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网络流行体的流变机制与传播特征

时间: 黄自然1 分享
  摘要:网络流行体主要由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和社会新闻事件触发,其发展与流变一般会经历“触发与显现——网络蹿红——传统媒介关注——磨蚀与淡出”等过程。网络流行体的传播具有时效性、高频性、动态性、交叉传播性和传播周期短化等特征。
  关键词:网络流行体 流变机制 传播特征
  网络流行体及其触发来源
  网络流行体肇始于2006年的“梨花体”。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的检索和相关报刊查阅发现,从2006年至今年8月,先后流行并被纸质媒体报道的网络流行体达30多种。
  2007年至2008年网络流行体只零星出现,主要有“知音体”、“琼瑶体”、“脑残体”等。自2009年以来,网络流行体的出现越来越频繁。2009年至2010年先后进入大众视野的有“纺纱体”、“蜜糖体”、“红楼体”、“走进科学体”、“校内体”、“凡客体”、“羊羔体”、“QQ体”、“子弹体”和“亲密体”等。而自今年年初以来,网络流行体呈现出频繁爆发的态势:从1月到8月,先后出现了“见与不见体”、“淘宝体”、“丹丹体”、“银镯体”、“咆哮体”、“宝黛体”、“遇见体”、“挺住体”、“私奔体”、“有种体”、“波波体”、“决定体”、“大概体”、“海啸体”、“高铁体”、“蓝精灵体”、“Hold住体”和“TVB体”等18种网络语体,网络语言的发展似乎已从“网络流行语”时代进入到“网络流行体”时代。
  从其来源看,网络流行体最初都是在网络上流行,但其触发又各有不同。
  第一,网络流行体主要由网络媒介触发。这些网络媒介包括微博、社交网站(SNS)、网络论坛等。
  微博以其便捷、原创、互动的优势,成为网络流行体萌芽和传播的重要平台。2011年1月18日,宋丹丹向地产商人潘石屹发难:“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一时间,“××,我就是个××,没多少××,我请你××,别再××了”成了微博流行语句,“丹丹体”由此而生。由微博而引发的还有“私奔体”。2011年5月16日深夜,新浪微博用户、鼎晖创业投资合伙人王功权发布微博,宣布为爱“私奔”:“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功权鞠躬”。这条微博在网上引起轰动,网友们纷纷效仿,由此诞生了“私奔体”。于是,“与房子私奔”、“与睡眠私奔”、“与假日私奔”、“与人民币私奔”,各种“私奔体”版本纷至沓来。
  社交网站(SNS)不像传统媒介那样以内容为核心,而是通过用户生成内容和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结成虚拟社区①。校内体就是中国最大实名制社交网络——校内网(即人人网)的一系列文章的标题形式。校内体一般有较为固定的词语或句式。如“折翼的天使”、“长颗痔”、“温暖的袈裟”、“抱一抱”、“一辈子”、“一起长大”等,表达出一种“80后”、“90后”群体感悟的青春期特有的伤感或疼痛,极易引起同一“社区”内人群的共鸣。豆瓣网是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交网站。“咆哮体”则最早起源于豆瓣网。豆瓣网的网友奉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表情夸张、姿态咆哮的演员马景涛为教主。咆哮体常以“有木有”结尾,并辅以大量的感叹号,生动地演绎出一副马景涛咆哮帝的风范。例如:“办公室上班族你伤不起,每天手机打卡机跟你作对有木有!!!聊个QQ还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挤成饼干有木有!!!”
  网络论坛也是触发网络流行体的另一重要媒介。2007年8月,天涯社区有人发帖称:请大家用无敌、优雅、冷艳的“知音体标题”来给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重新命名。发帖者首先给《白雪公主》重新命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随后网友们踊跃跟帖,加入到对“知音体”标题的仿造之中,先后给一系列大家所熟知的童话、寓言、名著、电影重新命名。一场网络恶搞以后,留下无数经典笑料。
  第二,社会新闻事件也是网络流行体的触发来源之一。如QQ体的出现就起因于360杀毒软件和腾讯QQ之战。由于两家公司的用户数量巨大,这一新闻事件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在2011年11月3日晚间,腾讯发表“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广大网友随即以娱乐、戏谑的姿态模仿这一公开信,发明创造出“QQ体”。其经典台词“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经说出,往往能制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例如:“康师傅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使用过统一,方便面里将没有配料。”“蒙牛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胃里有伊利牛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QQ体鲜明地表现出了大众对3Q之争的态度和感受。“高铁体”则起因于今年“7?23”温甬铁路特大交通事故。事故之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的一些回答,如“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引发了广大网友对事故原因和事后营救、调查工作的不满和质疑。随后“××是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为网络句式,并被命名为“高铁体”。
  第三,网络流行体跟传统媒介并非完全“绝缘”。有不少网络体是先由传统媒介的传播而产生,然后再进一步在网络上流行开去的。传统媒介中影响力较大的电影、电视节目、广告作品都可以触发网络流行体。如票房大片《让子弹飞》引发“子弹体”,央视品牌节目《走进科学》引发“走进科学体”,“凡客诚品”广告引发“凡客体”等。
  从触发机制和来源看,网络流行体大都来源于电影电视、广告作品、社会热点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等。所有这些媒介的突出特点就是受众数量大、社会影响力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制造和传播网络流行体的媒介都是强势媒介。
  网络流行体的流变机制
  网络流行体的出现与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网络流行体的发展与流变大致会经历“触发与显现——网络蹿红——传统媒介关注——磨蚀与淡出”等几个阶段。
  触发与显现。在这一阶段,网民以其敏锐、独到的眼光在各类传播媒介或社会新闻事件中寻找新奇、另类和富于表现力的文本形式,将其置于微博、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网络媒介中。通过这些网络载体,网络流行体开始被网民所接触、了解,正式进入到大众的网络生活之中。在触发与显现阶段,流行体的文本形式非常重要。缺少具体文本形式或文本形式过于单一的语体可能会“未红先衰”。如某门户网站微博曾在2011年6月3日(端午节前夕)发出倡议:通过改写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句诗来表达对诗人屈原的纪念和自己的所求所想,并将其称为“求索体”。但“求索体”在端午节前后并未能流行起来。究其原因,可能跟文本形式过于单一而导致网友缺乏创造空间有关。
  网络蹿红。当某一流行体被网民发现、接受以后,网民会迅速参与到对新表达方式的复制、分享中,从而使该流行体迅速蹿红网络。2011年3月7日,ID为“沪江法语”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网帖。该帖以夸张的手法、咆哮的姿态抱怨法语的怪诞和难学。该帖一发表,立刻引起众多网友的吹捧与模仿,各专业版的“咆哮体”文章开始风行高校BBS、微博及各大社交网站。随着更多围观者与模仿者的加入,人们开始以“咆哮”的口吻调侃自己的职业或工作,各行各业的“咆哮体”也应运而生,咆哮体在短短几天之内迅速在网络上蹿红②。截至3月11日,新浪微博中跟“咆哮体”相关的微博已超过45万条。
  传统媒介关注。当网络流行体在网络上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频次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也会引起传统媒介(主要是纸质媒介)的“注目”。传统媒介对流行体的关注和报道不仅有直观的现象描写,也有从专家视角进行的解析、透视与反思。“咆哮体”出现一周后,《扬子晚报》3月15日刊文认为咆哮体是“一种网友自娱自乐的网络语言创意”,《新华日报》3月17日文章则指出“咆哮体:另类宣泄难逃泡沫化宿命”。传统媒介的报道让网络流行体迅速走进大众视野,但同时也表明该流行体的发展基本上已进入成熟和饱和阶段。
  磨蚀与淡出。流行体在网络上集中爆发一段时间后,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和网络媒介的快速传播都会加剧其新鲜感和生命力的磨蚀。同时,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会不断给网友提供新的话题和创造新的表达形式的机会,旧的形式逐渐被替代。2010年至2011年的岁末年初,“子弹体”、“亲密体”、“见与不见体”占据网络。而到了3月份,“咆哮体”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网络,岁末年初的各种语体纷纷淡出大众视野。
  网络流行体的传播特征
  网络流行体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其发展和传播过程既体现一般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网络流行体的传播主要有时效性、高频性、动态性、交叉传播性和传播周期短化等特征。
  时效性。一种网络体在最初使用的时候会被视为流行、时尚的标志,但被传播推广至大众视野之后,它的时尚感便开始逐步消失,很容易被求新求变的网民所抛弃。
  高频性。高频性是指网络流行体具有在特定阶段被高频使用的特征。网络流行体所关注的一般是特定时间内大众所普遍接触、关注的话题或者社会事件,其表达内容又多涉及社会民生热点与个体生存困境,极易引起公众心理的普遍共鸣。在微博、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网络媒介裂变式传播方式的推动下,网络流行体往往会呈现出集中爆发、井喷而出之势。这种现象被传统媒体形容为“一次网络的集体痉挛”、“造句潮”、“网络狂欢”。因此,特定时段的高频传播是网络流行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
  动态性。网络流行体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流行体一种接一种地不断出现、更替。特别是今年以来,网络流行的爆发越来越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构成一种“动态”的流行态势。而这种动态的“流行”又是紧跟社会时事、反映民心民情的。在一定程度上,动态流变的网络“体”可以被看成是一幅记录社会进程和民生热点的画卷。
  交叉传播性。交叉传播是网络流行体在传播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交叉传播既体现在微博、社交网站、网络论坛在传播过程中的互相配合,也体现在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之间的交叉感染传播。
  传播周期短化。2006年“梨花体”引发了新诗创作的大讨论,其爆发一年之后仍有纸质媒介在回顾和关注这一语体。而从2011年以来,网络流行体的爆发越来越频繁,以8月为例,先后流行的就有蓝精灵体、Hold住体和TVB体。往往一种流行体还未能很好地为大众所熟知,另一新语体就已横空出世。网络语体的频繁更替导致其传播周期的短化。
  结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以“微博”为核心的自媒体网络正在迅速兴起,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年底的6311万爆发式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③这表明传统的互联网媒介格局和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媒介载体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在网络语言形式上引发新的变化与创新。网络流行体从2006年开始出现以来,爆发频率逐年成倍增长,其流变机制和传播特征与当今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和网民心理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在网络新媒介自主、开放、即时、互动等传播模式的推动下,兼具游戏娱乐、情感宣泄、民意表达等多重功能的网络流行体必将成为网络语言传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注释:
  ①蔡骐、黄瑶瑛:《SNS网络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当代传播》,2011(1)。
  ②黄自然:《“咆哮体”在蹿红》,《语文建设》,2011(7~8)。
  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139540.htm.
3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