》监制服装的开封青年舞美设计师董韬的《创作的快乐》、《开封人为〈魔山〉点睛》;报道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舞台舞蹈总决赛获得最高奖――群星奖的开封舞蹈教师曹尔瑞的《曹尔瑞:舞出中原辉煌》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重视挖掘发生在开封百姓身边有关文化范畴的社会新闻。如开封城墙是全国保存完好的第二长古城墙,但有一些开封市民对它并未有足够的保护意识,甚至使它受到不应有的破坏。对此现象,我们以较大版面和头条位置报道了《房顶开天窗玻璃变花脸螺丝不翼而飞开封城摞城展览馆很“受伤”》、《大家行动起来好好呵护它市民关注城摞城展览馆》等新闻。

  当然,对于本市的文化动态,我们更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如《我市10个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新鲜出炉我市10位艺人获此殊荣》、《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汴绣受关注》、《我省举办“民俗文化大观园展演”活动我市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风采》等。总之,地方报纸打的就是地方特色这张牌,要抓住本地读者的关注,就要首先奉上本地新鲜出炉的新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挖掘本地文化新闻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努力把文化新闻专版变成一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向开封读者提供更多来自外面的、对这座古城有借鉴作用的文化新闻信息,特别是来自和开封类似的文化古城的信息。如《梳理“唐宋元明清”馆藏“从古看到今”扬州打造“文化博览城”》、《广州将为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人定级》、《京城老字号成为“文化创意”大买家》、《香港有家人类饮食博物馆》。另外,我们还十分注重把与文化相关的国家新政策、新动向,特别是新机遇,传达给读者。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我国将设立人民艺术家称号》、《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批准》、《“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开选》等。

  由于这些来自外面的信息与开封这座文化古城息息相关,贴近了关心古城发展的读者,见报后有的读者打来电话,咨询更多的相关信息,有的热心人还写出相关言论,说明这个版面已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以对话的形式为古城献计。开封的经济发展虽然暂时滞后,但开封这块文化热土上并不乏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面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些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们早已跃跃欲试,他们是这座古城文化振兴的希望。因此,我们专门开设了《文化产业对话》栏目,以对话的形式在他们和读者之间搭起桥梁,既达到了和读者的交流,也起到了文化新闻报道的引导作用。如:开封摄影家田野和开封画家刘艳会,两人的艺术作品都已在国家级展览上展出、获奖,两人都先后到北京大山子798厂艺术区和上海莫干山路15号等我国重要艺术区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参观和考察。

  经过对两人的采访,我们以整版的篇幅在《文化产业对话》栏目中推出了《呼唤开封的798》一文,见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开封宋韵网上,还引起了网友对此文的热烈讨论。之后,我们又相继推出了开封近年来十分活跃、高产的小说作家、剧作家王少华与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树田之间的对话《打造一个强劲的文学方阵》;开封市歌舞剧院原院长陈冠义和开封市歌舞剧院现任院长孙跃进之间的对话《成功在于懂市场》;开封市文化局原副局长丁怀卿和开封市剧作家暴风之间的对话《为开封戏曲演出市场把把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家”、朱仙镇木版年画老艺人郭泰运和开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任鹤林之间的对话《产业开发叩问明天》等。通过这些对话,开封市的文化精英们和开封市文化部门的主管领导共同认真分析了开封市文化产业的昨天、今天和未来,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力献计献策,不仅使《文化产业对话》成为文化新闻专版的主打栏目,也为该版面赢得了广大读者,一时间成为文化爱好者的关注热点。

  以言论的形式吸引读者的参与。要使文化新闻专版贴近读者,不仅要从新闻报道的内容上着手,还要从办版的形式上着手,使关心这个版面的读者参与到版面当中来,形成编读之间的互动。为此,文化新闻专版还开设了言论栏目《文化杂弹》,一些热心作者先后为该栏目撰写了《让商贸之花在山陕甘会馆绽放》、《朱仙镇,发展中的文化定位》、《画里画外――我读〈清明上河图〉》、《开封,诗的大花园》、《乱语开封文化的突围》等,作者们的真知灼见充分展示了开封人对这座文化古城的热爱及他们血脉中所流动的文化意识和责任感,也提升了版面的品位。其中的一些篇章还在网络上流传并引起了网友的讨论。

  总之,根据自己的办版感受,我深刻地体会到:新闻报道只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能为我们赢来读者、赢来发行量、赢来生存的机遇,同时,我们也才能对得起长期支持着我们的热心读者,我们办出的报纸也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好报纸。

  2017新闻学论文篇3

  论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它被人们一般性地称之为“第五媒体”。①随着“以个人为中心”的微博的兴起,互联网逐渐超越了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门户,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结合将人们带入了“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信息传播”的自媒体时代。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愈加模糊,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互动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拟化生存成为人们的一种现实生存方式,大学生活也被深刻地卷入这场媒介技术革命当中。

  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高,运用范围广,已经为多项调查所证实。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新媒体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他们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仅是信息传输技术的巨大跨越,人际交往更加便利;而且是一种新媒介文化的介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到他们的现实价值判断和认定。在将信息传播作为自身的学习研究对象的同时,又深陷媒介技术变革的浪潮之中。当代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使用手机媒体上网的用户首次超越了传统PC整体使用率。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依然是学生,以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最高,占到全体网民的30.7%。这一年龄段与大学生群体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高校学生中使用手机上网非常普遍,浏览学习资源、关注微信朋友圈,查询招生就业信息全部都在“掌中”完成,虚拟化的生存正在成为一种现实。

  一、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在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校学生的求知欲。有着多元追求的新闻学专业学生,并不会被自己的专业所局限,依靠互联网,他们不仅可以找回自己失落的人生梦想,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可以找到为之奋斗的途径和方法。

  海量信息为新闻学专业学生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新媒体时代,不仅意味着海量信息的提供而且意味着海量信息的便利获取,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已经摆脱了现实专业课程的束缚,向着更为广阔的视野深发。一方面,依靠移动互联网络,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信息传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新媒体时代,新媒介技术的普及使用注重的就是用户的体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是他们理解新媒体信息传输革命的前提。

  不断丰富的信息传输类型,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挑战着已有的新闻传播机制,也考验着新闻媒介自身的发展,这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应该知晓的。另一方面,借助虚拟交往中的异质性交往主体,新闻学专业学生可以对新闻行业、信息产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愈加明晰自己专业学习的目标。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的信息传输功能及应用固然重要,但理解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和作用才是终极目的,惟其如此,才能对人们日益增加的新媒体依赖情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移动互联网络中虚拟学习交流圈的形成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来讲是比较封闭的,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也相对封闭,交往对象基本在校园内,他们以专业为对象, 以未来的职业为目标, 以班级为单位从事学习和集体生活。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借助移动互联网络上的即时通信工具QQ、微信、微博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虚拟人际交往圈,这个圈子既是对他们现有人际资源的整合,也是对已有人际交往链条的延伸。一方面,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被移植入网络虚拟空间,成为熟人圈子;另一方面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多元志趣在移动网络中结识新的交往对象,构建新的虚拟人际交往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逐渐摆脱了以书为友, 以同学为伴, 以教者为师, 以教室和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封闭性学习交流空间,开始了一种更为开放的学习交流方式,一种注重分享的学习方式,从分享中获得学习资源,从分享中获得学习动力。

  二、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虚拟化生存程度加深,“足不出户”已经不是个别人的个性行为,而是他们普遍认可的一种生活方式――“宅”。这种“宅”生活中,又以“朋友圈”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是宅男、宅女们的精神慰藉和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依据,一切大小事宜,全都依赖“圈子”来确认、判别。

  虚拟化生存模式――“宅”生活。早在移动互联网络之前,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宅”现象就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种新媒体使用方式中来。但是手机这种移动互联网终端并没有带给人们一种完全的身心的彻底解放,而是成就了另一种“宅”生活。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生活状况足可以证明这一新型的“宅”生活的特点。如今大学生的购物、休闲、交友几乎全部都在网上完成,借助手机的虚拟化生存才是他们的真实生存模式。大学生活围绕手机而展开,一种新的“宅”生活正在形成,手机成了禁锢大学生身心的新的枷锁。同PC时代的“宅”生活相比,手机时代的“宅”生活范围更小了。世界尽在“掌”中,而身心却被“掌”控,这恐怕是德弗勒在提出他的媒介依赖理论时都不曾想到过的。

  虚拟化生存下的“圈子”化生存。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中人们对移动社交网络应用的高度依赖,QQ、微信、微博已然成为现代人维系其现实社会关系的纽带。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移动社交应用展开的。他们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了解同学、亲友的境况;也通过这些虚拟社交平台结识新的朋友,以此来拓展自己的现实人际交往范围。

  尽管在网络虚拟社交的空间中,人们可能使用“假身份”和“非真实的文字”与网络另一端的一个同样“虚假”的人进行互动,但这并不等于人们通过网络媒介的交际活动就是虚拟而没有意义的。②虚拟人际交往的现实影响力却是存在,它通过“圈子”对交往主体发挥影响,以一种主体不自觉的方式改变着主体的情爱观、价值观,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注意的问题。

  三、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人生规划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新闻学专业本就是研究新闻信息以及新闻媒介信息传播规律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即我们所说的媒体人。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概念的深入人心,信息已经不仅仅与媒介相关,而是涉及社会众多行业、领域。这就带来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多元化,他们不再仅仅拘泥于专业的新闻传播媒体,而是面向所有涉及信息传播和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在自主就业的道路上,新媒体带来的新型网上应聘方式更是为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职业理想多元化。新媒介技术的进步不仅是用户体验的巨大变革,而且还伴随着海量、多样信息的高速传输,这是最近一两年被频繁提及的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愈加清晰。

  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推进作用明显,当今社会涉及信息传输和控制的产业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择业理念也有了全新的改变,他们不再仅仅盯着传统主流媒体,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这种多元化的择业理念是对他们自身个性的最大释放,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就全社会本身的发展来说,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择业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社会的高效率发展。

  新媒介技术催生新的就业应聘方式――网上应聘的流行。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应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面对面应聘转变为网上在线应聘,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经济实惠的就业方式。以往面对面的应聘场景:风尘仆仆赶来的大学生面对一群声色俱厉的招聘主管,多少会带来他们心理上的不快。而且双方的信息交流丰富而不全面,无论是招聘者还是应聘者都要克服临场发挥的心理障碍。

  新媒体时代,这一切都有了改观,首先是对方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大学生可以了解招聘单位的详细情况,对自己的求职意向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招聘单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应聘学生的专业素养,求职意向,找准自己的招聘对象。其次是在线应聘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节约双方的成本,节省时间,为聘用的最终实现打下基础。

  结语

  新媒体给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带来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影响表明,顺应这种媒体环境变化已属于大势所趋。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在认知、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方面有专业优势,有着较高的媒介素养,可能成为高校校园中新媒体的最先得益者。时下,所有的大学生都已经面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活方式的变化,这需要所有的大学生转变思维方式,也可能给高校的相关部门带来学生管理方面的新挑战。


猜你喜欢:

1.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

2.有关新闻学论文范文

3.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

4.有关新闻学论文范文

5.新闻学论文范文

300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