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与现代媒介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共同成长的态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文学改编热”以来,许多现代文学经典都被搬上了荧幕,但笔者也注意到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一改编趋势逐渐变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 》
在中日抗战后60年中,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思考并研究在这期间中国对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意义重大。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以及中日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了解。日本现代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的媒介,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两国的现代文学也有着相同和相似性。正是由于中日两国的社会环境和国家的立场不同,使得推动中日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动力来源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动力是文学外部的社会政治,日本现代文学的动力则主要是文学内部的矛盾运动。两国作家的文学立场和高度不同,使得中日现代文学在与共同之处之外多了些许不同的特质。综上,中日文学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日本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多是外在的,局部的,短暂的却不是本质的。进行对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思考能够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学,文化背景。前言:中日现代文学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的产物,它们历经了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吸取了外国文化,将本国的古代文学加以创新,在新旧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中日文学的碰撞与交融,伴随学者对文学的使命感,对人性的追求,对自身的剖析与批评,深刻了解中日现代文学,体会并剖析中日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感受现代文学本质的相通与差异。
一、现代文学定义及本质
现代文学是国家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的某些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现代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新的文学体裁,创造新的文学内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伟大的文学的根本使命是探究个体生命的,而个体生命是属灵的。然而中国古代文化主脉儒家,讨论的仁义礼信缺少灵魂叩问的资源。文学以影射社会生活为基础从而体现出一定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形式和内容正在发生变化,现代文学带有大量的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与传统文学倾向于精神文化不同,现代文学更加倾向于在文学交融和包容中体现的工业文明。现文学的本质是不是在个别文学样式,而是有过去和现在的文学现象所构成的多样丰富,文学是一个发展的,形式种类多样的艺术。
二、中日现代文学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是在中华民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代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启迪,对我国文学进行改革用以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方面进行了文学的改良。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说是人民的文学,大大增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现代文学以表现社会大众的生活、改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根本目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大增强了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以现实主义革命为主体,同时包含有多种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文学,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家鲁迅及其他所支持的文学研究会中的现代文学家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呐喊》与《彷徨》达到了代表时代和民族思想艺术的巅峰,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代表,还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很多著名文学大家,如朱自清、冰心、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徐志摩、闻一多等;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受到外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与中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以鲁迅的《伪自由书》、《二心集》,曹禺的《日出》、《雷雨》,巴金的《家》为代表的中外影响融为一体、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及艺术个性的文学作品,标志着现代文学艺术上的日益成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以鲁迅的小说集为代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在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随后,日本走向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其文学特征。
日本文学在近代前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的短歌行是的文学最为发达,后发展为连歌等,随后散文发展,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相继发展。日本文学的性格是纤细,含蓄的。日本文学得而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监护时期的“闲寂”到后来大变革,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远洋一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韩文学,在洗手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床在了我遍体汉文,假名等,从而创作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大化革后日本文学有得到了飞速发展,相继出现奈良平安文学和江湖元禄文学。日本的发展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日两国文学虽然彼此相互影响,但各自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学发展中发挥作用,因而中日文学在文学主题、文学功能和文学表现风格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中国文学主题偏重明志载道,日本文学主题偏重人情况味;中国视文学为经国大业,日本作家常以游戏心态对待文学;中国文学表现出雄浑壮阔的美学追求,日本文学则变现出纤细小巧的审美意识。
三、中日现代文学比较及差异
(1)中国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二日本文学是玩物游情的文学,是超现实主义的文学。
(2)中国文学注重文章“风骨”,贵在“言志”,文章以恢宏壮观,主旨鲜明,文理通达为上。而日本文学则是重“意趣”,崇尚“言情”,文章优雅,薄幽轻快,以虚幻灵力,朦胧微妙为佳。
(3)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受儒家用世思想影响,日本文学主要受佛道遁世思想影响。
(4)中国现代文学大多与政治,,社会相关。中国文学是官吏作家化的,非个性主义倾向。中国作家习惯性的俯瞰社会,目光投向芸芸众生,但较少袒露自己。日本现代文学则是脱政治性的,大多与宫廷妇女,隐逸者相关,文章存在大量暗示及余情。
四、中日现代文学总结
中日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文学,但是却有着某些共同之处,这是因为二者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两国同是以接受欧洲近代文学为契机而建立的日中两国近代文学,但是,从明治时代到现在就距离越拉越大,近现代文学差异大于类同。当代中国文学和战后日本文学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中国与日本中国现代文学出现过趋同的倾向,但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更也显得有一定意义。对于未来中国文学集聚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学历史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文学对于外文学的研究与学习,从而加快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国现代文学和日本现代文学是相似相通却又各具特色。中国文学是粗犷的,阳刚的,理性的,关注社会的,而日本的风格是纤细,阴柔,感性的。结束语: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现实主义文学,热衷于营造包罗万象的“正统世界”,大而全。日本文学是富有虚幻的脱政的。在二者相似同时又有着较大差异,差异的背后离不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环境,中日不同的发展正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化,而当多元化取代了一元化的当代时,研究比较不同文学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文学的追求正是不断的探求,不断的了解,比较异同,了解文学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体会先贤们的历史,这样才能创造新时期的文学新纪元。
有关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从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性别的差别和对女性的歧视,从先秦两汉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在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女性更是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束缚和捆绑。因此当五四送来解放的曙光之后,这些女性便以飞蛾扑火的决绝,来换取生命的自由和尊严。但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并未达到其所宣称的那样,女性在出走之后,依旧面临着十分尴尬的性别困境,从而也就谱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多姿多彩,但又饱含血泪的女性生命抗争之歌。
一、家庭中的逃离
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中,女性是没有其独立的地位的。她们在为出嫁之前,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出嫁之后,要遵从夫家的礼仪规范。因此,在个性解放的号角吹响之后,这些女子上演了一幕幕的家庭逃离剧。作为五四时期女性逃离的代表,萧红、卢隐她们自身及其作品都是值得探究的。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存在,在这些叛逆的女儿中,她最勇敢,最富才情也最让人心疼。她以逃离家庭来获取自由,并走向了自我流浪和放逐的道路。这种逃离和行走的,在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以自己为素材,描写行走在人生中的孤独与凄凉,从而使得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色彩与意味。例如当时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中,描写出了一个走出家庭,不顾父母反对的追求自由恋爱的女性形象,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批娜拉的出现,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在对这些家庭逃离中女性的书写作品增多,但对女性在家庭逃离后如何生存却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逃出去的女性形象,但其命运多是颠沛流离。
二、夹缝中的生存
女性的生存困境,一直是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从现代文学中的作品来看,很多女性作家都表达了其与男性话语平等的渴望。舒婷在其《致橡树》中写道“:肩并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在大多数的作家笔下,女性却是作为夹缝中生存在状态而出现的。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成为了至今说不尽的话题。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性,曾经的祥林嫂有幸福的家庭,但当丈夫死亡之后,家里的顶梁柱到下了,祥林嫂被迫改嫁,并在其额头上留下了被人称之为“耻辱”的伤疤,与此同时,唯一的儿子也死于意外,至此祥林嫂所有的寄托全都破灭,她为了获取心灵的安宁,在夹缝中挣扎生存,并将内心的所有痛苦寄托于神灵,以此来赎罪。但这仅有的生存余地都未被允许,她在现世的消磨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纵观现代文学作品的长廊,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并未获得其应有的生命尊重,反而在人世的消磨中逐渐耗损掉生命。她们的生命轨迹值得同情,也值得深思,女性的尴尬生存困境也因此成为了作家所寻求的书写命题。
三、婚姻围城中的困惑与挣扎
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女性的生存空间除了父母所给予的家庭,其生存的全部便都寄托在了丈夫身上。但正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女性耗尽所有精力所追寻的幸福,却往往是那么不可触及。在鲁迅的笔下,他描写了一个出走的娜拉,子君。《伤逝》中的子君,受到过良好的,是一个追求进步和自由恋爱的进步青年。她最终和涓生结合,也获取了一段时间的幸福。但当生活进入正轨之后,子君却未像之前一样继续追求进步,反而变得多疑,浅薄,并最终走向了传统女性所走的道路。尤其是在涓生离开她之后,子君又回到了封建的父亲家族,并在最后郁郁而终。子君是一个典型的生长于封建家族,在接受了先进思想之后走出来的典型形象。但最终,处于女性自身的限定,使得其所进行的反抗并不是彻底的,决裂的反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也最终暴露出了旧的性格特点。
四、结语
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所重点描写的内容。而自古以来,女性就是漂亮、贤惠的象征,其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对婚姻的渴望,都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内容,这也因此使得女性形象具有了十分重要的表达力度。而通过本文的相关分析,对女性形象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随着作家对其探索和描写的加深,相信未来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定会更为光辉多彩。
有关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
一、现代文学的概述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现代文学的领域的划分是不明确的,对现代文学的界定仍然还不够清晰。而且现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发展到现在,其发展时间也就是八九十年,各方年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大文学家像郭沫若、鲁迅等,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像新文化运动等,人们对于他们的认识及评价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就目前而言,人们群众对于新文化传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是一种极端的片面的认识。在有些人眼里,将现代的传统文化看作就是激进主义的传统,五四的新文学形式也被其用“反传统”来诠释,“反传统”用在新文学上,已经不再是一个褒义词了。加之最近几年,国学的一种虚热现象的出现,很多东西都会与国学搭上关系,那么,现代文学的处境就显得有些尴尬了,甚至有时候因为人们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现代新文学,也会使得其在有些方面受到社会群众的攻击谴责。
关于“传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传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它是能够在人类代代之间传承的,它有能力调节社会行为和诉求,并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且它已经对社会生活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文学传统就是伴随着时间的积累,人类的创造性想象逐渐演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它也是民族语言想象的共同体。不同于其他的传统方式,文学传统的传承过程更具复杂性,因为在每一代人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对现有的文学传统进行改造或者删减的处理工作,使得现代文学成为了一种不断发生和改变的“变体”。传统就是一种时间性的概念,文学传统的形成也是必须要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积累的。因此,当代中国的现状发展对于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来说已完全具备了时间条件。
二、对于现代文学传统的研究
对于当今文学传统的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摆脱横贯在研究工作面前的两大障碍———“绝对论”和“本质论”。绝对论和本质论存在着共同点就是:他们错误的将传统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一种事物存在,而且对于传统可以进行原封不动的整体统一的把握。然而,现代的文学传统并非是整一的,固定的存在,而是包含了复杂的多元化的因子。传统文学的研究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就要走出“本质论”,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文学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在各种时期做出的各种选择进行考察,使得传统文学在当代也得以更新。
三、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
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和极具挑战的过程,虽然之前的很多文学史对于文学传统的形成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现代文学的形成相比其书面的叙述是复杂的多。在19世界20年代左右,因为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导致了新文学这一具体概念的产生,新文学的兴起也使得广大学者开始了以白话文为主要书写方式的新文化发展形式,当时的人民提倡新文学的白话文形式并反对旧文学的文学文形式,他们渴望得到新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旧的文化传统宣告决裂。在那个时期,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重新进行价值估定的,而最终使得新文学的规范体系和价值得以建立是在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
四、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
在现代史上,出现了对于新文学传统的政治化的阐释,对于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文学传统的重要的部分,直到现在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中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课本里面的很多课文就是采用了现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是实现现代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中学语文分析课文的思路和方法与50和60年代的分析方法相差无几。在50、60年代,我国政治氛围特定的情况下,各文学家、文学研究者针对现代文学的性质和特征,力求做出一个能够切实符合当代意识形态的解释和定位,也直接的导致了现代几部重要的文学史书的问世。然而之前人们对于现代文学的解释和定位多以知识化的传播方式,对于新文学传统的打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关于新文学研究的课题也吸引了很多的研究学者,而大部分的研究都被聚焦成为了无产阶级在新传统中的最大份额。依据目前的形式来看,广大文学研究者所开展的对于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已经远远的超出文学所本有的疆域,进而他们承担起了国家重大的历史叙事任务,因为在这个政治特定化的时期内,展开对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工作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有关有关现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