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试论报业多元化中的跨界风险(2)

时间: 张振华1 分享

  报业跨界经营风险的防范
  成熟的现代媒体需要有高度风险防范的意识,使得企业从决策者到员工都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否则,在这个时刻面临各种风险的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忽视风险意识的媒体,必然会被市场淘汰。跨界经营的风险防范亦应如此。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管理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跨界经营是报业用一种新的思维去开拓经营天地,这种开拓会有风险。出现风险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对风险进行控制。因此,报业在进行跨界经营中,要有对风险实行控制管理的能力。
  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哪些风险可能会对跨界经营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要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
  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公司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跨界经营所遇到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既定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风险管理要做到能够规避风险。在跨界经营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例如设立现代激励机制、培训方案、做好专业人才储备等等。
  2.打造与跨界经营相配套的现代化管理平台
  抱怨、责难与讨价还价,永远伴随着跨界经营的始终。两个或多个利益主体,为着各自的目标进行合作,需要磨合的实在太多了。如果双方在合作中不以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推进,不组建项目工作小组,不定期进行沟通,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好的经营,永远需要好的管理做支撑,再好的经营构想,执行不下去,或者因管理不到位而让执行大打折扣,“天才的经营战略构想”到最后也会变成“平庸的结果”。
  3.要科学测算盈利模式
  实行跨界经营,一定要考虑盈利模式。否则,既难以邀请到合作对象,也难以控制企业成长的风险。
  利益的平衡始终是跨界经营合作双方考虑最深的问题,在商言商,无论双方之前的交往有多么深,在生意场上谈起事情来,从来都讲究“商场如战场”,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的买卖。所以在合作中,若一方想自己什么资源都不付出,尽想着占对方的便宜,合作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双赢”的提法在跨界经营合作中被提得最多,但也是双方最难把握的分寸。在考虑“双赢”的时候,大家很自然会想到合作的盈亏平衡点。然而,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实行跨界经营时,“盈利模式”的科学性比“盈亏平衡点”更重要。如果你没有良好的赢利模式,那你可能永远难以超过“盈亏平衡点”,就算在短时间内过了这个平衡点,也很快又会退回到这个点,甚至会带来长期亏损的风险。所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科学配置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进入新领域的制胜法宝。
  4.低调进入市场,高调宣布成果
  从消费者心智上来讲,作为一个新品牌,你唱的调越“高”,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就会越“厚”,如果你未能突破他们的防线,就会招致快速死亡的厄运。
  所以,我们的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域,要多运用公关手段、口碑营销手段或事件营销手段,先慢慢建立一个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价值,然后到了一定阶段,在某些方面确实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之后再去高调宣布。蒙牛最初只是“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把“第一”故意让给“伊利”。直到2003年做到全国第一时,才利用“神五腾空”为契机,把“蒙牛”迅速推广到全国市场。
  5.做新品牌以区隔经营思路
  中国很多企业有一种误解:新品牌创建成本太高,老品牌延伸效果最快。 其实不然,事实恰恰相反。如作为乳品行业的老品牌,“伊利”延伸到水饺没有太大的发展,而更加聚焦于水饺的“思念”却做到了这个品类的第一。即便伊利在2002年也开始启用“领鲜”这个副品牌,但始终难以割舍“伊利”的影子,至今不是“思念”的对手。
  所以,做品牌不是简单的延伸名字,而是建立一种独特的价值,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一个品类。在跨界经营实践中需要不断打造新品牌。
  作为一种经营战略,跨界经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有很多的规律待我们去研究。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在这个战略上坚持不动摇,就可以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3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