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思路的新追求
摘 要: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推动着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思路的变革其发展方向为构建宽口径复合性的培养平台与开拓复合型人才培养通道。
关键词:新闻传播人才;综合性;复合型;培养平台
观察近年人才市场的需求态势,可以发现,传媒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现出若干特点。一是对高端人才的渴求,熟悉媒体且懂经营懂管理的中高层人才受欢迎;二是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继续提高,具备复合特点正成为一个准人的门槛;三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仍然很大,尤以广告、创意、策划、设计类职业人才需求为主。同时,传媒业对人才的实践经历的要求正在强化,地方媒体对人才的需求发展使其在人才市场所占比例正在增加。
传媒业人才需求的这种演变特点提示我们,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思路,必须以适应传媒业的需求变化为出发点,以现代新闻传播教育理念为前导,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标准的改革。
一、传媒业的发展推动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变化
从传媒业的角度看,多媒体新闻平台正在成为21世纪信息服务行业的支柱与基础,反映在新闻人才的素质能力上,它要求从业人员集采、写、编、评、摄、播以及网络传播制作能力于一体,同时又能具备某一报道领域的专长。这是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依托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专业人才团队的群体竞争力。在这个团队之中,协调与合作,跨类与“兼容”,是其主调。各传媒的原专业领域界限被超越,各部门领域间形成大量的交叉结合部,这一发展趋势改变了传媒业对专业人才的衡量标准。这种改变体现为,新闻传播人才的知识结构定位既要重视其结构的稳定性,又需关注其知识结构的应变性和交叉性。适应性、应用性、交叉兼容加上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关注焦点。
反观高等教育为传媒业提供的人才,以往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专业口径偏窄、综合素质与适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所欠缺等方面。今天,传媒业的不断发展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思路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而进行变革。
一是需要重视人才的跨媒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顺应国内传媒业跨媒体整合的发展趋势,关注传媒扩张中的“一体化”模式,即跨媒体、多层次、立体化的媒体运作将成为传媒业经营的大方向,确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新思路。
二是需要确立具有复合与交叉“兼容”特点的新闻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应立足于培养综合性、复合性应用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凸显综合性复合性特点的培养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
综合性、复合性应用人才对培养平台的要求是全新的,不可能照搬本科教育的传统平台。
整体上,新的培养平台趋向于综合性与复合性,并具有多学科支撑的背景。譬如广告专业,需要在信息传播与市场营销之间寻找对接点,与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点,因此,培养平台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的知识基础和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迁移性、发展性的能力。它的基本思路是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以课程模块组合为基点,构建培养平台的大框架。“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模块”是整体设计思路。与传统培养平台比较,显然,宽口径、复合性是这一平台突出的特征。
当前关键的问题,是具体的课程组(模块)的选择与设计。在原则把握上存在若干焦点:首先,应体现人本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厚实,杂中求专,有利于专业大类招生,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其次,课程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性,每个模块由必修与选修学分课程组成,刚性和柔性设置并存,以增强教育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避免新闻传播教育相对于传媒实践的滞后性。同时,有利于各高校依据地方需要和自身特长设立更多特色课程。三是注重科学性,通识课程口径既力求宽一点,同时又要重点关注学科共通能力的培养,如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发现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通识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所涵括的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既能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又能为学生形成应用能力铺垫厚实的知识学养基础。
完整地把握上述原则,是构建新平台必须解决好的课题,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环节和问题。
三、开拓复合型人才培养通道
依据传媒业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新闻传播教育不能不兼顾两头,即重视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本身强调其培养平台的综合或复合性,但与复合型人才的社会标准或要求仍有差别。“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对不同的专业具有够得上‘专业水准’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有机地整合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董天策先生归纳了两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一是垂直水平复合,通过跨学科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来实现;二是本科层次的横向水平复合,以推行主辅修制、双学位双专业制来实施。应该说,这样的思路富有启发性。
基于上述认识,畅通应用型与复合型分流的培养通道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方面,传媒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地方或基层媒体单位,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民营类单位。改变以往新闻类毕业生眼睛向上的观念,培养“下沉式”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高度关注以就业为主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促使我们积极探索复合型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建设,并适应研究生层次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深造型”教学计划。两个通道并行,新闻传播教育这盘棋才能走活。
立足研究生层次的垂直水平复合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广受用人单位认可,无疑是发展的重点。只是受培养规模等主客观因素限制,目前还无法满足社会之需求。因此,开拓本科教育阶段的复合型培养通道成为现实需要。
在目前情况下,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复合型培养的困难比较大,多数高校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复合型培养平台与我们前面所涉及的宽口径复合性平台的构建并非一码事,它需要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跨学科专业的培养平台。表现在课程模块的设置组合方面,它至少需要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专业课程模块及组合,为学习者创造攻读双专业或双学位学习的选择空间。这其中涉及的要素性难题不少。
尝试建设复合型专业或专业方向,是开拓培养通道的一种试验性思路。综合性、多科性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已经或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英语新闻、财经新闻等专业(专业方向)名称的出现,就是其尝试的产物。复合型专业的建设需要考虑两个不同专业的有机整合,其整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新专业的成败。形成一个新的专业的教学体系,远非“1+1”那么简单,其中融会和不断调整优化需要一个过程。当前,跨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交叉性新课程的建设在此类专业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主辅修制是另一条培养途径。它不需要花费相当的代价建设新的复合型专业,只需开放现有专业,为学生提供自主选修的空间。因而,从理论上讲这一思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然而,实践过程中涉及的难题也不少。一是学制,必须以弹性学制为实施的前提。以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有保证的学习时间已被不正常地压缩到3年或多一点,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已属勉强,遑论再学一个新专业。因此,学校须积极努力为弹性学制争取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二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条件的制约,连年扩招后本科教学资源已十分紧张,如何优化配置挖掘潜能成为亟待解除的难题。摆脱资源紧缺窘境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些,未来的走势,应该是推进跨地域高校间学分互认,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思路的变革实践,机制创新的问题始终绕不开。新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呼唤新的机制,按照新的培养思路促进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教育在人才培养道路上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