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学界一直比较重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中情景运用探讨

  引言现代的许多文学作品均是在古代文学的基础上融入作者自身的感受及思想而产生的。同时在古代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写作时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内对特定的事物突发感慨完成写作的。由此可见,在古代文学创作中,情景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什么是我国古代文学

  一般来讲,古代文学包括了欧州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种,欧州古代文学主要包括了罗马古代文学和希腊古代文学。而中国古代文学从时间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辽金文学以及元明清文学。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唐宋两代的文学作品最被人所熟知和运用。

  二、古代文学的分类

  古代文学最早始于先秦作家们的作品,例如:孔子的《论语》,墨子的《春秋》,孙子的《孙子兵法》,孟子的《孟子》,庄子的《南华经》《逍遥游》,荀子的《荀子》32篇、《劝学》《天论》,韩非的《韩非子》《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列子的《列子》,屈原的《九歌》《九章》《天问》等。随着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及演变,至唐宋期间,古代文学主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于世,例如李白、杜甫两人就被当时民间诗人称为“诗仙”和“诗圣”。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处于昌盛时期。

  三、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多半以抒情为主,即使是叙述事实的文学作品,其中都不乏带有抒情的意味。例如:陆机所写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中,对所处的情景进行了描写,并抒发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及感受。又如李白在《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中写道“狂风吹我心,西桂感阳树”不仅描写了当时的情景,还抒发了作者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可以说,古代文学在写作时常常融入作者对一切事物的发自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说,由所看到的景物联想到一些潜在的环境感受,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另外,古代文学中以感受来抒发情怀的文学创作方式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文学创作方式。另外,我国古代文学在情景创作中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乡土情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不难发现,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故乡的思念情怀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之所以在古代文学中将思乡情怀作为永恒不变的主题,主要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养育之恩的铭记于心。其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另一大主题就是对亲情的描写及情感的抒发,例如《西厢记》这一文学作品表面上是对情景的描写,实则是对亲情及其他感情的描写,作者借情景描写之意表达了对情感的寄托。其三,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通过对情景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对世界及当时社会的感悟。还有些古代文人借情景描写抒发出对宇宙万物、对宗教或对人生归宿的感悟,这种借景物描写感悟人生万物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是最为常见的。除此之外,我国古代文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对当局社会的政治观念、经济观念以及文化观念等。例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唐代诗人王翰所写的。首先作者运用景物的描写为该诗揭开帷幕,描写了一种十分欢快、十分舒适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此时生活的满足。而后两句则话锋一转,体现了作者厌烦了在马背上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希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政治思想观念。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当时社会中巨大的贫富差距,同时影射出当时社会管治人员对贫富两类人群所持的不同态度,利用对贫富人群的生活现状描写批判当时社会管治的腐败。

  四、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情景运用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十分多样化,并且内容十分错综复杂。按古代文学作品的体裁来分,大致可分为:诗、词、歌、赋、游记以及散文等形式。同时,古代文学作品创作中对人、物、景的描写都融入了诸多作者自身的情绪以及思想主张。另外,古代文学作品还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活动、生活艺术、人生哲理等内容。从古至今,文学创作者们在进行诗词歌赋的创作中时都离不开对景物的描写,并且据对古代文学作品综合的考证发现,古代文学大师们在写景的同时都会在里面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自身的情感,从而使创作出的文学作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可以说,在古代文学作品创作中,作者们更注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的写作方式。

  (一)情随景变

  所谓的情随景变主要指的是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主要以当时的景物为主要线索,并随着所看到的景物不同而产生情感上的变化。也就是说,由不同的景物可以联想到不同的事情,因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或者是作者对同一景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赏,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例如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一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对小石潭不见其影,只闻其声的环境下,偶然发现了角落里的一处小石潭,这里所流出的潭水十分地清澈,且潭里的鱼游得十分地畅快,犹如在空中一般。作者再向四周看去,发现小石潭四周均被树木所遮挡,且树木的剪影参差不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缕缕的光茫,此情此景竟如生活在仙境一般。由此可见,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十分舒畅的,也因此“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应运而生。但作者反身观察这里的环境,竟然发现空无一人,且空气中凝结着一种寒冷的气息,因而作者由此联想到另一种情景,创作出了与前一句相反的情境。通过揣摩作者对小石潭情景的描写,并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很容易体会出作者被流放的那种凄凉和郁郁寡欢的心情。由此可见,同样是小石潭的情景,作者的情感却因自身所联想到的环境不同而发生着变化。至于说不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一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十分到位的,正所谓情无定位,感触而兴。例如: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人们很容易会想到春意,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十分畅快。因此,无论是古诗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会让人联想到充满活力的春季,心情自然好。但反之,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崖”一句中,则表现出了作者当时悲凉的情绪,再结合作者当时的环境因素,不难分析出作者借夕阳来抒发英雄陌路、悲伤凄凉的心情。

  (二)景随情生

  景物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的礼物,也因大自然有了人类的存在才使其所创造出的景物更具灵动性。因此对于人类来讲,景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活的群体。这也是景物因人的主观思想意识以及对景物的观察欣赏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审美效果的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景随情生。古代文学作者用不同的心情去看待同一个景物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其景物也因作者不同的情绪被染上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古代诗词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中的月亮代表了团圆,作者唐代诗人张九龄用这样一句词体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也是体现了作者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又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因作者的心情变化使景物蒙上了一层感情色彩。另外,在宋词的写作中,大多作者均会以当时的心情去描写景物。宋词不同于唐诗,宋词的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描写更加地饱满热情,例如:欧阳修、范仲淹这种当时的官僚既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官场中游刃有余,又能够在闲情逸致时写出情绪饱满、感情丰富的诗词来,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这些词中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豪放式的抒写,但都抒发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及对当局的感悟。由“情随景变,景随情生”可知,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也就是说,情与景是相互关联的有机结合体。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在看到某一处情景或是某种特定的事物时,会自动将自身的情绪观点以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并通过以景物的描写抒发出作者的心理情怀。另外,在古代文学中,花草、树木、山峰、石头、流水、人家、细雨、动物、边关、落日、沙漠、古道等都是诗人们常常用于描写的景物。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中,就借草原上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对自然环境中蕴藏的不卑不亢的精神,对人类在逆境中寻求生存的顽强意志力进行思考。另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多数作者的写作手法都是见乐景写乐情,见悲景写悲情。因此从作者所写的诗句中就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状况。除此之外,情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实际是融为一体的。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不难看出,多数的古代文学作家在诗词描写中都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如:古代文学作家如若观海的话,则在诗词表述中会体现出意溢于海的情怀。如若登山的话,则在所描写的诗词中体现出情满于山的情怀。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会描写出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古代诗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真正将自身融入其中,以景触情,能够使诗词的表达更加贴近于生活,也才会写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情景交融的名作。

  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运用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作者借景抒情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作者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身的感情,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影射出当时的社会生存状态。同时,古代文学运用的情景模式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基础,对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探析

  一、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较多,分先秦两汉、唐宋文学、明清小说等阶段分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需要大量文史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很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等技巧,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学生的高中语文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多数高考成绩偏低,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而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实训实践能力,理论课课时有压缩,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会觉得艰深晦涩,缺乏学习兴趣。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讲课时会有各种阻碍,如不能全神贯注地讲授某诗歌的思想境界及对人生的感悟,因为还要给学生串讲字词的含义,疏通诗句,关于诗歌内涵的讲授时间就相对减少,教师觉得这样的课堂没有激情、没有动力,更别谈成就感了。那么,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哪,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二、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重实践操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快发展给教育体制带来了很多变化,经济转型期间对技术型人员的需要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重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而像中国古代文学这样以传统文化知识为内容的学科不免受到一定冲击,课时就相应的有所压缩。而对于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说,古代文学好像是一门与现代社会距离最远的课程,来自就业工作的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明显出现一种功利性,他们更关注与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渐渐消退。

  (二)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冲击

  20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兴盛,迅捷、便于沟通联系等优势被80、90年代的学生所推崇。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阅读很大程度上脱离书本,转而依赖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这样的阅读方式优点是方便、快捷,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但是因为有图像、有视频,有各种评论,人们在阅读之后就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因此阅读就流于形式,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传统阅读是基于书本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它能带给人丰富的思考空间,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各个朝代,不管教学内容有何变化,但是阅读和记忆文本却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深层阅读得到思想升华的一门课程。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曾言:“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可见,先辈们很早就悟出了古代文学学习的经验,那就是要阅读文本。如今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从小就受到图像阅读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而对于古文的之乎者也更是头疼,不阅读,不懂文义,何谈喜欢呢?

  (三)教师教学手段的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潮流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在讲课方法上基本还是沿袭传统,以老师为中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的授课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长处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方便教师掌握、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有利于传授系统的古代文学知识。但是不足之处则是完全由上课教师主导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阻碍。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很明显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如今这样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古代文学育人的教学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教书育人。教书,是教会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而育人则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使学生耳濡目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国古代文学当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讲授古代文学,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诗词,教学生理清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更多的则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体会那些文人志士对家国的热爱,学习他们在逆境中仍然坚持向上的坚毅品格。让学生在圣人先贤的影响下,成就爱国爱家爱友的良好品格。如今,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困难和压力的承受能力相对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授,让他们学习如何走出困境或者在逆境中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苏轼一生三次被贬,仕途堪忧,第三次被贬到遥远荒凉的惠州,苏轼也能够随遇而安,通达乐观,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就给我们一种心境豁然开朗,心灵得到净化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感特征安排教学内容,要对学生有所助益,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为重点。

  (二)突出古代文学课陶冶情操和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朴素的哲学、美学等原理。教师授课时应该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也要传达一些朴素的哲学原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诗词可以让学生体验对称美和韵律美,中国古典小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或者王维的山水诗时,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体会空灵、恬淡的人生感悟,体验物我两忘的禅意,获得丰富且深刻的情感体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单的一首七言绝句,蕴含了客观全面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一个为人处事的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片面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三)利用多媒体、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改革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古代文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老师课堂的讲授,但是这种满堂灌的方式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另外,教师主讲,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消化那么多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当今的大学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应用较多的还是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应用相对不多。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完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微课等进行课堂教学,如讲授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可以通过制作PPT课件,插入朗诵诗歌、背景音乐及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在听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沉郁豪放风格,并通过表格等展示词人心情的变化,进而读懂词意。讲授《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或宴会场景,可以截取电视剧片段,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还可以讨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我们可以找一些洞庭湖和岳阳城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洞庭湖的辽阔和悠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传授古典文学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审美情趣。古代文学教师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不同年代的学生特点,有的放矢,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5.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6.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069820