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语境下的网络传播策略
时间:
刘昊1由 分享
“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对碎片化的研究最早见于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近年来我国以黄升民为代表的学者把碎片化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于传媒研究,其概念界定为: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输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大强化了受众作为传播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碎片化现象不但让受众群体细分呈现为碎片化现象,也引发着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整个网络传播呈现为碎片化语境。正如美国西北大学媒体管理中心负责人约翰?拉文所说,“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体平台最重要的趋势”。②碎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碎片化是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传播者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
网络传播加剧了碎片化现象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并推动了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经济发展使得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社会阶层碎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现代社会中,知识和技术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大大缩短,提供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流动机会,社会流动速度加快,弱化了传统的组织权威和阶层等级。③人们生活方式和态度意识主观上呈现多样化趋势,成为社会阶层碎片化现象的直接诱因。随着我国迎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人类信息传播能力的拓展,使得社会阶层的小众快速地分化和稳定地聚结在一起成为客观可能。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不但使得客观满足受众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成为可能,而且正强化着用户的“碎片化”主观需求,网络传播加剧了碎片化现象。
竞争强化了传播主体的碎片化。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站总数为3231838个,比2008年增长12.3%,净增长量为353838,其中CN下网站2501308个,比2008年增长12.9%,净增长量为284908。如此多的网站通过网络给受众提供着信息,角逐受众的注意力,网络媒体对受众的争夺进入白热化的状态。面对海量的信息,受众获取实际需要信息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千篇一律的页面不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大量受众流向走差异化道路、特色鲜明的网站。很多专业类网站都有着自己稳定的受众群,占据着特定的小众市场。另外,网络媒体中任何一个网络终端,不但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转发甚至主动发送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下,一个个人博客的传播效果,不亚于一个专业网站。网络成为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平台,引发全民传播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通路的急剧增长,信息爆炸无从选择,受众对网络传播者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倾向。任何网络传播者只要能满足特定受众群的特定信息需求,就有存活的可能。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不但可以是门户行业网站,还可以是论坛的版主、贴吧的管理员,甚至可以是微博的博主,呈现出完全碎片化的状态。
互动性加剧了传播对象的碎片化。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出现了大量分化后的阶层,这些阶层往往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类似的收入状况,共同的爱好,等等。他们有聚集在一起发生经常性联系培养群体认同的客观需求,互动是网络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恰恰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从新闻的在线评论到即时的通信软件,从论坛的回帖到SNS社区网络,网络摆脱了空间的限制,无限地拓展着受众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网络使得具有特殊个人喜好或者共同用户体验的用户群体可以以虚拟社群的形式,建立起某种经常性的联系,并且使得建立这种经常性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传播对象从传统的庞大群体,演变为分众、小众甚至一个个具象的个体。如同麦克卢汉的“部落化”预言一样,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被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部落”,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又回到了人类之所以需要信息的根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④不同社会地位和利益群体的受众对信息内容的需求都不同,加之消费信息自我意识上升,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传播内容,而是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去掉不用的累赘,个体的需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不同,传播对象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异质化。社会对于微内容的消费在总量上将超出宏内容的消费(所谓“宏内容”是指社会共同需要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内容,而“微内容”则是指差异化、个性化的内容),长尾理论开始显现其独特的价值。⑤
传播“低门槛”丰富了碎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产生效果的前提是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不同传播对象的个性和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⑥为每个受众度身定做自己的媒体是最理想的传播状态,但传统媒体受自身媒介特点的限制很难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网络的强互动性和对受众属性的侦知能力,使得对受众群的多级细分成为可能,针对不同的受众定制不同的传播的内容,并以用户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是网络传播者努力的方向。网络传播中信息的发布变得非常容易,任何一个受众通过简单的鼠标和键盘的操作瞬间即可变成一个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编辑思路,传播着个性化的内容。这就使得网络中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在内容上既有对传统媒体的转载,又有网络媒体的独家策划,甚至还有草根博客的小道消息,形式上既有重量级的新闻专题,又有轻量级的多媒体报道单元。无论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现象。
碎片化语境下的网络传播策略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也引发一个广泛的碎片化传播场景,让碎片化不可避免地闯入我们的视线。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媒体信息供给过剩,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但使得受众很难以比较经济的时间成本得到有用的信息,而且使得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变得越发众口难调。受众不再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和思考,结果带来了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由此使原来比较简单的社会阶层分解为众多的“碎片”。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⑦碎片化语境下传播信息的渠道与平台越来越多,单一媒体所能获得的受众与市场越来越小,内容市场趋向细分化。契合受众碎片化趋势,将碎片重新归聚起来,先细分,再归聚,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精准传播的最大化效果,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是网络传播者调整传播策略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的核心之所在。
碎片化与精确传播。把对目标群体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该群体,并在这个基础上第一时间得到目标群体的反馈,实现信息的精确传播是所有传播者的梦想。精确传播是建立在受众细分的基础上,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定向传播。囿于媒体自身属性的限制,传统媒体很难对受众进行精确的细分,精确传播不具备可行性,而网络的碎片化现象,不但使得对受众的细分成为可能,也成为有效传播的必然。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不同阶段,精确传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当前开展精确传播最好的策略是允许受众进行信息的主动定制,根据受众定制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然而由于部分受众无暇进行信息的定制加之受众对自己潜在信息需求的不确定,仅靠用户定制进行精确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受众关系管理系统的支持。受众关系管理系统是指在网络媒体中通过注册信息、网站统计、用户追踪、在线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网络受众进行维度的细分,形成受众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里尽可能多存储受众的多维属性,这些属性不但包括年龄、教育背景、收入状况等常态人口统计信息,还应包括用户喜好、上网习惯、喜爱页面、社交圈子等高级属性信息。受众关系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传播的需要进行特定属性群的抽取和信息定向的批量发送,同时对数据库中信息实行数据挖掘,发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换为关键词列表,作为针对性传播策略的参考。为了更好地进行受众信息需求与传播者提供信息的绑定,在信息内容编辑时,可以通过添加关键词和TAG等方法给信息打上显著的标记,然后通过关键词关联技术,将信息和需求关联起来,通过程序自动控制信息的定向发送。这就使得每一个受众收到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而不同,近似实现一人一媒体的精确传播。
碎片化与多元化传播。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呼唤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大量同质信息的转载,人云亦云的重复已经让受众厌倦,只有独具魅力的个性传播才能在受众的注意力前脱颖而出。网络传播的多元化要求传播者重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抛弃传统的注重为受众提供同一层面上的、同一种模式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传播。对同一新闻报道既有简介的消息剪报又有专题的深度探讨,既有主流媒体的评论又有博客的草根观点,既有文字的采写又有视频的现场,多元化的信息以多种形态展现在受众的桌面,让受众自己来选择。这就要求一方面网络媒体之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开展战略合作,整合优势资源,设计合理的共赢市场利益的方式,比如网络媒体整合电视的专业视频资源,并按用户对视频的访问量跟电视分享自己的赢利,达到网络、电视、受众三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互动的作用,激励受众参与提供多元化信息内容,传播者对信息整理和筛选推荐给受众。在信息展现形式上,允许用户自定义信息接受界面,并根据承载信息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列表排序,满足碎片化情景下的受众多元化需求。
碎片化与立体传播。碎片化现象带来了互联网信息内容到形式的极大丰富,但对信息单元的尽可能的碎化并不是传播者最终的目的,缺少有效组织的零碎信息,容易使得受众被淹没在信息碎片的汪洋里。如何有效组织“碎”化的信息,既将信息打碎又保留信息之间的联系,使受众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收到的信息节点上进行信息的按需求抽取,在信息组织的任意维度上实现立体传播效果,是网络传播真正发挥优势的关键。网络媒体中超链接的存在使得信息的组织突破传统的线性结构,立体化的传播真正得以实现。借助超链接传播者对传播信息按传播的核心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针对这三个层次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在信息内容页面添加网络新闻报道单元进行信息分层次的多维度整合。新闻报道单元对单一新闻稿件进行了有效拓展,它用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多元的视角,更丰富的手段,来完成某一主题的报道,帮助读者获得对新闻事件更为完整的把握,同时还可通过互动方式来发展新闻报道。另外,在信息内容页给关键词添加链接,TAG关联等方法也可以按关键词组织新闻内容单元,总体上把握一个原则,即碎片化的信息通过链接要能轻易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归聚起来,实现对信息的创造性整合,信息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得到展现,新的信息得以产生,网络传播的魅力便真正得以体现。
结语
随着网络社会碎片化语境越来越明显,被碎片化了的受众的注意力从未像今天这般成为众多媒体争夺的稀缺资源,分众媒体的精确和专门传播时代会快速地走近我们。碎片化现象改变了受众消费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网络使媒体的传播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其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
注 释:
①黄升民:《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现代传播》,2005(6)。
②西蒙?伦敦著,张征译:《在“一人受众”时代赢利》,《金融时报》。
③黄升民:《碎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④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页。
⑤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媒介营销价值的构建——从“售卖”到“分享”的商业哲学转型》,《广告大观》,2007(2)。
⑥程道才:《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当代传播》,2009(4)。
⑦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传播力量的构建》,《新闻与传播》,2006(4)。
网络传播加剧了碎片化现象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并推动了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经济发展使得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社会阶层碎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现代社会中,知识和技术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大大缩短,提供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流动机会,社会流动速度加快,弱化了传统的组织权威和阶层等级。③人们生活方式和态度意识主观上呈现多样化趋势,成为社会阶层碎片化现象的直接诱因。随着我国迎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人类信息传播能力的拓展,使得社会阶层的小众快速地分化和稳定地聚结在一起成为客观可能。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不但使得客观满足受众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成为可能,而且正强化着用户的“碎片化”主观需求,网络传播加剧了碎片化现象。
竞争强化了传播主体的碎片化。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站总数为3231838个,比2008年增长12.3%,净增长量为353838,其中CN下网站2501308个,比2008年增长12.9%,净增长量为284908。如此多的网站通过网络给受众提供着信息,角逐受众的注意力,网络媒体对受众的争夺进入白热化的状态。面对海量的信息,受众获取实际需要信息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千篇一律的页面不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大量受众流向走差异化道路、特色鲜明的网站。很多专业类网站都有着自己稳定的受众群,占据着特定的小众市场。另外,网络媒体中任何一个网络终端,不但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转发甚至主动发送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下,一个个人博客的传播效果,不亚于一个专业网站。网络成为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平台,引发全民传播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通路的急剧增长,信息爆炸无从选择,受众对网络传播者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倾向。任何网络传播者只要能满足特定受众群的特定信息需求,就有存活的可能。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不但可以是门户行业网站,还可以是论坛的版主、贴吧的管理员,甚至可以是微博的博主,呈现出完全碎片化的状态。
互动性加剧了传播对象的碎片化。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出现了大量分化后的阶层,这些阶层往往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类似的收入状况,共同的爱好,等等。他们有聚集在一起发生经常性联系培养群体认同的客观需求,互动是网络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恰恰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从新闻的在线评论到即时的通信软件,从论坛的回帖到SNS社区网络,网络摆脱了空间的限制,无限地拓展着受众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网络使得具有特殊个人喜好或者共同用户体验的用户群体可以以虚拟社群的形式,建立起某种经常性的联系,并且使得建立这种经常性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传播对象从传统的庞大群体,演变为分众、小众甚至一个个具象的个体。如同麦克卢汉的“部落化”预言一样,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被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部落”,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又回到了人类之所以需要信息的根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④不同社会地位和利益群体的受众对信息内容的需求都不同,加之消费信息自我意识上升,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传播内容,而是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去掉不用的累赘,个体的需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不同,传播对象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异质化。社会对于微内容的消费在总量上将超出宏内容的消费(所谓“宏内容”是指社会共同需要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内容,而“微内容”则是指差异化、个性化的内容),长尾理论开始显现其独特的价值。⑤
传播“低门槛”丰富了碎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产生效果的前提是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不同传播对象的个性和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⑥为每个受众度身定做自己的媒体是最理想的传播状态,但传统媒体受自身媒介特点的限制很难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网络的强互动性和对受众属性的侦知能力,使得对受众群的多级细分成为可能,针对不同的受众定制不同的传播的内容,并以用户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是网络传播者努力的方向。网络传播中信息的发布变得非常容易,任何一个受众通过简单的鼠标和键盘的操作瞬间即可变成一个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编辑思路,传播着个性化的内容。这就使得网络中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在内容上既有对传统媒体的转载,又有网络媒体的独家策划,甚至还有草根博客的小道消息,形式上既有重量级的新闻专题,又有轻量级的多媒体报道单元。无论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现象。
碎片化语境下的网络传播策略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也引发一个广泛的碎片化传播场景,让碎片化不可避免地闯入我们的视线。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媒体信息供给过剩,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但使得受众很难以比较经济的时间成本得到有用的信息,而且使得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变得越发众口难调。受众不再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和思考,结果带来了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由此使原来比较简单的社会阶层分解为众多的“碎片”。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⑦碎片化语境下传播信息的渠道与平台越来越多,单一媒体所能获得的受众与市场越来越小,内容市场趋向细分化。契合受众碎片化趋势,将碎片重新归聚起来,先细分,再归聚,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精准传播的最大化效果,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是网络传播者调整传播策略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的核心之所在。
碎片化与精确传播。把对目标群体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该群体,并在这个基础上第一时间得到目标群体的反馈,实现信息的精确传播是所有传播者的梦想。精确传播是建立在受众细分的基础上,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定向传播。囿于媒体自身属性的限制,传统媒体很难对受众进行精确的细分,精确传播不具备可行性,而网络的碎片化现象,不但使得对受众的细分成为可能,也成为有效传播的必然。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不同阶段,精确传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当前开展精确传播最好的策略是允许受众进行信息的主动定制,根据受众定制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然而由于部分受众无暇进行信息的定制加之受众对自己潜在信息需求的不确定,仅靠用户定制进行精确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受众关系管理系统的支持。受众关系管理系统是指在网络媒体中通过注册信息、网站统计、用户追踪、在线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网络受众进行维度的细分,形成受众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里尽可能多存储受众的多维属性,这些属性不但包括年龄、教育背景、收入状况等常态人口统计信息,还应包括用户喜好、上网习惯、喜爱页面、社交圈子等高级属性信息。受众关系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传播的需要进行特定属性群的抽取和信息定向的批量发送,同时对数据库中信息实行数据挖掘,发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换为关键词列表,作为针对性传播策略的参考。为了更好地进行受众信息需求与传播者提供信息的绑定,在信息内容编辑时,可以通过添加关键词和TAG等方法给信息打上显著的标记,然后通过关键词关联技术,将信息和需求关联起来,通过程序自动控制信息的定向发送。这就使得每一个受众收到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而不同,近似实现一人一媒体的精确传播。
碎片化与多元化传播。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呼唤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大量同质信息的转载,人云亦云的重复已经让受众厌倦,只有独具魅力的个性传播才能在受众的注意力前脱颖而出。网络传播的多元化要求传播者重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抛弃传统的注重为受众提供同一层面上的、同一种模式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传播。对同一新闻报道既有简介的消息剪报又有专题的深度探讨,既有主流媒体的评论又有博客的草根观点,既有文字的采写又有视频的现场,多元化的信息以多种形态展现在受众的桌面,让受众自己来选择。这就要求一方面网络媒体之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开展战略合作,整合优势资源,设计合理的共赢市场利益的方式,比如网络媒体整合电视的专业视频资源,并按用户对视频的访问量跟电视分享自己的赢利,达到网络、电视、受众三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互动的作用,激励受众参与提供多元化信息内容,传播者对信息整理和筛选推荐给受众。在信息展现形式上,允许用户自定义信息接受界面,并根据承载信息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列表排序,满足碎片化情景下的受众多元化需求。
碎片化与立体传播。碎片化现象带来了互联网信息内容到形式的极大丰富,但对信息单元的尽可能的碎化并不是传播者最终的目的,缺少有效组织的零碎信息,容易使得受众被淹没在信息碎片的汪洋里。如何有效组织“碎”化的信息,既将信息打碎又保留信息之间的联系,使受众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收到的信息节点上进行信息的按需求抽取,在信息组织的任意维度上实现立体传播效果,是网络传播真正发挥优势的关键。网络媒体中超链接的存在使得信息的组织突破传统的线性结构,立体化的传播真正得以实现。借助超链接传播者对传播信息按传播的核心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针对这三个层次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在信息内容页面添加网络新闻报道单元进行信息分层次的多维度整合。新闻报道单元对单一新闻稿件进行了有效拓展,它用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多元的视角,更丰富的手段,来完成某一主题的报道,帮助读者获得对新闻事件更为完整的把握,同时还可通过互动方式来发展新闻报道。另外,在信息内容页给关键词添加链接,TAG关联等方法也可以按关键词组织新闻内容单元,总体上把握一个原则,即碎片化的信息通过链接要能轻易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归聚起来,实现对信息的创造性整合,信息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得到展现,新的信息得以产生,网络传播的魅力便真正得以体现。
结语
随着网络社会碎片化语境越来越明显,被碎片化了的受众的注意力从未像今天这般成为众多媒体争夺的稀缺资源,分众媒体的精确和专门传播时代会快速地走近我们。碎片化现象改变了受众消费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网络使媒体的传播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其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
注 释:
①黄升民:《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现代传播》,2005(6)。
②西蒙?伦敦著,张征译:《在“一人受众”时代赢利》,《金融时报》。
③黄升民:《碎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④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页。
⑤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媒介营销价值的构建——从“售卖”到“分享”的商业哲学转型》,《广告大观》,2007(2)。
⑥程道才:《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当代传播》,2009(4)。
⑦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传播力量的构建》,《新闻与传播》,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